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略)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例1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地板图的画,电脑课件,白纸、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小东家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快点出发吧?
(1)引入
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漂亮,你们发现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汇报规律。
(3)教师小结:像这种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好吧!让我们继续走吧!
二、探究新知
(一)门的规律
1、引入
师:好了,小东家到了。
师:他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2、出示密码门。
(1)导入
师:小东已经输入了三排密码,最后一排他想留下来考考我们。这排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比一比哪组最快找到密码。
3、学生汇报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规律)
(1)竖着看——每排都有哪4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根据斜行来填。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3)横着看——根据学生说的演示课。
师:从第一排到第二排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
师:第二排到第三排有什么变化?
第三排到第四排会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第二排到第三排,第三排到第四排……
像这样的排列规律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循环规律。
4、开门进入
大家找的密码正确吗?我们来试一试。老师输入秘密后同学们一起喊“芝麻开门”,好吗?
(二)地板的规律
师:密码正确!二(4)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们进去吧,小东家可真漂亮,他家地板砖颜色更美呢!大家想看吗?可是老师还不想让大家看到,我先拿了一部分地板砖的图样,我们一起来研究地板砖颜色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课件演示地板砖的图样,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规律。
(3)展示铺满地板砖的房间:小东家的地板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漂亮,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
(三)水果的规律
1、教师导入
小东的妈妈热情好客,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水果,但在吃水果之前小东想考考大家,设了两道闯关题,大家有信心吗?
(A)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一组图形,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前三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摆的?然后想一想第四组该怎么摆呢?同学们拿出学具小组合作摆一摆,比一比哪组同学最快。最快的一组可获得一朵合作之花,展示练习。(板书:例1图)
(B)请小组代表说想法,说得真好!把掌声送给这个小组的同学。
(C)下面进入第二关:做一做,请组长拿出练习2小组讨论完成。
(D)请小组代表说想法,说得太棒了!把笑声送给这个小组同学,送合作花(板书做一做)。(对比两种规律)找两个同学展示。
祝贺小朋友们顺利通过闯关题,小东的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水果呢!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这水果的排列也藏着秘密呢?你们仔细观察,看谁先发现。
2、学生思考,讨论,找出规律。
(1)学生思考
(2)汇报规律
师:对比第一盘和第二盘有什么变化?
第二盘和第三盘比较有什么变化?
从这三盘水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四盘该怎样摆?
(3)我们请电脑博士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再来看水果练习第二题,小明说二(4)班的小朋友们太棒了。
(四)排队的规律
1、师:我们在小东家一边吃水果,一边玩个游戏吧?
请四个小朋友上台扮演四个小动物——虎、兔、猫、熊。
大家看一看现在哪个小动物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三呢?谁排在最后?按照刚才发现的规律要让小兔排在第一,该怎样办呢?请一个同学来当指挥官,指挥它们调换位置?
如果让小猫排第一呢?……
2、师:谁会根据刚才所学的规律,说说下面他们该怎样变化?
请一个同学来当指挥官,指挥他们调换位置。
学生指挥换位置,教师板书
师:他们这个指挥官当的真好,大家都想当指挥官吗?那我们一起来指挥他们吧!它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下面谁来说说生活中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找的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一起来欣赏吧!
(五)争当小设计师
(1)这些图案太美了,大家能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规律,来设计一幅美丽的花边或图案吗?下面各小组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有规律,最有创意。老师发给每小组一张白纸,你们可以在上面画图案或用你们收集到的材料来设计
(2)作品展示:
三、总结与评价
今天我们在小东家玩的真开心啊!在他家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们看,数学不仅可以使我们变聪明,还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创造美!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你认为自已在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10。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00到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