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与风俗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与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腊八节的由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熬制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其中包括大米、杂粮、果干、豆类、红枣等。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用这些食材熬制出一锅美味的腊八粥来庆祝节日。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祭祀祖先、吃腊八蒜、贴春联等。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有多种。首先,腊八粥的“八”字取谐音为“发”字,意味着吃了腊八粥会发财,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发”字的信仰。此外,腊八粥的另一种含义是寄托了丰收的希望和富足的心愿。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组成,代表着大自然的恩赐和人们的劳动成果。同时,腊八粥也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因为它是家庭成员一起熬制和享用的美食。
腊八粥的文化内涵意义
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祭祀文化、农业文化、食文化等。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通过熬制和享用腊八粥来表达感恩之情和对祖先的敬意。同时,腊八粥也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因为它是家庭成员一起熬制和享用的美食。此外,腊八粥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食品。
有关腊八粥故事传说
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