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都有哪些?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
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
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蔑miè陋lòu撵niǎn麂jǐ葺qì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l)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起动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
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板书: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l)“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l)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我
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一心以为老人就是主人,“同时抓住”、“抢着说”,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老人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悬念(板书:误认小屋主人再深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板书:说出屋主名字似解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
对她的衷心赞美(板书:梦见梨花姑娘衷心赞美)
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板书:梨花之妹说明小屋来历)。
(1)小说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板书:哈尼姑娘出现再生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板书:讲出盖房之人又生悬念)。
(Z)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由小姑娘说明原委的语言,彻底解开思念的。这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原来是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林中过夜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次晨砍树割草盖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动,就经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继续照料小屋。这就沏底解开了悬念,盖造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板书:姑娘说明原委解开悬念)。
这样几经曲折,最后解开悬念,并由梨花之间引出解放军“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之答,既表现出解放军在学习雷锋,又表现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军的影响下也在学习雷锋;更在文中写出“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之妹在讲述小屋的来历时,又先说明那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事;这就表明了学习雷锋的人甚多,而且经久不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板书:热情赞美结束全篇)。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板书:梨花衬托姑娘心灵纯美)。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板书:引句开拓境界深化主题)。
5.引导学生分析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体会到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板书:故事情节波澜起
伏结构形式回环递进突出主题)。
6.引导学生分析本篇间接描写人物的效果。
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7.引导学生体会本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联系作品来体会,本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8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作用。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撇开思维方式。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
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
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中国品质。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
(一)曲折的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
(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
(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
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
(2)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
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配音范读;
(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
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
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展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彭荆风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初中,成为学徒、校对员、记者、副编、文学团体“木叶文艺俱乐部”。他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中入狱7年。“梨花”是他出狱后的第一部作品。在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之后,他在他的著作中描述没有怨言,但有些是人性的善与美。正如他自己所写的:在经历了普通百姓难以忍受的折磨之后,当我真诚地面对云南边疆的纯朴的少数民族,呼唤美好的未来时,我不禁表达了我对过去的想法!我只想发现和传播生命的美,这就是为什么我写的梨花。
3.学生联系课文再谈对作者和文章中一系列人物所彰显的传统美德。
(四)思考理解
1.思考“梨花”的梨花的含义,体会梨花精神。
2.明确“驿路梨花”做题目的妙处。
3.读写结合,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种花,它有着怎样的象征含义。
(1)展示
(2)互相点评
小结:你也是雷锋,他也是雷锋,如果我们都是雷锋。那么我们的祖国将是什么样呢?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_语文的兴趣。
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_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近语文,魅力无穷。
1、“家”字解析-----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2、笑话------公交车上超挤,有一女人站在门口。从车后面挤过来一个GG要下车,跟那女的说了一句:“让一下,下车”。那个女的没有动。GG挤过去时就踩到她了。
结果那女人好厉害的,不停地骂:“神经病啊你!神经病啊你!~~”,还超大声,搞得全车都在看。GG一直没有说话,下车时忍不了了,回头对那女人说:“复读机呀你!”
后边有几个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扮演刚才的一幕,甲说:“你神经病呀你!…………”乙说:“你复读机呀你…………”全车人暴笑~!
后来,有个小MM也要下车,挤过去怯怯地说:“我~我~我想下去,我不是神经病~!”
全车人再次暴笑~!那个女人没有说话,可是从边上飘来一句话:“你是不是没电了?”
全车人暴笑不止~! ( 适当分析,语文在生活中的妙用 )
3、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语文的身影?举例说明。
----------日常交谈、广告、对联、合同……
二、语文的概念
1、语文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中国官方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与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今天,语文多指语言文字与文学表达的结合。
2、“大语文”
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3、听--- 学会倾听,听懂表面意思,听出言外之意。
说--- 在听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表达的技巧,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
读---- 学会阅读
写---- 写作
三、初一新生如何学好语文
知变化
(1)、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初中阶段学_科目多,任务重,中考压力大,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方法,不能再沿用小学阶段的学_模式。
(2)、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
(3)、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为主,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受。
(4)、小学以上课听课为主,中学则要先预_再听课,先复_再做作业,学生自己自主学_,自己发现问题。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呢?
