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数学教案 >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

时间: 沐钦 数学教案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都有哪些?数学是人类严格描述事物抽象结构和模式的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任何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1】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习绝对值的必要性,促进责任心的形成。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创设情境(幻灯片或挂图)

1、两辆汽车,其一向东行驶10km,另一向西行驶8km。为了区别,可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但在计算出租车收费,汽车行驶所耗的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此时,行驶路程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

再如测量误差问题、排球重量谁更接近标准问题……

2、在讨论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时,只需要观察它与原点相隔多少个单位长度,与位于原点何方无关。

B、学习概念:

1、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幻灯片)。因此,上述+10,-8的绝对值分别是10,8。

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2、尝试回答(1)︱+2︱= ,︱1/5︱= ,︱+8.2︱= ;

(2)︱-3︱= ,︱-0.2︱= ,︱-8.2︱= ;

(3)︱0︱= 。(幻灯片)

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幻灯片)

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

当a是正数时,︱a︱=a;

当a是负数时,︱a︱=-a;

当a=0时,︱a︱=0。

解答课本P19/7及P15练习,由P19/7体会绝对值在实际中的应用,由练习1体会上面的三个等式,由练习2中提到的绝对值大小、数轴,引出问题:

在引入负数以后,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尤其是两个负数的大小?

3、让我们仍然回到实际中去看看有怎样的启发,引导阅读P16(幻灯片)。

显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不难得到:-4<-3<-2<-1<0<1<2……。

因此,在数轴上你有何发现?生讨论后发现:从左往右表示的数越来越大。

再找几个量试试是否如此?这些数的绝对值的大小如何?(可利用P19/6,8为素材)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得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师生活动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P17例,P18练习。

5、师生小结归纳(幻灯片)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1、 幻灯片

2、 师生板演练习P15/1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P19/4,5,9,10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2】

一、 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准备

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板书课题2.7(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四、作业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例:红旗小学学生张勇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一样(每人1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

二、激发训练

三、知识小结:

通过以上两节的学习,我们要一定喜欢上它,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小学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四、作业巩固

数学学生七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1、重点: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某市某一天的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3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