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怎么写出优秀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

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技能将纸杯制作成动物

2、知道“变废为宝”可以从我们的身边做起

活动准备:

1、资料准备:纸杯、、记号笔、即时贴、剪刀、双面胶

2、课件:纸杯变化物

3、环境安排:安排森林场景,其中放有各种造型的纸杯动物

一、欣赏纸杯动物,引起制作兴趣

快瞧!那儿有好多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

这些动物都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

我们也来学学纸杯动物的制作方法吧!

二、制作步骤讲解(课件)

1、整只杯子的处置步骤:

你觉得用整只杯子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马为例

2、半只杯子的处置步骤:

用半只杯子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乌龟为例

3、杯底的处置步骤:

你觉得用杯底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小兔为例

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其他制作方法吗?比方说可不可以把两只杯子结合在一起做成一只小动物呢?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能合理利用纸杯的不同特点和花纹进行创作,并鼓励幼儿大胆造型。

2、制作时要时刻坚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制作时边放纸杯动物课件,提供幼儿欣赏

四、作品展出

小结:原来纸杯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大家用一次性纸杯喝完水,千万别把它扔掉啦!只要我们动动手就能把它变成小动物哦!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家作品。

2、疏通课文,理解疑难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3、认识文中所用的描写方法,在设置情景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

1、疏通课文,理解疑难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2、认识文中所用的描写方法,在设置情景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设置情景中,进行片段写作,完成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积累法,朗读法,写作能力迁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言】

提问:同学们见过狼吗?如果见过,请你描述一下狼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略

提问:请试一下你能说出几个带“狼”的成语?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幻灯片投影一些带“狼”的成语。

教师叙述:同学们这是你们眼中的狼,你们知道蒲松龄笔下的狼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老先生的《狼》。

第三十课狼

1、用幻灯片投影以下内容,并请学生回答。

⑴《狼》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篇幅________,意义________。

⑵《狼》选自清代小说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作者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先生”,山东________人。

2、让学生观看张铁林主演的《聊斋先生》中有关蒲松龄收集民间故事的片段,评价他的精神进而欣赏对联: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3、教师叙述:后人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评价颇高,有语为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投影展示)

4、朗读课文

⑴齐读生字2次,教师纠正读音。

⑵听磁带中的范读,然后集体朗读课文。

⑶师生共同纠正朗读过程中发音、停顿方面的错误。

5、疏通课文,积累词语

⑴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课文,要求学生将经过讨论后不懂的句子勾画出来。

⑵各组记录员将本组不懂的问题提出,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⑶教师从旁点拨悬而未决的问题。

⑷教师通过幻灯片示例典型性疑难语句翻译。

转视积薪后——(屠户)就转身去看柴草堆后面的(另一只狼)教师分析:此句是省略句。翻译前先还原句子的本来面目,然后把句意疏通。

教师归纳:翻译是古文学习的重要环节。翻译的要领是:翻译前先弄清楚句中每个词的含义,注意灵活增字、删字、留字,直译和意译结合。

6、概括故事情节

⑴先由几位学生分别概括故事情节,然后由学生评出概括最好的。

⑵用幻灯片与学生分享教师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⑶提问:你认为本文的情节和形象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情节曲折,形象生动。

7、探讨描写手法

⑴用幻灯片投影以下内容,并请学生回答。

①文中运用到的描写手法有________。

教师归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神态描写。

②文中对屠户的动作进行描写的动词有________

教师归纳:投,复投,顾,奔,依,弛,持,起,劈,毙,断

③文中对屠户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教师归纳: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④文中对狼进行神态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教师归纳: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

⑵教师小结:描写生动传神,用词精当,层次清晰,由外及内,有力的凸现了形象。

8、在设置情景下进行片段描写

⑴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以下情形你会怎么办?(投影出设置的情景)

