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热点文章 >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 跃瀚 热点文章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节气的特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点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时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但天气很闷热,并未真正凉爽。

处暑节气的特征

1、秋老虎

处暑虽然在立秋之后,但在处暑尾声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样的天气被称为“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

2、气温下降

每年8月底到9月初,气温走低是处暑节气其中一个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同时也受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的影响。

3、秋高气爽

处暑之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因此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由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是很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4、雷暴活动

处暑节气里,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且以绵绵细雨为主。

处暑节气有哪些风俗

处暑的风俗有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1、吃鸭子: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2、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3、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处暑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

4、煎药茶:处暑时节,我国两广地区有煲药茶的习俗。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煲药茶,处暑过后仍闷热,煲凉茶解暑热。

5、拜土地公: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秋季物候

从立秋起便进入秋季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季节转换涵盖多方面气候特征,如果单以气温来作为判定入秋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处暑简介

处暑是秋天这个季节的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然感觉到早晚的微风伴随着丝丝的凉意,高温的天气渐渐变少时,微凉的初秋才算真正的到来了。一提起秋天,也许人们想到的是凉爽的天气,舒适的温度。而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喜爱秋日的理由。

虽说处暑不是暑,但在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中,在这个节气还处在炎热的“末伏”之中,还要再过两天才能“出伏”。可就算熬过了漫长酷热的“三伏天”,还得担心“秋老虎”的袭来,此时天气已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还要是注意反复的高温。“成都人爱说,‘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说明处暑前后尚有‘秋老虎’的余威,一时暑气难消。”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说道。

4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