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生物教案 >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时间: 沐钦 生物教案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都有哪些?一位空间物理学家和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做出了如下解释:地球生命的源头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海洋的一颗或几颗彗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1)

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描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 程,养成爱花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根的生长靠根尖细胞的-增加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根生长最快的是区。

2、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

4、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的无机盐。

二、自主学习,教师 点拨:

(一)、花的结构。

认真阅读教材102页完成下列各题。

1、 认真填写名称。

2、 观察花的结构,按照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发现它由、、、、 组成。

3、 雄蕊包括、组成。

4、 雌蕊包括、、三部分。

5、 花粉在里,卵细胞在,精子在里。

6、 花的 结构中最重要的 是,包括和。

(二)、传粉和受精。(阅读教材10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开花结果。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3、受精的过程:当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到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 ,其内含有

花 粉管穿过、进入子房,到达 ,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来,与里面的结合,成为。这就是。

三、梳理知识体系。

1、 花的主要结构

2、受精指与结合形成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为 什么说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五、巩固检测

1、一朵花的结构中,从外到内依次是:①花瓣②花萼③雌蕊④雄蕊()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冠B花托C雄蕊和雌蕊D花萼

3、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下列哪一个结构中()

A花粉B花粉管C柱头D胚珠

4、受精后,子房发育成,胚珠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

5、当摘除了一朵花的哪部分,这朵花肯定不能发育成果实?()

A雄蕊B雌蕊C花瓣D花药

6、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至少需要花粉()个,精子()个。

A1个B3个C6个D12个

7、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

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 D胚珠中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2)

冬季也别和阳光太“近”

走近冬季,夏天所受到的酷晒煎熬是不是可以忘却了?冬日里轻柔温暖的阳光,可以让我们放松对它的戒备,且把“防晒”丢一边吧。可别高兴得太早了!一年四季无所不在的紫外线可并没放过你,反而更成为冬季肌肤健康的威胁。

正值冬日“孵太阳”季节,但专家却提醒市民,长时间“孵太阳”、户外活动,也要涂抹防晒霜,避免皮肤过度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晒伤在冬日有一个上升趋势,这大多是不注意日晒所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与大气污染造成臭氧层破坏和紫外线照射增加有关。冬日里,人们都有“孵太阳”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一晒就是一个上午。但多数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皮肤保护措施,误认为涂抹防晒霜是夏日里的事情,冬日根本就不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不知不觉地照射在身上,引起皮肤病的发生。有的人皮肤较为敏感,当发现头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色斑时,尤其应该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干燥加寒冷,会使肌肤循环代谢机能变得迟缓,皮肤自我更新和修复功能减弱。如果再外带紫外线的偷袭,皮肤很容易变黑、长斑,发生老化, 会让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老上5岁!因此,冬天防晒是更为重要的护肤功课。

而且,一年四季紫外线防护做得彻底,保养肌肤功能的黑色素也将随着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作用自然褪去,不需人工外力刺激,即可恢复肌肤原有的美白本色。

冬季防晒,与夏天有着许多的不同。

尤其在选择防晒霜时,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不要用含防晒功能的日霜代替防晒霜。专家指出,最近的一项有关含防晒功能日霜的检测显示,标有防晒功能的普通日霜,与专业防晒霜相比,防晒效果并不好,有的甚至连所标SPF(防晒指数)值的一半都达不到。此类日霜更多的功效是防止冬季皮肤皲裂,给皮肤提供营养,产品设计中运用的防晒技术并不那么“可靠”。

其次,不要在冬季外出时,使用夏季用剩的专业防晒霜。有数据表明,从8摄氏度开始,皮肤表面用来锁住水分的油脂层开始流失,当气温达到0摄氏度时,皮脂腺彻底停止工作。而夏季的防晒霜一般是水分多,油分少的,对油脂分泌已经减少的皮肤很难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只有油性较强的冬季专用防晒产品才是选择。

另外,夏季购买防晒霜,人们会注重其防水功能,但是到了冬季,却会忽视防晒霜的防冻功能。据有关数据表明,当气温降到5摄氏度时,就可能使皮肤出现冻伤。因此,购买冬季防晒霜时,一定要买有防冻功效的。

冬季防晒重点提示

掌握隔离时间:由于防晒隔离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吸收隔离效果,因此必须在出门前30分钟就先擦拭完毕,出门前再补充一次,使用的剂量上,每次至少须有1ml-2ml的量,方可达到的隔离成效。

