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怎么写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并且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怎么写出优秀的总复习怎么写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总复习怎么写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
“扩展语句”是近年高考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新增加的一个考点,其能力层级为d级。这一考点的增设显明地体现了高考语文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是语文科加大对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一个新的表现。
●难点磁场
[试题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三个恰当语句,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合理扩展。
埋头于书卷中,,,,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试题2](★★★★)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拟人或比喻,只要保留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
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
扩展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
●案例探究
[案例1](★★★★)(年春季高考试题)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字左右。
情境一:身体健康方面
情境二:社会影响方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按要求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相关生活常识等。
参考答案:情景一(例一)给新生婴儿注射疫苗,是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此种方法早已在全社会得到推广。(例二)免疫力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如果有较强的免疫力,他就可能抵抗外界多种病菌的侵入。情景二(例一)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提高免疫力是在社会这个土壤上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例二)一个人不能总是把自己的过错归结为受到外界的不良作风的影响,你自己应有的免疫力哪里去了?
错解分析:此类试题出现失分的情况主要在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语句组织不合理,或语句连贯性不够。
方法技巧:试题对答案在内容上有两大项要求:①是“身体健康方面”,②是“社会影响方面”,答案要结合这一要求,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二者的差别。
[案例2](★★★★)(年全国高考试题)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按要求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相关生活常识等。
参考答案:情景一: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同学的节目是大合唱。大家激情澎湃,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全倾注进了歌声之中。
情景二: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心里很乱。我想放一首歌,让歌声驱散我的一切烦恼,歌声却使我更不能平静。
错解分析:1.扩展内容不尽合理。虽然试题一般都对扩展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定或提示,但有些考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原因可能在于:①缺乏相关知识,或材料积累不够,对原题干内容难于进行合理的扩展;②缺乏必要的想象能力,③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能力较差,写出的文字可能不具体、不真实、不感人。2.语言应用能力不够。
方法技巧:此类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无疑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解答此类考题既要注意题目对扩展内容的要求,又要以此要求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完成题目要求。此题对“情景”的限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场景(“毕业典礼上”“考试前夕”),二是人物(“同学们”“我”),三是主体内容(歌声)。在此基础上,只要写出的语句内容合理,前后连贯,就可以。
●锦囊妙计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一、命题特点简析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
1.着力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
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二、扩展语句解题思维点拨及技巧
1.对已提供的情景进行具体展现,对提示性情景进行合理扩展。一般来说,语句扩展题都会对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提示,考生可据此展开描写并扩展。如年北京高考试题,给出了两句话,要求续写。两句话分别是:“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续写时可分别对两个原句中“平直”“宽阔”和“漫长”“多彩”进行扩展。
2.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他朝前走去”,可扩展为“他慢慢地直起身子,看了她一眼,转过头,一步一拐地朝前走去,走去……”。这样扩展后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真切的情景,它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他”走去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3.突出情境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情景和氛围,可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例如,“他给我拿来了一本书”,可扩展为“那天下着雨,他也没敲门,直接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本最新版本的《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语文》,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书挺好的,你可以参考参考。’”
●歼灭难点训练
1.(★★★★★)根据提供的语境,扩展语句。
要求:①从颜色、香气、体态三个方面状写“普通”。②语句通顺,语意连贯。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
这是一种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田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花的颜色;花的香气;花的形状。
2.(★★★★★)将下列语句扩展成由三个短语组成的复句,且扩展部分要运用一种修辞格。
细雨悄悄地走进了低沉的北国。
3.(★★★★)以“白光”“海水”“海鸥”为主体,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三个句子,使句子的表意更具体、更形象。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露出一片白光,,,,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
4.(★★★★)扩展下面语句,要求扩展后语句主旨更明确,并尽可能与原句构成有对偶色彩的整句。
原句: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
5.(★★★★)将下面短句扩展为不少于30字的长句,扩展后的语句要包括时令、范围、形状、色泽等四个要素,语序安排合理。
葡萄熟了。
6.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
7.(★★★★★)顺着下面几句话(出自一个中学生的习作)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
8.(★★★★★)以“好文章”为主体,分别从来源和作用两方面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作用: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参考)驰骋于世事之外与作者心灵相对充实贫瘠的大脑
2.(参考)(例一)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例二)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了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歼灭难点训练
1.(参考)花的颜色是淡白淡白的;花的香气也是淡淡的,如果不是嗅觉灵敏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花的形状小,成盘状,花瓣紧挨在一起,像是羞见人似的躲在绿叶里。
2.(参考)如丝的细雨,带着一身轻盈,驾着浓雾,从南国悄悄地走进了低沉的北国。
3.(参考)那白光慢慢地扩大起来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4.(参考)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为食物竞争,为生存空间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有的为名利而竞争,有的为真理而竞争。
5.(参考)立秋时节,满园的葡萄熟了,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架上,像翡翠,像琥珀,像珍珠,真让人馋涎欲滴。
6.(参考)情景一: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天黑得像夜晚,教室里闷得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7.(参考)(例一)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例二)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例三)“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
[此题扩展后的语句要在总体上与原文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吃”与人体消化有关,“但”后则明显转折,写与精神有关的“吃”。注意整个语段意思的完整。]
8.(参考)好文章必须来自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写别人没有写或不能写的东西。
作用:好文章不仅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2
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之十二
修辞手法及运用
年春季高考试题给近年的语文高考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题型,那就是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要对修辞这一考点有一个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修辞的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难点磁场
[试题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试题2](★★★★★)依照下面句子,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个句子。
①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
②承诺如同珍珠,它是莹润的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
●案例探究
[案例1](★★★★)(年春季高考试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常见修辞用法的特征及作用等知识。
参考答案:b[后一个“巴金”是指生活中的巴金,前一个才是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错解分析:错选a,认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由医务人员所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写的场合中是合适的。
方法技巧:首先要了解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语句的特定语境进行分析。
[案例2](★★★★)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 ,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语法知识等。
参考答案: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成材),内涵须深刻(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要热情),性格须热情(态度须诚恳);……
错解分析:语句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前后内容不够连贯。
方法技巧:此题把仿写与修辞运用结合在一起,因此做题时,首先要把握好已提供语句的基本结构及表现特点,然后以联想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内容,并使整体语句符合试题要求的修辞要求。
●锦囊妙计
一、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等,把握特征才能很好地运用。结合近年命题,要着重掌握下面一些修辞手法:
1.比喻,要掌握明喻、暗喻、借喻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试题要求等选用合适的一种。
2.排比,结构要相近,语气要一致,各分句间的内容要有相关性,并且分句在数量上不能少于三句,等等。
3.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修辞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特点,恰当选用,而不宜随意滥用。
二、把握试题的基本特征,及试题对修辞的基本要求。
1.注意形式要求。如写一个比喻句,语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等,
2.注意内容要求。所写内容要与已经提供的语句相关,或直接根据试题要求的话题内容进行做题。
三、结合修辞手法选取恰当角度组织内容做题。
一般来说,仿写语句、完成排比句及对偶句等,都要注意到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时,既要注意到与原句的配合,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合理的内容来完成语句。
●歼灭难点训练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2.(★★★★★)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3.(★★★★★)参考下面拟人化的句子,以“玫瑰花和玉兰花”为内容,写两个拟人句。(不超过60字)
梨有五月鲜,苹果有老花甜,阳光斑斑点点筛落枝叶间,映照着累累果实,五月鲜已经羞红了脸,老花甜已经笑脸迎人。
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5.(★★★★)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6.(★★★★)请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扩展下面的句子,50字左右。
草地上的雾特浓而且湿。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要记住: ,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的就会成为空壳;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 。
8.(★★★★★)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1)
(2)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参考一)①承诺不是湖面上的小船,自由,飘荡。②承诺如同高山,它是生生不息的地球内心剧烈运动的结果,也是地球的骄傲。
(参考二)①承诺不是田野上的小草,晃荡,摇摆。②承诺如同鲜花,它是浑圆的籽分裂的代价,也是籽的骄傲。
歼灭难点训练
1.b[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2.(参考)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雨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3.(参考)春风吹拂,艳阳高照,娇艳的玫瑰花羞红了脸,素雅的玉兰花轻吐着迷人的芬芳。
4.(参考)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明白雄健。
5.(参考)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著的绿洲。
6.略
7.(参考)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就会变成死湖不燃烧的就会变成庸人
8.(参考)①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②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3
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五module3
知识详解
1.accountn.叙述;描写;报道;账单,账户
v.说明,解释
(回归课本p21)atrueaccountofthepast对过去的真实描述
12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twoaccountsoftheaccidentdonotagree.
