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优秀的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 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掌握10的组成。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电脑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它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
导入 :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呢?
2.在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见过10?
这些10 都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把两个手拿出来,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啊?(还有10个脚指头)
3.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请小朋友把直尺拿出来,谁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图(在数的顺序中,也是这样,10在9的后面)
(2)那么到底9和10,谁大谁小呢?
出示图,9○10
出示手势(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呢?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 摆红花卡片
请每位同学拿出10张红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两组。
看谁能摆得更多。请摆得最多的同学上讲台摆。
“如果这样乱摆的话,很容易遗漏一个,所以,我们在摆红花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来摆。”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巩固组成:
(1) 小老师领读;
(2) 去掉部分数,(开火车)
四、课中休息
五、写数字10
我们已经学过1和0的写法,那么10怎么写呢?请看老师示范:(电脑边演示边讲)
10占两个字格,顺序是先写1,再写0。
(1) 请同学们把右手拿出来,跟着屏幕一起写。
(2) 打开书P55,在书上描写10。
六、巩固发展
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玩,好吗?
去之前,我们要排好队,10个人一队,每人一张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顺序排好。你们会了吗?请10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如果这样排的话,队伍太长了,那么请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牵手,看谁最快。
好,现在可以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聪明屋。聪明屋里正在举行“小博士”的评比,我们要不要参加啊?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题目呢?
在○里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刚才哪些同学答得最快阿?你们被评为“小博士”。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个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进去。
老师先给你们示范:
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对,看看谁能穿过地道。(练习10的组成)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张10元钱的游戏券,你们会怎么玩呢?(附表格)
七、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3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4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39;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显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学“尺图”。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请学生将9和10准确的填在直尺图上。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学“比大小”。
(1)引导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
(2)数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内的数及在○里填上“<”、“>”。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
(2)请同学们数树上的果子,然后让学生们将这棵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老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篮子里。问: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
(3)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来。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4)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
(5)学生分组进行摆放学具:10的组成。 学生可以边摆边说,或者是一个人摆,一个人说。
(6)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记忆10的组成,并且在书上独立的完成框内的数。 根据学生在书上填好的这几个组成,提出问题:不用摆,看到这几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组,以此类推。
6.教学“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说出: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离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三、游戏
1.准备数字卡片1~9两份。 请部分学生上来手拿卡片,让他们找伙伴。手拿数字卡片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同桌的为一组)。 其中1个学生随意的拿出一个数字学具,另一个学生马上拿出另一个学具使两个数字学具合起来为10。
3.完成第65页“做一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课件显示:数轴图,请学生上来独立填数。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完成。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顺序。
2.练习九第2题。 课件显示:卫星发射情景的录像。 显示根据录像上指挥员的发射命令填框内的数。让显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九第3题。 显示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6
“数学乐园”教学初读
“数学乐园”是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第一个数学活动。其中安排了五个活动:数学迷宫探秘、找朋友、我当邮递员、比一比谁的耳朵灵、你投球我评说。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关键设计时我遵循下列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大纲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学习数学,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活动性,要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增长能力。“数学乐园”本身就是一次数学活动,因此,教学要体现活动性。
二、全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要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就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乐园”活动时,我采取分组的办法,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
三、兴趣性原则。
对刚入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要让他们感到数学单调、枯燥,从而失去对数学的爱好。因此在组织“数学乐园”活动时,教师要把教材上的内容活化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乐中求知。
四、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主流。“数学乐园”的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放在首位,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劲头。
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地把开放性原则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这种开放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10。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
d.故事:9知道它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二、探究新知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10以内的数,既能熟练地从1顺着数到10,又能从10倒着数到1)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10要占两格)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c.汇报不同的分法。(特别重视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为减轻负担,要防止死记硬背)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演练提高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四、总结拓展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6408
8755
2193
1507
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9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 (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1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摆圆片)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学生小组内讨论)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评:教师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操作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提问: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提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操作)
谈话: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
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4号楼3单元)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初步感知1~5这几个数,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在写一写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写数水平上,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然后再重点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性强。同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提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1、2、3、4、5……
2、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评: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层次清楚。特别是第3题猜数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练习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操作、看谁写得最好、猜数游戏、找找生活中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五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练习中的猜数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完1~5各数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实例。此时,教师又将与1~5有联系的生活中常见的几楼几单元等实例呈现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与这五个数有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3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4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5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6
教案示例
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00+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00+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00 7000-1000
400+50 7000-2000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00
1700-800 1200-700 360-70
4600-500 50+700 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 7000-1000= 550-50=
700-200= 60+30= 370-80=
4500-200= 70+80= 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 )+350=750 400-( )=80
( )-70=210 280+( )=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播放课件)
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春游情况统计图
公园
淘气猫
香陈湾
森林庄园
人数
8
6
9
12
三: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师:让我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画有条形统计图的纸,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你们组统计结果绘制漂亮的条形统计图。注意绘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师巡回辅导)
师:让我们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在投影仪上展示小朋友们制作的统计图。边欣赏边评价,鼓励小朋友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看到的这些统计图都是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叫它们什么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和老师一起制作班级六一出游情况条形统计图。
(根据班长对出游情况的统计结果在电脑上绘制,.
双龙小学一(1)班六一”出游情况统计图
地点
公园
淘气猫乐园
香陈湾游乐园
人数
14
12
6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们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园的比去淘气猫乐园的人数多:14-12=2(人)
生3:去香陈湾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
生4:小朋友们大多愿去公园玩。
生5:去公园的比去香陈湾的人数多:14-6=8(人)小朋友们可以去公园玩。
……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可真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尊重大家的意愿尽情地欣赏公园的美景吧!
(播放公园的风景,带领小朋友尽情地欣赏。)
四: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到时,我们班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朋友们认为举行什么样的活动好呢?请小朋友们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老师出出主意,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任务,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好?制作的统计图漂亮、美观。
(教师巡回辅导,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块完成统计图并展示统计结果。)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并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
师:看大屏上的数学问题小组对照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
出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你们今天这么爱动脑筋,而且做事有计划,有主意,并且学会了统计数学信息能创作优美的条形统计图。特别可爱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条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案数学篇1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