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2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 (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
8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文具,你能说一说文具里都放些什么吗?(复习1-5各数。)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请大家观察一下:图画上画了些什么?
2、知道怎么做了吗?每一种文具各有多少/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连线,指名说。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10这几个数来表示?
4、6-10的写法。
形象记忆:6象哨子,7象镰刀,8象葫芦,9象q。
重点讲9一笔写成,8从右上角起笔,上圆稍小,下圆稍大,10是由1和0组成,0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回到起笔处。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一题:看图画线,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题,数一数,写出数,再画圈。
3、第三题;填数,发射火箭倒计时,从10写到0。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10各数,并会写6-10各数。
板书设计
610的认识
6 7 8 9 10
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2、学会区分上下。
3、能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水杯、球、玩具架一个、玩具娃娃2个、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藏猫猫”,引出主题。
(1)教师事先布置场景:一张桌子,桌上放一个玩具娃娃,桌下一个玩具娃娃,并用布盖住。
(2)请幼儿猜猜玩具娃娃藏在哪里?(幼儿猜测。)
(3)教师小结:一个娃娃藏在桌上,一个娃娃藏在桌下。
2、通过游戏“找找看”,感知上和下。
(1)教师出示桌子,桌子上面是水杯,下面是球。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什么在桌子的上面,什么在桌子的下面。
(3)请个别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师幼共同检验结果。
3、通过游戏“我会放玩具”,进一步感知上和下。
(1)教师展示玩具架,和幼儿一同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牛放在下面)
(3)教师对幼儿的玩具摆放结果,进行检验。
4、自由取玩具,学会区分上下。
请幼儿从玩具架上取玩具,放在另一教师处,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5、感知活动室内物品的上下位置。
鼓励幼儿发现活动室里,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上面,什么物品在桌子的下面。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排队玩滑梯,引导幼儿说出谁在滑梯上面?谁在滑梯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5
1趣味导入课题,创设质疑情景,鼓励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中,首先,导语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其次,导语设计必须具有吸引力。第三,导语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根据以上原则,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趣味导入课题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教学《快乐刮画》这课教学,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了一种神奇的画,不用你们平时用的绘画工具也能画画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非常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我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画,一幅是蜡笔画,另一幅是刮画。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学生积极性很高,大胆地说出了蜡笔画和刮画不同之处,说出了自己的感觉。我抓住时机用课件再展示了几幅刮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赞不绝口。我提问:这样神奇美妙的画是一种新型的画,你们想学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提出:刮画纸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才能刮出这种神奇的画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获。我认为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疑时,力争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解疑合探注重尝试体验,实践出真知,深入探究目标。
教学时,不要对学生自主设疑、自探解疑和合探解疑环节太过重视,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比如说要想学生了解刮画纸是如何制作的?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制作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解疑合探、尝试体验的过程。例如:教师展示白纸与刮画纸,让学生区别有什么不同,学生亲自在刮画纸上刮出痕迹探究出刮画纸的第一层可以是单色和多色,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用颜色较浅的蜡笔(如:黄色,红色,绿色等)用力均匀地涂第一层,用深色的蜡笔(如:深褐色、黑色、深蓝色)涂第二层,第二层要完全覆盖第一层。至于刮画的使用工具多样性,我只是提示一句:凡是学习中和生活中比较坚硬的能刮出色彩的都是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刮画工具刮出不同的效果。最后学生自己探究出有以下刮画工具:铅笔、筷子、尺子、钉子、小刀、牙签、发夹、钥匙等。我倍感欣慰。
”三疑三探”提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美术课中尝试得以实现。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走形式主义,这样既尊重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也使教学任务得以在当堂课中解决。
3 美术课中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我记得有篇报道说美国美术教师很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学生有画圆的,有画扁平的,有画红色的,还有画绿色的。在我们看来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幼稚可笑,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展示图片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模仿照着画,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在《快乐刮画》教学中,学生要合作或者独立完成刮画作品,我提出要求是:先给他们一个绘画主题,彰显个性,大胆创新,干净整洁。在创作作品时,不要限制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完成刮画作品。当然美术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老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手工制作、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
4要客观地评价学生作品,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我的一位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时候学画画,把桌子的四只脚都画成朝上的方向。我同事没有笑他,表扬他画得很认真,鼓励他多观察接着画,终于有一天他儿子突然顿悟,发现了桌子四只脚是朝下的,再也用不着把画倒过来看了。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画家,大多数儿童画画得幼稚、天真浪漫,不加以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要站在孩子的年龄段及世界观角度去看待,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我在改美术时,总是当面批改,先肯定画的优点,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一二句评价、指导和鼓励,不一定非得用等级或分数来评价学生作品,争取让每个学生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让学生以后每次上美术课,都觉得画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在课堂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每次都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我经常爱问:你能说说你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争着表现自我,大胆评价;还可以问其他学生:你欣赏谁的画?说说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评价;学生逐步学会了自评、互评,并在一次次的评议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我深有感触的是:”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总之,我希望广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的特点,总结探索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更希望每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更多的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6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7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9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的基本知识。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发挥创新认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区分时针、分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大钟面、11份空钟面及其部件(纸制),45份练习纸。
学具: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数字”游戏。
同学们,今天有十二位老朋友来了,他们要跟同学们玩个游戏,他们把身体的一部分遮起来,请你们猜猜他们的名字。你们有信心参加这个游戏吗?(课件演示)
2、情境引入:··
(1)12位数字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课件展示小朋友小智的房间)。我们的十二位数字朋友去哪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课件:钟面放大,数字闪动。)
(2)这张面孔这么熟悉,你们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钟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说钟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2、比赛摆钟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摆钟面,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好。
3、发现钟面知识
你们在摆钟面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4、认识时针、分针
A、认识
(1)找一找:在钟面上有两兄弟时时刻刻都在工作,一个是高高瘦瘦的,一个是胖胖矮矮的,你们能把他们从钟面上找出来吗?
