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以观察、实验来得出的结论。你知道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怎么写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
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生答: )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
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板书(屏显):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自制电磁铁
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把学生手上的电磁铁收回)
问: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呢?
(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
学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铁钉,它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包上纸?
漆包线,用来干什么?)
板书(屏显):3.结构:线圈、铁芯(图片)
问: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答: )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猜想:1、线圈的匝数 2、电流的大小……
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
①你选择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③怎样控制变量?
④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
步骤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步骤2: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 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课后反思:
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二、重、难点: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三、辅助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二)进行新课:(课件展示)
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
想想议议: 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
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堂练习:完成学考精练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完成学考精练中课堂上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2021版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5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一、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2)当>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3)当<g p=""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___。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