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一、 揭题导入,明晰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 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二、 认读生词,指导写字。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 不禁 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 春 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 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我看着被剪下来的好好的枝条,一脸的疑惑。我这样着急,王大伯急不急?他怎么说?(出示王大伯的话),谁来读?
师:这么长一段话,读得非常流利。可我没大听明白他说的这番话,大家再来读读,看你真正明白了吗?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师: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春去夏来,“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啊!“我”看到了什么,让“我”又惊又喜?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为了让果树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果农都要定期根据树枝的疏密、好坏及阳光照射的需求给果树剪枝。种植庄稼、蔬菜也如此,都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修剪、整理。比如,刚刚长出的玉米苗,生长密集的地方就要拔掉几棵,只留下一两棵,好让留下的玉米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茁壮生长……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文章来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同学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俺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俺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俺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同学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俺们介绍了什么?(同学发言, 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同学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标明他也不是很有掌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同学发言)
“蜻蜓吃尾巴” 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____的需要,会咬自身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同学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俺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身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同学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不计其数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俺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 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方说俺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局部)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俺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俺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一起商讨你划出的资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资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 确定发言人。)
同学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同学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效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同学)。
俺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同学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俺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同学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获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获蜻蜓的同学,你想对俺说什么?
(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俺知道蜻蜓是益虫,可俺并不想伤害它,俺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俺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俺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俺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 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俺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俺们的朋友……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俺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 多音字 小辫儿 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 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 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哪些词带着香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指名说)板书:槐花美 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5)香吗?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引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槐童 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 美 香
槐童 好客 快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乐于拓宽知识面,对科学知识的积累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让我们乘坐时光列车驶向6500万年以前,看看那时的地球上的生物。(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师旁白:在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恐龙》。板书:恐龙
[设计意图:以录象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种类]
二、读通课文 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师:我们的课本上画了几种恐龙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课文中有没有介绍它们呢?让我们来读课文吧!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 (2)齐读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1)指生读 (2)齐读
[设计意图:在词中认识生字,加这刚刚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会不自觉地与文中语句联系起来。]
4、自由朗读课文
师:要想学得好,读书少不了!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想想各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 掌握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思考:你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以“我从……看出……”的句式)
[设计意图:把书本上的言语变成自己的言行,实现新言语的建构。]
2、学习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思考:恐龙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你注意到了吗?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了解了恐龙的名字与它的外形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再来认识恐龙的亲戚。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又能从哪儿感受到恐龙名字特点?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这么多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我们不禁想问:它们吃什么?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二、三、四、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哪些恐龙?你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你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吗?(用上“这几段介绍了……恐龙,我喜欢……恐龙,因为它……”句式。课件出示)
过渡:这么多种类的恐龙,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
(4)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你知道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与我们见过的哪些动物相似呢?
(5)延伸资料
课件出示其它恐龙的图片。
师:其实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是有根据的,还有很多种,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名字。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当今的地球上有没有恐龙呢?如果有,它们在哪里?如果没有,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读明白了吗?恐龙哪儿去了?
师: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设计意图: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探索恐龙的去向,从而去查找资料,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现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四、课文范读、整体回归
听录音,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课文朗读,配以图片的课件)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与图片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既留下恐龙的外形特点,更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特点。]
五、精读课文 自主探究
1、指生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三两自然段
过渡:恐龙世界值得探索,下面我们先来探索恐龙的种类。
(1)请同学自读课文2、3自然段
讨论问题
①文章第2、3两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②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
[设计意图:同学交流、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2)交流解决第一题
①第2、3两自然段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
②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3)交流解决第二题
①出示第一组句子
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B)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
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龙是庞然大物。
②出示第二组句子
c) 梁龙的身体很长。
d)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体会哪些地方能看出梁龙的长。
(4)自己找出哪些句子是这样用数字、比喻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
(5)用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句例,引导学生体会说明的方法,直观、明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能力。通过“感受――领悟――积累――动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恐龙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怎样繁殖呢?
(1)指名读
(2)播放霸王龙捕食的录像,小恐龙从蛋壳中爬出来的场景。
(3)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更直观地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六、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
2、路标引路,复述课文:恐龙的生活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恐龙的消失
3、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请学生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可带模型、图片等)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限的,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恐龙
雷龙 庞然大物,雷鸣一般
梁龙 二十多米长,移动的吊桥
剑龙 剑板、尾刺
三角龙 三只角 卵生 消失?
鱼龙 像海豚 (谜团)
翼龙 长翅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
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
2、老师指点、小结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一)齐读第1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二)学习第2、3段
1、生自读第2段
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
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生读,师指点:这里的“却”表示意思的转折。)
师:那点点光亮像什么?(闪烁星星)(投影:点点光亮像闪烁星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师:哪位同学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5、再读第2段(齐读)
6、师: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齐读。)师:“是否”是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第3段,回答这个问题。
7、师:咱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读)像这样的句子,一问一答就叫做设问句。(再读。南边两排读问句,北边两排读答句,读完后换读)
8、师:也就是说,海底是------有声音的。(板书)那么,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组讨论)
师:海底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师:说得对!谁能说一说“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
师:那么都有些什么声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读)
师:后面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说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师:那位同学能够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三)小结
1、请同学们再回头读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
2、刚才这两段,合起来讲了------景色奇异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