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十篇
通过七年级语文的学习,大家能够积累到很多精彩语句,学到很多优秀的写作手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十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瀑布录像
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萝录像
2、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
3、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去欣赏这美丽的花儿,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
二、读花之歌
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花之歌,看看紫藤萝花美在哪里?同学们边读一定不要忘记了边做记号。
(师巡视指点)
三、赏花之美
师:分享是一种快乐,有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藤萝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灯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萝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它们是:这是美在藤萝花的)
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美在形状)
2、“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美在颜色)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美在生机)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美在生机)
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爱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美在生机)
提问:“张满”如何理解?怎样的花才像是“张满的帆”。不张满的帆又是怎样的?很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已经完全开放的样子,很有生机。“笑容”让我们感受到花儿跟人一样有着娇媚、可爱的神态。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花朵想到帆。我们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发挥你的想像写一句话,看看盛开的花像什么?
仿写: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在那里
7、“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师:大家在这个句子有没有发现什么?香气是看不见的,作者却把它变成看得见的颜色。“浅紫色”给人什么感觉?(朦胧、淡雅、轻柔)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紫藤萝的香气就是那种淡雅、朦胧,所以下面说“梦幻般了”。
师:好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如果将喜欢的语段背下,该多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为你所拥有。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一背,比一比,看谁拥有的美点多。
(生背诵)
四、品花之神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们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萝。谁发现了?
生:“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师: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经历了兴衰,那么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我们一起看:
(幻灯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__中深受__,“焦虑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后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师:正当在她焦虑和悲痛之时,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萝,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美丽的藤萝缓缓流过作者的心灵,带走连日来的焦虑、悲痛,使她的心归于宁静。花经历不幸还能再开而且开得如此繁盛,那么人呢?经历不幸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从而将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请大家再小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悲痛到宁静的情感变化,勾画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
(生自由朗读、勾画。)
生2: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整个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齐读。)
五、写花之语
师:生命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启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让我们也来唤醒心灵的耳朵,倾听花对我们说了什么,可以说阳光,亲情,生死,得失,幸与不幸,理想与现实,昨天、今天与明天等。
请大家看一个例子。
(幻灯展示。)
我听到花说,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进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师:你听到了花在说什么,请用笔写一下。
(生埋头书写,师巡视,并与个别学生交流。)
师: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我听到花说,幸福是短暂的,应该好好珍惜,灾难已经过去,无法更改,让我们再次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师:幸福是短暂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创造幸福。
生2:我听到花说,时间是如此的短暂,昨天已经消逝,无法重来,何不用一颗勇于进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师:好,以进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听到花说,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经过去,为什么不用一颗积极的心为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师:积极的心态,为明天去努力。
六、结花之果
师(总结):从同学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我们从花开的声音中听出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吧。因为,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榄,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荐阅读宗璞的《丁香结》,体会从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的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导入时PPT播放秋天的图片】板书课题:秋天 何其芳【PPT展示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介绍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相信对于作者大家并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PPT上展示何其芳资料】
三、朗读感知【PPT展示“吟咏秋天”】
1复习朗诵方法:这首诗歌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和体会。在朗读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朗诵的方法:读准字音、语言流利、停顿得当、富有感情(学生回答)。
2一读:读准。(全班齐读)首先要读准字音,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丁丁zhēng 背篓 beilŏu 肥硕shuò 栖息qī归泊 bo 寂寥liáo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mèi 乌桕jiù 鳊鱼biān解决了生字词,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诵下这首诗歌。去感受何其芳给我们带来的秋之美。
2二读:读顺。注意断句和节奏。(请一位同学读)如此美好的诗歌,如此美好的秋天,你们觉得自己读出了它本有的美感吗?(没有)其实,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让人感到悦耳动听。老师把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划了出来,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请注意听。【PPT展示出本首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提示】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三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听朗诵)
(请一到两个同学来点评刚才同学的朗读,然后老师总结点评)__同学注意了节奏和重音,较之同学们第一遍的齐读当然是有很大的进步的,但是如果感情再更投入一些就更加完美了。那接下来让我们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用心体会。【PPT播放配乐诗歌朗诵《秋天》,朗诵同时播放秋天景色的幻灯片】四、整体感知,体会意境【PPT展示“品味秋天”】听这样的朗诵是不是一种享受?仿佛你自己就是那个诗人,徜徉于无尽的秋色中。1、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a.那诗中所描述的秋天属于什么地方呢?(乡村)b.那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景物)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也亦诗亦画。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他给我们呈现的画面中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而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你可以为它取上一个好听而又美丽的名字吗?【PPT上展示文字如下:】景物:第一节:露珠、幽谷、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装满瓜果的背篓 农家丰收图第二节:雾气、网、乌桕叶、芦蓬、白霜、小浆 渔人晨归图第三节:草野、溪水、放牛娃 牧女思恋图