(2)胖胖矮矮的是哥哥,名字叫时针。高高瘦瘦的是弟弟,名字叫分针。
(3)先小组内学生拿学具钟相互介绍指针名称。后请学生上台向全班介绍。
B、巩固
(1)看谁能最快说出指针名称。(课件演示:时、分针闪烁)
(2)贴指针名称。(请学生上黑板为钟面贴指针名称并领读。)
5、拓展钟面认识
你们能说说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吗?(课件演示指针运动轨道。)
(二)认识整时
1、直观认识时钟整时
(1)(闹钟声响)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
(2)教师小结:当分针指12,时针指7是7时。
闹钟响了很久,小智才起床,你们知道是几时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评价)
小智迟到了,他是几时到学校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先小组讨论,后汇报,师评价)
2、认识整时规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刚认识的7、8、9时三个钟面)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整时规律: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板书)
(3)以归纳的整时规律说钟面时间。(课件出示3、6时两个钟面)
3、巩固
(1)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2)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小组内学生相互说几时,拨钟。
4、认识时间有白天与黑夜之分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智白天9时与黑夜9时的活动情境。)
(2)教师小结:时针在一天里转两圈,所以,一天的各个时间都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3)游戏:“猜白天或黑夜”。(课件演示)
5、认识电子钟
(1)小智决定改掉迟到的坏习惯,让我们第二天早上再去看看。小智去哪了?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变化了?(课件演示)
(2)电子钟和时钟有什么区别?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时间的?
(3)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电子钟表示随着时钟整时变化而相应变化)
(4)师生共同小结规律:“:”后面“00”,前面是几就几时。(板书)
(5)巩固游戏“找朋友”。
三、反馈练习:
1、找错误。(课件演示)
2、补充完整。
四、总结及学习评价: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页“看图填空”。
2、与同位同学相互说说你一天各个整时的活动。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l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 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e、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 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 半时:1时半
6:00 1:30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3
“数学乐园”教学初读
“数学乐园”是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第一个数学活动。其中安排了五个活动:数学迷宫探秘、找朋友、我当邮递员、比一比谁的耳朵灵、你投球我评说。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关键设计时我遵循下列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大纲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学习数学,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活动性,要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增长能力。“数学乐园”本身就是一次数学活动,因此,教学要体现活动性。
二、全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要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就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乐园”活动时,我采取分组的办法,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
三、兴趣性原则。
对刚入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要让他们感到数学单调、枯燥,从而失去对数学的爱好。因此在组织“数学乐园”活动时,教师要把教材上的内容活化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乐中求知。
四、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主流。“数学乐园”的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放在首位,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劲头。
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地把开放性原则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这种开放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点物匹配,巩固对7以内数量的认识。
2、尝试根据数量及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3、乐意参与到情境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交流。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7以内的点物匹配
教学难点:通过颜色、点数与水果的对应进行二维的匹配与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小纸盘,上面贴有不同颜色的点卡(7以内)
活动过程
(一) 参观果园:按图示点数找相应的水果
1、教师带领幼儿去动物果园游玩:秋天来了,果园的水果丰收了,谁想跟我去果园玩,好,出发吧!
