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地理教案 >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时间: 金成 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带来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7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学习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主要内容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标,自主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3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_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ae=6378136.49米

极半径: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径: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公转时间:T=365.2422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A=1.49597870×1011米

表面温度:t=-30~+45

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周期1恒星年

黄赤交角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积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3482.525公里

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5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课

㈠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

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

2、读图6-28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15 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3、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三、教授新课:

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6-32 6-38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16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四、练习:教材27页第1、2、3题。

五、小结: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书25页26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气候特征(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1、根据书25页图6-41和图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2、根据书26页图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3、根据书26页图6-44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

17候的各个主要因素。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三、河流(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课时安排: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⑵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⑶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⑴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⑵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美洲的气候特征。

二、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

(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人口与经济

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

通过书上29页阅读材料分析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2、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

3、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

③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④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课

(一)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①最北:北纬81度;最南:南纬11度

②最东:西经170度;最西:东经26度。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点拨练习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