有关这次事件的两篇报道不一致。
②wedelayedourdepartureonaccountofthebadweather.
由于天气不好,我们将启程的时间推迟了。
③weshouldalsotakeaccountofdifficulties.
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困难。
④(朗文p13)onnoaccountmustyoutellhimaboutourplans.
你决不能把我们的计划告诉他。
⑤wehadtoaccounttoourbossforeverypennywespent.
我们得向老板交代清楚我们花的每一分钱。
【即境活用】
1.(四川遂宁四校模拟)lindagaveusavivid________ofhertriptomountlushanafterherreturn.
a.accountb.eplanation
c.imagination d.direction
解析:选a。考查名词辨析。account叙述,描写;eplanation解释;imagination想像力;direction方向,指导,结合语境,此处应用account。
2.(潍坊市模拟)shewastoldtowearflatshoes________herbackproblem.
a.onaccountof b.regardlessof
c.intermsof d.incaseof
解析:选a。考查介词短语。“由于她腰部有伤,被告知要穿平底鞋。”intermsof“在……方面,从……方面来说”;regardlessof“不管,不顾”;incaseof“以免”。
2.disturbvt.弄乱;打乱;打扰;扰乱
vi.扰乱
(回归课本p25)“whoisitdisturbingmeatthistimeofnight?”saidthecaptain.“深更半夜的是谁在打扰我?”船长问。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iheardyoutalkingandididn’tliketodisturbyou,soiwentaway.
我听见你们在谈话,觉得不该打扰你们,就走开了。
②thehostwasquiteannoyedwhenhefoundoutthathisbooksonthebookshelveshadbeendisturbed.
主人发现他书架上的书被弄乱了,很是生气。
③alightwinddisturbedthesurfaceofthepond.
微风使池塘水面泛起涟漪。
【易混辨析】
disturb,interrupt
(1)disturb指扰乱,搅乱,妨碍,干扰,还可表示使烦恼,使焦虑等。
(2)interrupt指插嘴,中断、打断(别人的讲话或行动等)。
①wehavetointerruptyou,becauseyourspeechhasgonebeyondthetimelimit.
②cuttingdownrainforestsdisturbstheearth’sbalance.
【即境活用】
3.(潍坊市二模)thequickriseinthepriceoffoodwillmakepeople________,thatis,affectpeople’slivingstandard.
a.disturbedb.fascinated
c.distinguished d.interrupted
解析:选a。考查动词辨析。句意“食品价格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焦虑不安,也就是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fascinated“入迷的”;distinguished“卓越的”;interrupted“中断的”。
4.sheopenedthedoorquietlysoasnotto________thesleepingchild.
a.interrupt b.bother
c.disturb d.annoy
解析:选c。句意是:她轻轻地开门,以免惊扰了睡着的孩子。此句要用disturb表示“扰乱”。interrupt打断;bother和annoy都指“使某人烦恼”。
3.warnvt.警告,告诫;预告,提醒
(回归课本p29)“marktwain”,whichmeans“watermarktwo”,wasacallusedbysailorsonthemississippitowarnshipmatesthattheywerecomingintoshallowwater.
“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二英尺”,这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们使用的,用来警告正在进入浅水区(安全通行)的同船水手们。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leaderwarnedusoftheserioussituation.
领导警告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
②iwarnyouagainstthatman.heislying.
我劝你对那人提防点,他在撒谎。
③canyouwarnyourmotheryou’regoingtobebacklate?
你能否事先告诉你妈妈说你准备晚点回去?
④hewarnedbillytokeepawayfromhisdaughter.
他警告比利离他女儿远点。
⑤(牛津p2265)shewaswarnedthatifshediditagainshewouldloseherjob.
她被警告说如果她再这样做就会丢掉工作。
【即境活用】
5.i________hernottowalkonthethinicebutshewoundn’tlisten.
a.suggestedb.hoped
c.warned d.persuaded
解析:选c。句意“我警告她不要在薄冰上行走,可她就是不听。”suggest和hope都不能跟todo作宾补,而persuade表示“说服”,这和本句后面的语境不吻合。
6.theweatherstation________thatahurricanewascoming.
a.epected b.advised
c.warned d.persuaded
解析:选c。句意:气象台预告一场飓风即将来临。a项“期待”;b项“建议”;d项“劝说”,均不符合句意。
4.makeup编造;组成;占;和解;化妆,化装;补足,凑足;整理,收拾
(回归课本p25)idecidedtogotothenetvillageandmakeupastoryaboutthesteamboat.
我决定去下一个村子去编造一个关于汽船的故事。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sayingyou’resorrywon’tmakeupthedamageofbreakingthevase.光说对不起补偿不了你打破花瓶的损失。
②itiscommonthatgirlsmakeupinpublic.
女孩子在公共场所化妆是很普遍的事。
③theskyandseamakeupaharmoniouspicture.
天空和大海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④weneedanotherplayertomakeuptheteam.
我们还需一位队员才能组成一支球队。
⑤doremembertomakeupyourbedbeforeyouleave.
千万要记得在你离开之前整理好床铺。
⑥maryandjoanquarrelled,butmadeupafterawhile.
玛丽和琼吵架了,但过了一会儿就和解了。
⑦societyismadeupofpeopleofwidelydifferingabilities.
社会是由能力迥异的人组成的。
【即境活用】
7.don’t________anyecuseforyourfailingintheeamthistime.wewon’tbelieveyou.
a.putupb.showup
c.makeup d.keepup
解析:选c。句意:不要为这次考试不及格找借口,我们不会相信的。此句要用makeup表示“编造(借口)”。putup举起;支起;showup出现;keepup保持。
8.(江苏启东中学)withoutmyglasses,icouldn’t________whetherthatfigureontheblackboardwasathreeoraneight.
a.makeout b.makeup
c.makefor d.makeoff
解析:选a。makeout“辨认,看出,理解,明白;开列(单子、账单等)”的意思;makeup“构成,编造,和解,弥补,化妆”,makefor“向...走去;有助于”,makeoff“逃掉跑掉”。
5.setoff出发,启程(=setout,setforth);使爆炸;引起(突发的动作);导致(突然的活动)
(回归课本p29)heleftschoolearly,andasanadolescent,determinedtomakehisfortuneinsouthamerica,setofffromhishomeinhannibal,missouri,forneworleans.
他很早离开学校,青少年的时候,怀着到南美发财致富的决心,从密苏里州的汉尼拨出发去新奥尔良。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oldmanwantedtosetoffearlyinordertoavoidthetrafficjam.那位老人想早点出发以避开交通堵塞。
②dobecarefulwiththosefireworks;theslightestsparkcouldsetthemoff.
千万要小心这些烟火,稍有火星就能引起爆炸。
③herjokesalwayssetmeofflaughing.