(播放PPT,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律动)
2、幼儿根据点数找出相应的水果,并大声说出“----快开门”。(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种水果)
①师:果园到了,咦,门怎么是关着的?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播放课件:点5:6个菠萝、5个苹果、7个草莓
师:有几个点子?5个点子就和5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5个点子宝宝的水果朋友是谁呢?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带领幼儿依次集体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找到点子宝宝的朋友吗?一起把它的名字喊出来:苹果苹果快开门。
师:大门开了,看到什么了?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
(师带领幼儿做摘苹果的律动)
②师:苹果摘完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哎呀,门又关了,原来又要我们回答问题了。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6:5个梨子、6个桃子、7个西瓜
师:有几个点子?6个点子就和6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小朋友,有几个梨子呢?一起来数一数?
--小朋友,有几个桃子呢,数数吧。
所有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你们看到了几个西瓜呢?
师:点子宝宝的朋友是谁啊,一起喊出来:桃子桃子快开门。
(师带领幼儿做摘桃子的律动)
③师:前面还有一片果园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7:6个苹果、7个香蕉、5个橘子
师:我们来看看,点子宝宝有几个呢?
7个点子和哪个水果做朋友呢?为什么?
(师请个别幼儿带领全体幼儿依次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二)分水果(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匹配)
教师:我们摘了那么多的水果,都吃不完,请小猴子也来吃好不好?我们问问,它想吃什么水果呢?
播放小猴子的PPT声音:这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并且它的数量和点子是一样多。
(幼儿发现按数量、喜好或数量、颜色两种特征找出相应的水果,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1) 课件:点6、小猴子:6个苹果、5个香蕉、5个桃子
(2) 课件:红色的点7:7个香蕉、6个桃子、7个苹果
师:
播放小狐狸的PPT声音:我想吃和点子的颜色、数量一样的水果。
师:你听到小狐狸说什么了呢?
(三)送水果礼物(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师:老师觉得我们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给小猴子、小狐狸都送了水果,但是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水果呢 ,让我们再把水果分给小猪,小狗,小兔,小猫,小熊尝一尝,你们同不同意?好了,第一组给小猪分水果,第二组。。。不过,这些小动物都有要求的 ,都要吃喝篮子上的颜色和数量一样多的水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宝贝儿一定能分对的。
①请幼儿观察盘子,发现盘子上的带颜色的点,知道要根据颜色及数量分装水果。
②幼儿操作:将水果放入相应颜色及数量的果盘中。一起看看水果是否与相应的盘子上的颜色及数量匹配。
(四)幼儿跟随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中应该注意:
1、 教师要有充分的角色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把幼儿引入活动,在活动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激起他们打开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在集体点数时,可变换多种形式,如老师带领点数、个别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等。
分水果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中,部分孩子会只根据一个条件来选择,例如只根据颜色或只根据数量,教师可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引发幼儿讨论“都是7个,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香蕉?或“都是红色的,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草莓?从而让幼儿发现要选符合颜色和数量二个条件的水果。
幼儿操作送水果的环节中:
1、教师要给幼儿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盘子上的秘密——带颜色的点,从而为操作活动作铺垫。
2、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退后自己的位置,更多的是当好观察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支持幼儿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与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性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6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7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简教案篇18
教学内容:
义课标实验教材一册第91~95《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知识点: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
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
掌握整点的含义;
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训练点: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比较熟练地认钟面表示的时刻。
3.创新点:
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教学重点: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点和半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环境设计: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2、反映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的作息时间表(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揭示课题
1.引入: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3.揭示课题:雄鸡打鸣可以告诉人们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用奖励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来玩。(钟面只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2)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自己展示)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了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跟我说:时针。较长的分针,说一次: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拨动钟后的按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5.巩固认钟面:真能干!指针说名称。
三.整时的教学
1.区别钟面:换一个有12个数的钟。
这个钟面和刚才的钟面比较,多了什么?对,这个钟面上多了12个数,它们是用来记录刻度的。
2.认识实物钟面上的时刻。
钟由12点转到1点,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能说出来更好,不能说出也没有关系。)钟面表示的时刻,你知道吗?
钟由1点转到2点,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出示3个模型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点也是3时。(同时板书)8时、11时。
4.整时的书写: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可以记为3时,还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3,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
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8时、11时吗?(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
集体订正。
5.整时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的3时、8时、11时,它们都是整时。请仔细观察一下,整时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自由汇报。小结:对,分针指着12的钟面,肯定表示整时。
(3)整时特点的介绍:看看,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
那么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四.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过渡:你们会用这种方法认钟表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2.出示动画。小明出场,提问:
(1)小朋友,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2)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7时(什么时候的7时?)
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
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3.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五.拨钟表练习
1.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2.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如果出现学生有半点的情况,可以提问:这是整点吗?为什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3.请拨出晚上睡觉的时刻。展示汇报。
六.画钟面
1.过渡:大家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小礼物送给大家。猜猜是什么?对,那么看这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2.请大家画出时针、分针,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3.展示评比。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1.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