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反思 >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

时间: 健辉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节学生已经了解,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这时我更多的注重的是多读,通过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故事比较远久,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我觉得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于是读了课题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时,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中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个初步印象。接着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孩子们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怎么能从得了军的呢?于是就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在痛快的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和敬佩。最后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女英雄!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还设计了“赞一赞,唱一唱,讲一讲”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感悟木兰爱国爱家、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3、想象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加深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比较,导入课文

1、看看这两幅图,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2、这两幅图其实是一个人,就是我们课文的主人公(花木兰)板书:木兰

3、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这两个不同的花木兰吗?

4、看到花木兰前后这么大的变化,老师心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你能猜到吗?

5、是啊,为什么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会变成英勇善战的将军?(为了替父从军)

6、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板书:从军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

1、打仗一直都是男人的事情,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去从军呢?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最快的速度找出答案。如果你找到了,就请坐端正,用眼神告诉老师

(再到前面去找找,看看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当兵呢?)

2、“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经常”这个词上,你读懂了什么?

“发生战争”意味着死很多人,“经常发生战争”呢?

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能教教她应该怎么读吗?是啊,战争很频繁,经常要重读。你还突出了战争,我们好像真的看到血流成河。不能再打了,国家快没了。)

3、边境告急,国家危难,朝廷只好下令征兵。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紧急”告诉我们什么?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情况非常危急吗?(真急啊!前线需要立刻增援!征兵这件事刻不容缓!)

4、木兰看到征兵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请你把这个句子换成“因为 所以。”的说法 你还会这样说吗?“木兰是因为”

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个词是说急的,是什么? 不过焦急比着急还要急,急得心里都冒火了,发焦了。谁会读?

现在这个焦急不是一分两分,也不是十分,而是万分。谁再来读?(连表情都是那样着急)

把焦急万分放进句子,连起来读。

5、木兰到底愁什么?(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是木兰心里想的,是她说给自己听的,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轻一些。即然这样,那就都别去了,成吗?为什么?(国家在危难中)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火车读

把理应换成其他的词语。请你代替木兰把她的决定读出来。开火车(评价:木兰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木兰觉得必须这样做。木兰下定了决心不动摇。)

7、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可是父亲、母亲、弟弟一开始并不同意她的决定。木兰是怎样一一地将他们说服的呢?请大家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8、现在,就让我们再现当年木兰说服家人的过程。

师:木兰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为父的名字在文书上,应该让为父去才对呀!(不行不行!父亲你年纪大了,还是让我代你去吧!)

师:弟弟说:我是男孩,让我去吧!你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会比别人更辛苦的!(不行不行!你年纪还那么小,在家好好照顾父母吧,让我去!) 师:母亲说:既然咱家家庭情况这么特殊,就别去了。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呀!(不行不行!国家现在处于危难时刻,我更要为国家分忧。) 9、木兰就是这样说服了家里所有的亲人,可是古时候,女子不能当兵,所以木兰只好(女扮男装)为国为家替父从军!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板书:为国 为家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踏上了从军之旅。引导读第三小节。

2、出示: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读一读这组词语(评价:声音能再高一些吗?用点力,你能读得更好。好一个潇洒、勇敢的花木兰)

3、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她渡过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翻越了高耸入云的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谁能读出来?(评价: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4、出示:战场上的木兰图

瞧,来到前线的花木兰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

5、出示:“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范读

孩子们,花木兰为国家立下的功劳大吗?从那个词语看出来?

能读出她的巨大功劳吗?(她打退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她擒住了一个又一个敌将。她赢得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胜利。)

6、身为女子,木兰果真一点儿不输给男子汉,难怪后来人们都说她是位女英雄,让我们齐读第三小节,用声音再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1、浴血奋战12年,出生入死12年,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故乡。

2、出示:女装木兰图

你们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她多漂亮啊!孩子们,从“心

爱”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是啊,哪个姑娘不爱美呢?可是木兰为国为家在疆场上厮杀,她已经整整12年没有像今天这样打扮自己了。

3、当前来探望的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从将士们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

4、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这位女英雄的钦佩之情。

五、总结拓展

1、同学们,学到这,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呢?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敬佩,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依旧在传说着她的故事。请同学们捧起书,让我们把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深深地记在心里。

3、从古到今,女英雄远远不止花木兰一个,还有穆桂英、江姐、刘胡兰等等,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3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现在的学生对花木兰了解很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领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还有我设计了“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扩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牺牲自我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插图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战场上的装束和胜利回乡之后的装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通过这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也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些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好,语言不够简洁明了。特别是在学生回答问题错的时候或者偏题的时候,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觉得这点做的很不好,现在想想,学生说的很多话都是上课可以利用起来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教学,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老师的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上课时的提问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回忆自己听过的很多优秀老师上的课,他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能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与文本进行交流,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而静下来心来想想自己在课上所提的问题,发现很多都是多余的,还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视起来的。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4

