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 梓茵 语文教案

九年级是学生紧张复习备战中考的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复习,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点上的障碍,突破重点难点。巩固知识、反馈发现不足,考试是常用的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课型:阅读赏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朗读并试背全诗。

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

4、字词,学生板演

qìn wéī fèn ráo xùn shǔ hán chán yú

注音 沁 惟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单 于

páng bó yìn

磅 礴 胤

5、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6、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7、 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8、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9、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10、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 “望”字领起哪几句?

(2) “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 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11、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 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 “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12、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13、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14、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 预习下阕

板书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现代诗歌的考查点主要有:

1 .品味新诗语言的含蓄、精炼;

2 .理解新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如:联想、想象、象征、 对比、托物言志等手法;

3 .把握诗的主题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初步学会鉴赏诗;

5 .体味诗含蓄、深刻的意蕴。

教学重点:进行适当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 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 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以自行复习、小组检查两种形式)

1 .各课生字词。 2 .文学常识。

3 .重点句子理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要旗子笑 , 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 , 大地 的希望就有了

4 .诗歌主题。

5 .学习检测。

第二课时

当堂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 .下列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

A .一代天娇(ji a o)陈吉思汗(ch e n)绿茵(y I n) 留滞(zh i)

B .还看今朝(hua n)弥足珍贵(mi)蒙胧(me ng) 丝缕(I u)

C .淅淅沥沥(x i)润如油膏(h a o)颤动(zh a n)蓑 笠(su o)

D .银波微漾(y a ng)弓|吭高歌(h a ng)嗒然(t a) 昏晕(ya n)

2 .下列词语解释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2 分 )

A .惟余:只剩下秦皇:指秦始皇嬴政射雕:比喻善 射

B .留滞:停留不流通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 人物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C .妖娆:娇艳美好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弯弓: 拉弓

D .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 的《离骚》须:等到俱:都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是() (2 分 )

① 雨说,我来了,我来四月的大地。

② 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因为作者是男性, 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③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了。

A .探访犹疑解除B.探询疑惑解除

C .探询犹疑解决 D.探访疑惑解决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 胎换骨的变化。

B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 己的学识渊博。

D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的工具,但拥 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5 .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B .当我临近你们的时候 / 你们 / 也许/ 知悉了

C .闪闪烁烁的 /声音/从远/方飘来

D .石狮子见了我 /笑出了泪啊

6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 接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 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宋元话本中就有对 联出现,《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 373 副之多。

A .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

B .明清的章回小说里也有对联出现

C .更有胜者—明清的章回小说,可谓是对联进一步 渗入的产物

D .可是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里却不能见到中华对联 这一艺术瑰宝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

《白杨礼赞》⑴

一.要点

1.作者: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本文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3.中心思想:本文用象征的写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4..疑点探析:

①《白杨礼赞》的这一文题,为什么不写成“礼赞白杨”呢?

“白杨礼赞”中的“礼赞”这一动词,就是起到了强调白杨树的作用,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而“礼赞”即崇敬和赞美,是对白杨树表示敬意和称赞。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白杨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②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呢?

衬托作用:环境不平凡自然孕育出不平凡的白杨树;

暗示作用。

西北高原暗示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下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写白杨树外形的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由树及人 ,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④第七自然段的结构及写法。文中运用怎样的句式由树写到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七自然段分二层:第一层是(1 ~ 4句)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第二层(5~8句)连用四个反问句式组成排比句,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层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

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揭示出来,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第二层作者用了排比反问的句式。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运用这种句式能增强语言气势,使语言连贯有力,激发人们思考。

⑤白杨树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外部形态: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⑥白杨树和楠木对比,作用是什么?

写楠木的目的是为了对比。白杨树和楠木相比,更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以人比人,以北方的农民和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相比,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贱视民众的反动派的斥责。

⑦字词积累: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支配。〔垠(yín)〕

〔坦荡如砥(dǐ)〕平坦得像磨刀石。〔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滋,生长。

〔恹恹(yān yān)〕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 楠(nán)木〕 〔颀(qí)〕高。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原有“超过”的意思。

〔晕(yùn)〕 〔虬(qiú)枝〕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二、学以致用: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值、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到平坦的大地上[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到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到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白杨树一样[ ]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的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虬枝 婆娑 盘旋 纵横

2.下列词语从不同的角度来赞美白杨树的,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

A.朴质:从品质方面来赞美的。

B.伟岸:从外部形态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C.正值:从态度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D.坚强不屈:从精神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3.按原文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 )里。

A.因为……,所以……

B.如果……,那么……

C.即使……,也……

D.虽然……,但是……

4.根据原文选择相应的词语,把符号填入[ ]里。

A.力求上进 B.傲然挺立 C.坚强不屈

5.结合语境,分析判断“傲然”一词的感情色彩,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褒义 B.贬义 C.中性

6.这段文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衬托 D.象征

7.下列由反问句改成的陈述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也应该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B.你应该觉得它只是树?

C.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D.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

《囚绿记 》

1. 作者: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2.线索:作者对绿的情感

3.经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

4.绿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意义: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5.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6.修辞手法作用:增强文章语言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优美

7.主题:作者借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8.字词积累:涸澈 淅沥 猗郁 蕈菌 揠苗助长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 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3)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 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贝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4)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5)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趣沙漠者 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6)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7)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 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8)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 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9)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 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遵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10)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1)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曰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2)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 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曰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 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13)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6.作者为什么囚绿?请用课文原文回家。

“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小小的理由是指什么?

7. 段(3)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8.段(4)加波浪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9.说说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深刻含义。

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

《秋水》

1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

2出自课文成语:

①望洋兴叹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②贻笑大方

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3.庄子寓言:

东施效颦 安知鱼乐 涸辙之鱼 庖丁解牛

4.其它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5.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6.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7.小结: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8.启示:为了祖国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同步达纲练习】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①时令,季节;②全;③掉头;④脸向东;⑤轻视;⑥危险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⑥吾非至于子之门测贻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望洋向著而叹曰 译:

以为莫己若者 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为莫己若者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若会郑以为东道言

4.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径流之大

B.两氵矣 湾崖之间

C.野语有之曰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E.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2年最新四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一年级语文拔萝卜教案

一年级我爱学语文教案

2022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022年最新

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