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

时间: 新华 教案模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

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

2、老师指点、小结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一)齐读第1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二)学习第2、3段

1、生自读第2段

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

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生读,师指点:这里的“却”表示意思的转折。)

师:那点点光亮像什么?(闪烁星星)(投影:点点光亮像闪烁星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师:哪位同学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5、再读第2段(齐读)

6、师: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齐读。)师:“是否”是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第3段,回答这个问题。

7、师:咱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读)像这样的句子,一问一答就叫做设问句。(再读。南边两排读问句,北边两排读答句,读完后换读)

8、师:也就是说,海底是------有声音的。(板书)那么,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组讨论)

师:海底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师:说得对!谁能说一说“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

师:那么都有些什么声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读)

师:后面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说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师:那位同学能够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三)小结

1、请同学们再回头读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

2、刚才这两段,合起来讲了------景色奇异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 领悟所说明的道理: 不同领域的 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 蟾( )蜍( )

褶( )皱 鸟臀( )目 两栖( )

追溯 (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怎样 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 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 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文章来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4

教学目的:

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2、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

是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模式:

1.主体模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辅助模式:课后练习1、2、3。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要让学生确实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除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以外,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直观条件,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策略及教法:

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可采用谈话、激趣、演示、活动、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

1.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所以对于海底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制作课件,通过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请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与神奇,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情的语言的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请学生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海、海底的画面。)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有70。8%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时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海底世界。(出示课题:海底世界。)生动形象,绚丽多彩的画面,优美的优美的音乐,老师充满深情的导言,一下吸引住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完后指名发言。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出示深水中闪烁的星星画面。)再次朗读体会。深水中的闪烁画面,对学生来说非常神奇,展示给学生这个画面,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两个人对读第3 自然段,想一想对方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不一样?注意读的时候声音要小一点,不要打拢其他组的同学。

(2)指名朗读,根据你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谈谈他读的怎么样?(重点体会窃窃私语)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师读,学生模拟各种声音。读完以后追问:感觉怎么样?

(4)激发想象: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声音吗?按照书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说一说:有的像()一样()。过渡:没想到动物们还能用语言交流呢!焦老师还知道鲸群能象合唱队一样唱歌呢。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放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课件。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有趣。展示给学生的实景画面,让学生看到它们活动的方式,学生同样兴味盎然。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爬行游反推力巴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的动物有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5.小结:(放课件)正象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伴着这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景色优美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更令人感受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此时朗读更会有深刻的感受。

(四)放海水污染的课件

现在,大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底世界遭到了破坏,此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作业

为了保护美丽的海底世界,请同不们设计一份环保方案,为我们保护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5

教学内容: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李广是我国历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作业设计: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3、练习写话: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神勇无比 力大无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一、 揭题导入,明晰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 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二、 认读生词,指导写字。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 不禁 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 春 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 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我看着被剪下来的好好的枝条,一脸的疑惑。我这样着急,王大伯急不急?他怎么说?(出示王大伯的话),谁来读?

师:这么长一段话,读得非常流利。可我没大听明白他说的这番话,大家再来读读,看你真正明白了吗?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师: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春去夏来,“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啊!“我”看到了什么,让“我”又惊又喜?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为了让果树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果农都要定期根据树枝的疏密、好坏及阳光照射的需求给果树剪枝。种植庄稼、蔬菜也如此,都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修剪、整理。比如,刚刚长出的玉米苗,生长密集的地方就要拔掉几棵,只留下一两棵,好让留下的玉米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茁壮生长……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乐于拓宽知识面,对科学知识的积累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让我们乘坐时光列车驶向6500万年以前,看看那时的地球上的生物。(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师旁白:在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恐龙》。板书:恐龙

[设计意图:以录象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种类]

二、读通课文 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师:我们的课本上画了几种恐龙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课文中有没有介绍它们呢?让我们来读课文吧!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  (2)齐读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  (2)齐读

[设计意图:在词中认识生字,加这刚刚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会不自觉地与文中语句联系起来。]

4、自由朗读课文

师:要想学得好,读书少不了!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想想各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 掌握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思考:你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以“我从……看出……”的句式)

[设计意图:把书本上的言语变成自己的言行,实现新言语的建构。]

2、学习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思考:恐龙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你注意到了吗?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了解了恐龙的名字与它的外形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再来认识恐龙的亲戚。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又能从哪儿感受到恐龙名字特点?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这么多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我们不禁想问:它们吃什么?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二、三、四、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哪些恐龙?你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你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吗?(用上“这几段介绍了……恐龙,我喜欢……恐龙,因为它……”句式。课件出示)

过渡:这么多种类的恐龙,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

(4)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你知道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与我们见过的哪些动物相似呢?

(5)延伸资料

课件出示其它恐龙的图片。

师:其实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是有根据的,还有很多种,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名字。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当今的地球上有没有恐龙呢?如果有,它们在哪里?如果没有,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读明白了吗?恐龙哪儿去了?

师: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设计意图: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探索恐龙的去向,从而去查找资料,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现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四、课文范读、整体回归

听录音,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课文朗读,配以图片的课件)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与图片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既留下恐龙的外形特点,更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特点。]

五、精读课文 自主探究

1、指生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三两自然段

过渡:恐龙世界值得探索,下面我们先来探索恐龙的种类。

(1)请同学自读课文2、3自然段

讨论问题

①文章第2、3两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②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

[设计意图:同学交流、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2)交流解决第一题

①第2、3两自然段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

②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3)交流解决第二题

①出示第一组句子

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B)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

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龙是庞然大物。

②出示第二组句子

c) 梁龙的身体很长。

d)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梁龙的长。

(4)自己找出哪些句子是这样用数字、比喻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

(5)用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句例,引导学生体会说明的方法,直观、明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能力。通过“感受――领悟――积累――动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恐龙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怎样繁殖呢?

(1)指名读

(2)播放霸王龙捕食的录像,小恐龙从蛋壳中爬出来的场景。

(3)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更直观地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六、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

2、路标引路,复述课文:恐龙的生活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恐龙的消失

3、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请学生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可带模型、图片等)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限的,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恐龙

雷龙    庞然大物,雷鸣一般

梁龙    二十多米长,移动的吊桥

剑龙    剑板、尾刺

三角龙   三只角  卵生 消失?

鱼龙    像海豚   (谜团)

翼龙    长翅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2、抢答游戏 (1)故事中谁与谁发生了争论?(2)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 (3)争论的结果是什么?(4)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 (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 (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 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 (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 (争论不休)。

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 (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 (还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 (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争论的故事

吃大雁

哥哥 老人 弟弟

煮 半煮半烤 烤

抓住机会 先做起来

5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