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
/
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 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两份 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 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 二分之一?
指板书说:你们看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折法也不同,这里还有苹果,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 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 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 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 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 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
/
36)
如果有个大蛋糕, 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
/
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
/
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
/
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1、分数发展史的介绍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 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思考题::我们班第一组有6个同学,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人?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 30050082( ) 3960400000( ) 7000700070( ) 700300009( ) 26740020000( ) 315400000( ) 50708000000( )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 9000000( ) 47000000( ) 200320000( )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 48000000000( )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习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i.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ii.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v.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vi.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vii.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viii.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ix.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x.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 ∠=180° ∠=123° ∠=360° ∠=20° ∠=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 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 ,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 ,记作 。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
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刻度线与()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2、判断
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