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科学教案参考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免费科学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免费科学教案参考有所帮助。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 崔凤
【设计意图】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观赏;能玩游戏;还能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我们的河边、马路、山上、造房子等地方都可以看见它们,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小时候也特爱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戏。在与孩子们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都是白白的?”、“石头是哪来的呢?”、“石头可以用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来,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决定带孩子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认知兴趣,并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
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
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
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
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
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4、通过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石头更多的用途。
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幼儿所说,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如:石头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三)结束部分
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利用教具,探索石头的玩法,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四)活动分享
打开《幼儿用书》本次活动栏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三种石头的不同特点,得到了最直接的经验。同时,孩子们对试验很感兴趣,也很专注,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幼儿在操作完以后,没有把操作材料收拾好,而是直接放在了操作台上,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应当事先给孩子准备好小塑料筐或是小袋子,以便孩子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材料收拾好,然后再回座位讨论实验结果。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3
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就连教师的指导语,如果用儿歌表现,孩子也会因喜欢而能听得进一些,如"走路弯着腰像个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个小英雄",有韵律的语言,确实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孩子欣赏儿歌中所蕴涵的情趣.本活动试图通过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改编,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如果他们没有改编的经验,那么就从一个东西、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和一种动态开始吧。
内容与要求:
1、喜欢儿歌,并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情趣。
2、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
3、儿歌情景图(树叶、秋千可以做成立体的,风做成贴绒的,富有动感的拟人化的摸样)。
4、贴绒水果:苹果、生梨、香蕉等。
过程与指导:
感受情景——欣赏儿歌——感受改编
一、感受儿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图,老师可以引导。
1、(出示苹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苹果长在哪里?
3、苹果树上长着苹果,还长着什么?
4、这些苹果都躲在哪里?(树叶里)
5、(出示风)风儿一吹,苹果好象在干什么?
——这里主要是创设儿歌情景。
二、欣赏、了解儿歌
1、老师和着活泼的音乐,朗诵儿歌。(可以变换形式朗诵1~2遍)
2、欣赏后可引导:
1)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句话?(幼儿说一句,老师念一句)
2)老师念儿歌时,你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念。
三、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教师可引导)
1、(出示梨)又来了小生梨,它的脸是什么样的?
——这时,活动只改编一句儿歌。
2、(出示香蕉)又来了只水果,是谁?它的脸是怎么样的?
——这时,活动改编两句儿歌:小香蕉,脸弯弯。
四、延伸
你们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就说什么样的儿歌。
附儿歌:
小苹果脸圆圆
小苹果,脸圆圆,
害羞躲在树叶里,
风而吹来露笑脸,
一上一下荡秋千。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4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5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
(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
(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
(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
2、难点:寻找鞋底的秘密,特别是形状:两头大中间向里凹,但两只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
三、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
2、欢快的音乐一段。
3、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便于活动。
四、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
2、教师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
1、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脚上的鞋子,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鞋子的特别之处。(着重从鞋子的外型、颜色、大小等特点来观察)
3、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4、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幼儿可脱下鞋子来看,也可在白纸上踩上一对脚印再观察):如,两只鞋底(或鞋印)的花纹是一样的,鞋底(或鞋印)的形状是两头大中间向里边凹,但它的朝向是相反的。
5、教师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
1、(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2、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3、幼儿分散收拾,将找到的两只鞋子摆放在身边,并自由说说为什么要将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
4、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重点引导幼儿从鞋子的大小、颜色和款式来讲述)
5、师:把两只长得一样的鞋子并在一起反过来朝上看看它鞋底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形状和花纹)
6、幼儿观察得出:两只鞋底的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形状也都是两头大中间向里凹,并且所朝的方向是相反的。
7、教师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8、幼儿相互检查、验证,并把找对的鞋子放到鞋架上。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
1、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
2、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上各种各样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2、对船在水上行驶感兴趣,能想办法使纸船在水面上行驶。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船儿水上行》、幼儿自折牛皮纸纸船、装满水的脸盆、磁铁、橡皮筋、肥皂片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回忆观船情景:
——“上次我们到江边(或河边)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2、看图交流认识:
出示教学挂图:
——“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些什么船?”
“船是靠什么向前行驶的?”
“这些船都是做什么用的?”
“你还乘过什么船?乘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喜欢这些船吗?为什么?”
幼儿可就以上问题讨论后作相应的回答。
3、纸船水上行实验:
出示幼儿自制的纸船:
——“小朋友做了许多纸船,这些船也能在水上行驶吗?”
“你有什么方法让它们行驶呢?”
