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

时间: 龚锴 音乐教案

教案编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规划,更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一个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仅供参考。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1)

教学内容:

《春到沂河》、《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聆听并感受《春到沂河》,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柳琴及其音色。

2、《嘀哩嘀哩》二声部歌唱练习扩展声部体验,感受并运用十六分音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二部分进行相应的节奏型伴奏。

3、通过乐曲《春到沂河》知道音乐速度具有表现人不同情绪的作用,通过二声部《嘀哩嘀哩》感受合唱和声的和谐美感。

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

1、音乐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2、十六分音符x

3、节奏型伴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聆听音乐《沂蒙山好风光》进入课室

二、 进入教学

(一)《春到沂河》

1、 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师:说起沂蒙山,如果去过山东旅游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沂蒙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而沂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2、 试唱《沂蒙山好风光》

3、 欣赏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1)初听

设问: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他源于哪一首民歌?

师:我们的世界是五光十色而斑斓多彩的,有看得见的色彩,(举例:衣服的颜色、桌子的颜色)声音也有色彩之分(我们人说话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柳琴的音色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柳琴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一起来认识一下。《春到沂河》这首源自山东民歌的柳琴独奏曲描写了山东地区沂河一带的春景

(2)再听

设问:音乐的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当你觉得音乐的速度有变化时就用你的动作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分段听赏

(二)《嘀哩嘀哩》

(1)导入

设问:谁能模仿黄鹂鸟鸣叫声?

如果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

模仿黄鹂鸟的叫声(嘀哩哩 嘀哩)

(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4)再听范唱

(5)分段学唱

前16小节: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的乐句切入,学常好8小节。

(6)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7)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2)

【总课时数】

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布谷

2、读谱知识:sl i

3、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布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及“sl ” 、“i”两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唱名,并唱准音高。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布谷》。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及“sl ” 、“i”两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唱名,并唱准音高。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处唱法。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听音乐,学生自遍动作进教室。注意:旋律相同处要做相同的动作。

一、发声练习:

第5页 “小宝宝睡着了“

二、检查复习:

练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提问:反复记号知识(在黑板上出示一条乐句,提问反复记号怎样反复?)

三、读谱知识:

1、教师介绍五线谱:(黑板上画出五线谱,边介绍边指)

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这五条线由下至上依次叫做“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隙,叫做“间”,“间”由下至上依次叫做“一间”、“二间”、“三间”、“四间”。五线谱的每条线和每个间上所记录的音有固定的音高。

2、认识五线谱:

请生跟着老师的手读一读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请生以自己的手指为五线,以指缝为四间自己认一认五线谱上的五线四间。集体齐读。

3、认识“i”和“sl”。

师:在五线谱上有许多的音符宝宝,今天我们来认识i和sl 。

请同学观察i和sl的位置在哪?(第一线、sl在第二线)。请同学在自己的手上找到这两个音的位置并读一读。

分别听教师在琴上弹出这两个音,并跟着唱一唱。

四、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听后感觉?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U来模唱整曲。

3、请同学拍着手用“da”读出《布谷》的节奏。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边拍手边读歌词。(注意休止符处读“空”)

4、教唱法学唱歌曲。

五、歌曲处理:

1、讨论以下问题,并边讨论边按问题做一做。

布谷鸟是怎样叫的?

两个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布谷鸟叫学的象。

布谷鸟在远处和近处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歌曲中布谷鸟的叫声怎样唱更好?

(启发学生明白叫声应此起彼伏、大小不一来表现布谷鸟的叫声远近不同,忽高忽低,使学生渐渐自己应用声音强弱来表现歌曲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处理,并练唱。

2、提问:你还能想到什么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吗?

领唱与齐唱、分组领唱、齐唱等

练唱

六、小结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成小组,自编小节目,下节课表演。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

3.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

聆听乐曲各段的旋律、节奏,并能为不同段落的乐曲自由创编律动。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乐段作品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截曲软件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管弦乐曲。既然是管弦乐作品,那么在乐队中既有管乐、又有弦乐,弦乐指的是提琴类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在乐队中,这些乐器都不是一件,而是每种乐器有很多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演奏出温暖的音色。管乐包括铜管和木管两大类,铜管乐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它们发出的音色富有金属性,比弦乐的音色要辉煌。木管乐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比较冷漠。不同音色的乐器在一起,互相弥补音色上的缺陷,有时候主题在木管、有时候主题也交给铜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乐来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体现出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要利用乐器的不同音响表现了这样几种情绪。

(教师出示词条)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请同学们在欣赏一边乐曲后,根据乐曲的顺序,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进行排序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排序的结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引导学生针对有异议的地方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把情绪进行正确排列。

2、再听乐曲,进行故事创编。

师:作曲家就是用这样几种情绪为我们大家讲述了发生在《鸟店》的故事(板书乐曲题目《鸟店》)。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赏后,为乐曲编故事。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组创编。

3、分段细听。

(1)第一段音乐欣赏:

师: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宁静、安详的这段音乐,它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音响?

