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 >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 刘骏 六年级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认真地做好教案了。教案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索成功过程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2、圆面积怎样求?

3、长方形的面积呢?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学生观察,做着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能解决吗?教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分组,讨论:

(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 。(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剪开发现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

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

(3)、小结:小组讨论,将公式延伸。

圆柱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识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

(1)、出示例题:

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 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独立试做:

(3)、集体讲评。

(4)、讲解进一法。

3.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放3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小结:

师: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活动三: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实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

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学生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

1.基本练习: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综合练习:

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

提示:(1)根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

(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知识的?

2.评价。

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作业设计

基础:

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综合:

2.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模板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2021五年级公开课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数学

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