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电子版教案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1
《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
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地图吗?比如你想去动物园参观需要寻找景点,请问你会借助什么工具?想了解世界热点地区的位置,需要参考什么地图?
学生回答:导游图,世界地图等。
用一些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的用途广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那么什么是地图?如何在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1)多媒体出示台湾岛地图出示问题:
比例尺的概念
公式
(2)多媒体展示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
师引导点拨:
强调: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分数。转换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3)提问: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4)活动: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5)活动: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归纳总结: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学生回答,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1)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巩固三种形式的比例尺可以互相转换。找同学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
学生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归纳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
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通过习题,让学生会判断比例尺的大小,记住要点。
利用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实例,来归纳。学生记起来更好接受。
承转: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学会阅读地图
2、地图的方向
第一步:
一般地图,动手指一指
课件展示:八个方位。
第二步:
指向标地图,动手画一画
师引导点拨: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归纳总结:
画出指向标的步骤:即在需要判断方向的点中顺指向标画出其正北方向,再分别画出南、东、西三个方向。
第三步:
经纬线地图
课件显示:最简单的经纬网方向的判断
活动:
?读图1.26山东省地图,完成问题。
?读图1.24,判断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尼皮贡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巩固练习:辨别图中各点间的方向。
拓展提问: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倾听学生发言,及时鼓励、评价
学生自学,并结合课件明确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并用手指出任意方向。
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熟练掌握一般定向法。
学生进行练习
①指向标方向的判断
②判断敌军指挥部在我军指挥部的什么方向?
转换不同方向的指向标,学生动手画图辨别方向。
讲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然后在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最后辨别方向。
通过练习,讨论得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结合地球仪的演示,让学生找到极点,再辨别方向,组内交流。
本部分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实际生活及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利用地球仪辨别方向,和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结合起来,学会学习方法的迁移。
结合地球仪,直观形象。
学会阅读地图
3、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讲解: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学生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内容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选择适用的地图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地图的发展
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学会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选择适用的地图。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节知识网络图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图的组成要素,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学生回答本节关键知识点自我检查自己的收获。
完成反馈练习。
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个系统了解,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板书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2.方向一般地图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
3.图例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s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3、疑点
锋面与气旋如何相互联系形成锋面气旋。
4、解决办法
(1)在讲“锋面的分类”时,采用读图分析法,先让同学读图分析出哪种气团是主动移动的气团,依此来判断锋面的类型。“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画图分析法,让同学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出现的天气变化。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它的形成书中并没有写出。因此,可采用画图设问法来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逐渐深入问题内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这样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可采用综合分析法,通过抓住锋面的概念、对天气的影响、移动等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画图读图分析问题。通过教师一系列设问,来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寻找各种事物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冷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2)知道在冷锋影响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3)知道暖锋的定义,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4)知道低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5)记住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6)知道高压系统的概念。
(7)记住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途“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图,学会区分冷锋和暖锋。
(2)通过阅读“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图,学会从图中分析天气现象。
(3)通过阅读“锋面气旋”图,学会区分冷锋、暖锋天气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
(4)通过阅读“1996年1月6日8时地面天气”图,使学生学会区分冷锋与暖锋,研究其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阅读“1996年1月31日4时地面天气”图,帮助学生区分高低气压天气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形式的地图,提高学生把图形语言转换为口语语言的能力。
(2)通过地图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在讲课之前,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反映冷锋或暖锋、高压或低压的天气形势预报录像。实际的天气状况配有解说员的解说,可帮助学生建立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新课导入]:[问]:每天电视台都播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这个名词,可以不可以改成“气候预报”?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像。)
[问]:这个天气预报是预报多长时间内的天气形势?