《木兰从军》是苏教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编,通过描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胜利归来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女英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但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如何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为此我第一课时采用了动画激趣导入——观看《花木兰》。孩子由动画内容对花木兰有了了解,那么再通过文章的三段了解木兰的品质这个难点及重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节简介人物,为下文铺垫——英雄?女英雄?为什么称她为女英雄?然后学习重点段第二节。了解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成为女英雄埋下伏笔。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说一说木兰从军的原因;接着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引出第一第二句的朗读,来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接着提出“木兰为何焦急万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明白木兰的“父病弟小,难以出征”的家愁,以及“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忧,其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经常”“紧急”等词语,让学生领悟出木兰是一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女英雄,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绍。

接着,出示木兰的决心,并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个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师生共同表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节她遇到的苦与难,指导孩子抓住动词“披”“跨”“渡”“过”想象路途中有哪些困难?她的勇敢无畏也就体现出来。那么得到赫赫战功会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也就轻松解决了。但是第四节的学习由于前面拓展想象的时间没有控制好,后面没有讲完,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以后要在时间安排上注意点。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从军”指的是参军。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预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难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 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互学——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四、展示——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同桌互读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

课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预学与互学——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展示——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 )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热爱国家尊老爱幼

古代女英雄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6

本课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

一.丰富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指导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

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重点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焦急万分”一词的学习。先是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说说自己对“焦急万分”的理解,读好词语后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背景,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体验,说话写话结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后相机请学生补充电视上了解到的战争场面。“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从家人的'角度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战死,再也回不来了!”“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父亲,您年老多病,恐怕连骏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连枪都拿不动。我去最合适。”“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情况很紧急,我自小习武,身强力壮,就让我去吧!”“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人发现我是女子的!”与人物心灵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

阅读教学中的写话受教学时间限制,指导的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修改或指导,使每位学生写话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是今后研究这类课型模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7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都是教完课文后,简单介绍一下《木兰诗》,由于考虑到诗比较长,难度较大,所以很少让学生接触原诗。但是翟老师的这节课,却巧妙地将原诗中的部分诗句节选出来,与文本内容相融合,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处理教材,个性鲜明、令人眼前一亮。

一、有机整合,凸显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更决定于教师对文本理解的视野与深度。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充分挖掘原诗中能够凸显文本主题的元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探究、感悟。在片段一中,教者将课文第二自然段一句话“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与原诗中一、二两句进行比较阅读,抓住“叹息”一词,细细感悟,从而体会到“叹息”背后的一颗为国为家的'忠诚之心,凸显了文本的主题。片段二的教学中,教者把木兰放在战争结束、凯旋而归这一背景之下,让学生揣度此时此刻木兰的所思所想,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教者再次引用了《木兰诗》中的两句,通过读、议,更加体现出木兰的赤子之心。课文与原诗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对文本意义进行主题性概念的构建。

二、亲近原著,诵读经典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量。”“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感受到原著的语言风貌,引导学生主动走近原著、亲近原著。在文质兼美、形神俱胜的原著诵读中,学生不仅对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同时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我以为,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如能不断挖掘与整合这些教学资源,我们的学生会获益无穷。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8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9

今天上《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所以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前备课时,恰巧拓展阅读上有一篇《替父从军》,详细地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前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便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让孩子们读了3遍。另外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古文《木兰辞》,最近我们班在兴趣盎然地学习吟诵,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了陈琴吟诵《木兰辞》,惊喜找到了,遍利用中午小饭桌时间播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跟着吟诵,调子相对比较简单,全文基本只有三个调。在上课时,我整合了语文课本《木兰从军》、拓展阅读上的《替父从军》和初中的一篇《木兰辞》。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中说“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所以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征兵的背景,立刻让学生读了拓展阅读上的第一段,学生了解到因为经常打仗,所以朝廷不停地抽丁作战,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被抓去当兵打仗,最后甚至连无视多岁的男人也不能幸免,纷纷被抓去当兵打仗。