使肌肤变得更坚强:加强彻底清洁、按摩、面膜敷面等功能来加速肌肤机能运作,增强皮肤抵抗力,使冬季的皮肤不再脆弱。

让皮肤吃到充足的营养:在饮食中多补充肌肤水分,多吃一些有利于皮肤、含维他命丰富的食物,以维持肌肤机能正常化。

兼顾其他日常保养:不要以为做好了防晒工作,皮肤在冬天里的呵护就万事大吉了。你还需要同时做好其他日常护理,如强化肌肤新陈代谢功能,去除老化的细胞角质,使用具有美白修护或含有维他命C的产品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才能使肌肤尽快恢复白皙。

多重防晒胜过单一防晒:除了使用冬季防晒品以外,同时使用那些具有防晒效果的粉底,可加强肌肤对抗紫外线并保护肌肤。

关于紫外线的六个误区

1、多云的天气就不会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吗?据介绍,高达80%%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能够渗透薄云,大气中的薄雾甚至能增加紫外线辐射的强度。

2、在水里就不会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吗?水只能提供一点极低的保护层。水面的反射还能增加紫外线辐射。

3、冬天的紫外线不严重吗?冬季的那几个月,紫外线辐射通常比较弱。但是冬季雪天雪的反射会增加双倍的辐射,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在早春也要注意,温度比较低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却是意想不到的强烈。

4、有了防晒霜保护就不怕了?擦防晒霜只能在必不可免要暴晒的时候起一点保护作用,但是并不能延长暴晒的时间。

5、经常做日光浴就不怕紫外线伤害了吗?错了,要知道紫外线辐射也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

6、身上不感觉到阳光的热度就不怕紫外线辐射了吗?紫外线辐射引起的晒伤是不能被立刻感觉到的,所以不要以为不感觉到热度就没事了。

早期皮肤晒伤是很容易治疗的,可以通过冷冻、激光等手段治愈,因为表皮没有血管,不易病变。但如果延误了病期,造成皮肤溃烂,就可能危及健康了。皮肤晒伤是可以预防的,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非常重要。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3)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 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 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4)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兴趣小组做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实践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 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 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九年级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学会使用图和表的形象思维方法,用抽象的生物语言,按逻辑思维顺序表达其内涵,初步掌握理解新知识的记忆方法。

2.运用化学基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氧化还原过程的知识迁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解决办法]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讲述、多媒体连环图解和课堂练习,反复强化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理解光合作用连环图,学习写分步反应式时,必须有场和条件,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总是同时发生,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通过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启发学生归纳总结二者在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为什么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为什么暗反应的第二阶段叫“还原”?

[解决办法] (1)根据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内的化学能,而且还将这些物质和能量供给其他生物,没有光合作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无法进行。

(2)在暗反应中,C3化合物转变成C6H12O6,C3是一个得到氢的过程,所以,第二阶段叫“还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为主、兼用比较分析小结式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 (2)叶绿体中色素分子图解。

(3)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分步显示连环图。

(4)学生复习、思考、练习题及相关图表。

2.多媒体教学相关器材等。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讨论回忆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氧气和淀粉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视图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

3.采取读书思考、讨论小结、练习校正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图解。

3.掌握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光合作用,你们还记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吗?我们曾做过哪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学生议论后,齐声朗读P·61,光合作用概念一段。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师点评强化,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其中的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进而可以合成蔗糖或淀粉(即单糖可以合成二糖或多糖)等。

(二)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请大家注视屏幕,回忆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用鼠标依次点击叶绿体的各个结构,让同学回忆叶绿体是由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几部分组成,同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叶绿体中“色素分子”和“多种酶”分布的位置。再点击鼠标,画面上依次显示基粒及片层结构和基质的闪动,反映色素分子和酶的分布位置。这些色素分子和酶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可知,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两类四种(荧屏显示): 提 问:既然叶绿体中有四种色素,为什么生物的叶片大都呈绿色? 学生讨论后小结:(略) 让白色的自然光通过叶绿体色素的酒精提取液,将透过的光用三棱镜散射,发现光栅上红光和蓝紫光处呈暗带,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太阳光,其中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绿素分子比类胡萝卜素分子多吸收红光,它的吸光能力要强些,同时它还能利用光能使水分解。