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段音乐描写了宁静的清晨,这段音乐里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师: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你们有兴趣表现这样的早晨小鸟、小花怎样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景吗?

师:(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个组一边听,一边用形体感受音乐(钟声敲响了四下,随后公鸡打鸣,接着鸟儿鸣叫在那宁静、安详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这么美好的早晨,小鸟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欢快优美的第二段。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出示问题):

A、这段音乐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别描写了小鸟们在忙些什么?

师:带领同学们一般听音乐,一边轻轻地拍手,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段音乐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写了小鸟们在做游戏,慢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乐主题。

师:鸟儿们在自己的天堂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了。

(3)第三、四段音乐欣赏。

师:你们仔细听,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

师:猫对这些可爱的小鸟早就垂涎三尺了,这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小鸟们似乎吓坏了。(播放第三、四段音乐)

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猫要吃小鸟的情景。

师:猫吃到小鸟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都关到笼子里了,猫抓不到。

师:这些小鸟太可怜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家应该在哪里呢?

生:树林。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帮助这些小鸟回到他们的家。假如我就是这个鸟店的老板,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

师:你们的建议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来这个鸟店,我将永远失去鸟儿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失去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放飞鸟店中的全部鸟儿,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生:欢呼起来。

4、外化表现

师:下面。咱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管弦乐曲《鸟店》。我为你们录象,大家表演完后,我们一起观赏。

生:分组随音乐表演。

师:音乐结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好听的作品是由谁来创作的呢?

生:德国的奈克。

师: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了非常好听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根本就查不到了, 他们的音乐作品流传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5.教学检测

师:我们今天从管弦乐《鸟店》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发言

小结下课

教学设计思路

1. 关注学生的学。(知识性的内容顺带讲解)

2.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3. 创设合作学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

4. 表现音乐时鼓励大家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他人雷同)

5. 教学中为学生录象并当场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运用音乐软件制作乐谱和为音乐做片段(美得利打谱软件和绘声绘影教学软件、制作幻灯片)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二、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乐cd、cd机。

三、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cd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在律动活动中,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和强弱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反应;

2、学会《划船》这首歌曲,并大胆、自信的演唱;

3、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积极地表现自己对歌曲不同情境的感受,并从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初步感受音的快慢和强弱变化,并作出身体动作的反应;

教学难点:

能正确感知、充分表现歌曲的不同情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音响、课件、道具、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趣:

1、学生听音乐有节奏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感受、创作

1、导入(播放录音,课件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树林里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田野里的花儿开得又香又艳,风儿轻轻地吹着,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湖中划船吧!

2、感受音乐(播放乐曲《随着琴声动一动》)

师:小朋友们,在划船的路上,看谁能够用最形象、最生动的动作表现出不同节奏的音乐,模仿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可爱的小动物们的走路姿势。

(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引导体验

(1)、指名小朋友上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棒!谁还能够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现这一段音乐?

生:还可以拍手、跺脚、摇头。

(2)、强化活动的游戏性

师:现在,看哪一个小朋友的反应能力最快,最先听出这段乐曲的变化。

三、参与表现

1、导入

师:我们准备划船了,小朋友们心里一定很高兴!(出示课件)看,湖面非常平静,只有风儿在轻轻的吹,桨儿在轻轻的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唱歌?

生:小声的,轻轻的唱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小声的唱着歌儿来享受这种美好的境界吧。

(学生用听唱法模唱歌曲旋律,并创编手势动作学习歌词)

2、情境转变(课件出示)

师:哎呀,小朋友们,湖面上起风了,我们该怎么办?

生:快把船划到岸上去。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着急的样子?

生:声音大点,而且唱歌的速度也要快。

3、聆听音乐(播放柔和、平缓的音乐)

师:通过小朋友们的齐心协力,我们终于战胜了风浪,现在,小船荡漾在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听着这优美的歌声,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很轻松,很舒服,还很愉快。

4、划船比赛(指导学生做好划船的动作,和上“加油”等不同节奏的口令,并播放音乐,课件展示划船比赛时的激动场面。)

师: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用力划,看哪一组同学能取得冠军!

