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都有哪些?在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由于系统论的出现而产生了地理系统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1
学习目标
⑴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⑵在世界地图上,说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⑶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⑷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课本知识积累
1、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 陆地的分布
3大洲与大洋:
⑴大陆的概念:
⑵大洲的概念:
⑶七大洲与四大洋的比较: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面积(㎡) 4400 1000 3000 2400 1800 900 1400 18000 9300 7500 1300
地理
位置
其他
特征
⑷大洲与大洲的主要分界线:
典型例题
1.读东西半球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 ⑥ ______ ⑦ ______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 ____ _ B 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_
(3)七大洲中面积的是 _____。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____ 和______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___________ 半球。(6)我国位于__________洲。
【解析】本题是大洲和大洋学习后的常规检测题,学生应从大洲和大洋的学习中初步形成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包括大洲的形状和位置,然后才能完成第一小题;对四大洋的记忆,除了知道形状和位置以外,还特别注重与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第二小题;第三和第四小题还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掌握情况以及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情况;第五小题从半球的侧面考查海陆分布的比例;第六小题从我国的实际位置说明大洲的位置,促进学生对大洲和大洋分布空间位置的形成。【选题角度】帮助学生落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答案】(1)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欧洲 亚洲、大洋洲、南极洲;(2)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3)亚洲、亚洲 欧洲;(4)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5)南 (6)亚洲
2.一架飞机从我国北京,沿纬线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依次经过那些大洲和大洋?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虽然做出正确答案需要对本节的知识点即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要清楚,但要判断准确,还要用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 首先,要熟悉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大洋和大洲之间的相对位置。北京在北半球,以北京为中心,西北面是欧洲,欧洲西濒大西洋。东南面是太平洋,隔太平洋与北美洲隔洋相望。第二,注意本题的其他已知条件,即从北京出发,沿纬线向西环绕一周。【选题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地理综合能力
【答案】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课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纬度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2.面积、水温、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 南半球 B.西半球 北半球 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
6.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7.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8.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三大洋; 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9.能看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有: ( ) A、非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10. 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有: (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1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3.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A.非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南美洲
C.欧洲和大洋洲 D.亚洲和非洲
14.跨热带、温带、寒带的大洲有(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15.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亚欧两洲的界线是( )
A.乌拉尔山脉 B.乌拉尔河 C.大高加索山脉 D.土耳其海峡
二、判断题
1.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多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 )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 )
3.每个大洲的面积都大于它所在大陆的面积。 ( )
4.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 )
三、填空题
1.在七大洲中,面积的是_____ __洲,面积最小的是__ ____洲。
2.在世界四大洋中,面积的是__ ____洋,面积最小的是__ ___洋。
3.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位于___ __半球,南美洲位于____ _半球。
4.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__ __洲。
5.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
6.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作__ ___;而把面积较小的陆地叫作_____;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______。
7.主要分布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全部分布于南半球、东半球的大陆是_______。
8.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_________、_________、北冰洋;七大洲中面积的是____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
的大洲 的大洋
最小的大洲 最小的大洋
跨经度的大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经度的大洲 纬度的大洋
面积的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
四、填表题
参考答案:
一、1.A 2.B 3.A 4.D 5.A 6.C 7.C 8.C 9.D 10.BC 11.BD 12.AC
二、1.√ 2.√ 3.√ 4.√
三、1.亚;大洋;2.太平;北冰;3.东、西;4.大洲,七大;5.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6.大陆;岛屿;半岛
四、
的大洲 亚洲 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的大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经度的大洲 南极洲 纬度的大洋 北冰洋
面积的大陆 亚欧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湘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 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P14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地形
2.气候
3.自然特征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气候
作物熟制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地形
传统民居 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3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5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6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地理教学教案内容精选篇7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 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 复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