她的笑话总是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即境活用】
9.(湖北六校联考)themomentweheardthenewsoftheearthquake,webeganto________theworktorescuethosetrappedinthebuilding.
a.setoff b.setdown
c.setaside d.setabout
解析:选d。句意“我们一听到地震的消息,就开始着手救援那些困在建筑物里的人员的工作。”setabout(doing)sth.着手做某事。
10.(河北石家庄高中毕业班模拟)afterthemeeting,i________towriteareportonournetterm’swork.
a.setabout b.setaside
c.setout d.setoff
解析:选c。setout和setabout都有“开始,着手”的意思,setout后跟不定式,setabout后跟v.-ing形式作宾语。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itlooksasifit’llgoundersoon...(p22)
看起来好像很快就要下沉了……
【句法分析】此处asif引导的从句为表语从句。asif还可引导方式状语从句。因从句中动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故用陈述语气。
①wehavemissedthebus,itlooksasifwe’llhavetowalk.
我们错过了公共汽车,看来我们得步行了。
②itlooksasifyouhadagoodtimeinqingdao.
看起来你在青岛好像玩得很高兴。
③mandyfeltasiftheywereallganginguponher.
曼迪觉得他们好像在合伙对付她。
【归纳总结】
asif引导从句用虚拟语气的情况:
当说话者认为句子所陈述的是不真实的或没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情况时,从句用虚拟语气,形式如下:
(1)从句动词在时间上与主句动词同时发生,从句动词用过去时。
(2)从句动词在时间上比主句动词早发生,从句动词用haddone。
(3)从句动词在时间上比主句动词晚发生,从句动词用would/could/might+do。
④shelovesthelittleboyasifhewereherownchild.
她像母亲一样爱这个小男孩。
⑤heactedasifhehadneverdonesuchafoolishthing.
他装得好像从没有做过这种傻事。
【即境活用】
11.________wemovethepictureoverthere?doyouthinkitwilllookbetter?
a.ifonlyb.whatif
c.asif d.evenif
解析:选b。考查常用短语的辨析。ifonly但愿,要是……就好了;whatif倘若……将会怎样;asif好像;evenif即使。根据题意,b项符合。
12.thoughtheymetforthefirsttime,theytalked________theyweregoodfriends.
a.evenif b.asif
c.eventhough d.ifonly
解析:选b。evenif/though“即使”;asif“好像”;ifonly“但愿”。句意:尽管他们第一次见面,但是他们谈起来像好朋友似的。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2.【教材原句】hearrivedinneworleanswithoutapennyinhispocketonlytofindthattherewerenoboatsforsouthamerica.(p29)
他身无分文地到新奥尔良时,却发现那里没有开往南美洲的船了。
【句法分析】在本句中onlytofind...是不定式结构作结果状语的用法。另外,不定式结构所引导的结果状语常表示出人意料的结果,而v.-ing形式所引导的结果状语常表达自然结果。
①ihurriedtothestation,onlytofindthatthetrainhadleft.
我匆匆忙忙赶到车站,结果发现火车已开走了。
②themanhurriedlyreturnedhome,onlytofindhehadlefthiskeyintheoffice.
这个人匆匆忙忙地回到家,结果发现他把钥匙落在办公室里了。
③sheturnedupthedriveway,onlytofindherwayblocked.她开上汽车道,不料发现路已被堵。
④thefirelastednearlyamonth,onlyleavingnothingvaluable.大火持续了近一个月,几乎没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即境活用】
13.fornearlythreehourswewaitedforthedecision,only________tocomeagainthenetday.
a.totellb.telling
c.tobetold d.beingtold
解析:选c。句意:将近三个小时我们在等待决定,结果被告知第二天再来。onlytodosth.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而且逻辑主语we与tell之间是被动关系,所以应用c。
14.theboy’sparentshavegonetoguangzhoutoseehisgrandpa,________himaloneathome.
a.left b.toleave
c.leaving d.havingleft
解析:选c。从句子结构上看,逗号后部分应为状语,从而排除a项,父母离开在先,把他留在家里在后,从而排除d项。句意:男孩的父母都去广州看望他爷爷了,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由句意可知把他留在家里是自然结果,并非出乎意料。因此应选c项。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4
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之二十四
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
此项能力层级为e,属高考语文科最高考查能力层级。年开始采用了主观题型,其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答: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答:
●案例探究
[案例1](★★★★★)(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错解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其基本内容,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然后结合试题要求具体赏析。诗中第一句“玉笛暗飞声”,第三句“曲中闻折柳”等都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听笛的景象,稍加分析,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义。
[案例2](★★★★)(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甲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溏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有关文化常识,如时令等。
参考答案:1.甲——黄梅时节或初夏乙——蜂蝶或叶
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错解分析:1题甲处错填,缺乏生活常识,不知道黄梅时节是何时。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要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进入诗歌所创造的独特的意境之中。
●锦囊妙计
一、鉴赏古典诗词形象例说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如: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二)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陆游的《咏梅》词等。
(四)比喻性形象描写有些诗词在形象的描写之中,隐含了诗词的实际内容,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的意象,这就要求读者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如难点磁场中两首描写牛的诗,要透过牛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六)意境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一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二、鉴赏古典诗词语言例析
语言鉴赏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要特别注意对诗词中“诗眼”的分析。
一般来说,诗歌语言有如下特点:1.简洁生动。2.准确传神。3.含蓄凝练。4.形象鲜明。5.色彩丰富。6.词藻优美。7.节奏感强。8.富有韵律。9.平字见奇。
此外,还应注意到下面一些方式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如:
名称 特征 例句 作用
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①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诗歌
语言
的
特殊
形式 语序或词序颠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适合平仄、韵律等要求突出表现某种情景。
跳跃性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茅店” 符合音节韵律等的需要,更好地抒发情感,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诗句纯用名词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歼灭难点训练
(★★★★)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题。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 ;“不容真”,“真”指 。
2.此诗描写了一个 形象。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3~5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3.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4.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5.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6.①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 的形象。第二联中用 和
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7.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
9.“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参考)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参考)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歼灭难点训练
1.(参考)内容:救物济世;真: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
3.(参考)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4.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5.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6.贫困孤苦“犹”“尚”
7.(参考)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
8.(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9.(参考)“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5
高二英语unit14makingadifference知识点总复习教案
sectioniii 词汇、语法、综合技能
16.heisknownasafreedomfighterforequalrightsofblackpeopleinamerica.他被认为是为了美国黑人平等权利而斗争的自由斗士。(p.30grammarex.1example)
