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教案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学初期的综合性来源于学科的多样化,但随着分支学科的深入发展,地理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空心化的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地理知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 教学建议:在课前 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 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 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 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 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 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 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 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 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 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 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二)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三)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别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重难点]
法国的位置、地形特征
法国农业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法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②: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知道这是谁说的一句名言?他上哪国人?引入法国
一、 欧洲的经济大国
法国概况部分: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法国的位置,指出起位置特征: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2、引导学生观察P81图3-27,观察: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过渡)法国的具体位置如何?请同学们讨论完成活动2、3题
3、学生讨论完成上述问题,而后教师结合板图填注
4、引导学生观察“法国地形图”上的颜色,得出结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主要地形区: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欧平原、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
(过渡)法国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于法国河流影响较大
6、引导学生找出法国境内的主要河流名称并分析其流向
7、在地图上查找法国的主要城市,并分析法国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海边分布。
8、学生阅读教材P81第一段文字,说出法国的面积、人口和首都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此方案较适合一般地方学校选用。
方案②:1、引导学生查阅“欧洲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欧洲西部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气候的特征。
3、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4法国工农业分布图观察:法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哪里?葡萄主要分布在哪里?
4、设问:为什么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这些地区呢?(学生联系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
5、教师小结: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且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而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6、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突出法国小麦和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
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过渡)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学生齐读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国的文化和旅游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作业布置]
略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
【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教师活动】展示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拓展延伸】
【提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 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 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大家都学过历史上 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 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设问:在"中国政区"图上,环抱北京、天津两中央直辖市 的省份是哪个?
讲述河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中国政区"挂图,请学生说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环抱 北京、天津,东临渤海,四周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为邻。
2.用多媒体展示"河北地形"图,或出示"河北地形"挂图,请学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西北多山地,东南以平原为主。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海河、燕山、华北平原、太行山和长城。
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元明清时期的国都位置"。说明河北省长期邻近国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与交通图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铁 路干线及海港。
5.小结河北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环京津、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唐山大地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学习"唐山大地震"的阅读材料。
2、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地震后被夷为废墟的唐山,随后切换画面,展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唐山,并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爱国爱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述"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时,可按下列步骤:
1.设问: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如何?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河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为华北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多,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是我国的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劣势: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由于是季风气候,春旱夏涝,农业生产不稳定。)
2 讨论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条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促进了河北农业的发展?要指导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农业结构调整等。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作如下讲解:(1)环京津一一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2)交通发达--农产品外运销售便利;(3)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物以稀为贵,经济效益高。
3.让 学生完成教材P.37活动题,教师可补充说明反季节蔬菜的含义: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的季节寒冷 ,有的季节炎热,有的季节温暖。对于蔬菜来说,有的种类怕冷,有的种类怕热。在通常情况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节难以生长;怕热的蔬菜在炎热季节不适合种植,从而形成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季节性。所谓反季节蔬菜,就是通过一定技术,使炎热或寒冷季节能成功种植怕热或怕冷的蔬菜种类供应市场。反季节蔬菜由于是在 市场缺乏某种类型菜时上市这种类型蔬菜,由于物以稀为贵,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课后活动:
1.在互联网上查询:反季节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经济效益如何?
2、查询资料_了解人们在华北平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资料了解河北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4.走访附近的集贸 市场,调查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来源。
附板书: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区位优势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的需求
(2)发达的交通
(3)农业结构的调整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 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中考地理知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__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过渡: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归根结底为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读书:46页黄色方框内文字
那么世界为何如此关注海洋呢?
二、世界关注海洋
(阅读课文46——47页思考各国为何如此关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 “蓝色的油田”、 “盐类的故乡”、 “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47页活动:
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