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机灵可爱的松鼠执着的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1.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11课《看松鼠做巢》,看看文中机灵的松鼠执着地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2.读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词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2)齐读。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注意巢,鼠,湿,饶均为翘舌音。

2.字形结构上巢、鼠、费、伞为上下结构的字,附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紧凑。指导书写时注意归类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松鼠是怎样表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是怎样做巢的。

二、精读课文3-9自然段。

学习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叶;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松鼠:1.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理解带点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4.作业: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

难点: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古诗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

3.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他们的讲解,你们羡慕吗?

4.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业务需要,现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五名小导游。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带过来了: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想去的地方。同学们,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能打动别人吗?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应如何介绍呢?(好方法,用上好词佳句)

二、分享预习效果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好介绍的准备,同桌之间练习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介绍在景点拍的照片。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可以适当补充,师相机指导。

2.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告诉他取胜的法宝。(语言生动,内容尽可能具体,能打动别人,使听的人也想去)

3.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我们该怎样做呢?(认真听)出示听众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合理建议。

4.学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

四、点拨思路,指导写作

1.既然大家都想当导游,那我们就把自己的介绍写下来吧!一起来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能当上“小作家”好吗。

2.读作文要求,审题。

3.怎样写,范文引路。

4.写作方法。

5.如何让语言优美,让语言亮起来。(美文欣赏)

6.总结: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写清楚、写生动了。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注意听,用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五、自主展示,感受评价

1.写好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把你写的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你写得怎么样,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师指导)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3.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评一评)

六、佳作引航

美丽的竹林

外公家的小屋旁边有一片竹林。那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春天的竹林里绚丽多彩。仔细看,鲜绿、深绿、黄绿、灰绿连接着交错着,绿到小屋,绿到天边,绿到山脚外面去。一根根春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仿佛在和我们比谁长得高呢。

夏天的竹林,绿中带黄。我们一热就钻到里面去玩,竹林茂密,太阳晒也晒不透,这里凉爽极了。竹林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就是我们的乐园。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从竹林中流过,更是把竹林点染得多姿多彩。

秋天,竹林与周围的树映衬在一起,竹子是绿色的,周围还有很多树的颜色:青绿的是松杉,朱紫的是山杏,火红的是枫树,金黄的是银杏。远远望去像给竹林镶了一道花边。

冬天的竹林好似披着一件外衣,和周围的树在一起犹如一座宫殿!

点评:这篇作文推荐的好地方是美丽的竹林,分别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来写出竹林的美丽。其中春、夏写得最详细,做到了详略得当。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善于想象,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竹林独特的美感。

七、教师总结,巩固延伸

同学们真棒,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使掌握了这么多的写作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将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名胜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板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审题写作方法语言美

吸引人写特点比喻

感兴趣有顺序拟人

总分总排比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师总结)

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穆桂英挂帅》根据《杨家将》改编。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西夏入侵中原,边关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选帅。穆桂英的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见他俩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挂帅。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夺印。佘太君劝她以御外侮为重。为了保卫祖国,穆桂英捐弃私嫌,挂帅出征,充分表现了杨家满门的爱国精神。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三、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通过大家的充分预习,了解了背景、剧情,那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本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2、重点赏析

①《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本文是如何来描写“热情”的艺术家?

主要抓住艺术家的“表演”来描写的。指名朗读相关的段落描写(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并从课文中画出关键词。

板书:演员表演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②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因此才有了我们热情的观众。那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

★找出贴切的比喻:“海”

★“人山人海”是我们对人多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会变化,其实是什么变化?(观众情绪的变化)

★请找出描写海的比喻句(并标画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屏住呼吸、陡然膨胀、鸦雀无声、忽然膨胀

★有感情的朗读比喻句(重音落在标画的词语读出情绪变化)试读、推荐读、齐读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尤其对声音的描写。这都得益于文章当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是什么?(“人海”)。通过观众之多,我们就可以知道演员的表演技艺的确高超因此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生集体朗读)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四个加点的词用得十分精当,能否互换?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作者在这里把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以“珠子”比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

