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抿、轿、勉、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博学、抿嘴、小轿车、勉强、警惕”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4、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相信你们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也结识了不少的老师,一定有很多老师在你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将会结实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计:
A、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B、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C、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D、“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E、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2、你认为《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第2题确定)
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用事实、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4.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通过研读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学生们在课上表现,引领学生感悟怀特森老师用心良苦。
2. 体会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1. 体会侧面描写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学会质疑与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你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说一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老师你们愿意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3.想一想:读了课题以后,你产生了那些疑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正确断句)
3.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狡黠凯蒂旺普斯……)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5.集体质疑解疑
(1)质疑
(2)结合课文内容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面面相觑(指导“觑”的字形) 冰川期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狡黠(指导“黠”的字形,字音)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怀特森老师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提示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说。)
(1)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复述科学课上发生的事。
(3)说说你对怀特森老师的印象。
7.用归并法给课文划分段落,讨论每部分的写的是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一)凯蒂旺普斯事件,感悟怀特森老师用心良苦。
1.快速浏览1——10自然段,体会:怀特森老师是( )的一个老师。阅读提示:
⑴.画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怀特森老师是()的一个老师。
⑵.边读边做批注。
2.集体交流——怀特森老师是()的一个老师。
教学估计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知识丰富)的老师。
(关注1、2自然段,通过“面面相觑、惊奇、绝迹、没有人知道”等词语或句子,体会怀特森老师的博学,了解学生们对他的喜欢。)
教学估计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捉弄人、狡猾、胡编乱造……)的老师。 (关注 5——8自然段,通过“狡黠、编造”等词语和学生的反应,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捉弄人、狡猾、胡编乱造……>的老师。)
3.抓重点句,体会孩子们被捉弄后的气恼与愤怒,指导朗读。
引导:面对这样一个捉弄人的老师,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根据学情相机出示)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
(1)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引读
(2) 指名读。
4.感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引导: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1)师生角色体验,理解怀特森老师的用意:
“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2)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想通过这件事让我们学会什么呢?让大家学会思考,认真分析,学会怀疑,敢于质疑。还从哪儿看出来?
适时板书:思考 分析 怀疑 质疑
(3)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出示课件)
(4)交流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估计:(特殊、用心良苦、与众不同,教给我们学习方法……)
随机板书:与众不同
过渡: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你受到这样的戏弄心情会怎样呢?
(二)、默读课文,思考在“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用曲线画出相关的句段并在旁边作批注。
1.交流我的心情变化。
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2.学生江报,老师引读。(出示课件)
过渡: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他虽然只教我们科学课,但他那独特的教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边请同学们默读12——14自然段,看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新怀疑主义”,体会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1.默读12——14自然段,思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课件)
不习惯怀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2.集体交流体会:
课堂上(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
(1) 提问:“正视”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文引导学生体会课堂上学生们理直气壮、很有勇气和自信心,以及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坦荡和毅力。)
小结:当我们的怀疑正确时,它促使老师也去纠正错误,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是我们自己,就连老师也受益匪浅呀!
(2)生活中(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提问:又一个“正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联系全文,帮助学生明确怀特森老师带给作者本人的深远影响。①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我”从心底里敬佩他。②我在生活中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新怀疑主义”,告诉对方“你错了”。)
(3)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小结:看:思想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怎样生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他取得这样的卓越成就,我想,与怀特森老师带给他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板书:深远影响)
三、快速阅读,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凯蒂旺普斯事件),找一找除了描写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还有哪些内容的叙述?体会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讨论体会:最后3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要点:①“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等多处作者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叙述过程饱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怀特森老师的心想因而更加丰富、可信。②最后三个自然段,讲述了三段事实,三个方面,更全面地说明: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样的老师是的老师。)
3.总结: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文中既有作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行为、神态等细致地正面描写,也有对“我”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可以丰富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表达方式,组织我们的习材素材。(课件出示)
四、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读下面几则名言。
不能则学,疑则问。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悟从疑生,乐知苦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2.感受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总结
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真正读懂了怀特森老师,也读懂了新怀疑主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思考,在质疑中发现,在质疑中成长。
六、作业
1.试着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
2.采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认为独特的人。
板书设计:
24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 学会怀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 学习方式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具准备
搜集科学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下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公写了哪些事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德国化学家( )的两件事------其一:( ):其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 )。
3.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三、再读课文,解决课前简单的疑问
四、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
(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
(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
2.交流
问题1:出示句子: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1)填空,抓住所填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2)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
问题3: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
3.思考:在李比希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五、总结
本文以别具匠心的标题、精心的选材、巧妙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家李比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
床头上的标签 叶永烈
失败:失“溴“ 浅尝辄止
成功:柏林蓝 吸取教训
更严谨、更认真、持之以恒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品读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抄写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收获。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去预习并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收获。
生答。
4、交流预习收获的同时,教师适时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的预习收获可真多,说明你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还有那些问题不懂,题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二、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预习课文遇到的问题。
(预设问题有:标签上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把标签贴在床头上?标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2、老师归纳刚才学生预习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后,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简单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解决后擦去。
4、剩下的问题需要学生研读课文解决。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难
1、小组合作研读课文,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在交流问题时适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1)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请学生填空,然后抓住填上的词语说会所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2)问: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你们能画出有关的句子吗?
四、总结
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五、作业设计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联系综合活动开展)
3、拓展阅读叶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4、学习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形形色色的标签图片)
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称呼它们,叫什么?(学生回答:标签)
2、师相机提问:看了图片,谁能简单的说说什么是标签?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床头上的标签》,看着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请学生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
抽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字词)。
抽生朗读、跟读、齐读。(相机介绍文中三位人物)
2、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翁重点写了几件事情?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件展示)。
(三)分析交流,解决疑问。
1、带领学生整理提出的疑问,简单的问题直接在交流中解决。
2、结合学生的质疑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预设
(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
(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
(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
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分别研究这4个问题。
3、抽生交流。
在交流问题(1)时,老师出示句子
他()呼吸,()地阅读,读完()。
请学生填空,然后抓住填上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
在交流问题(2)时,师问:把李比希贴标签的句子勾画出来。(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交流问题(3)时,师问: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词句。如:问、没有放过、反复思考、动手实验、查等。让学生体会抓住一个方面将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四)总结
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五)小练习。
如果选取下面这件事来介绍李比希,应当怎样调整内容?
李比希经常从黎明工作到黄昏,又从黄昏工作到黎明。他的仆人常常这样抱怨说:“您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使得我简直没有机会等您不在时打扫它。”
(六)配乐朗诵课文。
(七)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叶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
板书设计:
床头上的标签
叶永烈
失败:与新元素失之交臂
李比希 认真、严谨、持之以恒
成功: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