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科学教案 >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时间: 龚锴 科学教案

在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制定教案,教案构成了教学过程的核心框架和实施策略。那么,如何着手编写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仅供参考。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1)

活动目标:

1. 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2)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3)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条件下心脏不同节奏的跳动,了解心脏跳动与运动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心脏图、录音:胎心音、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皮球每个幼儿一只、听诊器每桌一只教学过程:

一、奇妙的声音

1、出现胎心音,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声音?

2、揭示:“这是小娃娃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跳动的声音。”

3、引道幼儿说说胎儿心跳的节奏。

二、会唱歌、跳舞的心脏

1、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听听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并说说他的节奏和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手贴紧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给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数数心跳的.次数。

3、小知识介绍: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人的心脏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在人的身体内不停的跳动,而且跳动得非常有节奏。

三、心脏的不同节奏

1、引导幼儿分别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动场上来回一次),并感受自己的心跳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分别表示出。

2、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3、小结:原来心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他就跳得快;当我们进行安静的活动时,他和平时一样平稳。

教学延伸:

引导幼儿感受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情形会使心跳加快?

引导幼儿回家听听父母的心跳,对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区别。

教学反思:

优点:

1活动思路较详细,清晰。

2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幼儿的掌握情况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的兴趣很浓,整个活动进行较流畅。

3给幼儿提供了分组讨论,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学会通过思考,从中找到答案

4从中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缺点:在活动准备上,能更加多样化,能运用多媒体更加形象的吸引幼儿。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镂空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培养孩子细心工作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大果冻盒每人1个,各装半杯洗洁精水;15cm长的电话线每人4根、记录表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25cm长的电话线每人1根、纸片每人2-3片、吸管及塑料小玩具若干;教师用的大记录表一张。

教师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大班科学 :吹泡泡的'方法

幼儿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老师要和小朋友玩更多的泡泡游戏

实验一: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工具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要求:

①先记录折出的工具形状,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看一看,与猜测的一样吗?

②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喷到脸上,要用纸巾擦干净。

4、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重点指导幼儿先记录、猜测,后实验验证,鼓励孩子多折几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试试看。

5、交流:

A、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B、集中交流:①刚才你折出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和你实验前猜想的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带上记录表向全班小朋友讲述他的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进行记录)

②引导幼儿发现与质疑:做完了实验、看了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根据幼儿所问进行解答与设疑)

师幼共同小结: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是因为泡泡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说明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亲自去做一做。

实验二:

1、激趣 :吹泡泡的方法有很多……

2、出示新材料(长的电话线、纸片等),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3、建议:可以多制作几种工具试试看,小朋友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三个人合作,看谁想的办法越多,就会吹出越多种的泡泡。

4、幼儿实验,教师鼓励幼儿自制出更多种的工具,想出更多吹泡泡的方法。

5、幼儿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自由结束。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6)

目标:

1.尝试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2.在自主统计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和水果有丰富的营养,并学会科学合理地食用牛奶和水果。

2.知道多吃牛奶和水果有利于身体生长,愿意每天吃牛奶和水果。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头饰三个,幼儿五角星人手一个。

3.水果奶茶铺道具一个。

4.榨汁机若干、小的一次性纸杯大量。

5.切好的水果四种,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动画片段一,并提问。

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故事里有一头牛,它是一头什么样的牛?它和一般的牛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对了,原来他是一头爱吃水果的牛)

那主人和村子里的所有人都感冒了,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感冒,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后来主人的病是怎么好的呢?(喝了牛挤出来的奶所以好了)

看来,牛奶和水果的本领还真不小呢?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牛奶和水果里究竟有那些营养成分?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请教一下牛博士吧!

二、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知道牛奶和水果里的营养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1.课件讲解牛奶和水果的营养成份。

2.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清楚了吗?牛博士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呀?牛奶和水果里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呢?

小结:对了,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宝宝和钙宝宝(和钙宝宝打招呼),多喝牛奶可以让我们身体长得高高的,壮壮的,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宝宝,可以使我们的皮肤长得白白的,更漂亮!还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让我们少生病。

三、集体讨论,引导幼儿掌握科学食用牛奶和水果的方法。

1.教师谈话引出活动。

在知道了牛奶和水果有这么多的营养以后,森林中的小动物也明白了要多吃牛奶和水果了!看,他们来了!和小动物打招呼(小猫、小猴和小牛)但是吃牛奶和水果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现在,我们让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吃法对不对?这里呀有三个小动物,只有一个小动物的做法是对的,其它两个小动物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现在要请你动动脑筋,看你能不能分出谁对谁错。

2.幼儿集体观看课件,看完后完成操作材料(谁对就把五角星贴在谁的身上)。

3.集体讲解,了解科学吃牛奶和水果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把五角星送给谁了呀?为什么?