透亮;更见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

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2)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课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本文详细描写了演员的表演以及观众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详写。反之如剧情应略写。)

四、拓展提高

结合着这节课所学,让我们走进“练笔兵工厂”,实践关于声音的描写。“老师一声令下,放暑假了!整个校园都沸腾了。”,看谁对此场景的声音描写最贴切。百字左右(生写,相互交流,推荐范读)

五、回顾小结

本文通过“看戏”,赞美了“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并且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生动形象地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学习抓住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屏幕出示)

六、布置作业

观看中央11台戏曲节目,自选一段,(剧种不限)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_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_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_台

观众 纠正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5

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示课题,质疑《触摸春天》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随学生回答,板书:春天)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校园里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怎么找到的?(请多名学生说说)

学习的方法莫过于联系生活实际,课前带学生寻找春天,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情感,使学生上课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学生已知的入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拉近了文本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2.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去观赏春天,用耳朵去聆听春天,用鼻子去嗅闻春天,用嘴巴去描述春天。然而,有一位女孩却要用双手去触摸春天。(板书:触摸)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触摸春天》。请大家读课题,一定能读出不少疑问。(指名交流)

二、走进《触摸春天》,整体把握全文

1.是的,春天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说,难道还可以触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这样的说法,表达你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出示)

2.学生浏览课文后,指名说。

安静(谁)在用手(心)触摸花、蝴蝶(春天)。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盲童安静。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于此。

3.仅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用心读书、用情体验。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4.检查读书情况,教师相机点评。

三、品读《触摸春天》,读出个人感受

1.同学们,请选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默读,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读好了吗?问题想好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感受。

3.出示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你理解“穿梭”吗?能来表演一下吗?(请学生在桌子之间的过道表演“穿梭”)

(3)安静是个盲童,盲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再请刚才表演的同学闭上眼睛再“穿梭”给大家看看。学生各自谈感受。

在阅读中,只有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才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近主人公,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

(4)从“穿梭”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5)一个盲孩子能够这样穿梭于花丛之中,这样地喜爱她根本看不到的、也不曾看过的鲜花,着实令人感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吗?

(6)(随着学生的回答,给“极其准确”加点)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指导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随着学生的回答,给“竟然”加点)“竟然”这个词用得多好,这是作者所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什么?

(3)用作者的话说——这真是一个奇迹!(给“奇迹”加点)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4)同学们,如果你是安静,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朗读慢慢体会体会。(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朗读安静拢住蝴蝶的语段。)

(请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增强学生对主题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5)是的,这种经历、这种体验,安静以前不曾有过,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惊讶,又是多么激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走进安静的内心,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学生配乐朗读3、4自然段)

5.出示第六自然段。

(1)就请你把这种感动告诉大家。(读第六自然段)

(2)“安静”所感受到的春光是什么样的?(指名交流)

(3)(出示蝴蝶飞翔的画面)教师读: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给“张望”加点)同学们,你们说,安静能望见飞走的蝴蝶吗?(引导学生讨论:看不见,因为她是一个盲人;看见,因为她在心里已经看见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得到升华。

(4)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再读《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美好

1.同学们,这篇课文能够触动我们的心,打动我们感情的地方太多太多。其实,安静是在用她的心读懂春天,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心读懂安静。你们都读懂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这样的语言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出示)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3.是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配乐出示舞蹈《千手观音》图片)同学们一定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还记得它是什么节目吗?站在最前面的这位叫邰丽华,她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节目表演得精彩,更是因为表演这一节目的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如此精彩的缤纷世界,并把它献给了亿万观念,感动了亿万观众。

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主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生读:“谁都有……缤纷世界。”)

6.同学们,触摸春天的安静是个盲童,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都是聋哑人,虽然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依然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为自己也为社会弹奏着动听和谐的生命乐章。

五、走出《触摸春天》,热爱永恒生命

1.搜集有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资料,办一份小报。

2.读了文章,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中队主题会,主题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缤纷。

(以上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

2、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__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 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二、 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