[教师]是预报24—48小时左右的天气形势,所以只能用“天气”这个名词来表示。
[板书]: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师]:从天气预报中可看出,在同一时间段内各地天气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各地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
任何一个天气系统都是大气环流中相当独立的系统,其生存时间一般较短,它的形成、移动都会对某地的天气有明显的影响。
[板书]:二、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2)分类:冷锋、暖锋。
(看课本第49页“冷锋、暖锋与天气”图)
[教师]: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在黑板上画出闭合的等压线,让学生填出气压状况并画出两条槽线,说出该地的气流运动状况。)
(学生画在图中填注出:低气压,并指出是气旋。见图一)
(让同学根据风向原理在图中画出A、B、C三点的风向。见图二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表示风向。)
(A、B两地吹偏北风——冷空气,C地吹偏南风——暖空气。)
[教师]:与低气压相伴的气旋,其水平气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在低气压不同的部位风向及性质均不同,因而出现冷暖气流相互追赶相遇的现象。A、B两地的风都是从北部吹来,所以气温比较低,属于冷空气;C地的风来自南部,所以气温比较高,属于暖空气。
假设C地吹南风,当它向北移动时会和A地的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因为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暖锋。
假设B地吹北风,当它向南移动时会和C地的气流相遇,冷暖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因为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方向移动,所以叫冷锋。
(教师让学生在图中A、C之间和B、C之间画出冷锋和暖锋锋面符号。见图三)
(看课本第49页“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剖面图)
[问]:在冷锋、暖锋天气图中都有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但爬升的原因不相同,各是什么?
[教师]:冷气团主动移动的锋是冷锋,暖气团是被动爬升;暖气团主动移动的锋是暖锋,暖气团是主动地沿着锋面爬升的。
(看课本第52页“1996年1月6日8时地面天气图”)
[问]:图中表示的冷锋还是暖锋天气?
(学生回答:是冷锋天气。)
[问]:冷锋过境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教师]:当冷锋过境时,随着暖气团的被动爬升而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因为是暖气团被动爬升,所以降水区域在锋后。
(让学生回答课本第51页“活动”的第一题)
[问]:当冷锋移动到我国东部地区后,内蒙古和青海一带属于冷锋过境时还是过境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教师]:属于冷锋过境后。这时内蒙古和青海被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教师]:冷锋对我国的天气影响很大。比如:在夏季会形成狂风暴雨,在冬季形成寒潮。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问]:我国东部的江淮地区是被冷锋还是暖锋控制?过境时会出现什么天气?
[教师]:是被暖锋控制。过境时,暖空气主动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当地受暖空气控制,气温会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板书]:
[教师]: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除锋面外,还有一个气压系统。气压是影响天气状况的重要因素,风霜雨雪的形成与变化,都与气压系统及其变化状况密切相关。
[板书]:2、气压系统
(1)分类: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让同学指出高压和低压中心)
(看课本第50页“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天气图”)
[问]:高压中心区和低压中心区的气流如何运动?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当地会出现什么天气?
(学生回答:低气压中心区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好。高气压中心区气流辐合上升,云雨较多。)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问]:蒙古和我国新疆东北部受高压系统控制是什么天气?
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是什么天气?
(学生回答:蒙古和我国新疆东北部是晴朗的天气。长江中游地区会出现云雨天气。)
(看课本第50页“低压槽和槽线”图和第51页“高压脊和脊线”图)
[问]:什么是低压槽?低气压中心若从气流运动状态来看属于气旋还是反气旋?
什么是高压脊?高气压中心若从气流运动状态来看属于气旋还是反气旋?
[教师]:低压槽是从低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低气压中心属于气旋。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高气压中心属于反气旋。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气旋图)
[问]:在北半球气旋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回答:东南部吹西南风,西南部西北风)
(看课本第50页“低压槽和槽线”图)
[教师]:所以在低压槽图中,槽线的两侧分别刮偏北风和偏南风。这样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槽线附近相遇形成锋面,形成锋面气旋。
(看前面的图三)
[教师]:在气旋槽部形成锋面有暖锋也有冷锋。
(看课本第51页“锋面气旋”图)
[教师]:锋面气旋是具有锋面的低压系统。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在此图中有两个锋面气旋,一个分布在内蒙古北部,另一个分别在长江中游地区。从两个冷锋的移动方向看,大体上是自西向东移动。从锋面的影响地区来看,我国西部主要受冷锋影响,东部主要受暖锋影响。
以影响我国北部的锋面气旋为例,根据暖锋和冷锋分布地区可看出,华北和东北的南部主要受暖气团的控制,如果暖气团中的水汽充足而又不稳定,这里可出现弱的降水天气;若气团干燥则为晴见多云天气。若从西部来的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会追赶暖锋,致使暖空气被抬升,华北和东北的南部就会被冷空气占据,气温明显下降,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板书]:(2)比较
[教师]:在实际的天气状况中,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受很多天气系统综合影响的,但最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和气压系统。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3
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地域分异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教材提出地域分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现象入手,配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
第一,纬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配有两幅景观照片“热带雨林”和“苔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两个极端实例,说明不同自然带,其差异十分明显,并指出产生这一分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使赤道到两极的热量状况差别显著,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由于热量对水分条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纬度地带性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分布是沿纬向延展,沿经向更替,并具有全球分异的规律。
第二,经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选择了“温带森林”和“温带荒漠”两种景观,说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分布是沿经向延展,沿纬向更替,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明显。
第三,垂直地带性分异,以“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由于海拔不同引起不同高度水热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出现垂直分异,其分布是沿同一水平方向延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低纬度地区的`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类似。这种垂直分异只有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才会出现,而且纬度越低,分异越显著。
教材分析地域分异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地狱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出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这几个地理名词,而是以“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出现,并且对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没有做总结,教材这一处理方式是为了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材在最后也出现了非地带性概念,但没有列举实例,出现这一概念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如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例说明,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建议
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从图像或实例入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由此出发,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关于,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实例出发,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内陆各自然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形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或者以学校所在地为例,进行分析,学生会感到更熟悉,更亲切,更具有感性认识,分析实例后,教师应说明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也是整体性的表现。如果学校所在地与西北内陆地区环境差异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地区比较,由于什么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陆地环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当陆地环境中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地理环境,最后应落实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性这一事实。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景观图片,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和“苔原”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两个地区在植被上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产生植被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而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不均导致热量的差异,结合第二单元关于气候分布规律,说明自然带的概念和以热量为主导因素所形成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特征,具有全球性的分异。以此类推,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多少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经度地带性特征,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最为显著。分析“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垂直分异特征,在分析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及海拔,并将二者对应分析引起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并提示学生垂直分异是否显著与山体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密切相关。最后教师应明确,除地带性分布较好的体现了地域分异外,非地带性的分布同样说明地域分异,教师可以列举实例,例如由于海陆分布因素使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地形起伏,使安第斯山南侧东西气候具有显著差异等,以此说明非地带性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③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阅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
