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 彭永 三年级

数学古称算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求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求周长的计算。

2.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等方式经历求周长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求周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衢州的哪些公园(学生自由发言)

喜欢逛公园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一个小街心公园游览一下吧。

板书课题:游园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46页情境图,提问

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如果学生没说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张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公园边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张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做一做,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让先做完的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做法

①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②190+410=600(米)240+560=800(米)200+200+=400(米)600+800+400=1800(米)

师:这位同学,请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对学生发言给与恰当的评价,并启发学生说出不一样的方法。重点学习怎样凑整。

可以问:你是怎样想的?谁跟他的想法一样?你为什么这样做?

谁还有类似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哪里比较相似?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和他的方法不同在哪里?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其实我想的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这种方法。同学们用好办法求出了公园的周长,那么算一算中图形的周长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先自己算一算。

二、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书。

重点指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

36+20+36+20(36+20)×236×2+20×222+22+22+2222×422×2+22×2引导学生明白各个算式的意思。可以提问

图中只有一个36和一个20,你写了两个是怎么回事?

谁还有不同方法?你是怎样想的?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简便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出示题目)

师:房顶三角形长20米,房子高(不包括房顶)长41米,房子宽39米,房子的周长是多少米?(20+41+39+41+20=161(米))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1: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1: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数学书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课件:剪刀)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出示课件:钟面)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出示课件:红领巾)红领巾的角呢?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出示课件: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2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板书:顶点边(直直的线)}(尖)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秋游图,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贴)

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想想看,在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认识几分之一(5分)

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6、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7、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

8、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实验:(每小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实验: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小结:1/2大于1/4

2、猜想

那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

你是怎么想的?

3、验证

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题。

四、全课小结

1、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找分数: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寻找分数。

3、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4、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_可能会赢,_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202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2021五年级公开课数学教案

小学教案模板

2022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