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五年级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

每一个五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一定写过五年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0——6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兴趣、愉悦、兴奋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分数3/7 6/8 1/4 认识吗?读一读。这些数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分数。

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想知道吗?从古至今,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1/4

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正方形、4支笔、8颗糖。

活动要求:现在我们以1/4为例,请同学们4人一组,,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的办法表示出它的1/4。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分好的同学就与同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1/4是怎么得到的?1/4的含义是什么?

组1:我们选的是正方形。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组2:我们选的是4支笔。把4只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这些笔的1/4。

组3:我们选的是8颗糖。把8个糖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8个糖的1/4。

3、建立单位“1”的概念

师:仔细观察这3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表示了各自的1/4。

生2: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每一份也不一样。

师:对,大家都发现原来是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像这样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4、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一个整体用什么表示?平均分是什么意思?若干份是什么意思?(生:很多份)

5、练习:

四、认识分数单位

自学课本,学生汇报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你能个举例子来说明吗?

生:2/3的分数单位是1/3。(板书2/3)

师:他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

师: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11/23呢?17/120呢?你们找分数单位怎么又准又快呀?有什么简便的好方法?”

生: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五、巩固练习

六、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简单评价。有收获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百)在学习评价的时候也用到了分数,分数真是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课后到生活中去寻找分数,进一步去了解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 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为24

/

30约分做准备)

1、24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24和30的公因数有( ),它们的公因数是( )。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全程的3

/

4,生3:75

/

100和3

/

4是一回事吗?)

3 、猜一猜:75

/

100和3

/

4

/

是一回事吗?

4、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75

/

100和3

/

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

/

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

/

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教师说学生判断,

学生说大家判断

学生说同桌判断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2、3、5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

/

7 6

/

9 10

/

12 11

/

12 8

/

10  14

/

169

/

1624

/

25 21

/

24 13

/

17

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还是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课件出示例4. 判断24

/

30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除了1外,还有公因数2、3、6)

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 使分子分母的数字变小

(2)、化简后大小不能变,要运用什么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是除,用什么来除。 除,用公因数来除

(4)、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巡视,指导。

交流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4

/

30=24+30

/

30+2=12

/

152

/

15=12÷3

/

15÷3=4

/

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24

/

30=24+6

/

30+6=4

/

5

/

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的概念:

师:约分还有一种书写方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

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约分的这种写法。

6、教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4、分苹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五、板书设计

约 分

方法一:

24

/

30=24÷2

/

30÷2=12

/

15

12

/

15=12÷3

/

15÷3=4

/

5

方法二:

24

/

30=24÷6

/

30÷6=4

/

5

75

/

100= 3

/

4

不同点 : 分子和分母较大 分子和分母较小,

含有公因数1、5、25 只含有公因数1

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搭梯子。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问题过易就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但问题过难,学生又研讨不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如:在探究理解最简分数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验证出75

/

100和3

/

4相等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75

/

100和3

/

4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都能看出75

/

100分子分母较大,3

/

4分子分母较小,但没有学生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去比较。接着我给学生搭了个梯子:请同学们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快学生就找出了75

/

100分子分母有公因数1、5、25,而3/4只有公因数1,然后我又在“只有”这个词上加以强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简分数的概念。

又如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这个环节,如果直接出示例4:24

/

30,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这样给学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学生不动手,先思考三个问题(①、化简指什么?②、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③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接着让学生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通过这两步搭梯子之后,学生也就知道了化简就是把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要化到最简分数为止。第三步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约分的方法。此时学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约分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为学生交流搭台子。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台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理解最简分数和探究约分方法的教学中,我都充分让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精彩交流喝彩。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精彩交流而精彩。

3、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更应让学生动手来写,熟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铺垫中让学生把练习题先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订正;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在探究约分的方法时,让学生把化简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在学生看书找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时,我始终要求学生练习写一写。

4、教学环节过渡亦无痕。

好的书法给人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的课堂也应是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的。本节课我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如:复习铺垫后说: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过渡到最简分数的教学);在学习了最简分数后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过渡到约分的教学)?在学习了约分后说: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过渡到巩固练习的教学)?

5、思想方法渗透亦无形。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教学的一条暗线。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约分》这一知识点就渗透着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中,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和化简分数的教学时得到渗透,在巩固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利用课堂即生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整观这节课,本人扑捉学生课堂发言及练习中有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够,课堂教学亮点不够亮;其次本人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倾听和动笔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名师张齐华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和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如练武之人,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深厚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自知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总备教案篇5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