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生物教案 >

《生物》教案

时间: 新华 生物教案

《生物》教案篇1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我主要谈谈第4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首先复习各种植物类群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么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自然展开第3个教学环节:

3、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具体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开展实验。

第二步,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

2

活动三:观察表皮临时装片

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

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

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4个环节:

4、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

体验:用吸管喝水。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唤其环保意识,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拓展思维,环境教育

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第6个教学环节:

6、梳理内化,达标升华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以求升化。

当堂达标(我能行):(略)

《生物》教案篇2

20__—20__学年度我在高三A组担任高三(2)班、(3)班和(5)班的生物课教学任务。并担任学科组长的工作。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全面复习是高三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和付出,现将复习情况总结如下:

1.复习时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解题效率、综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的提高。我们的复习以“教材”为本,以不脱离教材为原则。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是有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发问和引导思考分析,然后跟上典型题目的`练习,通过典型题目来训练和巩固,加深记忆。以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成功迁移的能力。不搞题海战术,不追求学科间的综合,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从20__年的北京的理综生物题来看,考试内容紧扣教材,注重基础,没有偏题、怪题,基础性强,学生感觉难度降低。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复习方向是正确的。

2.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简单重复式的复习,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复习过程中要努力进行创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把握基础知识是点,构建知识体系,是贯穿整个复习中的主线。我们以每节考点知识为起点或平台,联系穿插相关章节内容,使知识结构合理化,让学生在消化记忆中构建知识框架,这种通过教师的引导,由个人融会各章节内容而完成的知识网络,便于迅速准确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科学的解决问题。

3.严格把关、精选习题

复习时我们也选用了复习资料,但在每做一节练习时,我们之前都要经过认真挑选排除一些所谓的原创题、试题严重超教材,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每一次检测,我们也要经过严格挑选,保证每次考试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知识覆盖面的广度。06年北京理综生物试题中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分数如下表:

题号考查知识点所占分值所占比例1生物工程68.3%2光合作用68.3%3微生物的代谢68.3%4DNA复制、细胞分裂68.3%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代谢类型1216.6%30遗传变异1825%31人体的物质代谢及调节1825%可以看出试题全部考查的是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同时也说明复习过程中我们挑选习题的做法是正确的。

4.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实证的。基础实验的复习一方面要求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能将这些实验、实习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复习时我们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与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解答实验类试题的基本技能。试题最后一道题给出了:“从突变植株中获得了高蛋白显性纯合体,为验证该性状是否有一对基因控制,请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题非常新颖,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理解了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同时还考察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特殊现象,学生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得高分。

今后高三的复习工作,我会依然本着这几点原则努力的做好高三的复习教学。

《生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和种类,介绍激素的主要种类、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掌握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及其所分泌激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并能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养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主要种类。

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

2.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三)情感目标:

1.关爱和帮助自己周围一些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

2.关爱自己,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探讨法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调查激素分泌异常患者。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疾病多种多样,我相信大家对其中某些疾病的情况肯定有所了解。那么,范文,你们是否清楚这些疾病呢?(展示几种疾病的名称: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增加)

这几种疾病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与激素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讨学习:第四节激素调节。

(二)讲授新课

1几种主要的激素

(1)生长激素

展示几张侏儒症和巨人症患者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侏儒症和巨人症患者的表现症状(侏儒症: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巨人症:过分生长,身材过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这两种疾病跟生长激素有关: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从而由学生总结出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教师提问:大家猜想一下造成这两种疾病的跟生长有关的激素会是什么名称呢?生长迟缓和过分生长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人到什么时候基本停止生长了?这说明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生长激素是在什么时候分泌出现了问题?)

通过“出谋划策: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改变“侏儒症”的命运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能否给成年侏儒症患者注射生长激素?引出肢端肥大症(展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直观了解并说出其表现症状,再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资料:肢端肥大症为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之一,发生于青春期后。巨人症常继续发展为肢端肥大症。分泌生长激素旺盛。病因不明。起病缓慢,一般自20~30岁起病,表现为手足厚大,口唇厚、耳鼻大、舌大而厚,下颌、眼眶上嵴、前额、颧骨及颧骨弓增大,四肢加粗。以后身体状况逐渐衰退。),从中寻找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垂体。接着展示垂体的图片,由垂体又名脑垂体,学生猜想其位置:大脑的下部,同时学生总结回答垂体分泌的激素名称:生长激素等,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2)甲状腺激素

展示科学家验证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三个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资料: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科学家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变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共同讨论分析三个实验的目的,得出结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同时通过分析资料,学习科学的探究意识与方法,自己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践活动材料:一些小蝌蚪、甲状腺激素、两只相同的玻璃缸、饵料、清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并写出探究计划。有兴趣的话,不妨亲手试一试。)

