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

时间: 沐钦 历史教案

传统上,历史科学家以书面形式或通过口头传统记录过去的事件,并通过研究书面文件和口头陈述来尝试回答历史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历史学生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分组导学,问题式探究,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呢?哪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很好,同学们说的都是传说,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西方的(ppt展示图片)但这些都只是神话传说,并不可信,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生: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出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图”)

师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师总结: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这些史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一、自主先学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元

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地

点、距今时间和基本生活状况。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活动设计: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

久远,考古学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遗

址、遗存、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来研

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我们这节课就以

小组为单位来比赛争当优秀考古学家,进

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动。

【活动一 学习考古】

师引:我们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学一学如何做考古学家,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呢?教师点击出示图片:《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师接: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这也就是说,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师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呢?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师展示《原始人在打制石器图》问:你觉得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

师追问:由此你还能推断出什么结论呢?

师小结:大家分析的很好,尤其是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这一结论非常重要。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活动二 练习考古】

【过渡:】我们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点击北京人的链接出示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在元谋县小试身手,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遗址、遗存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了,那么,同学们再到北京周口店练习一下考古本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寻找一下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和复原图说明了什么?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的多,推断的有理?

出示四组图片。

【分组展示:】

第一组:头盖骨和头像

师问: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吗?

师引导学生从表格项来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不同。

第二组:石器

师问: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怎样制成的?

师追问:想像一下,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北京人,你们会用这块石器做什么呢?

师小结: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留下来了十多万件,这些石器有的形状扁平而刃面锋利,我们称之为刮削器和砍砸器,可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和窜割动物。还有三棱形的尖状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茎等。它们都是用石头敲打而成的,十分粗糙,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作旧石器时代。

师追问:你们组从这些工具和它们的用途方面,还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动有哪些呢?

师结:北京人就是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三组:社会组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北京人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第四组:火

(点击出示图片)

师问:你们觉得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又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师解释:据民族学的资料分析,原始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在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师追问: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活动提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下面,再充分地发挥想像力,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和展示。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文字描述、绘画、小品等等。

师: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视频。

【活动三 比赛考古】

【活动设计】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已

经是不错的考古学家了,下面我们就分组

比赛,看看哪一组是最优秀的考古学家。

【活动介绍】: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三万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

师: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图片,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山顶洞人是如何生产生活的?讨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师引导学生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爱美意识、人工取火、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等方面比较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师追问:你们根据什么认为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了呢?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样发现取火的办法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从骨针和这些器物,我们可以知道山顶洞人已经对磨制和钻孔技术非常熟练了,在钻孔、磨制石器时会产生火星儿,这肯定给了他们取火的启发。而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赤铁矿碎块和灰烬、炭块以及因燃烧而变黑的兽骨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山顶洞人可能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师引深提问:你们觉得人工取火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于人工取火的发明,使人类进一步征服漫长的黑夜和严寒,而且他们可以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能够沿着河流和海岸,散布在大部分地球上。

活动的范围扩大了。这也是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你们还能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点吗?

师补充讲解: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又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

三、归纳提升

1、知识归纳:用表格归纳总结祖国境内三个典型人类。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2、认识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你有哪些收获和认识呢?

四、推荐作业

画一幅北京人或者山顶洞人生活的想象画,要体现出今天所学的内容。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2

基本信息 名称 《原始的农耕生活》 执教者 郝婧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难点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

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

“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贫富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形成比较形象地认识,从而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幻灯片1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如,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据材料回答:原始居民进行农耕生活的原因?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注意到了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于是原始农耕出现了,而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自主学习:20分钟

幻灯片2

(一)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 。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地点:? ?;使用的工具是:;

原始农业:种植;

原始畜牧业:饲养;

原始手工业:会制造,还制造简单的?和原始的 。

3、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

幻灯片3

(二)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粟(su)的国家是: 。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地点: ? ;

使用的工具是:;

原始农业:种植;

原始畜牧业:饲养还会 。

原始手工业:制造色彩鲜艳的;已学会了、、

? 。?

3、?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

幻灯片4

(三)快速读课本第三目,

在课本划出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原始手工业会制作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片5

自学检测:7分钟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

幻灯片6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3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原因,理解建筑艺术和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业的发展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是 ,距今约 年。

3、北京人发现的地点是 ,距今约 年使用 石器,过着 生活,会使用 ,还会保存 火种。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4、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感受新知:

课件展示中国氏族主要遗址分布图 ,让学生对农耕时代原始居民的遗址形成地理空间的直观印象。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师:首先请各位同学阅读课本第6页—第8页,从时间、地点、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原始饲养业、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陕西先附近的半坡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3、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4、农耕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原始饲养业: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

6、定居生活: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彩陶 、纺织、乐器(陶埙)

教师出示半坡居民的生活的图片。

在出示半坡半地穴式的房子时,提出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讨论、思考)(半坡村地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各位同学阅读河姆渡人的生活,课本第8页—第9页,从时间、地点、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原始饲养业、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等方面归纳出他们的生活特点:

