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 彭永 语文教案

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正音; 2.朗读课文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 整体感知

四、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情?

2、文中哪些事情详写?那些事情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3、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4、作者写月下行船是从哪些方面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5、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戏”真的好看吗?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解说。

四、检测延伸:练习巩固(见导学案)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对“下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中喜爱的片段进行批注赏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见导学案)

四、 检测延伸(见导学案)

五、 作业布置:

和父母交流童年的趣事,积累写作素材,写一篇题目为“童年的花儿”的作文,500左右。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

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2.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

菜畦( ) 桑葚( ) 油蛉( ) 斑蝥( ) 锡箔 ( )

臃肿( ) 确凿 ( ) 攒成( ) 收敛( ) 蝉蜕( )

脑髓( ) 觅食( ) 罕至( ) 拗 ( ) 秕谷( )

⑵ 解释词语:

①确凿: ② 轻捷:

③人迹罕至: ④觅食:

⑤渊博: ⑥宿儒:

⑦鼎沸:混乱,向谁在锅里沸腾一样 ⑧高枕而卧:

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 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 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⑴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情朗诵,整体感悟

1、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悟:

①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②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b.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c.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d.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e.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一)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 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 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

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二)思考“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

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3、小结:“雄健的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是“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品读课文

1、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2、提问:主题思想:

(出示主题思想)本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并号召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来,充满自信的,毫不气馁的“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他将“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3、提问:选取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谈谈理由。(解决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的问题)

4、提问: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出示“比喻”) 比喻: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为鲜明、生动、具体。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碰到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三、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教案#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老师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童年,总是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象鲁迅那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来,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出来。还可以从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看出。

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二心集》等。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作品之一。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期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30年起,同国民党_进行不懈斗争,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1936年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小说知识介绍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体裁介绍(短篇小说)

四、朗读课文,处理生字生词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五、认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小说三要素

人物:“我”、母亲、外祖母、双喜、阿发、六一公公、陪我玩耍、看戏的小朋友

环境:平桥村、赵庄

情节:

1.你读过后觉的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2.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

小说本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等要素都是虚构的,即使是第一人称的“我”也不例外。如本文就是一篇小说,其中的我虽有少年鲁迅的影子,但绝不等同于他本人。

鲁迅的外祖母住在浙江绍兴鲁镇的安桥村,课文所写的那段生活的背景也不是原原本本的安桥村,而是一个经艺术加工的平桥村。“我”虽在文中称“迅哥儿”,但也不能视为鲁迅自己。

3. 解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①说情节,多角度概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评人物,简笔式速写,体会文章中人物形象

③读精段,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抓文眼,深入式理解,明确文章的主旨意义

4.学生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土。 (看戏前)

第二部分(4—30)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的情景。(主体看戏)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写小伙伴熟练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途中优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层(14—21)写到赵庄后看社戏的情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31—40)“我”对吃豆、看戏的怀念。(看戏后)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模板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教案

《瀑布瀑布》三下语文s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