通过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激发学生回忆地方性甲状腺肿,教师提问:为什么缺碘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资料: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患者表现为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快、气短等。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以致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增生肿大。推广食用加碘食盐和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是很好的防治措施。),从中寻找答案。由大脖子病的发病部位引出甲状腺的位置: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同时学生总结回答甲状腺分泌的&39;激素名称: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根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依次介绍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和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让学生试着说说各自的表现症状,注意区分呆小症与侏儒症。

(3)胰岛素

由“你了解糖尿病吗?”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了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除了糖尿外,还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另外适当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危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步获知了糖尿病的部分知识后,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患糖尿病?”,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科学家验证胰岛素作用的三个实验(资料:科学家发现,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科学家推测,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后来,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治疗人糖尿病的新纪元。班廷为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学生完成填空的形式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作出新的假设、进一步实验、实验结论)。同时由上述资料可得出胰岛的位置:散布于胰腺中(内部),胰岛分泌的激素名称:胰岛素等,胰岛素的主要作用: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展示胰岛图片)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师生共同继续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适当锻炼身体、定期检测血糖等),突出强调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4)其它激素

对上述三种激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特点:

1、含量少,作用大。在此基础上,展示资料:近年来报纸杂志经常报道,一些肉类食品中的残余激素、劣质儿童保健品中隐含的激素,引起儿童的性早熟。根据你所了解的激素的调节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与性激素有关),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所接触过的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学生此时会领悟到原来人体内有许多激素,它们对生命活动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重用。教师进一步提问:大家还知道人体内其它一些激素吗?(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图)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介绍胸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内分泌腺(产生激素的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由人体内所有的内分泌腺构成)的概念。

2、内、外分泌腺的比较

通过回忆消化腺和观察内、外分泌腺的图,认识两者的区别,由学生自主完成一张内、外分泌腺比较的表格(有无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分泌量和实例)。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通过观看足球赛的一个精彩片段,让学生谈谈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教师接着提问:大家为什么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去了解其原因(情绪激动,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从而明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科学价值观方面: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分成四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

2.布置调查任务:

①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

②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

③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

④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

⑤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⑥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⑦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⑧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小组讨论: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3.每组选两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将下一课时的调查内容也纳入本节课,每个小组选做其中两项内容,负担不会太重,再通过堂上的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里将课外阅读也纳入查阅范围,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引入:

通过大屏幕展示组图:

青山—绿水—蓝天—小鸟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高耸立的排污烟囱—荒山—污水—灰蒙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

教师: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先请出我们第一组的代表来发言。

学生堂上展示阶段:

学习活动:由每组选派发言人x人,用ppt展示资料收集结果。

第1组汇报: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第2组汇报: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第3组汇报: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第4组汇报:结合__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收集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师生互动:教师可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生生互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提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整理成果的展示,也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学生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以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汇报,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堂上教师要提醒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或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内容点出,引起学生的关注,或者将被学生忽略的内容加以补充。

无论是学生的展示环节,还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环节,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引导着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发言的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和信息,达到了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师生讨论阶段:

讨论内容: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学生:各抒己见,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或感想

教师: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作起。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完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结束:

表扬各小组成员作业完成得很好,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下次做得更好!

播放“地球之歌”的MTV,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生物》教案篇5

生物多样性保护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该图反映了当代面临的哪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原因是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致使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地球物种的特点

(1)数量:500万~5000万种。

(2)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3.演化

有发生、发育和消亡过程,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表现狩猎、采集、污染、生态破坏影响加速了物种灭绝灭绝种类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活工、农业生产动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拓展提升]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态价值: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环境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2)经济价值:提供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3)食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等食品。

(4)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药材。

(5)科研价值:仿生学、动植物品种的改良都需要野生生物。

(6)社会价值: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2.(海南高考)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解析: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当它通过自然保护区时,会切断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缩小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同时过往的车辆会给野生动物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高速公路在经过自然保护区时,要注意修建野生动物通道,或者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

答案: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eqavs4al([教材问题提示])

P67思考提示1.迅速增加。

2.不断增长。

3.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关系。

4.人口的大量增加,使人类对物种的采猎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人们必须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P69思考提示1.很多热带雨林物种在人类还没有了解其价值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人类必须加强对热带雨林物种的研究,保护热带雨林。

3.野生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我们不要食用野生生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教案篇6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2.萼片3.花瓣4.雄蕊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生物》教案篇7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生物》教案篇8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成长变化的&39;学生,期望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学期我主要调整了以下几项工作方式:

1、依据考试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发现学生是我们教师上课讲的不如他们课外练的,课外练的不如考试考过的效果好。据此我们采用上课少讲多练,课外少做多考的方式,如为了提高学生解选择题的能力,我们备课组连续5周左右每周1-2次(每次10题)给学生随堂考试,并且评分给予反馈,表扬得分较高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期望提高学生解选择题能力。

2、有些作业少批(但我们学生还是要检查有没有完成),要求他们自己批改,更多时间留给自己选题上,资料备课组全部共享。

3、最近我采用先学生做,他们问了问题之后再统一讲评,有利于节省学生的时间,但自己的工作量加大了,学生成绩能提高那是最好的。

4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