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

时间: 沐钦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如何写?语文包括本国语文和外国语文,本国语文又包括通用语文、方言语文以及少数民族语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想象的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丰子恺的有关介绍:生平、人们对他的评价、代表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采用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予以适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宜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流程。具体如下安排:

1、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2、 加强对课文的朗读练习,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美。

3、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 ,学生齐读儿歌(多媒体出示)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三、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交流后师再补充(多媒体出示)

四、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教师导学一: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指定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及时举手纠正。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并强调多音字及难写的字(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朗读两遍。

3、教师导学二:速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多媒体出示速读要求及提示)要求3分钟内完成。

提示:什么人干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用“本文记叙了 表现了 ”的句式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几个孩子画竹影的游戏,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第二次先学后教)

1、教师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多媒体出示教师导学三及示例)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示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赏析:比喻,有生活感,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夕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学情,并适当点拨。

3,学生班上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并引导学生明确。

六、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请仿照课文中写景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至少写两句,4分钟内完成,小组内选出最佳者班上交流,比一比,看看谁写得最好。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多媒体出示)

(一)必做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三到五遍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写在作文本上,准备下节课交流。

(二)选做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2】

一、作者简介。

二、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少顷(shǎo ) 犬吠(fèi )呓语(yì )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惊觉欠伸(jiào)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字词,想一想与现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于是( 在这个(时候)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今意是:承接连词)

2、两股战战( 大腿 )

(今意是: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师:“两股战战”什么意思:两条大腿哆嗦直抖。 这个词好像在哪学过?在蒲松龄《东郭先生和狼》里面有一句话“屠自后断其股”,其意思是“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指狼)的腿。”

3、几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师:“走”古代作“跑”讲,我们能不能联想到一个词?(走马观花)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这几个词属于一种什么文学现象?

(古今异义)

师:那么同学们在课文中再找找还有哪些属于古今异义?找到的举手

古意 今意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译(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2、 (但)闻屏障中 只 转折连词,但是

句子翻译(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

3 、当(是)时 这 判断动词

句子翻译(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

4 、微(闻)有鼠 听 用鼻子嗅

句子翻译(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

5 、宾客意(少)舒 稍微 数量小

句子翻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6、 (稍稍)正坐 渐渐地 稍微

7 、中(间)力拉崩倒 夹杂 房间、中间、间隔

句子翻译(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师:课后要注意归纳整理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坐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动词2、妙 众妙必备 妙处 名词 以为妙绝 好,奇妙 形容词3、绝 以为妙绝 极 副词 群响必绝 灭,消失 动词师:那么这种现象叫什么?(一词多义)

师:这个在课文当中就比较多了。同学们再找几个,找到举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动词 呼呼风声 拟声词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词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动词 6、乳 妇抚儿乳 喂奶 动词 儿含乳啼 奶头 名词 7、起 夫齁声起 响起 动词 夫起大呼 起来 动词 8、一 又一大儿醒 一个 数词 一时齐发 相同 形容词 师:课文当中像这样的词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要归纳整理。 师:其实我们文言文当中除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一种现象叫什么?(词类活用),同学们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几个?

五、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3、妇抚儿(乳 )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

4、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5、妇(手)拍儿声 用手 名词作状语

(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

6、无不伸颈,侧(目 )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师: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作动 2、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动)

师:下面老师给一分钟时间给同学们,看看还有没有有疑问的字词或句子的理解。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以前就有一个同学问过我,老师:那个“惊觉欠伸”的“觉”字,好像读惊觉jué啊。大家认为应该读什么?有没有同学读jué的?

师:那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读jué,而读jiào呢?(是因为这里是“睡醒”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对课文的字词,进行疏通,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就是,学会归纳整理,课后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再找找。然后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课本上。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结构

六、课文结构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写表演者表演的几个场景)

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语言揣摩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员呢?正在茁壮成长的你们可知道是谁在辛苦地支撑着你的家,又是谁肩上的担子最重呢?也许你会说是爸爸妈妈,是啊,我们的父母是最辛苦最伟大的,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负担我们。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无偿无私的爱呢?

二、整体感知

(一)、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二)、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三)、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研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5】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对象特点突出。它充分地体现了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描绘,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体会其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目的:

1.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师生交流有关作者的信息,从认识作者引入新课。(可事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布丰的资料)

教师归纳:

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缨(yīng)

2.教师范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

(2)松鼠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还要安排好顺序。课文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概括各部分具体内容,设计精练的板书。

2.各小组展示各自的板书,并说明设计理由。(此部分其实是交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其归纳能力,教师适时点评,不必过细分析)参考板书: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例如:

描写它的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

形容它的性格:“驯良”“乖巧”“机警”“警觉”

描写它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躲”

描述它的精明能干:“搬”“放”“编扎”“挤”“踏”

它的生活和居住情况:“又干净又暖和”“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它的心理和语言:“不敢下水”“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五、作业

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完成一幅画,要体现松鼠的特点。(或漂亮、或驯良、或乖巧)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文章紧紧围绕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来进行说明。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来领会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选取典型的材料体现事物特征的。

教学步骤: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2.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用“漂亮”“驯良”“乖巧”来形容松鼠,能否将这几个词语的顺序打乱?为什么?

3.熟读课文。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此部分侧重于讲清楚如何安排说明顺序: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

4.每位同学从松鼠三个特点中任选其一,用第一人称来介绍松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上台表演,可适当配合动作,力求体现松鼠的特点。

5.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可结合平时你所接触到的科普知识来谈。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平时学生写有关动物的说明文时,总是容易写成记叙文,往往只写出了他们所接触到的小猫、小狗之类的个性,而未能体现其共性。而《松鼠》是一篇很好的范文,通过学习课文可借此帮助学生写好此类说明文。

教学步骤:

1.找一篇写小动物的作文(文中以记叙为主,通过描写有关小动物的一件或几件事,来突出所写动物的特点,类似于写“我们家的小花猫”等),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2.读完两篇文章以后,你感觉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小组讨论归纳两篇文章的异同。可分别从文体、写作手法、选材、文章结构安排、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尝试设计一个阅读比较图表。

4.学生展示各组设计的比较图表,相互评价,互相补充。

5.通过比较阅读,你觉得要写好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应当注意些什么?

6.仿照课文《松鼠》完成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

【资料整合平台】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屏障( ) ( )气魄( )巅( )狂澜( )

词语解释

气魄、狂澜、哺育

三、整体感知

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

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课文小结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馈

七年级语文知识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雅致的二字词语,生动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提取整合的能力。

2、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3、学习本文的写法,培养学生将感受到的美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感受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

教学难点: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学奠基

1、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作者作品简介。

3、课下注释及课后字词预习展示。

二、交流展示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3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