“木兰见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这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兰焦急万分呢”,此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没有多余的解释,读书,读书,再读书,立刻让学生读《替父从军》第2和第3自然段,学生了解到木兰的“已经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两眼昏花,连腰背都有些弯了,竟然也一连寄到十二道命令,应征入伍”。学生了解了父亲的具体情况,就不难理解文中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木兰父亲必须要当兵打仗,因为下达了十二道命令,随即引导学生吟诵《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让学生说了说木兰的父亲、母亲和木兰看到文书中有父亲名字后的表现,父亲是“整天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母亲是“终日啼哭,一筹莫展”,而木兰呢“心神不定、暗自叹息、焦急万分”,随即引导学生吟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紧接着让学生回答,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呢?有孩子说“因为木兰的父亲身体不好,如果去当兵的话,家人会很担心,所以不适合去当兵”,有学生回答“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我立刻让学生又读了《替父从军》第3自然段中木兰叹息的话,有学生立刻说“哦,我知道了,木兰没有哥哥,她想着如果有哥哥的话,哥哥就可以顶替她父亲去”,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木兰辞》中所说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吟诵起来。“老师,老师,还有呢,木兰她弟弟还小,还不能替它父亲去当兵打仗,如果她弟弟要是长大的话,她也就不会焦急万分了”。这些都源于阅读,是阅读馈赠了我可爱的孩子们。

课后第5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一时间,孩子们说不出来,立刻组织他们读拓展阅读第4自然段“都说女孩子家没有用,我就不信,今天就让我来替父从军吧”,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放飞了思绪,纷纷举手回答“爹爹,您年老多病,身体不好,如果去打仗我们会非常担心的,我又没有哥哥可以替你从军,弟弟又小,就让我替您从军吧,我在战场上一定多加小心,好好照顾自己”,我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

拓展阅读中说木兰上街买了骏马,备了马鞍和坐垫,又买了马鞭和马龙头,这就是《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孩子们已经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木兰“渡黄河,过燕山”这就是“旦辞爹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0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本课教学从“女英雄”入手,并以“女英雄”结束,重点突出、环环相扣,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中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借鉴。

其一,以想象促理解。平时教学中遇到一些难理解、难体会的地方我们也许比较喜欢用提问或者讲解的方式来解决,而在本课教学中,朱老师却用了想象的方式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朱老师让学生分组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是朱老师却让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其二,以朗读促感悟。朱老师能抓住“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关键词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内化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其三,注重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节课,朱老师就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渗透,其中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如学完第三小节后,教师就及时进行学法的总结,让学生知道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运用;再如,在理解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时会想些什么,有一位学生在回答时用上了自己所查的资料,于是朱老师就及时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篇课文基本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谋篇布局的,这节课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样教学也顺理成章,但是学生思维方式被牵得比较紧。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样是从“女英雄”入手,如果把探究的问题设计成“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不仅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化零为整,以一条主线贯穿整课学习,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问题,如:从木兰为国为家、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热爱国家、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从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并在多年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看出她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的女英雄;从木兰换上女装和将士们的惊讶表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既可以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举多得。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比较片面的观点,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1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然后进行自主识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字谜;编顺口溜……然后进行书写,后同桌互相听写生字。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在第二课时设计了“唱一唱”,(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课前五分钟展示);“讲一讲”,(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讲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人人都参与讲故事,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通过自己的讲述走进了记忆里,从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说一说”(说一说木兰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发言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优良品质此时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了。)这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后进行拓展阅读,进入博客圈阅读《木兰诗》,并在论坛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此时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语文课堂上的习惯。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还时间于学生,还诵读于课堂。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2

这次我上的是小语第四册12课《木兰从军》,先谈谈对课的设计。本课脉络清晰,段落之间互相衔接,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在确定好目标之后,选取不同的点来抓住重点,进行双基教学。如第1小节抓住“英雄”一词进行说的训练,根据提问“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为什么?”导入新课,一来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二来帮助学生弄明白何谓英雄,在脑中形成一个概念。第2小节同样进行说的训练,但重点是先弄清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为国为家分忧”,而后再想象说话,以木兰的身份用自己的话说服自己的家人。第3小节侧重在读好四个描写木兰动作的词,“披、跨、渡、过”。利用声像媒体的视听效应,加之老师导语的激情作用,使生身临其境,反复朗读来体悟木兰英勇杀敌、英姿飒爽的威武风采。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后再写好两个字。当然,光凭书上的文字信息,学生对木兰的了解是过于浅显的,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在各个环节之间,我增加几段相关的历史资料,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古今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得饶有趣味。

第一次试上后,同组老师觉之教学设计很合理,重点把握准确,难点也能一一突破,但是缺少印象深刻的亮点,整堂课没有一个整体感,不和谐。提出说话训练应出示句式,朗读不到位,设计平板,延伸部分可以联系实际。接着,修改教案,选择倒装因果句作为练说的句式,并且将前后进行对比,使木兰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次试上,觉得木兰说服家人的环节处,学生说得较散,没能依据课文合理想象,读的地方仍不够到位。

一来二去,教案随着一次次提出的建议进行着多次修改。正式推出后,效果的确不同凡响。

木兰从军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3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读书时,请他们轻轻拿起语文书,摆上正确的读书姿势;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并努力提高。

8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