(2)集体念儿歌,学习小羊的做法。

红红苹果有营养,拧开龙头洗一洗,啊呜啊呜真好吃,干干净净吃下肚。

(3)那小牛和小狗的做法哪里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4)课件出示牛博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牛博士是怎么说的?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吃牛奶和水果的正确方法,那我们就可以更科学的增加营养了。

那头爱吃水果的牛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播放动画片段二,创设情景,玩水果牛奶营养吧的游戏。

原来爱吃水果的牛呀开了一个水果牛奶吧,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牛奶,我在想水果牛奶一定十分地美味,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尝一尝水果牛奶呀!

看,今天老师把水果牛奶吧也请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你们高兴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一尝,好吗?

五、幼儿品尝水果牛奶,结束活动。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9)

活动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水可以做什么。

2、了解水的重要性。

3、水的变化。

4、水给人类做好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难点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遇冷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等的道理

活动准备

一小桶水,一个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块毛巾

活动过程

过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让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观察

一、叫几个小朋友来闻闻水有没有味道【没有】

二、接着打开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较,问: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没有味道【有】

老师:牛奶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幼儿:是甜的好吃。

老师问:然后将牛奶倒入水中这时候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幼儿:【白色】。

三、老师在将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时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为突出,老师问:这时候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

幼儿:【黑色】

讲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还可以点火把,要是连火把也没有那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可是对于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样,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业无法行驶,连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

老师问:水还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不知道】

老师讲解:水遇冷就会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还可以变成:雨,雾,雪。

老师问:长时间下雨好不好?

幼儿:会涨洪水冲垮我们的房子和树木,塌方,甚至还会失去生命。

最后教育幼儿要懂得【节约用水】

总结得出:水是无色无味变化无穷的,水带给人类快乐也带来了危害。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了水变化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让我上这节课我应该要再拓展思维,然后在找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加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10)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近视的原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做“眼球成像”及“近视眼病理”的模拟实验。)

3、向学生进行关于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才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及烛台、凸透镜2块,凸度大小不同,及支架、纸屏、火柴。

2、挂图或投影片眼球的构造、视觉成因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凸透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2)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2、谈话:

(1)凸透镜成像的作用,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与我们的眼睛有密切的关系。你猜有什么关系?

(2)关于眼睛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眼睛的科学(板书课题),重点是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

(1)认识眼球的构造

①谈话:要知道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你认为眼睛由哪几部分构成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其中哪部分最重要?

②讲解:眼睛外部是眼硷(眼皮),眼险边长有睫毛,眼硷内是眼球。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眼脸、睫毛都是保护眼球的。下面我们重点观察眼球的构造。(出示眼球构造图。)

③观察:眼球是什么形状的?从图上看,眼球由哪些部分构成了晶状体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④讲解:

眼球是球形的。眼球的外部是眼球壁,眼球壁有好儿层,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由很多感光细胞组成,像照相底片一样,既能感知光的强弱,又能感知光的色彩。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眼球的前部有一个小孔,叫瞳孔,外界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球。

⑤观察:两个同学相互观察对方眼睛的瞳孔。

⑥讲解: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外形很像凸透镜,通过肌肉与眼球壁相连。

⑦讨论:

外界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会怎样?(成像)成像在什么地方?(视网膜)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眼睛的构造像什么?(照相机)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⑧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眼睛很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外界物体能在眼球内形成像。人有了这架"照相机",才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

(2)认识视觉与光的关系

①讲述: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②讨论:

在漆黑的屋子里,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怎样才能看见?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解释,可以进一步启发:在没有光的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像吗?眼球内能成像吗?)

由此可以知道,眼睛所以能看见各种物体,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③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眼睛才能看见各种物体。

(3)综合视觉形成的原因

①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②讲述:

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出示视觉成因示意图。)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2、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1)讲述: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砷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

(2)实验:

①讲述:每个组都有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两块凸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透镜实验。让蜡烛通过这块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哪儿个部分相当于眼睛?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的物体?

④讲述:使物体离"眼晴"远一些(将蜡烛向外移),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⑤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变得模糊)

⑥讲述: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

⑦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又变得清晰)

(3)讨论:

①通过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②在以上模拟实验中,凸透镜表示什么?透镜凸度的变化表示什么?(晶状体凸度的变化)

③由此可以惟想,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或问:由此可以推想,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4)讲解: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睫状肌)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11)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精选篇12)

活动目的:

关注雨天的情景,体验看雨、听雨、玩雨的乐趣。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播放器。

材料配套:亲自手册《领域活动·雨天的雨》。

活动过程:

1、说雨。

引导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提问:雨是什么样子的?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雨?鼓励幼儿大胆叙述。

2听雨让幼儿闭上眼睛,侧耳倾听雨声。

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歌曲中大雨是怎么样的、小雨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听到的雨声: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3观雨。

引导幼儿看一看: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还是小雨?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小草、小花、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的。

告诉幼儿:植物在雨中喝足了水才会长的更好。

4玩雨。

指导幼儿用小手接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并说说雨点落到手上有什么感受。

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汇总1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