①你正在赶路,发现路中一条大青蛇恶狠狠地用眼睛瞪着你,气势汹汹地向你爬过来,你会……

②你正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两只狗一白一黄,如影随行,尾随于你,不肯离去,你将……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任选一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求写出你和大青蛇(或狗)当时的动作、心理和神态,字数不少于80字,力争在7分钟内完成。

⑵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鉴赏,互相学习。

(二)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文言文并不难懂,关键在于我们要多读,多看。请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另外,本节课同学们的片段写作完成的很好,平时要学习把所见的美文的写法运用于自己设置的相似情景中进行写作,把阅读和写作更好的结合起来。

(三)板书设计

写法: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用词精当描写传神

内容: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学法:重视翻译立足词汇直译意译灵活理解

感受生活课外阅读开拓视野读写结合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本文的读后感,谈一谈你对文中屠户及狼的看法,并说说你对本文主题的认识,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题目自拟。

2、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完成《资源与学案》75页的文言文阅

读题,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另外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新课程教学思想,注意教给学生好的学法。

再者,读写结合也就意味着教材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为语文课程的学习注入了活水。

作业部分,学生通过完成读后感,对狼及屠户的形象、作品的主题,有了个人的独到见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由学生采用课外兴趣活动形式,评出优秀习作,搞一次专题小论文展览,或向文学类报刊投稿。

本节课的缺陷,我认为是学生朗读的形式中缺少了个人朗读,因此一些发音、停顿方面的问题可能暴露仍不充分,同时对朗读时一些句子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情感仍需揣摩,以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但由于一节课总要有所侧重,所以这方面训练拟安排在学习其他课时进行。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轨迹;

3、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4、理解题目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还不错,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很认真。

四、教学内容分析

1、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3、通过品味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轨迹;

4、师生共同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5、理解题目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法;教师精讲法;小组讨论法;生生、师生交流讨论互动法;学生总结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课、呈现课时目标

2、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内容

3、对本课进行总结

八、作业设计

1、以海伦的口吻写一篇感恩莎莉文老师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结合“再塑生命”的内涵。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学习海伦什么精神?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来完成教学内容,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本文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我们感动不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我觉得很好,语文教学不能脱离阅读!另外,作业布置有读有写,不是机械性的抄写,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课堂上也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的点拨引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4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冰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作者简介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研读感悟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

2、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2、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本。

2、认识文中两位人物的不凡之处。

3、将不懂之处画记出来,准备课堂上提问。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PPT展示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猜一猜她是谁,引出本文作者海伦﹒凯勒。

介绍马克·吐温评价海伦﹒凯勒的名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能成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除了她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她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对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3、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顺利吗?举例说明。

5、莎莉文老师教会了海伦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人物

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表层含义: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含义: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五、知识积累PPT展示补充介绍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她的坚持与付出。

六、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七、文章小结

这节课,我们见识了两位非凡的女性,她们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每一个健全者都深深震撼。如果我们想更深地走进她们的思想深处,请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不但会让你触摸到一颗伟大的心灵,还让你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6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喜爱小动物,利用卷纸塑造的小动物,即可供观赏又能玩,学生学习兴趣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课件中大篇幅展示了卷纸范作,让学生在充分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望,同时启发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卷纸造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设计,利用各种卷法表现出千姿百态、富有立体感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做事习惯。让学生在学平面造型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纸立体造型的一些方法,丰富美术语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

2.运用卷的方法用纸制作出动物的形象。

3.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

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教具准备:

卷纸动物大象等、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拿出一只卷纸大象,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观察并回答,身体和腿是用纸卷出来的。

2,师引出课题《卷纸动物》

二,新授

1,师:你会用卷纸吗?可以怎样卷?小组同学合作尝试卷纸基本方法练习。并说一说可以用来做哪些小动物?或者可以做小动物身体的哪一部分?

2,播放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加强学生印象。

3,师示范小松鼠的制作过程。

a,首先将纸片卷成桶状,作为小松鼠圆圆的身体。

b,根据身体的大小确定头和四肢的大小。

c,粘贴修改。

4,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卷纸动物,可是他们有毛病了,请同学们做个小医生帮他们找出毛病来。生:头大身体小比例不协调。四肢长短粗细不一样所以站不起来。

5,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说说看你喜欢哪一个卷纸动物?为什么?你还能作出什么样的卷纸动物?