1、时间---距今7000千年

2、地点: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工具:耒耜,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定居生活: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6、原始饲养业:猪,狗、水牛等。

7、原始手工业:陶器、 玉器、 原始乐器象牙雕刻(中国最早)、使用天然漆(中国最早)

课本中第8页说到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这就说明了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

教师出示河姆渡人的生活的图片。

在出示河姆渡人干栏式的房子时,提出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讨论、思考)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进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本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动脑筋问题探究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必将激起人民的反抗,树立民族责任感。

三 重点: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分封制;因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 难点:

分封制;因为分封制内容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还很缺乏。

五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学法:阅读教材法、读图学史法;直观传授历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六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你还记得夏朝的建立吗?”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温故而知新。

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回忆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

提问学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个朝代,那么夏朝为什么会衰亡呢?”从而过渡到暴君夏桀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第三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夏桀把人当作座椅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归纳夏桀的暴行,从而明白夏朝为商朝取代的原因,认识奴隶主统治阶级统治的残酷性,: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 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 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 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夏朝的兴衰

首先,通过谈话法,提问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记得夏朝建立于何时吗?”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接着展示禹的图片以及夏朝的地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观察,说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师概述夏朝建立后的情况。而学习这个子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会设计一个动脑筋环节“夏朝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同学们学习到这已经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进而由教师补充奴隶社会的时间范围(夏商周春秋)。然后提问学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个朝代,那么夏朝为什么会衰亡呢?”从而过渡到暴君夏桀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第三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夏桀把人当作坐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归纳夏桀的暴行,从而明白夏朝为商朝取代的原因,认识奴隶主统治阶级统治的残酷性,并且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要求 了 解 使学生了解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掌 握 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 能力

训 练

过 程

方 法 观察分析 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归纳。 概括提炼 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 联系比较 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断扩展 分析判断 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 整理列表 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历史线索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著名的文明古国 辩证观点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既有进步性,也有残酷性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们如果要了解原始社会瓦解的历史,可以从哪个遗址和哪个传说中得到可信的历史资料?(大汶口、禹建夏朝)结合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引导过渡: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先后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变革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夏朝的兴衰

指导学生阅读20页“正文”,“动脑筋”: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 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播。

指导学生阅读21页“正文”、“阅读文字”,观看插图,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不能相比,因为他实行暴政)

指出:当人们奋起反抗桀的暴政时,夏朝就走到尽头了。

二、商汤灭夏和 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21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察21页《桀把人当作坐骑》插图、21页《史记》资料栏和23页《牧野之战》图,“动脑筋”(23页):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A.他们的对手已经不行了。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下,夏桀和 商纣的统治早就摇摇欲坠。

初一历史学生教案篇7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重点和难点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教

程 导入新课:

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传说中的嫦娥和后羿原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整个奴隶社会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个朝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史。

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1600年)

1、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启继禹位

(学生看书归纳再讲解)

eq oac(○,1)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的建立)

eq oac(○,2) 夏朝的都城和统治的中心地区在哪里?(a阳城;b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夏朝的统治区域。)

eq oac(○,3) 夏朝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

(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eq oac(○,4) 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在上一个单元,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的情况。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教过程 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开始设置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原始社会末期,禹建立了夏朝,在禹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了继承人。不久,禹的继承人死了。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伯益率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大家在这里要清楚四个概念,就是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提问:

eq oac(○,1) 什么叫世袭制?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如果在位的国王没有后代,就由他的同胞弟弟来接任。)

eq oac(○,2) 什么叫禅让制?

(禅让知识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推选人必须具备德和才两个方面的条件。)

eq oac(○,3) “公天下”是什么意思?

(“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会里,因为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学者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eq oac(○,4) “家天下”是什么意思?

(“家天下”是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原来的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垄断权力出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共经历了400多年,让我们来看看夏朝末代暴君夏桀的统治是怎样的?

2、末代暴君夏桀

引导学生归纳夏桀的暴行

eq oac(○,1) 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

eq oac(○,2) 无休止地蒸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eq oac(○,3) 不分昼夜饮酒作乐;

大家看课本《桀把人当坐骑》,想一想,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道理?(暴政就会亡国) 教过程 “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夏朝的衰落。那么,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正当夏桀失去民心之际,黄河下游的商国由于国君商汤善于任用贤人,关心百姓而逐渐强大起来。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同学们可以通过课文的描述,了解到商汤善于任用贤人和关心百姓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又被称为殷朝,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盘庚迁殷”。

1、盘庚迁殷

在盘庚之前,由于水患,商朝的都城先后迁移过五次。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的都城移来移去,这个国家会不会繁荣?

到了盘庚继位的时候,政治上的混乱仍然十分严重,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为了稳定政局,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在公元前14世纪把都城迁到殷。迁都以后,商王朝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商朝的都城殷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所以后人又把商朝叫做殷朝。

盘庚迁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商朝末年,商纣王统治时期,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