★bewell-knownfor,bewell-knownas及famous的异同▲bewellknownfor和bewellknownas都有“以……而著称”之意,但前者表示主语以某一方面著称,而后者则意为主语作为一个整体以什么著称。请阅读下面例句,体会其中的差别:①martinlutherkingwaswell-knownforfightingforequalrightsforblacks.马丁•路德金以为黑人的平等权利战斗而著称。②martinlutherkingwaswell-knownasafreedomfighter.马丁•路德金以一名自由战士而著称。③beijingiswell-knownforthegreatwall,thesummerpalaceandsomeotherplacesofinterest.北京因长城、颐和园和其他名胜著称。④beijingiswell-knownasabeautifulcity.北京以一个美丽的城市而著称。⑤luxunwaswell-knownforhisessays.鲁迅以他的杂文著称。 ⑥luxunwaswell-knownasagreatwriterandthinker.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而著称。
【注】well-known的是famous。famous是个普通词,使用最广泛,多用于褒义。侧重好名声,语义比well-known强;读上面的几个例句中well-known可用famous替代。well-known通常与名声好坏无关,也表示“广为人知”。下面的句子中,well-known不能用famous替代。如:①itiswell-knownthatbambooshootisapanda'smainfood.众所周知竹笋是熊猫的主食。②it'sawell-knownfactthatsmokingcancauselungcancer.吸烟可导致肺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17.freedomfighterscanbefoundeverywhere,andtheyareofalltimes.只有战士到处都有,他们属于所有时代。(p.30第一段第1行)
★再谈"be+of+名词”:关于"be+of+名词”,我们在高二上册已作过分析,这里我们从另一角度来阐述一下。介词of在这里表人或物的特征,这是of的一种最常见的用法,只不过在这里是用在be动词之后作表语。构成了我们所要谈的这个结构,而在其他情况下,多用在名词后作定语,也表示人或物的特征。如:①theworkiamdoingisofmuchvalue.我做的工作很有价值。(表语)②thisistheworkofmuchvalue.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定语)③theywerebothofmiddleheight.他们两人都是中等身材。(表语)④tom'sfatherisamanofmiddleheight.汤姆的父亲是中等身材。(定语)⑤themanagerisofthesameopinion.经理也持同样看法。(表语)⑥heisamanofprogressiveviews.他是个有进步观点的男子。(定语) ⑦that'sonetrueactoffriendship.这是一个真正的友好行动。(定语)⑧theactisoftruefriendship.这个行动是真正友好的。(表语)
★time
1)n.常用复数。时代,时期,有时特指某些艰苦的时期。inmoderntimes是一个固定词组,意思是“在现代/近代”。time在指“时代”时常用复数。如:thetimesaredifferentnow。buthestilllivesinthepast. 时代不同了,但他仍生活在过去。inancienttimes,manlivedonwildplantsandwildbeasts.古代的人们靠野果和野兽生存。somepeoplewereluckytohavelivedthroughthehardtimesofthewar.有些幸运的人从艰难的战争年代熬了过来。countrymusicisoneofthemostpopularmusicinmoderntimes.乡村音乐是当今最流行的音乐之一。
2)n.次数,常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1)atatime每次、一次youcanborrowtwobooksatatime.每次你可以借两本书。
(2)atonetime曾经、一度、过去某个时期atonetimewemetfrequently.有一个时期我们常常见面。
(3)atanytime任何时候、随时youmaydropinatanytime.欢迎您随时光临。
(4)atnotime决不、在任何时候都不atnotimewillchinabethefirsttousenuclearweapons.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注意:atnotime位于句首时,句子常倒装。
(5)atthesametime同时、尽管如此thetwovisitorsarrivedatthesametime.两位来访者同时到达。
(6)attimes有时、间或idofeelalittlenervousattimes.有时,我的确感到有点儿紧张。
(7)afteratime过了一段时间,过一会儿。常与非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连用。afteratimeshecamebackwithabasketinherhand.过了一会儿,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回来了。
(8)behindtime在原定时间以后,迟到thetrainistenminutesbehindtime.火车晚点10分钟。
(9)foratime一段时间、一会儿、暂时、一度。常与延续性动词连用。herestedforatimeandwentonwithhiswork.他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工作了。
(10)fromtimetotime不时地,有时eventhoughthesmithshavemoved,westillseethemfromtimetotime.虽然史密斯一家已经搬走,我们仍然时常见到他们。
(11)timeandtimeagain=timeaftertime多次、反复thousandsofpeoplehaveprovedittimeandtimeagain.成千上万的人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12)intime及时、迟早wewerejustintimetocatchthebus.我们正好赶上那班公共汽车。
(13)ontime准时、按时heseldomgoestoworkontime.他很少按时上班。
(14)innotime立刻、很快i’llbebackinnotime.我很快就回来。
(15)atalltimes无论何时、一直weshouldatalltimesbeawareofourownshortcomings.我们应该时时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短处。
(16)intimeof...在……时候theseantsactasguardsandsoldiersintimeoftrouble.这些蚂蚁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就担当警卫和士兵。
(17)inone'ssparetime在某人的业余时间里heoftengoesswimminginhissparetime.业余时间,他经常去游泳。
(18)allthetime一直、始终theywerethereallthetime.他们自始至终都在那儿。
(19)haveagoodtime玩得很高兴hehadagoodtimeduringtheholidays.他假期过得很愉快。
(20)takeone'stime不着急、慢慢来takeyourtime,don'tworktoohard.别着急,不要太辛苦了。
18.fromthelate18thtowellintothe19thcenturydifferentgroupsofpeoplestruggledfortheirrights.从十八世纪后期到进入十九世纪,很多不同的人们为他们的权利而斗争。(p.30第二段第1-2行)
★well此处为副词,表示程度常用来修饰介词短语。如:①he'swellpastforty.他已四十好几了。②thenecklaceisworthwelloverathousanddollars.这条项链的价钱远远超过一千美金。③thestudentsoftheseniorhighschoolnumberedwelloverfivethousand这所高中的学生大大超过五千人。④it'swellpastsixo'clock.let'shurry.六点多了。快点吧。
【注】well表示程度时,也可修饰部分形容词或副词。如:①he'swelladvancedinhisyears.他年纪相当大了。 ⑥theywerewelldowninfront.他们坐得很靠前。⑦thewheatiswellforwardnow.小麦已经长得相当高了。 ⑧thefilmiswellworthseeing.这电影很值得一看。
★struggle
(1)n.[c]挣扎,努力,搏斗eachagehasitsownstruggleforrights.每个时期都会为争得权力而努力。don'tgiveupwithoutastruggle.不要未经努力就放弃。
(2)vi.挣扎着进行,艰苦进行westruggledthroughthecrowd.我们在人群中挣扎前进。
拓展:strugglefor为……而挣扎,努力;strugglewith/against为反对……而挣扎,搏斗
★right
(1)n.权利;正确性。在表示“做某事的权利”时,常用作可数名词;在表示“正义,正确性”时,常用作不可数名词。如:everyonehasarighttospeakouthismind.大家都有权利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drkingfoughtforthehumanrightsoftheblacks.金博士为争取黑人的人权而斗争。heistooyoungtotellrightfromwrong.他太年轻,还无法区别正确与错误。
(2)right作“正确”讲时,其反义词为"wrong";作“右边”讲时,其反义词为"left"。
19.thesestrugglesstartedwiththeideasofthefrenchrevolutionandtheamericanwarofindependence.这些斗争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理想。(p.30第二段第2行)
★startwith意为“以…开始”“从…善手”“开头有”。如:①ourgrouphadfivememberstostartwith.我们小组开始时有五个人。②hisillnessstartedwithaslightcough. 他的病开始时只是轻微的咳嗽。③we'llnowhearthestudentsreadtheirpoems,startingwithtom.我们现在听学生们朗读诗歌,从汤姆开始。④westernersstartthemealwithsoup.西方人吃饭先喝汤。
【注】startwith可作“开始时”“首先”解释,这时常作插入语。如:①youhavenorighttoraisethisquestion,tostartwith.首先,你们无权提这个问题。②ourdifficultiesaremany;tostartwith,wecan'tgettheworkers.我们有许多困难,首先是找不到工人。③tostartwith,thedaywasfine,butthenitturnedshowery.开始时天气很好,可是后来下起雨来了。
【注】tostartwith也可作状语。如:①theypaidhimonlyfivedollarsaweektostartwith.开始时,他们每周只给他五美金的工资。②wehadnoblueprintsandnomaterialtostartwith.开始时,我们没有图纸没有材料。 ③theschoolboughtabigbasketofseedsforustostartwith.学校先给我们买了一大篮子的种子。
20.therewerefamousbooksabouttherightsofmanandlatertherightsofwoman.有很多著名的书籍讨论人权,以及后来的女权的问题。(p.30第二段第3行)
▲later
(1)adj.较迟的,较后的(↔earlier)let'stakealatertrain.我们搭晚一点的火车吧。
(2)adv.较迟地,较后地(↔earlier)hecamelaterthanusual.他比平常来得晚。seeyoulater.回头见,再见。
辨析:late,later,lately与latest
lateadj.&adv.迟到的,晚的;later是late的比较级形式,意思为“稍后,后来,在某事之后”。latelyadv.相当于recently;表示“最近,没多长时间”等。latest是late的最高级,意为“最近的,最新的”等。例:heoftengoestobedlateandgetsuplate.他总是晚睡晚起。thathappenedinthelate1870s.这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hereturnedthreedayslaterthanexpected.他比原来预料的晚回来了3天。whatdidthelatestnewssay?最新消息是怎么说的?ihaven'theardofhimlately.what'shappened?最近没听到他的消息,不知怎么回事?