光合作用包括一系列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它是怎样产生氧气、制造有机物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讨论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请同学读书P·62-P·63,思考并总结第一阶段的相关知识。请学生回答: 屏幕显示,光合作用过程表解,表中各项答案空缺,待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点拨、指正,屏幕再分步显示答案。

请按表格的要求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1.光反应

(1)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

(2)条件:需光、H2O、色素分子和酶。

(3)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 (4)能量转换:光能→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并联系表中的知识,边讲边板画光反应连环图(教材P·64图21)。

2.暗反应:学生再次读课文P·65,依次回答以下四个知识点。屏幕显示方法同光反应。

(1)部位:叶绿体基质中。

(2)条件:需多种酶和CO2 (4)能量转换: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仍密切联系表中有关暗反应的知识,边讲边板画暗反应连环图,强调暗反应的条件需多种酶催化,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同时简要说明C3得到氢叫还原。

此过程又叫卡尔文循环,是卡尔文用十年时间研究发现的,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同学们对待学习要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

学生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教师引导,主要把握: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还原剂[H]、能量ATP;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最终完成了把无机物化合成有机物,把光能储存在有机物的过程。

此时,表内内容填写完成。

(三)布置作业

1.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发现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的浓度

C.升高CO2的浓度

D.降低CO2的浓度

2.暗反应是否必须在夜间黑暗条件下进行? 参考答案:1.A; 2.不是,暗反应和光反应几乎是同时发生,暗反应中的“暗”的含义是不利用光,在有光条件下能够正常进行。

(四)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P·64图21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屏幕显示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3.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光的概念和过程,请同学们看屏幕回忆(示光合作用连环图),根据光合作用图解上的番号,请回答

1.(1)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 E____F____G____H____ (2)上图中B存在于____的____薄膜上;B利用A将水分解,为暗反应提供C;C是____剂,参与暗反应;B还将A转变为____并存储在____。

(3)在H的参与下,暗反应才能正常进行,首先D与F结合形成E,这个过程叫做____;E接受光反应提供的能量,被____还原,形成G和____,光反应提供的能量存储在____中。

参考答案: (1)A.光能、B.叶绿体中色素、C.[H]、D.CO

2、E.2C

3、F.C

5、G.C6H12O

6、H.多种酶; (2)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还原、化学能、ATP; (3)CO2的固定、[H]、H2O、C6H12O6; 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应怎样表达?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指向反应式,让学生再次口述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总反应式与概念的关系,由此可知,6CO2+12H2O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6H12O6+6O2_+6H2O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能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

3.C6H12O6中的C、H、O分别来自哪些反应物?学生回答:H2O、CO2。

4.由于新陈代谢的实质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那么,光合作用的实质应该是什么?答:(略)。

5.通过以上学习的内容,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64-P·65,讨论并小结:(1)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有机物的来源,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2)光合作用使大气中O2和CO2的含量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是地球上有氧呼吸型生物O2的来源;(3)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阳光是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

(三)总结、扩展

1.C6H12O6是有机物糖类中的单糖,自然界中的C6H12O6是由CO2和H2O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在合成过程中,将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稳定储存在分子结构复杂的C6H12O6化学键中,是储存能量的合成代谢。

2.从暗反应图中可知,此反应是在循环式的进行着,它不断地固定CO2,在还原碳产生C6H12O6的同进还产生C5,C5将固定新的CO2,这个循环周而复始,使暗反应得以持续进行。

3.ATP与ADP也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二者的循环结果不断地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 4.光反应在基粒及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所以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条件应该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素,同学们常常在书写总反应式时,把叶绿体错写为叶绿素,犯了概念上的错误。

5.从光合作用发生的生化反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在绿色植物体内,以叶绿素吸收光能作为反应的推动力,在生物酶的参与下,将水光解为O2和[H],并用[H]去还原CO2,最终生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这一系列反应,绿色植物是在常温常压下完成的,在其它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但就其化学本质,光合作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所以,化学知识是学习生物的基础,生物科学与各学科的结合带来美好的前景,是当今生物学发展的大方向,我们所学的各学科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有不偏科,才能全面发展。

6.为什么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为动物和人提供了食物和栖所,为有氧呼吸型的生物提供了氧气,保证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物界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存储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物界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前提,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能量。

我们珍爱大自然,关键在于保护绿色环境,其实质是发挥自然界光合作用的最大潜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根本的条件。

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