1、首先,要培养语文学_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想一想语文的重要性,想一想语文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你就会对学语文充满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__惯。
(1)、要养成预_的_惯。
预_主要是要解决四个问题:
A、大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包括不会读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
B、了解课文大意,如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或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试完成课后题。
D、读了这篇文章,你自己有什么真实的感受,能写下来。
E、圈点勾画法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__惯,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_归纳整理,复_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__惯的符号使用,标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因为标的太多反而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2)、学会上课听讲。
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A、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_效果好。
B、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讲析,听老师的提问,听同学的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力。
C、笔记
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讲的结论也是重点,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记在哪?语文课上一般记在书上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上,整理总结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
怎样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D、积极答问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答。
E、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用用心思考,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但是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_的大敌。。
(3)、认真复_
德国有一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他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_一段课文,甲组在学_后不久进行一次复_,乙组不予复_,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可见,及时复_可以在学_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B、复_之后,再做作业,不能够一边做作业一边翻书找答案。不懂做的题目先放一边,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剩下那些不会做的,就是接下来再次复_的重点。将相应的知识点复_一遍之后再做作业。一定要做到做完作业,就已经将今天的知识全部掌握下来。
C、要反复复_。学完一课复_一次,学完一个单元,复_一次。学_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_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_,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3、关于写作
(1)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养成睡前阅读半小时的_惯,可以读名著,也可以读微型小说,或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并学会做批注,尽可能的写读书笔记。
(2)、多写多练。
养成写日记、周记的_惯,并且做到言之有物,不写流水账,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记下来,并有自己的观点看法。
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_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四、本学期教学常规要求
1、练字
每天一页,先摹后临,要求上交检查。并做到一月一个小进步,一学期一个大进步。可以自由写,也可以每天专门只练某一个字。
2、预_检查
准备一本预_本,将预_所做到的步骤逐一写到其中,有些步骤可以附上相应内容,也可以写在书本上一起检查。
3、周记
每周一篇,字数400以上。由教师指定相应主题。
4、读书笔记
读名著,写感受或摘抄并赏析优美句子,或者其他有效形式皆可。
5、作文素材积累
指定主题的人物事例或名言积累。可以和读书笔记相结合。
6、名著
《鲁宾逊漂流记》,每周一定的阅读量,并且在单元考中占据一定比例分值。
五、作业
按照预_要求,完成第二课的预_作业。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
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谈语文学_的作用,培养学生学_语文的兴趣
3.提学_语文的要求,规范学_行为
基 本 过 程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_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法”说的是如何学_和学好语文。(奇怪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缘。
趣。兴趣是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我们通常被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与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在这里,我举三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
(1)我的英文名叫“小沈阳”(不同的读法)(2)、陈菲儿,老师叫你呢。(《十六岁的花季》)(3)、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李琼《山路使八弯》)。
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1)发生在周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
3、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4、篇趣。好文章如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仅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
意。只学_语文的重要意义。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地位及人格魅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文采的人,往往能得到大众的追慕。如李白,杜甫,青歌赛上的余秋雨先生。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看过你们的入学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正在给你门上课的老师我。高淳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多年执教毕业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是要对学校有信心。固城中学在整个农村初中是非常有地位的,不信你们可以去调查。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法。指方法。学_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_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_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语文学_的要求
三要求:一、预_的要求——找、释、分、结、问、赏。(细细解读)
二、上课的要求——认真听记,大声读答,积极互动
三、课后的要求——①作业本等②文海拾贝
准备三本本子:预_本(课代表1负责收发批改,每课一次)
练_本(课代表2负责收发,披阅,每课一次)
文海拾贝(教师批改讲析,每周一次)
我会给两位课代表各一张作业登记表,每次作业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登记。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结束的成绩单中,未及时上交的你要向我说明理由。
所谓“教学相长”,同学们在学_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意见,请向我提出来。你可以在课后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随笔里向我提出来,也可以在qq里讲。我希望成为你们的好老师,更希望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现在我需要两个非常负责认真又能干的课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学课后可以跟我讲一下。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2、能够用“谁从什么地方怎么样”说一句话。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
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
乌龟、小鸟的图片“想飞的乌龟”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打个谜语大家猜猜吧
身穿破壳袍,缩头又缩脑。
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
知道是一种什么动物吗?
板书:乌龟(出示课件:乌龟在草地上的图)
2、谁家养乌龟了,你了解哪些乌龟的知识?
3、还想多了解乌龟吗?丁丁啊,向大家推荐了一篇短文,是专门介绍乌龟的,请读P74面。
4、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课外可以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5、(点击,出现蓝天中小鸟飞的画面)师描述:看,乌龟伸长脖子在看啥呢?多可爱的小鸟呀,它们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绿茵茵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真令人羡慕呀!小乌龟这时会想些什么呢?