21.inthenineteenthcentury,womenallovertheworld,st6artedaskingforequalrights.在19世纪,全世界的妇女开始要求平等权利了。(p.31第二段第5行)
★askfor的意思和用法
(1)askfor在此处作“要求得到”“需要”解。如:①heaskedfortimetothinkallthisover.他要求给他点时间,把这一切仔细想一想。②theemployeesaskedforanincreaseintheirpay.员工们要求提高工资。③everythingthatwasaskedforhasnowbeensent.所要的东西现在全送去了。④ifyougetintodifficulties,don'thesitatetoaskforadvice.你要是碰到困难,赶紧向人求教。
(2)askfor有“求见”“找(某)人”之意。如:①mrsmith,aladyisaskingforyouatthedoor.史密斯先生,门口有位女士要找您。②hasanyoneaskedformeduringmyabsence?我不在时有人找过我吗?③heisnotthemanyouareaskingfor.他不是你要找的人。④justnowsomeoneaskedforyouonthephone.刚才有人打电话找你。
(3)asksb.forsth.有“向某人要某物”之意。如:①whydon'tyougoandaskherforhelp?你为何不去找她帮忙?②theyaskedusforourimpressionsofthefair.他们要我们谈谈对交易会的印象。
22.whatallthesegroupshaveincommonisthattheyasktobetreatedwithrespect,…所有这些群体的共同要求是受到尊重,…(p.31第三段第4行)
★incommon意为“共用…‘共有…‘共同”(如要表示“与……共有(用)”,后接介词with等)。如:①freedomfightersinhistoryhadsomethingincommon,thatistheyfoughtforfreedomofmostpeople,notfew.历史上的自由战士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为大多数人的自由而斗争,不是为少数人。②theswimmingpoolisusedincommonbyallthechildreninthetown.这个游泳池供镇上所有的孩子共同使用。③tomysurprise,ifoundihadalotincommonwiththisstranger.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我与这陌生人有很多相似之处。④theirmethodshavealotincommon.他们的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⑤hehadlittleincommonwithhislittlesister.他与妹妹没有多少共同之处。⑥incommonwithmostitalianlakes,accesstotheshoresofortaisrestricted.和大多数的意大利湖一样,进入奥培湖泊受到限制。⑦incommonwithmostpeople,heprefersclassicalmusictopopmusic.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喜欢古典音乐,不喜欢流行音乐。
23.butinthetwentiethcenturyorganizationswereformedtogivevoicetogroupsthatdonothaveavoicetospeakforthemselves.但是在20世纪成立了一些组织为那些无法出声说话的群体代言。(p.31第四段第3行)
★givevoiceto意为“提出(意见)”“吐露(感情)”。如:①onlyjackdaredtogivevoicetohisdiscontent.只有杰克敢于表达他的不满。②hegavevoicetohisangerinhislettertome.他在给我的信中表达了他的愤怒。
【注】有关voice的词组很多,常见的有:
raiseone'svoice放大声音讲话,
withonevoice异口同声地,
atthetopofone'svoice高声地,
loseone'svoice发不出声音,
keepone'svoicedown说话声要小一点等等。
如:①idon'twanttohavetoraisemyvoicetoyouagain.我不想再对你大声嚷嚷。②keepyourvoicedown,anddon'twakeupthesleepingchild.声音小一点,不要吵醒熟睡的小孩。③withonevoice,theyagreedtogoonstrike.他们一致同意继续罢工。④hegavelessonsatthetopofhisvoice.他放开嗓门讲课。⑤i'vegotabadcold,andi'velostmyvoice.我得了重感冒,嗓子都发不出声来了。
24.atfirstsight乍一看,初见之下(p.32tips第一点)
atfirstsighttheirdemandsseemedreasonable.乍看之下,他们的要求似乎是合理的。
拓展:与sight相关的常见短语:
(1)loseone'ssight失去视力;丧失视力thepoorboylosthissightattheageoffive.这个可怜的男孩5岁时就失去了视力。
(2)catchsightof(突然)看见iwaswalkingalongthecountryroadwhenicaughtsightofafoxcatchingacockinitsmouth.我正在乡间小路上走着,突然看见一只狐狸嘴里叼着一只公鸡。
(3)losesightof看不见welostsightofthebirds,fortheyflewhighabovethesky.我们看不见那些鸟了,因为它们在天空中飞得很高。
(4)in/withinsight在视野之内;看得见welookedtothesouthandthetrainwasin/withinsight.我们向南望去,看见了那列火车。
(5)outofsight在视野之外,看不见hestoodattheairportandlookeduntiltheplanewasoutofsightinthesky.他站在机场上看着,直到飞机消失在空中。
(6)havegood/bad/poorsight视力好,视力不好havenear/shortsight患近视;ihavegoodsight.我视力很好。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6
四、课题:简单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白羊只数的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
(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题: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课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2100个零件.实际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只花篮,现在增加到80人,按原来的工效,生产6000只花篮需要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七、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填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6.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组讨论: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
(3)本题有几种解法?
3.学生汇报反馈.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棵.
120-24=96(棵)
解:设松树种了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
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1=5
120×=96(棵)
120×=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96(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解:设柏树有棵.
∶120=1∶5
5=120
=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5.教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巩固反馈.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120张彩色电光纸,比买来的白纸少.这两种纸一共买来多少张?
(2)养鸡场的肉用鸡是蛋用鸡的3倍,肉用鸡比蛋用鸡多15000只.蛋用鸡和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2.思考题.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两个队合修6天正好完成这段公路的,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需要几天能够修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芳芳的父亲每月收入是780元,母亲每月收入720元.全家每月生活支出的钱数是储蓄钱数的4倍.芳芳家每月储蓄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2.洗衣机厂一月份生产了3000台滚筒洗衣机,相当于波轮洗衣机的.一月份一共生产了多少台洗衣机?(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7
仿写语句
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难点磁场
[试题1](★★★★)(年高考试题)
①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等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就,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面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
[试题2](★★★★★)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案例探究
[案例1](★★★★★)(年全国高考试题)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
浪花是部首,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
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仿写。能力层级为d级。
此类试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反映出识记、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既能比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特别是其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发挥考生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大有好处,此题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知识依托:修辞知识,这里主要涉及暗喻的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山林是大自然之家:/山是围墙,/溪流是自来水,/鸟鸣、虫唱是孩子的欢闹。
错解分析:此题出错主要在两个方面:①内容不合理。第一句本体应能领起后三句,或者说,后三句皆应在第一个本体的范围之内。喻体也是这样。②比喻不恰当。
方法技巧:选择第一个本体很重要,它应有一定总体性、概括性特征。只有这样,下面三个比喻才能顺着说下去。
[案例2](★★★★★)(年北京高考试题)
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仿写:______
______
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语句(诗句)的仿写。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修辞知识,如拟人等;诗歌知识、自然知识,等等。
参考答案:泥潭中的蛙,当你只欣赏自己的鸣唱时,艺术的天使就离你更远了。
错解分析:①找不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下笔难。这主要由于知识面不够,想象力较差。②修辞手法不当。
方法技巧:首先要把握给出的三个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墙角,本身就比较闭塞,再加上自己的孤芳自赏,自然不会有远大的眼光,然后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表现出这一种思想。
●锦囊妙计
一、备考时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方面
1.平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给自己以更多的材料储备。
2.掌握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方法。
3.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点与作文的语言训练应是一致的。
二、要做好语句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2.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相对完整的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2题,要求有二: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波浪线符号的一句相同。“另举一个事例”,也就是内容上的要求,所举事例应与所给语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相互映衬。内容统一,往往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和谐。
3.修辞恰当
高考往往把句式与修辞结合起来,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3题,既要求句式相同,又要求写成比喻句。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出现的机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当然,上面所谈及的“句式一致”“内容统一”“修辞恰当”三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结合在一起,要求综合运用有关技巧和方法。
●歼灭难点训练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
2.(★★★★)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______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段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______;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__。
4.(★★★★★)续写下面句子,使之成为一个排比句。
勇敢是一种斗争精神,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惧地去斗争,去拼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句子,要求使用排比的方式来表达。
中国的绘画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通畅,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______。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______。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______,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7.(★★★★★)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参考)①(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面。②(风是)海浪的帮凶,能把人埋葬在大海深处。[①从内容来看,前后应是相对或相反;②句式应一致,甚至语句在字数方面也应相当;③从修辞来说,两句皆应使用比喻(暗喻)。]
2.略[此题有以下特点:(1)原材料有两句,且主旨相同。(2)两句在内容表达上各不相同。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一句则“采用连续类比”的形式,表意“形象生动”。(3)第二句的三个类比又构成排比,前两句从自然现象说起,最后一句揭示语段主题。(4)对答案在内容上有明确要求,在三个给定的词语中任选一个。(5)仿写两个语句。把握了此题的命题特点及要求以后,就可进行仿写。]
歼灭难点训练
1.(参考)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春风得意,养尊处优,但他的人生之书却空洞无物。[所提供语句有如下特点:句式上首句采用设问的形式,整体上要求构成排比句,修辞上属暗喻。此题仿写时要注意排比句的特点,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三句或三句以上。内容上还不能重复。内容上应结合现实生活,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
