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的急救知识
夏季中暑的急救知识都有哪些?世界各地都有中暑暴发的情况。我国热带、亚热带面积相对较大,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城镇人口日益密集,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城镇居民中暑发病率也逐步上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夏季中暑的急救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季中暑的急救知识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 措施 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的定义是什么样的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对于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更加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1、气候环境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气候环境因素,夏季是中暑高发季节,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的环境极易引发中暑,而且有的时候虽然温度不高,但是湿度较高,并且通风情况很差的时候也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夏季的时候尽量保持屋内通风,不要一直开着空调,没有人的时候要关掉通风,另外夏季正午较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防止中暑。
2、自身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自身身体素质太差,平时运动太少,很少在户外活动,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差,耐热能力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睡眠不好,夏季食欲不振,体力不支,则极容易引发中暑,另外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的人也比较容易中暑,因此平时下午七八点左右,刚刚吃完饭,外面也比较凉爽的时候要多到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就可以抵御疾病,减少中暑的发生。
3、其他原因
其实饥饿、缺水、出汗多失盐、衣服不透气、衣物太过于紧身、糖尿病、汗腺缺乏、心血管疾病等原因都会导致中暑,总之当体内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急剧升高,就会导致中暑,因此夏季应该随时准备饮用水,多喝水,衣服尽量穿宽松透气一些的棉质衣裤,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最好在中午少出门,尽量在早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出门,防止中暑的发生。
夏季中暑的治疗方法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中暑的危害有哪些?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