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时间: 沐钦 历史教案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尽管现代趋势趋向于专业化,历史专家可能同时关注非常具体和非常普遍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情况;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简述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教学重点

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央视拍了一部历史剧《社会生活的变化》,该剧一经播出,观众反响热烈,收视率一路飙升,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个方面的变化,剧情是围绕着祖孙三代人的经历展开的,了解剧中人物。

人物介绍:

张人骏(1847—1927),1868年考中进士,历任漕运总督、山西巡抚、两江总督等。

张制夷(1866—1940),张人骏之子,商人,从事玉石买卖。

张启燊(1892—1967),张人骏之孙,毕业于两江师范大学(现南京大学),后留校做老师。

新授:

(一)寻找变化、初步认知

在了解了人物之后,我们一起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看书,找找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的新事物、新变化,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

学生自学教材,对课本做一个整体感知,找出近代中国出现的十二个新事物,新变化,并用笔圈出。

(二)感受变化、记录变化

1、交通通讯

(1)1868年秋,张人骏要去京城赶考,千里迢迢,他该如何前去呢?马车、轿子、木船、骑驴等。

(2)到了京城,他要告知苏州的家人平安到达,又该怎么办呢?写信、信鸽。

(3)1908年,张制夷从上海到昆明去收集玉石。他有没有比他爸爸更好的选择呢?火车、轮船。

看视频:找找视频当中说到的中国的两条奇怪的铁路,找找铁路的名称、奇怪之处。

看剧照:找出四种新式交通工具、一种传统交通工具。

(4)到了昆明,又有哪些新的方式,跟家人报平安呢?电报、电话。

小结一:记录变化: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近代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2、文化生活

(5)1905年,张制夷前往京城做生意。想起父亲当年的遗憾:未能把京城风景带回,与家人一起欣赏。他会有什么好方法呢?照相。

(6)在北京,制夷偶遇到了一件新鲜事——活动照相,看京剧大师在画上表演。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定军山》。

(7)1912年1月2日,70多岁的他辞官在家,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想了解昨天的大总统上任的事,他该怎么办?报纸。

(8)看完报纸,他随手又拿起了一本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这个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小结二:记录变化:文化生活——照片、电影、报纸、出版机构

3、社会习俗

(9)那天,老爷子以前官场上的朋友,现南京市长来拜访他。在交谈之际,老爷子那激进的孙子张启燊回来了,老爷子一见他,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个孙子是怎么惹恼了老爷子?

看视频,结合时代背景,猜猜孙子会做什么事情惹恼了老爷子。剪发、易服。

(10)老爷子气的不仅是小孙子的打扮,更气的是孙子带回的女朋友与他心目中的人选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呢?服装:剪发、易服、不裹小脚。没有礼貌:称市长为先生、行握手或者鞠躬礼。

小结三:记录变化:剪发辫、易服、废缠足、改礼节。

(三)探究变化、分析原因

(11)历经这么多的变化老爷子感叹道:这辈子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你知道问“好”在哪里么?

交通通讯方便快捷;生活丰富多彩,人民民主平等。

(12)电视剧的最后老爷子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①伴随列强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13)那一年,老爷子带着儿孙回安徽老家祭祖。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农村没有新式交通工具、习俗未改变等。城乡差别大。

(四)畅谈变化、延伸拓展

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方面谈谈现在跟近代又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变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也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五)游戏:大家来找茬

通过历史情景剧,找错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熟练运用。

情景:清末民初

一天,小明接到的外公的电报,说要从昆明做直达火车到上海来看探亲。于是小明一家去火车站接外公,随后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下午,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扬子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但报纸上很多字小明不识,外公让小明查艺文印书馆出的字典。这时隔壁邻居王阿姨家吵得很厉害,开门一看,原来是王阿姨要给女儿缠足,女儿不肯,王阿姨还威胁她,如果不缠足,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等革命活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掌握孙中山如何创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等历史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技能目标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么孙中山一生有哪些事迹呢?早期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

[讲授新课]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归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上书李鸿章,结果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4、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展示相关图片和课本相关史事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找出有哪些宣传革命思想的人物和著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展示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及其作品的图片和材料: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邹容《革命军》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思考: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展示全国各地成立的革命团体的表格

(3)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展示课本“材料研读”

探究: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长期从事武装反清斗争。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2、同盟会的成立

出示材料: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孙中山

思考:此话说明了什么意思?

(成立统一革命政党的必要性)

所以同盟会成立的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列表归纳同盟会成立的概况: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基础: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机关报:《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展示同盟会成立的相关图片。

3、三民主义的提出

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地位: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探究: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

三、巩固总结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活动。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四、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

3、三民主义的提出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能力目标

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

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

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讲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评论,然后转入话题“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1、站立起来的祖先

引导学生观察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体质产生哪些影响?

通过讨论由学生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的重要一步,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

引导学生观察图1-3,比较猿“手”于忍受的区别。提问: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投影:打制石器,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特点与用途?

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说明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关系。

2、“北京人”的足迹

学生自学本段内容,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所处年代、外貌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的能力、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活动区:说一说:人工取火或与天然或相比,有哪些好处?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5】

[课标内容]

(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美建交的经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另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国合法席位恢复后在联合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及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认识中美建交的重大意义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复杂的原因。

(3)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特点及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2)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美建交和新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教师讲述及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了争与生产共处的坚实基础,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了许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导入新课

一、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其意义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2、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小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25课时]

讲评第五单元测试试卷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

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教学过程]

一、发放试卷

二、讲评试卷

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

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

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设计理念:【关注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趣导学】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清末到洋务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清朝末年到

洋务运动为开端的。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刺激下开始的。

设计理念:【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从我们学过的近代史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历史事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设计理念:【检查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认识现状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

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布置阅读教材导入框内容及第一段课文状元实业家──张謇。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去开办大生纱厂?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骞深感要晚会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2)

张骞兴办放弃高官厚禄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实业救国”思想也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教师活动(置疑):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哪个时期?分析书中统计表,探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1)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2)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

了“黄金时代”。

设计理念:【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直观地认识历史】

(四)受挫、破产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教师活动:(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课件:陈启源办厂__;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1)最后被外国公司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

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销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做后被吞并。

设计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师活动(置疑):我们已经纵向了解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你能一句话概括一下发展的特征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设计理念:【承上启下,带出相关问题,激励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析书中所给的3幅照片,说说民族工业在行业发展上的特征。打开彩色地图,分析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域特点。

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总体水平落后-----表现在(1)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2)地区发展不平

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四、出谋划策活动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学生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篇7】

课程标准:

1、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八六三计划”。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技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

4、根据课本列举出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展示一定的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2、采用分组学习、学生备课讲课的方法,提高主动收集、分析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史实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教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果卓著,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一定的资料分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今天的勤奋学习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学习体育键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列举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讨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了解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了解我国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事情。

二、新课: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展开讲述:

1、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高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八六三计划”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引导学生看书:

讨论: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发展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关系?

3、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提出了什么任务?教育事业应怎样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讲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的成果。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述。

作业:《伴你读历史》、材料阅读、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3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