2.(参考)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首先要把握原句的思想与情感倾向,抓住人生应该“积极乐观”这一主题。在答案上应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写出特色,写出个性。]
3.(参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注意上下文内容与情景的一致。“沙漠的泉水”对旅途艰辛、陷入绝境的人至关重要;“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人联想到空荡、冷落,进而联想到在这种境况下的需要爱心的人。]
4.(参考)勇敢是一种创造精神,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缩地去创造,去开拓;勇敢是一种牺牲精神,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犹豫地去献身,去牺牲。
5.(参考)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中国绘画自己独特的风格。[既然是排比,那自然要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有关联的内容,这样才可运用排比的句式。原句比较短,内容较集中,仔细分析即可发现,“讲究”前有三方面内容。结合原文内容,稍做文字调整即可。]
6.(参考)那是用思想(或精神)来衡量的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勃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如苍松翠柏
7.(参考)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会让别人恶心。
8.(参考)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结论:人们应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推荐自己。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8
英语动词习惯搭配
一、只接动名词做宾语
1、bebusydoing 忙于做
2、beusedtodoing习惯于做
3、beusedfordoing 被用来做
4、beworthdoing值得做
5、bydoing依靠
6、can’thelpdoing禁不住做[
7、considerdoing考虑做
8、endupdoing结束做
9、enjoydoing喜欢做
10、feellikedoing喜欢做
11、finishdoing完成做
12、giveupdoing放弃做
13、havefundoing开心做
14、havetrouble/problem/difficultydoing有困难做
15、keep/keepondoing继续/反复做
16、(wouldyou)minddoing介意做
17、practicedoing练习做
18、preferdoing…todoing更喜欢做
19、putoffdoing推迟做
20、spend…doing花费…做
21、stop/prevent/keepsb.…(from)doing防止某人做某事
22、succeedindoing成功做
23、thanksfordoing感谢做
二、只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
1、advisesb.todo 建议做
2、affordtodo支付得起做
3、agreetodo 同意做
4、allowsb.todo允许某人做
5、beabletodo能够做
6、beafraidtodo害怕做
7、begintodo开始做
8、can’twaittodo迫不及待做
9、decidetodo决定做
10、happentodo碰巧做
11、hopetodo希望做
12、invitesb.todo 邀请某人做
13、learntodo学习做
14、needtodo需要做
15、plantodo计划做
16、prefertodo…ratherthando更喜欢做
17、pretendtodo假装做
18、refusetodo拒绝做
19、starttodo开始做
20、tellsb.todo告诉某人做
21、try(one’sbest)todo尽力做
22、usedtodo过去经常做
23、volunteer(one’stime)todo自愿做
24、want(sb.)todo想要(某人)做
25、wish(sb.)todo 希望(某人)做
26、wouldliketodo 愿意做
27、what/how/when/wheretodo
28、ittakessb.st.todo
29、it’sdifficult/impossibleforsb.todo
30、ifinditdifficulttostudyenglish
三、只接省去to的动词不定式做宾语
1、whynotdo
2、you’dbetter(not)do
3、一感feel
二听hear,listento
三让make,let,have
四看see,notice,watch,lookat
半帮助helpsb.(to)do
help(to)do
四、接动词不定式和接动名词做宾语
1、 likedoing hatedoing
liketodo hatetodo
2、 forgetdoing rememberdoing
forgettodo remembertodo
3、 goondoing stopdoing
goontodo stoptodo
4、 trydoing[
trytodo
5 seesb.doing
seesb.do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9
第9课时 文化与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中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2.期间,沈阳市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出版印刷、娱乐演出、动漫制作、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和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内容等四大新兴产业。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文化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掘沈阳市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点的文化品牌,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来
知识链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振兴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2.结合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2)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依靠大众传媒,更好地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3)要发挥人民群众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针对训练
1.江苏省期间将实现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
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b.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
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
解析:选b。题旨强调江苏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以文化人”作为最高境界,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与题意无关。
2.“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拦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①错误。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与题干中“赋予时代内涵”不符。“拦街福”这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今天流行,是因为其不断创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故选d项。
高考展示
例1:(•天津•4)中国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关知识,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b项表述错误,应是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c项表述也错误,错在“总能推动”,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d项强调的是经济的基础作用,与题意无关;a正确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关系。故选a。
例2:(•浙江•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而言,考查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a项表述错误,错在“几乎没有共同性”;b项表述错误,错在“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应是一种行为对交往有什么样的影响;c项强调对行为的评价,与题意无关;d项正确表达了题意。故选d。
例3:(•全国新课标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从妈祖文化切入考查文化的作用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好该问,首先要注意设问中的几个限制条件:一是“结合材料”,二是“文化生活知识”,三是“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一定要围绕“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这一主旨作答。其次,分析任何一项文化活动的作用,要注意从三个层面作答:一是该文化活动对文化本身的作用,二是该文化活动对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作用,三是该文化活动对个人的作用。最后,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解析】第(2)问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可以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也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知识库”中的知识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0
高考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主要考查要点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其能力层级为d级。
此项考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因为试题往往涉及众多方面:①语法——有无错误;②修辞——是否简明、有无歧义;③逻辑——条件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④事理——是否合乎事理、符合现实、符合常识……
●难点磁场
[试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对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试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案例探究
[案例1](★★★★)(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高考《考试说明》中所明确的6种病句类型及特征。
解析:a项中“进入”后缺少宾语。b项中“歌舞曲艺”与“文体娱乐”不能并列。
c项中“推行”“精简”后皆缺少宾语。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a,没有仔细推敲语句的结构成分。
方法技巧:辨析病句一定要对每一句仔细推敲。首先看整体句子的结构是否合理,其次分析整个语段的意思是否贯通,再次还要审视内容上是否合乎事理。在方法上可先抓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减少选项,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难句的分析与判断中。
[案例2](★★★★★)(年北京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b.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c.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d.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高考《考试说明》中所明确的6种病句类型及特征。
解析:c项中“完成”与“数据库”不搭配。
答案:c
错解分析:错选b,认为“因此”的位置只能放在分句开首,即“美国……”之前。
方法技巧:在做题时,可采取以句子结构为依托,细看主、谓、宾,详察定、状、补的思路,重点查找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等方面。
●锦囊妙计
一、语序不当辨析
语序不当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形:①多项定语次序不当,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③修饰成分位置不当,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句子:
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辆旧西德“奔驰”牌轿车有时可换两辆新的日本轿车。
2.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3.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要是一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不是好文章。
5.她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辨析]1句中定语位置不当,造成语意不明,应把“旧”放在“西德”之后;同样,句末“新的”应放在“轿车”之前。2句中定语“广泛的(地)”应放在“议论”之前。3句中“两千多年前”不能修饰“新出土”,而应放在“文物”之前。以上两句皆错在把定语放在了状语的位置。4句和5句皆属关联词语位置(语序)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前。4句中“即使”应放在“文字”之前,5句中“他”移到“如果”之后。
二、搭配不当辨析
搭配不当一般有:①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②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③主宾搭配不当。④附加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⑤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2.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3.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汽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5.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6.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辨析]1句中动宾搭配不当,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2句中“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3句中“事件”可与“处理”搭配,但不能与“批评教育”搭配。4句中主谓搭配不当,“汽车”不能“放弃休假”。5句和6句都属一面对二面的错误。5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6句中“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辨析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通过这场大辩论,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3.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4.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5.为什么厂领导对工人群众批评厂内个别财会人员违犯制度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呢?