幼儿做纸船水上行驶实验。
幼儿交流并演示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
教师在水槽演示“肥皂动力船”实验:
在纸船的船尾剪一豁口,将肥皂片夹在豁口中,肥皂可减弱船后的张力,船会被推向前行。
幼儿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让纸船在水上行驶。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0
活动目标:
知道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的工具是无关的,打破圆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匹配的思维定势。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已经玩过街上买来的泡泡的游戏,知道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材料准备:
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
环境创设:
一张大张的纸上贴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和一个圆形的图形,每个幼儿一张卡片。
活动过程:
一、猜想、记录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1、前几天小朋友都玩了吹泡泡的游戏,而且你们还发现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不同的吹泡泡工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跟你们玩的吹泡泡的工具一样吗?
2、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有的说是三角形的、有的说是圆形的)
3、幼儿进行猜想记录。
如果你认为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三角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三角形的图形下面,是圆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圆形的图形下面。
二、幼儿吹泡泡,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自己选择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开始吹泡泡。
2分享交流:
(1)你们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2)到底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老师再吹吹,小朋友看看到底是什么形状。教师又用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再次验证三角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三、幼儿调整事先的猜想记录。
四、小结:不管是圆形还是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泡泡都是圆形的,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回家以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以后我们再来试。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2.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探索用自然物测量树干、树枝、树叶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难点:会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示范纸一张,笔1支。学具:每人一张记录纸,各种测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组织幼儿来到小花园,向小树问好,亲亲小树。
二、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尝试活动)
1.目测:小树的树干有多高呢? (幼儿讨论)
2.引出测量:我们用筷子来量一量好吗?
3.幼儿尝试测量,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测量时对小树要有礼貌,小心测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来测量树干的?教师简单小结。
5.幼儿再次用筷子以正确的方法测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记录幼儿测量的结果。
三、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第二次尝试活动)
1.幼儿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同一棵树干的高。
2.讨论:测量同一棵树,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多?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少?
得出结论:测量同一棵树,工具越长量的次数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
四、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第三次尝试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量具”为小树测量,并互相交流测量情况。
教师作个别指导。
延伸活动
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回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过程的划一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时,以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为重点。活动以让孩子们亲亲小树开始,充分调动幼儿的环境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三次活动尝试和活动小结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以及测量中简单的数关系。第一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类似但长度不一的测量工具,让幼儿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次尝试提供给幼儿较为复杂的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自主地去深入测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结合尝试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层次感较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孩子们为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有所发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对园内的小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专注,测量中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小树,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树木的关爱,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植物亲密无间的画面。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3
活动背景:
在我们生活中,绳子到处可见,跳绳的绳,捆东西的绳,编网的绳……在幼儿的游戏玩具中,也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如跳绳的塑料绳、棉线绳;“抓尾巴”游戏的纸绳、布绳;攀登架上的尼龙绳……仔细观察一下,绳子的变化也无处不在,一根绳摆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圆形;可以用绳子拼成门和窗;可以用绳子编中国结……那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我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这次关于绳子的活动,让孩子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绳”的用处。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子,了解绳子的不同用途。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相关经验能与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及绳制品;收集有关绳子用途的图片、照片若干;已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亲子单《各种各样的绳子》。
环境准备:布置“绳子展示台”,展示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棉绳、塑料绳、布绳、纸绳、中国结、彩色毛线;各种串珠(塑料大珠子)、没穿鞋带的鞋子、礼物盒、衣服、裤子、衣架、纽扣绳等;师生共同收集的跳绳、棉纱绳、毛线绳、纸绳等各种绳子。
多媒体准备:
PPT《各种各样的绳子》、PPT《绳子的用途》。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亲子单,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各种各样的绳子及用途。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和父母完成的亲子单。
“你和爸爸妈妈找到了哪些绳子?这些绳子有什么用处啊?”
“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及时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声音宏亮。)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逐组和幼儿共同认识老师提供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动脑筋玩。
①“请小朋友来看一下,这些是什么啊?”(塑料珠子)
“你打算怎么来玩绳子啊?”(用绳子把珠子穿起来)
②“这里有什么啊?”(鞋子)
“请小朋友来想想怎么玩?”
③“老师为小朋友提供了许多的礼物还有包装彩带,请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注意将撕下的双面胶纸屑放在盆子里。”引导幼儿利用绳子进行挂衣服、穿珠子、系鞋带、扎礼盒、转纽扣等活动。
④“这绳子上穿的什么”(大纽扣)
“请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来试着玩一玩!”(转纽扣)
⑤“这里有什么啊?”(晾衣绳、衣服、裤子、袜子、衣架)
“猜猜该怎么玩?”(晾衣服)
注:因为考虑到幼儿不会系晾衣绳(会系不够),所以我事先在活动室后面的两端窗户上就系好了。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请小朋友玩的时候先看看想想你玩的绳子是什么绳,是怎么玩的?”
三、说一说玩过的绳子及玩法
提问个别幼儿,师:刚才你玩的哪一组?你玩得是什么绳子?你是怎么玩的?