2、 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

题:书写。

西林:在江西庐山后。

壁:墙壁。

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

三、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 教师泛读。

2、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 指名读诗,正音。

4、 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

(1) 在学生感知庐山之美时,教师可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横:连绵起伏、层恋叠嶂

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

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

高:云雾缭绕

低:高耸入云

(2)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板书)

(3)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三、四句。重点理解“缘”的意思。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这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__者谜,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

(6)引导学生品读名诗佳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诵示范,指名说说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作者喜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象留恋往返。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__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五、 作业

1、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2.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谈,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

1.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示例。

1.打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①要按一定顺序写了;②抓住特点进行描写;③重点部分需要详写;④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喜欢之情写出来。

四、回顾课文。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那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察》的写作顺序。

五、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①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②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③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④展开合理想象。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例文:

最美云霄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它就是我的家乡——云霄。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

云霄的景点有很多:七星山、乌山、将军山、红树林、佳洲岛……那里个个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红树林了!一艘艘游船,像水蛇一样在林中穿梭自如,不管多窄的地方都可以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可以作急转弯呢!我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两旁的风景。只见白鹭一会儿展翅高飞,一会儿冲向水面叼起水中的作文小鱼飞走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云霄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云霄的特产有很多:枇杷、下河杨桃、列屿巴非蛤、竹塔泥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开春第一果的枇杷了!云霄可是枇杷之乡。这里的枇杷品种众多:有解放钟、森尾早生、早钟6号……这里的人们可厉害了!还培育出了新品种——白枇杷。白枇杷不但汁多,而且味道甜美,使回味无穷!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云霄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环境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鹅真心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天鹅图片及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儿见过?什么样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你们现在想见一见吗?

(设计意图:以天鹅为话题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对天鹅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天鹅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两只天鹅,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什么样的天鹅”吗? (出示:( )的天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天鹅有更形象和客观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天鹅是怎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指生回答,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出示课件(天鹅在湖面抖翅膀、找东西吃):认真观察图中的天鹅,你能找出哪只是“抖着翅膀欢快地叫着”的天鹅吗?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做抖这个动作的天鹅以理解“抖”这个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理解“抖”这个词,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谁能像图中的天鹅一样做做动作?指生做动作表演,其他学生也可跟着做。

(设计意图: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做动作演一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对“抖”的理解,使“抖”这个词更生动更形象了。)

③听声音想象:这只天鹅抖着翅膀还在欢快地叫着,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天鹅的高兴。)

(设计意图:听着天鹅欢快地叫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天鹅的高兴,促进学生更好的读出天鹅高兴的语气。)

4.同样让学生到图中找到“伸到水里找东西吃”的天鹅,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天鹅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扩展知识,使学生对天鹅有进一步的了解。)

5.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

6.看视频(天鹅在水上展翅飞跑):天鹅们在水上跑来跑去,多高兴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真实、直观、生动等多种优势,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天鹅高兴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发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边放课件边叙说:天鹅们一会儿在水上跑来跑去,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又到岸边去走一走,时间过的真快,太阳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天鹅的身上,吃饱了的天鹅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天鹅的美丽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欣赏天鹅的同时感受到时间流过的过程,为后边课文理解孩子喜欢天鹅做好铺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便读边思考问题。

2.指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看课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岸边散步)

第二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水上轻轻地滑行)

②问:你们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设计意图: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在这个观察与感悟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借助图片信息自读自悟的能力。)

③对比两幅图理解:为什么说“那些滑行的天鹅如同一只只美丽的小帆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两幅图的直观对比,使学生非常形象的认识到天鹅与小帆船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白为什么说天鹅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看课件(缺少词语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词语填上。

(设计意图:加深对“躲”、“悄悄”、“尊贵”词语的感悟,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和下面的质疑做好铺垫。)

3.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躲”在芦苇丛中?为什么要“悄悄地看着”? 为什么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学生解疑,从中感受孩子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1.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3. 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读能力。)

四、作业:搜集有关天鹅的知识。

5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