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7.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8.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辨析]1、2两句由于多用了关联词语(“由于”“通过”),使句子缺少了主语。这类句子的改法一般有两种:①去掉句首关联词,②去掉第2分句前“使”。3句应在“建设”之后加“做贡献”。4句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5句中“批评”之后少了一个助动词“的”,使句意变成了“制止”工人群众批评财会人员突击花钱的现象。6句中前面有“忌”,后面就不能再用表否定的“不可”。7句中“不”多余,“防止”的是“再次”发生,而不是“不再”发生。8句中“到会的”和“与会者”重复。
四、结构混乱辨析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如果不认真锻炼,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3.选出下列语句中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4.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辨析]1句中把反问句与判断句杂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前后一致。用反问语气,应该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用判断句,则应该说成“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2句应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或“……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两种结构中选用一种。3句中把“选出……的一项”和“……的一项是”两种句式杂糅,可选其中一种。4句把“要出版一本译作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拼合在一起,应选用其中一句。
五、表意不明辨析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①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②指代不明,③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清,④语句(短语)歧义。关于语句歧义,将在下一专题重点辨析,这里不再多谈。
[例句]试分析下面的句子:
1.小学体育教材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2.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3.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5.在鲁艺时,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辨析]1句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2句中“她”和3句中“他”都指代不明。4句中“前”既可理解为副词“以前”,又可理解为动词“前去”。5句中“跟”既可理解为“和”也可理解为“跟从”(即拜她为师)。
六、不合逻辑辨析
不合逻辑指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逻辑性等。
[例句]分析下面的句子:
1.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2.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3.你不革命,你就是。
4.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5.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
[辨析]1句中“衣服”是属概念,衬衫是种概念,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2句中“工人代表”“农民代表”等四个概念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3句推论不当,因为“革命”和之间还有很多中间概念。4句中有三重否定:“否认”“不是”及反问,结果把正确的意思说反了。5句推论不合理,因为无法从“写得不长”这一字数概念推论出文章的“特色”。
从总体来看,近年来高考病句辨析及修改一般采取客观或主观的题型,考查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4个问题:
第一,从修辞角度考查:①是否用词不当,②是否重复啰嗦,③有无歧义,④比喻是否恰当。
第二,从语法角度考查:①成分是否残缺,②句子结构是否混乱,③词语是否搭配,④词语的位置是否正确,⑤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⑥标点运用是否造成表意不明。
第三,从逻辑角度考查:①是否把相容关系的概念写成并列关系的短语或并列关系的复句,②是否把两种可能性与一种可能性写在同一句话中而造成不搭配现象,③是否有把肯定或否定表示错了的现象,④是否自相矛盾,等等。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医院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b.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c.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日凌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d.用花木装点居室是,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处较合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裁剪、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
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只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知识就不愁有用武之地。
c.摩托罗拉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d.联合国曾将90年代定为减少自然灾害年,以期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铜、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曹雪芹晚年在西山白家幢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始终无力付梓印刷。
b.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是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臂,手指就会被染做蓝色。
c.“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在北固山上,极目江天,喟然长叹。
d.“心在天上,身老沧州”,濛濛细雨中,陆游骑着瘦削的毛驴,辞别剑阁,踏上了东归路。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名美国华裔女学生和同学开发了全球三颗最迷你的卫星,只有手掌般大小,斯坦夫大学已同意把迷你卫星发射至地球轨道。
b.读自己的书,可以动手画出重要的地方;倘是借阅的,不能做记号,可以摘记下来。
c.那时人们将更加重视教育,苦恼的也不是进不了某个大学,你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最优秀的教师为你讲课。
d.苹果中含有大量叫栎素的防氧化,这种物质可以保护人的肺部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a[b句中“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不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有两层:①关键的问题是知识,②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但把这两句“压缩”在一句中,则导致句子结构不合理。c句的原意应该是现在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这一排练也可能要持续到正式演出前。句中“日前”表时间段不当。d句中“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主语不明确,若承上句,主语应为“高校”,则语意明显不通;此句的主语应为“我国”。]
2.c[a项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如果将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则造成句子结构上的混乱。b项词语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报刊”“杂志”本身就是“出版物”,错误原因是对概念的种属关系没有搞清。d项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全句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指工厂,“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可指工厂,也可指该厂的产品,而“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只能是“产品”,而不能是“这家工厂”,这样,主语就不一致。]
歼灭难点训练
1.b[a句中“具有”后缺少宾语,应在“作用”之后加上“的特点”;“从而”表示一种因果推断,但从原句来看,前后内容不能体现出这种必然的逻辑联系。c项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地名,不能作全句的主语。把……用……顺序颠倒。d项中“最好”与“较合适”,从表意来说,属于重复;从逻辑来看,也不够严密。]
2.b[a项句式杂糅“关键在于…造就…人才”或“加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删去“是十分重要的”。c项应在“起着重要作用”后加“的记载”。d项删去“能否”。]
3.d[a项中应将“耕种的”中的“的”去掉。b项中“表示”与“兴趣”搭配不当。c应将“开设了”中的“了”改为“的”。]
4.c[a项“在……上”中间不能插入动宾短语,且与“条件”语义也不搭配。b项中语序不当,应先“理解”后“贯彻”。d项句子要强调的是许多乐迷的承受力不高,应改为“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的票价”。]
5.d[a项词序不当,应为“令现代人无法拒绝”。b项语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当是“知识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c项“研制开发”与后面三个短语搭配不当。]
6.d[a禁锢:束缚,强力限制,用于此不妥当;后部分句序不当,应把“一般”放在“它们”后面。b项应把“是”删去。c项句子结构不合理(“仲裁庭……是……教育手段”)。]
7.a[a项中“始终”表从开始到最后,但语境中无此时间过程。“付梓”即印刷之意,与语句中“印刷”重复。]
8.b[a项中语序不当,“三颗”应放在“全球”之前。c项中主语不一致,“苦恼”分句可改为“你可以不必为进不了某个大学而苦恼”。d项中“氧化”后加“物质”。]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1
八、总复习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31~139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统计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课时 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137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39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第3课时 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4课时 认识图形、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35页第4题
(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138页第14题
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2
语句衔接
此难点主要涉及语言的表达效果,情境性较强,难度较大。把握语言连贯的基本规则与要求,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突破此难点的有效方法。
●难点磁场
[试题1](★★★★)填在下列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试题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 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案例探究
[案例1](★★★★★)(年全国高考试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语言节奏韵律知识等。
解析:(1)句中,两选项的差别细微,语序相同,但“俯瞰”一词的位置不同。从内容来看,“俯瞰”的应是“槐榆丹枫”与“松竹山茶”等全景,而非“槐榆丹枫”一景;从“音节和谐”这一要求来看,“俯瞰”之后用逗号,后面四个语言单位字数相同,自然体现了“音节和谐”的特点。(2)句中的差别仅在语序上,要注意视角的转换,由群山到层林到天空(白云)。从音节这个角度来说,押韵是一个重要因素,选④句,则“缭绕”与“并茂”押韵,体现了题干所要求的“音节和谐”这项要点。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b,谓语“俯瞰”位置错误。