三,作业练习

生尝试制作卷纸动物,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

选出你心目中最可爱的小动物,说说原因。

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内容,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表现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全部同学都可以用纸条或者纸片卷出小动物的造型,做出来的小动物可爱、形象。

不足点:学生看了动物图片以后想象力受到局限,自己设计的动物形象较少,多数按照图片上的内容设计制作,希望能够在培养学生的创设立上加强教法。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写一位善良的大娘从同情怜悯狼到认识狼凶残的本性,最后施以巧计惩罚了狼的故事。课文以良为母体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4个子体字及其它6个常用字。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由母体字良派生出的4个子体字,随文认识6个常用字,要求在能读会写的基础上,基本会用。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狼吃人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对象狼一样的人不能同情、迁就。

3、理解浪费并练习读写。

教学重点:

本课10个生字的读写。

教学难点:

生字的运用。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

字族文识字主体教学模式。即:激趣感知研讨学习巩固反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程序:

一、激趣感知。

1、出示幻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说: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从图上看,大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大娘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范读课文。

3、回答问题,初步感知。

4、学生连词读生字。

二、研讨学习。

(一)学习子体字。

1、出示子体字。

2、有小老师领学子体字,基本步骤如下:

(1)、指名讲解生字的音、形、义。

(2)、其余同学自由补充。

(3)、再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练习组词、造句。

3、浪费是什么意思?与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你会用浪费造句吗?

4出示小黑板,选字填空。

狼娘酿浪良

()费大()()酒()群

姑()()狗()食波()

(二)、学习常用字死、肯、改、费、拾、扁。

⒈、根据要求自学生字。

①读准字音。

②运用对比、联想记忆法等辨析字形。

③据旁解义或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组词造句。

2、检测。

3、重点指导死、改的写法。

4、对一对。

死对()扁对()浪费对()

三、巩固反馈。

1、配乐回想。

2、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3、口头说话大奖赛。

(用本课10个生字随意联想,编成一段与课文内容不同的话,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要求可有所不同。)

4、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巩固字族。

教学程序:

一、复习字族。

二、研讨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2、按要求分组自学。

3、各组汇报自学情况。

4、根据反馈信息,重点讲解。

三、巩固强化。

1、小结。

2、完成课后习题2。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8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

提出问题

导出课题

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

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①本节课先以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并让学生识别入手。待学生识别之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②关于观察当地常见软体动物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那些取材方便,代表性强的实验材料,事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好实验材料,这里以观察河蚌为例来说明。观察前,教师要出示观察提纲,观察的项目有:

A.河蚌的体外有没有贝壳?有几片贝壳?

B.用铅笔碰一下张开的贝壳,河蚌会有什么反应?这个反应说明贝壳对它有什么作用?

C.将河蚌放在温度为50℃的水中,贝壳会张开,观察在贝壳的内表面是否有一层柔软的膜?这层膜里包着的身体是否柔软。

D.在河蚌身体的前端是否有一块肌肉质的、形似斧状的结构?

有观察提纲,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条不素地进行观察,并详细准确地作好观察记录。观察完之后,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表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填完后的表格是:

河蚌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用

两片保护

外套膜:作用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③关于常见软体动物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观察填表比较的方式进行。在观察河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和乌贼,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河蚌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用

两片保护

一片保护

一片支持

外套膜:作用

保护

保护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腕足

三种动物观察完毕,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④关于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教学,可采用讨论归纳的方式进行。讨论要有题目,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板书设计

第五章软体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写作背景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

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

⑴分析字义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

行,运行。若,如同。

星汉,银河。志,理想。

⑵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

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五、作业:

⑴完成书后习题;