(提问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4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39;景观图片
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⑵海陆位置⑶地形等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晴空万里()
四季如春()春光明媚()
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5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6)(7)(8)(9)(10)
第2课时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1.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
经度范围纬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26°E--169°W10°S--80°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非洲17°W--51°E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欧洲10°W--66°E36°N--71°N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170°W--20°W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南美洲82°W--35°W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110°E--130°W47°S--30°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和南北半球,同时有二个日期南极洲360°62°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练习:一笔画“世界”(注意比例和位置)
第3课时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分开,如我国的黄海和东海。
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以狭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我国渤海。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世界主要海峡: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特制订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
本学期主要是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基础上,重点复习迎接会考。
2、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训练,做好图文对应、联合记忆,发挥“图景”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39;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体空间思维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
要多方面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时代特征,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培养资源危机意识,环境危机意识,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做到:
(一)要设置一个激励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情景。
(二)要拓展学生思维。
(三)让学生找到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四)要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灵感作用。
(七)加强电化教育的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5、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读书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质疑问难法,课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温故知新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可采取集体辅导法和个别辅导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并对这些地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地形图
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
2、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
二、平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3-22,完成活动1、2题及P77活动2
5、一学生朗读P77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
二、平原广大
1.读图3-22,完成活动第3题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⑤乌拉尔山、乌拉尔河,⑥叶尼塞河,⑦勒拿河。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平原广大。
4.读图3-24,引导学生归纳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伏尔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欧洲的地位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3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
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4、引导学生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归纳二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并设问: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上扬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气温比莫斯科的低?
(过渡)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那么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
四、丰富的资源
1、学生看书思考: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2、设问:俄罗斯为什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呢?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及矿产地,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资源条件。
四、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1.通过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学生推断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应该是哪些?而后结合教材P79验证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53“俄罗斯工业分布图”,指出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并强调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在欧洲部分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各工业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并在地图上填注。并设问:这三大工业区能形成主要的工业区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后进一步从资源条件分析俄罗斯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
1、回忆俄罗斯气候特征和纬度位置特征,思考: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吗?你认为制约俄罗斯农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气温因素,俄罗斯的农业一般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并对照图例说出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强调:俄罗斯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喜温凉的农作物,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相适应的。
城市与港口方面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开发不够
西伯利亚的开发
①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②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③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①图3-22: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②图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画出沿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③图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④“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欧洲部分
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气候特征寒冷干燥温凉湿润,降水略多
主要工业基地乌拉尔、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德堡
主要港口海参崴圣彼德堡
地理电子版教案篇8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表2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