四、利用PPT来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绳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1、展示PPT《各种各样的绳子》。
“这是什么绳子,你知道吗?”
“这是棉线绳!”
和幼儿一起认识棉线绳、尼龙绳、毛线绳、麻绳、布绳、麻绳、钢丝绳、包装绳。
当遇到幼儿不熟悉的绳子名称时,则让幼儿跟念。
2、展示PPT《绳子的用途》,引导幼儿说出以上绳子的相应用途。
逐个出示各种绳子的图片,逐个提问幼儿绳子的用途。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顾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每种绳子的多种用途。
(1)棉线绳可以用来缝衣服、穿珠子。
(2)尼龙绳可以用来做球网、蹦蹦床四周围得网、吊床、做钓鱼线等。
(3)毛线绳可以用来织毛衣、织包包、织帽子、织围巾。
(4)纸绳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制作小拖鞋、遮阳帽、时尚包包。
(5)布绳可以用来做漂亮的手机链、手机绳等。
(6)麻绳可以用来做草鞋、保护树木过冬、包扎粽子和螃蟹。
(7)钢丝绳可以让电工叔叔更安全的进行维修工作。
(8)包装绳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做成中国结。
五、教师小结绳子的种类和用处。
绳子的种类很多,有着各自的用处。棉线绳可以用来缝衣服、缝货物袋口;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吊货物;尼龙绳可以编安全网、尼龙袋,拉起来可以晾衣物、晒被子;纸绳可以做手工、做工艺品;草绳可以捆绑各种易碎品……还有一种特殊的绳子钢索绳,可以拉住桥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绳子,绳子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我们和绳子是紧密不可分离的了。
活动反思:
绳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玩起来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通过对绳子不同用途的认识、探索,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绳子的多变性,并能将绳子的变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符合大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玩耍、探索,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和绳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绳的乐趣。在活动准备方面,不管是幼儿的知识准备,课前的操作材料准备,我觉得都挺充分的,特别是我为了这次活动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绳子的图片,制作了两个PPT,分别是《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绳子的用途》,帮助幼儿认识几种最常见的绳子以及相应的用途。
在活动中我自己觉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长方面。虽然是我请父母帮助其完成亲子单,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独立完成的,幼儿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所以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案设计得不够科学,我在活动前虽然让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绳子及用绳子做成的东西,并在活动中还布置了展览台,但是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组提供每种绳子一份,那么让幼儿通过触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绳子的不同材质。
三、活动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玩的绳子这一环节,假如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别是扎礼物)呈现在集体面前,并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那么能更好的加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但是要将活动设计的既严谨又生动有趣,却是是很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4
设计意图: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自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5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
教学过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
2、观云
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6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学目的: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1)小组交流(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三、拓展: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板书设计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后记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7
设计意图: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操作各种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物品不同的运动状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力”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幼儿的生活,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升到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与需要,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了解“力”的初步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幼儿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形成与力的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能与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和形变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油泥、拉力器、弹弓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或形变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导入: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一会儿你自己拉一拉、抛一抛、推一推,看看这些物体会怎样。现在请你选择一种玩具,找一处空地玩一玩,玩过后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一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刚才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4、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对应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力”。(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
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和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5、教师边操作边小结:如果物体运动或发生形变,那么它一定受了某种作用,这种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一种玩具,发现了“力”。现在请你们再选择一样不同的玩具,不过这次你要试一试,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并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二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轻轻地用力,它会怎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样)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运得快,形变幅度就大……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形变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都是一个小朋友玩一种玩具,现在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种玩具,想一想、试一试,你们怎么使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或形变?
2、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选择伙伴,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和谁玩的,怎么玩的,物体是朝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的。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
四、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就动得快,形变就大;用力小,物体就动得慢,形变就小。我们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扇为什么会转动?
反思: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熟悉活动的内容与流程,了解本班幼儿园的水平和个别差异,活动准备充分、细致;组织活动精神振奋,教态大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具有独创性;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玩具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动,有效地调动和保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能适度地给幼儿以帮助并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2、从幼儿方面看: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投入探索之中,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老师及其他幼儿的讲解和回答;绝大多数幼儿能和同伴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探索问题的答案,并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从教学效果看:绝大多数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识,在活动中获得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结伴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园配合,激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4、不足之处:由于本次活动幼儿有几次自由操作的过程,故场地较难布置。课堂上幼儿需动静结合,故教师的现场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活动前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应增加,这样临场应变能力会提高,对此课堂会更驾轻就熟。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8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19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流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流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免费科学教案参考篇20
科学活动:认识白豆、眉豆
时间:30min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己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老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子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白豆,知道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可以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来煮八宝粥,但不可以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老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现在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接着会长高,最后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起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可以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