⑵背诵默写课文。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0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课文展现的人文内涵丰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人记忆深刻。而且这篇课文的语言清新朴实,表达上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和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课件展示: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设计意图】以“盲人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尝试着体会盲聋人的世界,为下面的教学过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

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默读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这篇课文中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莎莉文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

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请同学回答海伦“此前”的生活。

学生回答(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师:同学们想一下,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学生发言。

师: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海伦凯勒作为一个盲聋孩子的心情。那就让我们试着去走进她的内心。

课件展示:海伦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师: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师:现在大家可以理解小海伦凯勒为何那么愤怒、苦恼了吗?这是因为她对外面的世界无从知晓,她的内心很害怕,她很想挣脱出黑暗的无声的世界,以至于在不理解她的人看来她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3.了解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

师:“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在课文中为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课件补充背景资料: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师: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课件展示: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题目的切入,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培养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前后的变化。接着自然地引出写作的背景,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海伦和莎莉文这两个伟大的人物,初步体会两个人物的精神,也为下面的文本探究打下基础。

三、见证“再塑生命”历程。

师:知道了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莎莉文是怎样来塑造小海伦的呢?

(1)师:首先我们来看,莎莉文老师出现是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课文第5自然段--相识。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划出关键语句。(a.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人生影响:“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b.前5段的铺垫:交代了莎莉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指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莎莉文怎样塑造小海伦--逐步引导她认识具体事物。(课文中用笔较多,如莎莉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出“doll”;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她的另一只手手心写“水”,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的含义。)

2.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分析段落: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认识“水”的过程并不顺利。海伦总是把“杯”和“水”搞混。莎莉文老师只好暂时丢下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的游戏,分散海伦的注意,平息她烦躁的心情。然后带海伦.凯勒到井房散步,让她把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过,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写“water”,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就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这样才让海伦认识了水。

师: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是怎样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弟弟妹妹,教他们写作业是否有困难,你是否不耐烦?)

【设计意图】在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中,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课文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味海伦凯勒学习的艰辛和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

四、体味快乐,再悟情感。

1.体味“我”学习的快乐

师:刚才我们看到海伦凯勒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过程艰辛更能体会其中的快乐,那么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参考: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感悟作者情感

师: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却成为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的是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参考:课文开头写“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开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这时,爱的光明照到了作者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中海伦学有收获后的细致描写体味她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见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历程,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里的无助和学习的艰辛。而莎莉文老师的出现,她对海伦倾注的爱和热情让海伦凯勒重新见到了光明和希望,现在同学们对于再塑生命的含义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呢?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思考再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品味。

作业布置:读读写写;思考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熟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课外阅读《了解“爱”的含义》。

板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

之前:黑暗之后:光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品评。

1.回顾文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见证了她重塑生命的历程。现在有谁能告诉我,海伦凯勒为什么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回答。(参考: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用其比喻义)。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品味语言

师:这篇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再读课文之后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打动你的语句呢?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赏析。(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通过分享品评文中优美的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可适度穿插朗读指导,让学生融入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二、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

师:海伦凯勒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得益于完成了生命的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她成功地再塑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从两方面引导:莎莉文老师和海伦自身。(提示:“塑”的本义是用泥土捏人,如果莎莉文老师捏的是泥人,还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参考:a.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且独特的教学艺术;b.海伦凯勒自身:毅力(小海伦没有放弃去认识文字);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聪明好学,坚强有毅力,自强不息,情感丰富,热爱生活……)

拓展延伸(针对海伦凯勒的坚毅)

师:海伦凯勒没有被不幸的命运打败,她勇敢地生活、快乐地学习。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是克服了自身缺陷,刻画出了美丽的人生,除了本文的海伦凯勒,你还知道哪些人?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相关人物: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海聋人足球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感悟莎莉文的爱的教育;体会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学习海伦凯勒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爱”的教育

师: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课文中,在莎莉文老师细心耐心的教导下,她逐渐认识了具体事物学会了拼写。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仔细揣摩,莎莉文老师教给海伦的仅仅是知识吗?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可结合文中海伦凯勒对洋娃娃前后态度的变化:“我并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阅读分享:交流第一课时布置的课外阅读(《了解“爱”的含义》)的阅读感受,体会“爱”的教育。