农家丰收图是绚丽多彩的,渔夫晨归图是淡雅朦胧的,牧女思恋图是辽阔空远的。2、联系想象,体会意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 那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乘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切景物幻化成形象的画面,在你的“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想象后,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放音乐并想象)(请同学们描述其中一幅画面,老师点评)描述内容参考: 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散发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顺着他喜悦的脸庞悄悄落下,被汗湿透了的衣衫随着他一起舞动在田野间;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渔夫晨归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层的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牧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点评语言参考:)你通过想象感受到了秋的美好,也嗅到了秋的气息。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你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你的描述也情深意切。同样作者也是饱含深情而写下此诗的。那具体来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呢?(对秋天的爱)。
五、品味语言、情感体验也正是因为这无尽的爱,深沉的爱。让他用清新质朴又丰富多姿的语言将这一切描述了出来。接下来我们又一起来品味一下其中的经典语言。【PPT上展示问题】大家的疑难问题:1.“满披”、“满载”、“满流”三个词用得好吗?请你说说他好在哪里?2.品味文中的“栖息”、“游戏”、“梦寐”三词,并分别说说其表达作用?(小组讨论后,分别请同学来回答,然后教师引导点评。)参考答案:1.这三个词用得好。从形式上看他们都是以“满”开头的词语,并且分布各诗节中,前后照应。从内容上看他们都含有充满之意,“满披”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清晨晶莹的露珠披满大地的景象。“满载”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朦胧的白霜充满天地的景象。而“满流”和“香与热”“笛孔”相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意盎然。 2. “栖息”一词妙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人化了,写出了农家因秋收的丰收而兴奋的感情。营造一种喜悦、松弛、闲静的氛围。“游戏”一词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游戏本身带给人的是高兴、喜悦的心情。这一节描述的是渔夫清晨归渔的景象,“游戏”一词表现了渔夫打渔的心情也跟做游戏一样是喜悦的。所以他无所谓收获的鱼的多少,在乎的是捕鱼的愉悦心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游戏”二字也无不透露着美好和闲适。“梦寐”的本思是睡梦。这里梦寐一词不仅表现出秋天的农家和渔船在牧羊女的眼中是梦幻般的美,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展示出牧羊女对吹笛子人的思恋和她心中的那份甜甜的喜悦,那也是一种如痴如醉的微妙感觉。六、美点寻踪、总结归纳【PPT展示“欣赏秋天”】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它是美在声音的:(直接说就能带出下面的部分了)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你来 试一试
美在颜色……
美在形状……
美在味道……
最后,就让我们化身为诗人,带着这份对秋天的浓浓爱意再来朗诵一遍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3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
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8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9
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拟②家
标③感人的画面
题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篇10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三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课后实践: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集体春游,以拍照、写生、唱歌、野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生活。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2、目标导学
⑴、掌握生字词,文常
⑵、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概括好五幅图。
二、自学
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烘托()披着蓑()
抖擞()()朗润()()鸟巢()
撑()伞嘹()亮赶趟()儿宛()转
窠()巢应和()黄晕()
2、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出生江苏东海。是我国现代的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助学
(一)读春:
春天,是那么的美丽,现在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感知课文:现在我们先听一段朗读录音,然后再跟着音乐一起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语调、停顿、感情。
1、教师播放录音,全班一起静听或是跟读录音朗诵。请大家放松心情,发挥想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2、听完录音,播放音乐(班得瑞《春野》),创设舒缓的情境,全班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3、全班朗读完毕之后,再请学生举手分段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4、学生读完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
教师提示: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要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结尾的三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因此,“娃娃”要读得轻些、高些,略有虚声。“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最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教师示范重点语句的朗读。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二)赏春:
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把学生分成为6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课文1-3自然段;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第三小组第5自然段;第四小组第6自然段;第五小组第7自然段;第六小组8-10自然段。)
提问:
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互相探讨总结,并把本小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五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搬上的点小组回答并,要小组派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出。)
第一组
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
小草:钻嫩嫩的绿绿的(春草图)
第二组(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三组(春风图)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
第四组(春雨图)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农民:披着蓑房屋:稀稀疏疏静默
第五组(迎春图)
风筝:渐渐多了孩子:也多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趟儿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六组
娃娃——小姑娘——青年
要求每个小组读出所找词语的句子。
3、请每个小组标出的课文线索。
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结构图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原因。
合并同类项。
教师要给予指正和肯定。找出线索图,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第二节课的深入解析做准备。
线索:盼春——绘春——颂春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4、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最后我们再一听一段朗诵录音,播放PPT,让学生边看边听(也可以跟读),把春天的气息带入课堂。要求每一个小组认真听,稍后要每一个小组朗诵自己负责的部分。
全班一起听录音,各小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诵。配乐(班得瑞《春野》)。
本节课小结: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用范读、配乐、图片展示等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发挥大家分工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
四、用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xīnrán()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安在fánhuānèn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yǐn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他们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里jìngmò()着。
2、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
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五、评学
1、填空
①《春》由________春、绘春、________春三部分构成,其中“绘春”又是由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五幅画面构成。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业:①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②各小组在找出自己所负责段落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情感表达、词语特点等多角度分析,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③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自己家里拍摄的关于春天的DV、照片或是绘画拿过来分享一下。
4、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