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a-2b)2=a2-2ab+b2
()②(2m+n)2=2m2+4mn+n2
()③(-n-3m)2=n2-6mn+9m2
()④(5a+0.2b)2=25a2+5ab+0.4b2
()⑤(5a-0.2b)2=5a2-5ab+0.04b2
()⑥(-a-2b)2=(a+2b)2
()⑦(2a-4b)2=(4a-2b)2
()⑧(-5m+n)2=(-n+5m)2
3、一现身手
①(x+y)2=______________;②(-y-x)2=_______________;
③(2x+3)2=_____________;④(3a-2)2=_______________;
⑤(2x+3y)2=____________;⑥(4x-5y)2=______________;
⑦(0.5m+n)2=___________;⑧(a-0.6b)2=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探险之旅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关系.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实数的概念
问题用计算机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5−3,7,8,1190,9
我们知道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所以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那么无限不循环小数叫什么呢?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等都是无理数,π=3.1415926…也是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依此分类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3479115
正负之分,所以依此分类为
正实数正有理数
正无理数
实数0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例
一、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0.6、-
43、0、
33、0.13、π、
(1)有理数集合:{}
(2)无理数集合:{}
(3)整数集合:{}
(4)分数集合:{}
(5)实数集合:{}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即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实数。
(1)数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何实数)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有
2、这节课你的收获有
3、这节课应注意的问题有
练习题
a
1、若实数a满足a1,则()A、a0B、a0C、a0D、a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3、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整数B有理数C无理数D实数
35x
4、绝对值等于的数是,的相反数是,8的相反数是;12的
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_,绝对值是.
5、如果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37,那么这个实数是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3
1.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对于例题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尝试—交流—讲评—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同样采用了“尝试—发现—归纳”的方式。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当然类比的对象也可能出现差异,这在进一步的类比有理数与数轴的关系时就表现出来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与算法算理的渗透,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辨析、归纳、化归等),通过让学生不断回顾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混合运算等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类比旧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类比能力。
3.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含义,以及实数范围内的混合运算法则。
4.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情况也看到了不足:1.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较少。对于学生,会对实数进行分类,没有大面积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面面俱到包揽太多,过于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2.有些细节的重点地方忽略了,比如学生在表示出根号5,根号13等点时引导学生总结无理数也可在数轴上表示,此处如果再设计一问:反过来说,有理数把数轴填满了吗?引导学生回到本节课题实数与数轴的点一一对应。3.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多加注意,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且要有相应的激励方法,学生才能有热情去学习。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高效课堂的进行。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4
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 点: 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 点: 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a+b)(a-b)=a2-b2 (1)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
a2-b2=(a+b)(a-b) (2)
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 m 2-4n2
=(3 m )2-(2n)2
=(3 m +2n)(3 m -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 (2)9a2- 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 (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 x3-4x 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5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
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特点,恰当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讲授新课
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
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
a2+2ab+b2=(a+b)2;
a2-2ab+b2=(a-b)2.
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
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一练.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a2-4a+4; (2)x2+4x+4y2;
(3)4a2+2ab+ b2; (4)a2-ab+b2;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1)x2+14x+49; (2)(m+n)2-6(m +n)+9.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 (2)-x2-4y2+4xy.
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补充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y)2+6(x+y)+9; (2)4(2a+b)2-12(2a+b)+9;
五、小结: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六、作业:1、
2、分解因式:
X2-4x+4 2x2-4x+2 (x2+y2)2-8(x2+y2)+16 (x2+y2)2-4x2y2
45ab2-20a -a+a3 a-ab2 a4-1 (a2+1)2-4 (a2+1)+4
八年级数学电子版教案篇6
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突出重点,我采用了课本上的问题情境,同时调整了课本上提供的“思考”的问题的位置,将它放到函数概念引出之后,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关系。
情境设置:
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来表示t吗?
(2)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与前面复习内容相呼应,让同学们能在“做一做”和“议一仪”中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也能注意到与所学“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的不同。从而自然地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
为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我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进行变形,并安排了相应的例题。
一般式变形:(其中k均不为0)
通过对一般式的变形,让学生从“形”上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结合“思考”的几个问题,让学生从“神”神上体验“反比例函数”。
为加深难度,我又补充了几个练习:
1、为何值时,为反比例函数?
2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正比例函数,则与成什么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
由于备课充分,我信心十足,课堂上情绪饱满,学生们也受到我的影响,精神饱满,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在复习“函数”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显露出难色,显然不是忘记了就是不知到如何表达。我举了两个简单的实例,学生们立即就回忆起函数的本质含义,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很好的铺垫。一路走来,非常轻松。
对反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变形,是课堂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笔,就是因为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我补充的练习1这类属中等难度的题型,班级中成绩偏下的同学也能很好的掌握。
而对于练习3,对于初学反比例函数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大部分学生显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不少学生能很好得解答此类题。
经验感想:
1、课前认真准备,对授课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
3、数学教学一定要重概念,抓本质。
4、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表情,可适当调整教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