师:根据之前的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参考: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海伦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美文感悟莎莉文老师的爱的教育,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课堂小结:回顾再塑生命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而她的重生则源于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莎莉文老师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习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勇敢面对一切;领会莎莉文老师的爱的教育,用爱点燃光明。跟随着这两个伟大人物的脚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奇迹。

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摘录语句,写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两个人物两种精神

【附】《了解“爱”的含义》

现在,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急于想加以运用。

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了解与学习,并且摹仿着说出口。但是,耳聋的孩子却必须经历无数的痛苦煎熬,慢慢才能学会。但无论如何艰辛,结果总是无比美妙。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艾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

起初,老师告诉我许多新鲜事,我很少发问。由于我知识有限,概念模糊,字词掌握得很少。随着我对外界的了解逐渐增加,词汇也多了,问题也就多了起来。我常常对一件事物一而再,再而三地探个究竟,想了解得更多些。有时从一个学习的新词,常常联想起以前发生的种种经历。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侯,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么?”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从一开始,莎莉文小姐就像对待其他听觉正常的孩子那样和我对话,惟一不同的是,她把一句句话拼写在我手上,而不是用嘴说。如果我无法明白那些用来表达思想的字句或成语时,她会提醒我;当我无法与别人沟通时,她也会从旁边立即提示我。

这种学习过程延续了许多年,一个耳聋的孩子根本无法在数月甚至数年间学会掌握最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而且能马上灵活运用。正常的孩子学说话是靠不断的重复和摹仿。在家里,听大人说话,脑子跟着活动,联想说话的内容,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耳聋的孩子却无法自然地交流思想。莎莉文小姐意识到了这一点,用各种方法来弥补我的缺陷。她尽最大可能反反复复地、一字一句地重复一些日常用语,告诉我怎样和别人交谈。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敢主动张口和别人交谈,又过了更长一段时间,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聋人和盲人很难领会谈话中的细微之处。那些既聋又盲的人遇到的困难又会大多少倍啊!他们无法辨别人们说话的语调,没有别人的帮助,领会不了语气的变化所包含的意思。他们也看不见说话者的神色,而神色是心灵的自然流露。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1

教学目标:

1.默读,勾画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尊重。

智慧课堂使用功能:抢答、随机、拍照、分享

阅读篇目:

课本篇目:《动物笑谈》,丛书篇目:《动物的麻烦》,备选:教师用书中的作者与动物的温情故事,苏轼的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以色列有位国王叫所罗门,相传他有一枚神奇的指环,戴上它,就能听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大家羡慕吗?今天,我们学习《动物笑谈》,作者康拉德·劳伦兹也和动物们产生了亲密的关系,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PPT出示作者及动物的图片。

请你支招:课文很长,有3034字。长文该怎么读呢?前面读了后面忘怎么办?

二、画“笑谈”,理内容。

1.什么是关键语句?

预测:中心句、过渡句、富有情感的语句、喜欢的语句、生动的语句、揭示主旨的语句……

2.思考:《动物笑谈》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哪些动物之间的哪些有趣好玩的故事?

明确:两种动物——小水鸭、大黄冠鹦鹉可可。四件事:“我”学母鸭唤小鸭;“我”学怪声唤可可;可可咬扣分类别;毛线缠树好把戏。

三、找“麻烦”,体真情。

默读丛书第五册47页《动物的麻烦》。

1.找“麻烦”

这部分内容是《所罗门王的指环》的第一章。作者一开始就写道:“为什么我要先讲动物给生活带来的麻烦呢?因为从一个人对这些麻烦事的忍耐程度,就能看出他对动物的喜爱程度。”我们是不是特别好奇,是怎样的“麻烦”在考验作者的“忍耐”呢?文章4087字,请大家默读文章,找出动物们带来的“麻烦”。写到的动物很多,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麻烦”就可以了。

