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时间: 金成2 三年级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带来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 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 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阅读课后常识部分:“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 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 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

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 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带250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带

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够买门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 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环节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_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

(生述)

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自学感悟环节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_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_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

重难点突破环节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重难点检测环节

(课件出示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①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②交流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剩下的6块月饼也需要一个盒子,所以258块月饼,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③师: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让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三、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作业: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

660÷4=165(位)

165

4)660

4

26

24

20

20

0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体中的信息,再提问题。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课外读物问题,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14页的题。

2、让学生列式,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

3、让学生试算。

4、根据学生试算情况给予帮助指导,使学生理解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除以6,不够商1个十,就要在十位上商0。

648÷6=108(本)

108

6)648

6

48

48

0

三、试一试:

先让学生试算,交流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406÷2,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要商0的道理。

四、练一练:课本15页的练一练。

五、数学冲浪: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5

复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5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二、课内练习

1、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

2、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3、电器商店里,电饭锅原价250元,电话机原价180元,收音机原价480元,洗衣机原价780元。为了促销,现在所有电器一律半价出售。400元钱能买到哪些电器?最多能买到几件?

4、P16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

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6.7~8


小学三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数学

小学教案模板

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