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四年级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 刘骏 四年级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 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 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 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 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 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 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 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你喜欢的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学生折纸、涂色,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

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在你们刚才的纸上涂2份或3份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学生4人小组,每人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向小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

(2)谁能上来展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多媒体演示图片。

问:你能发现他们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吗?它与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几份就是四份之几,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1)让学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画线段)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几份,说出相应的分数。

(3)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组分数,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比较?

反馈。

用相同的方法比较第二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练习。

P95页做一做1、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课后,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t=s÷v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错误!未指定书签。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数学

2021五年级公开课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

1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