麻烦:宠物鼠在礼帽里做窝,凤头鹦鹉啄掉扣子,鸣禽污染家具和窗帘,灰雁到花坛里啄食,灰雁进入室内在地毯上排泄,“笼子逆向使用原则”,僧帽猴搞大事情(用床头灯砸鱼缸导致短路、用钥匙弄开书橱撕书扔到浴缸里),马丁为了追求马丁娜闯进室内撞到灯上损失飞羽,寒鸦做窝堵住烟囱……

生默读,勾画,概括,交流。

2.体真情

从诸多“麻烦”和众多“笑谈”中,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概括中心思想)

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平等意识、对科学的专注、奉献、严谨……

四、补材料,谈感受

出示丰子恺的画,配苏轼的诗:“勾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分享教师用书的资料。

谈感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专注去做喜欢的事……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学生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况且书本的解释较全,借助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易于理解的的文章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肯定会有所得益的。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的精神,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狼:缀行──狡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启示: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3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课时安排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语言的活泼幽默。

3.感受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场美丽的遇见。一个民歌手,在丰茂的水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李白遇见酒,三分酿成月光,七分酿成才气;劳伦兹遇见了可爱的鸟兽虫鱼,于是就有了《索罗门王的指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动物笑谈》。

(板书:动物笑谈)

心中有目标,学习劲头会更高,大声齐读:(出示学习目标)

二、默读寻笑点

1.积累字词。(出示字词读音)

2.“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简要概括作者围绕“笑”写了哪四件趣事?

明确:

①“我”为了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学母鸭又蹲又爬又叫。②为了唤回鹦鹉,我在火车站模仿鹦鹉鸣叫。

③鹦鹉可可把父亲的衣服釦子全咬下来,并排列整齐。

④鹦鹉把母亲的毛线绕在树上。

老师加大一点难度,你能用三个字概括吗?

明确:学母鸭—仿鹦鹉—咬釦子—绕毛线

3.在课文描写的两种动物中,你觉得谁更有趣?朗读:用“?”画出动物让你发笑的句子,并用“我喜欢?,你看它?。”的句式做介绍。(出示课件)

三、知人知面知心

仅仅是动物可笑吗?(人物)

小组讨论:用“(?)”画出描写劳伦兹的句子,进行圈点批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劳伦兹是一个的人,请看。

课件出示:圈点批画示范

学生分析并朗读。

教师:劳伦兹为了照看动物们所花的精力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不过,他认为自己从它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也“大大超出了预期”。

学生介绍:劳伦兹对雁鹅所做的最重要的研究,就奠基于他“在多瑙河畔的浅草洼里,与一羣雁鹅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他说:“我常常光着身子,跟它们疯在一块,我们一起在草堆里爬来爬去,或是在水里游泳戏水。”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劳伦兹对雁鹅行为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才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课件出示)

四、笑后谈启示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提问: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2.对读者而言,是一个仁慈的人和动物的交往打动人心,是动物对人全身心的依赖和信任让人感动。你和动物之间有哪些趣事?请你下来吧!

要求:

①语言幽默;

②运用修辞;

③60字左右;

④突出动物的某一特点,比如:呆萌、聪明、忠诚、可爱、贪吃。

五、总结

生命果然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劳伦兹遇见了鸟兽虫鱼,便有了优美而生动的笔触、细腻又传神的描写;我们今天一起遇见了劳伦兹那诗人的情怀、科学家的严谨、孩子般的心肠,于是在品味幽默、趣味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份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相信今天我们这场与《动物笑谈》的遇见,是为了以后大家与动物、与自然更和谐的遇见!

七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语文篇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3、培养热爱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读:《两只老虎》

(二)课前预习必备——生字词的学习积累: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pā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三)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问: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

(四)文本归纳——中心: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梯子案例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五)板书设计:

一、开篇点题,观察者自己

《动物笑谈》

二、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六)布置作业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练习册。

7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