完成课题:想飞的乌龟
6、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童话。(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畅
1、认读识字条中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生:①以前学过;②拼读;③猜的。)
2、在文中圈出这些字。
3、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5、学生自由读,分自然段读。学生评价、正音。
6、读全文,注意按标点停顿。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看读或指读)
2、看图,乌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3、齐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2—6自然段。
1、过渡
乌龟每天仰望长空,时而幻想着自己飞起来的情景,时而叹息着自己少了两只翅膀。同学们,这时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乌龟飞上天了吗?它怎样飞上天的?结果怎样)
2、指名分别读2—6自然段。(点击出示图2)其余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
3、回顾金钥匙:“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想、去说,就能读得好。”指导读出乌龟问话的语气。
4、乌龟这么伤心,你们能帮帮他吗?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之间讨论。
5、交流、辩论。
他的方法好吗?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生1:可以把乌龟的四只脚用绳子系好,把绳子的另一头拴在风筝上。
生2: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好,风筝失去了平衡,会栽下来。
生3:最简单的办法是在热气球下挂个篮子,乌龟就在篮子里坐着。
生4:用个泡沫纸盒,挖几个很小的孔,让乌龟在盒子里伸出头透气、看地上。用绳子把盒子对穿起来,把绳子两端系在两只小鸟的脚上。
过渡:你们一个个都是智多星,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课文中的小鸟有没有大家聪明呢?
(三)演示想像,学习7—9自然段。
1、自由读7自然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学生观察:说说小鸟是怎样带着乌龟飞的?
3、此时你想对小鸟或乌龟说些什么?
(小鸟,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真聪明!)
(小乌龟,你高兴吗?感觉怎么样?)
4、同学们这么爱读,老师也想读读。师范读8自然段,学生听读,想像:让我们和乌龟一块飞上天,去看看。
5、(点击,出示图3。)交流
小乌龟看见什么了?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了?
(生:①老鹰……②小鸟的伙伴……③气球……
④风筝……)
5、小乌龟和我们一样眼睛都不知看哪了,你们有什么感觉?小乌龟会说什么呢?
6、书中告诉我们它说什么了?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1:“啊”是乌龟掉下来时发出的尖叫,所以要读得尖尖的。同时,出现动画图4)
(生2:“啊”是小乌龟觉得美,发出的赞叹,所以读得轻轻的)……
(换出示图5),快瞧瞧小乌龟怎样了?受伤了没有?
7、师生齐读第9—10自然段。
8、想想,此时乌龟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师相机点拨,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开动脑筋)
9、全文表演读。
四、迁移拓展,课外延伸
1、小组合作,再编故事。
①为什么乌龟的壳上有裂纹?②乌龟第二次飞上天;③与乌龟相关的故事。可仿照课文配几幅插图。
2、典型范说,评议、发奖。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说说你会写几个字,描议后,上台演示。
3、你认为哪几个字难写?集中学习:前再做语文天地(一)巩固字形、笔顺。
4、生字开花。
六、作业
1、继续分角色表演读。
2、完成自编故事。
3、做课后语文天地中的习题。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雨之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雨之美。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你们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出示“雨”字课件)了解雨字的演变过程记忆“雨”字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出示:演示过程)这是甲骨文时代的”雨“字,这表示云,从云中落下的水滴就是雨。这是篆书的“雨”字,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雨”字很像了。知道了雨字的演变过程记起字来就容易多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点评:通过汉字演变记忆生字字形,提高识字能力。]
2、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板书课题
春雨沙沙地下着,细细的、密密的雨丝,轻轻的洒在房檐上,积成了滴滴水珠。金波爷爷给它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雨铃铛”。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看老师写课题
仔细观察“铃铛”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都有“钅”)
(2)出示铃铛:你们看这就是“铃铛”,它是什么做的?(铜做的)它们都属于金属类,所以“铃铛”这两个字用—(钅)
[点评:根据汉字偏旁的特点,了解汉字的字义。]
(3)谁想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解决读音。
打开书57页,快来读读这首小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想办法闯过生字小难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3、集体认读生字词
(1)课件出示带词语的雨滴词语:沙沙响、房檐、一串串、铃铛、盖新房、招呼、
A、自由读。
B、小老师带读。
(2)、利用认读卡片认读生字
a、自己读卡片上的生字。
B、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点评:此环节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4、读全文
⑴自由读全文
⑵指名读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赏读第一、二句,理解:“房檐”、“串串”。
(1)、自由读一二句,想想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这首小诗一共有四句话,请你们自己小声地读读前两句,想想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二句,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下雨声音,看到雨滴都滴落在房檐上了,像一串串的小铃铛)
(板书:沙沙响)
指导朗读: “沙沙响”这雨像牛毛像细丝,怎么读?