四、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在划船的过程中不但战胜了困难,而且还赛出了好成绩。相信同学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象划船一样,勇敢、坚强,做个乐观向上的好孩子。

(学生伴随音乐出教室)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赛马场上出现四匹吗,看----它们来啦!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

教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 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

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3.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敲大节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

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3)幼儿听音乐,分组演奏。

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 (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

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提问: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

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

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三、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

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

(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7)

活动目标:

1、粗浅地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会用甜美的声音歌唱。

2、能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

3、感知春天的美好,在歌唱活动中萌发这种美好的情绪。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曾观察过春天的景色,教师与幼儿讨论过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1)听着歌曲欢快的进入活动室。

(2)教师:你听到刚才这首歌的时候觉得怎么样?

幼儿:很高兴;很舒服;心里暖洋洋的;很快乐。

2、学唱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

教师:你听到歌里面唱了什么?

幼儿:花儿;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

(2)观赏课件,根据图片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幼儿将歌词与旋律相匹配,跟着老师轻声唱。

3、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形象的动作。

(1)教师:春天真美呀!我们一起站起来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好吗?

幼儿大胆表演,老师观察。

教师:刚才我发现__小朋友做的动作真美,请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看吧!

教师请幼儿模仿动作,鼓励更多不同的表演动作。

(2)能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完整表演。

4、结束活动。表演给客人老师看一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情绪很高,心情愉快,活动中积极主动,感受到了歌曲优美、欢快的情绪初步学会了演唱歌曲;但是本次活动的目标多了一个,应该以学唱歌曲为主,创编动作可以放在延伸活动中或者是第二课时。课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先由老师清唱,并用动作提示,幼儿就能很快理解并记住歌词。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重难点: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

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

B队型--2人变4人

C队型--4人变2人

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

【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

--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

--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

--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

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

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

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

【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

--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9)

活动目标

1、表现出一家人互相热爱的情感,喜欢自己幸福的家。

2、初步体验一字多音歌曲的优美。

3、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歌曲,准备音乐CD或磁带。

2、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

活动过程

1、教师弹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音乐,小朋友拍手入室。坐半圆形。

2、小朋友集体表演律动:

(1)《嘴巴》;

(2)《我爱我的小动物》。

3、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4、小朋友欣赏新歌,并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提问:

(1)歌曲里唱了一些什么?

(2)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啊?

5、教师带下朋友学习新歌。

(1)教师先范唱歌曲一次。

(2)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练习歌曲数次。

(3)两位老师分别扮演成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在情景中联唱歌曲。

6、教师小结本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运用力度与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不同的角色与情景,并表达对小青蛙喜爱的心情。

2、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动一动,

3、引导学生感受3/8拍在音乐中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①今天老师想改变一下以往问好的方式

3、我们试一试有节奏的问好

②你可以用这个节奏

4、再创编一句吗?

【这个节奏是本歌曲中的一个难点节奏,把这个节奏用到这里,为歌曲学习也是一个铺垫。】

5、导入: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小谜语,很简单,大家来猜一猜,“身穿绿色衣,露着白肚皮,保护庄稼小卫士,农民伯伯心欢喜。”

生:青蛙。

师:你对青蛙的了解有多少?

生:自由说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用趣味性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热情。】

6、歌曲学习:

⑴放录音机范唱。

⑵请你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印象,或者说感觉怎么样?

⑶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一下歌曲。

⑷师弹奏第一段的旋律,请同学用“la”在心里默唱。

⑸奏第一段旋律,这次请同学们轻声用“la”模唱。

⑹教师提示学生表情,声音,引导学生再次用“la”模唱。

⑺生用“lu”模唱。

⑻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⑼教师范唱。

⑽学们试着轻声唱唱第一段歌词。(教师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错误地方教师给予纠正。)

⑾教师伴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段。

⑿学生试着轻声唱唱第二、三段歌词。

⒀教师伴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第二、三段歌词。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如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感受。】

⒁教师伴奏,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请几名同学为歌曲伴舞,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能为歌曲配上一些打击乐器和舞蹈那就更棒了,老师这有一些打击乐器,谁来试一试选一种打击乐器为这首三拍子的歌曲伴奏。

5、结束部分: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小青蛙,你唱吧》这首歌曲的学习,能够更加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精选篇11)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曲鼓乐《龙腾虎跃》。

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他作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二、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回答问题。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有慢速到快速。

三、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

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

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这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的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四、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五、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教学随笔:

能用打击乐活拍手拍腿的方式为音乐伴奏。

专业音乐小课堂教案汇总11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