②看到了什么?
(房檐上有许多水珠)
(出示词卡:房檐)读读这个词。你们看看书上这幅图,指指,找找哪是房檐?
实物投影书上插图:伸出房子屋顶以外的地方就是房檐。
③演示“串”
(演示“串”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个“串”字
[点评:从“会意字”“串”的演变,让孩子结合生活识字来记忆字形。]
出示“串”字范写
(出示:一串,一串串)读读,有什么不一样?
想不想看看挂在房檐上的小水珠到底什么样?
④指导朗读
2、赏读第三句
(1)指名读。
这雨铃铛落在地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读读
(2)理解省略号用意
(4)感受串串雨铃铛发出的声音
现在,你们当雨铃铛,我们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一串雨铃铛。这一组就是4串雨铃铛,你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咱们就以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来感受一下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吧。
[点评:体会雨铃铛发出的美妙声音,感受声音的延续。]
3、赏读第四句,
(出示:燕子)看,谁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
我发现你们在招呼小燕子的时候都举起了小手,在呼喊着小燕子,所以招呼的“招”是——扌,“呼”是口子旁。
当你们看到飞来的小燕子,你们会和她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嗨,小燕子......
(1)出示第四句话。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拓展练习说话:春雨在招呼---------,快快--------------。
这雨铃铛指的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它还会招呼谁,快快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点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说话。]
小结:经过雨水的滋润,小草才会钻出水面,花儿张开了小脸,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生机勃勃。
这么美的小诗,我特别想把他背下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
(3)“丁零当啷”是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像招呼小燕子盖新房。
你还听到过什么样的雨声,像什么?
[点评: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体验课文的文学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
四、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几个字,先读读,在选择其中一个字组个词,说一句话
2、指导书写
用什么方法记字形
⑴范写
⑵第一遍把字写正确
⑶第二遍看清位置写端正。
⑷写完2遍后,拿出作业纸和书上字对照一下,那儿写得好,那还有欠缺就改改。第三编就要写得漂亮。
小结:这节课我们我们一起和金波爷爷赏雨,看到了大自然中的春雨是那么得可爱。
作业
1、把这首好听得诗歌背诵给家人。
2、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春雨美景。
板书设计:
雨铃铛
沙沙响
丁零当啷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地认读11个新字,会写8个新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读新字。
教具准备: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它经常为我们演奏一些奇妙、动听的音乐,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不能学一学?
现在正是春天,春天的雨一般都是什么样的雨?学生学一学。
在春雨的滋润下,事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描述,师相应贴出柳树、小草、燕子等图片。
你们知道吗?春雨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板书课题:雨铃铛)
(二)新课
课文:
1、读课题,认读“铃铛”,注意“铛”是轻声。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齐读“铃铛”。
2、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5、指导朗读。
(1)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吗?(小雨)从哪里看出来的?(沙沙响)应该怎么读呢?(声音轻)
自己练习读第一句话,指读,生评议。
师范读,告诉学生就像春雨在和你说悄悄话一样。学生练习读,再指导。
(2)出示一个铃铛。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听听它的声音,觉得怎么样?(清脆、响亮)就这样练习读下面的句子。
指名读,生评议。师强调,两个“丁零当啷”读的要不一样,生再练习读,指读。
(3)谁能完整地将课文读下来?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进
行比赛。 生评议,选出胜利者,给予奖励。
认字:
1、出示“雨铃铛”图片,想像这些雨铃铛都会落在什么地方?
生边说边相应的贴在黑板上。(雨铃铛会落在草地上)
同学们读的发生好,那么,课文中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2、自己拿着字卡读一读,把以前就认识的字挑出来,和同学
读一读。
3、拿着不认识的或读不熟的字卡,去找你的好朋友帮忙,把字学会,看看哪些好朋友合作得好!
4、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些雨铃铛后面还藏着字呢!如果谁能够将字认下来,组成一个词语,还能够带同学们读一遍,老师就会把雨铃铛送给他!
学生自己选择摘取雨铃铛,带读。
5、师出示字卡,开火车读字
(三)想像练习
春雨在招呼谁?想一想,春雨还在招呼谁?像课文中那样说。(它在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