方法技巧:此题具体特点是:①选项所提供语句的话题基本一致,情景氛围变化不大,不属解题难点。②题干明确提出了“音节和谐”这一要求,在拟题上是一个发展;解答本题,此项必是一个重要环节。③涉及描写角度的转换、语法分析、语言结构及形式等。
总体来说,做这类试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力求做到在思想内容方面事理通达,在表达形式方面文理顺畅。
[案例2](★★★★)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篇章结构知识等。
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观点)。c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d,未能把握整体语段的核心语意。语段的主旨是强调“耐得住寂寞”。
方法技巧:结尾语句不仅要考虑与上文意思的连贯、情景的和谐,更要考虑到结尾语句在概括内容、归纳总结、体现主题等方面的特点。本语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提示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锦囊妙计
解题思路及方法例析:
一、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的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例题]填到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辨析]此题的拟设角度主要体现在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方面。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a、d两项是以“妈妈”为陈述对象的,与给定的语句衔接欠佳,先排除掉。再比较b、c,c项后一分句“终于把他找到了”的陈述对象也是“妈妈”;而b项有“但”,能连接上句构成语意本身存在的转折关系,这样全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是最佳的答案。
二、事理相通
用语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或者反过来,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转到从坏处说,或者反过来,前面从坏处说,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一般来讲,影响事理相通的因素有: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
[例题]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辨析]简明、连贯的语言要做到句与句间概念清楚、判断准确、前后一致、关系明了。给定的语句含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从语意上看: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再看给定的选项:a、d是完全否定的,c是完全肯定,显然与原句中的关键词“是否”“要不要”不照应,排除a、c、d三项,正确答案就只有b项了。
三、情景和谐
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这样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例题]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辨析]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情调。而a项的五彩,c项的夕阳照射,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这一道试题,除情调问题外,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项、d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
四、结构严密
语句结构严密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用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例如:
[例题]填入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 ④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辨析]甲句中用“冰”和“草”做主语,与选项中的“柳”是同类事物,可初步选定③④,再按句式一致原则,排除用被动句式的第③句,故甲处应选④。乙句中用“阳光”和“细雨”做主语,“春风”与其为同类事物;再从句式来看,排除用“把”字句的②,最后选定①。
●歼灭难点训练
1.(★★★★)下面语句中,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全球经济调整发展,但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其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严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完全成功, 。
a.应该从宏观上注意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
b.西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c.应该关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d.西部人民生存环境的问题必须早日列入议事日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①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⑧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 在青青苍苍中,乳白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 ,转眼间, ,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③万山倾泻霞光,重峦映照夕阳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⑤太阳落山,霞光消退
⑥霞光消退,太阳落山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4.(★★★★)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①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上;
②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
③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再仔细看,
④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
⑤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⑥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岁月逶迤而来,蜿蜓远去, 。我们依旧喜欢翻阅那迷人的风景, ,因为我们都曾拥有那无悔的青春,那不灭的希望。
①迷人的季节总是如期而到 ②迷人的季节总是匆匆地走了
③没有人拒绝,没有人推让 ④很多人拒绝,很多人推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 。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a[语句衔接既要考虑到话题统一、主语一致,也要注意语意上的贯通和情感色彩上的和谐。第1句着力于写月亮、月光,第2句也应紧承上文语意。b、c两项“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既不合事理,也难和上下句连贯。d项前一分句与上文承接自然,但“好像都在燃放着火焰”不合情境,且“五月之夜……世界”一句与横线后语句在语意、句式等方面不搭配。]
2.a[注意各组语句的表达效果。“闲适欢愉”是人的感受。最后处“显露出来”的主语应是“大地”,“大地整个……”修饰不当。]
歼灭难点训练
1.b[注意陈述对象和针对性。]
2.b[“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相照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语段的情境。]
3.b
4.b[“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的是“麦田”,下文语句的主语(本体)也自然是“麦田”,这样,才能主语一致,语意贯通。acd三项中的主体分别是“铁骑”“剪草机”“小船”,当然是不能形容“麦田”的。b项用“海浪”来比喻“麦田”,是恰当的。]
5.c[分析的关键是主语的一致。“水面上”接上文“白茫茫的水”,“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强调了视线的变化,“地气”为远处所见,指代应用“那”。]
6.a[此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内容连贯,二是把握意境,三是品味语感。“如期而到”与“匆匆地走了”给人的感受明显不一样,再者“匆匆地走了”用语毫无诗意,没有韵味,与描写的内容及语段创造的意境不合。“很多人拒绝,很多人推让”与前后内容不连贯。]
7.d[语段中有“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一句,分析此句,即可推知横线处“亲情”“爱情”“友情”的排列顺序,且能把握住在语意上,作者要突出“友情”这一基本倾向。]
8.a[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3
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四module2
知识详解
1 permitn.[c]通行证,许可证,执照
v.许可,允许,准许
(回归课本p12)youshouldcheckthecabhasabusinesspermit,andmakesureyouaskforareceipt.
你得确保出租车有营业执照,并且一定要索取发票。
12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youcan’tbuildahousewithoutapermit.
没有许可证你不能建房子。
②doyoupermityourchildrentosmoke?
你准许你的孩子们抽烟吗?
③smokingisonlypermittedinthepubliclounge.
只允许在公共休息室里抽烟。
④(朗文p1456)withyourpermission,i’llsendacopyofthislettertothedoctor.
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就把这封信的副本寄给那位医生。
⑤(牛津p1478)i’llcometomorrow,weatherpermitting(=iftheweatherisfine).
天气许可的话,我明天过来。
即境活用
1.—wouldyoumindme________themovie?
—sorry,youaren’tpermitted________itbecauseitisforadultsonly.
a.seeing;tosee
b.tosee;seeing
c.seeing;seeing
d.tosee;tosee
解析:选a。本题考查mind及permit的用法。mind后跟v.­ing作宾语,permit后跟动名词作宾语或跟不定式作补足语,即:permitdoingsth.和permitsb.todosth./bepermittedtodosth.。
2.shegotmarriedalthoughherparentshadnotgivenhertheir________.
a.allow b.permit
c.allowance d.permission
解析:选d。句意为“虽然她父母没许可,但她还是结了婚”。give...one’spermission的意思是“给予某人……的许可”。而allow是动词,意思是“允许,许可”;permit用作动词,意思是“许可,允许”,用作名词,意思是“许可证;执照”;allowance是名词,意思是“津贴,补助”,都与句意不符,故答案为d。
2 providevt.提供
(回归课本p12)publictransportprovidesacheapwaytogetaroundinbeijing.
公共交通为人们游览北京提供了低价位的出行方式。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hehadto providefoodandclothesforhisfamily.
=hehadto providehisfamily withfoodandclothes.
他得养家糊口。
②withoutwork,howcaniprovideformychildren?
没有工作,我如何抚养我的孩子?
③(牛津p1596)we’llbuyeverythingyouproduce,providedofcoursethepriceisright.
当然了,倘若价格合适,我们将采购你们的全部产品。
④now,therobotcanwalkontheflatfloor,andprovideatestbasetoresearchintorobotofclimbingonthewall.
目前,该机器人可以在平地上进行爬行,为进一步研究爬壁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基础测试平台。
即境活用
3.hisson________theoldmanwithallthefoodandthemoneyheneeded.
a.providedb.fed
c.offered d.gave
解析:选a。句意为“那个老人的儿子向他提供他需要的食物和钱”。根据搭配应为providesb.withsth.。c、d均不正确;feedsb.withsth.为“用……喂……”,不符合句意。
4.(海淀区第二学期期中)toohighhousepricescanbebroughtundercontrol,________theauthoritiesintroduceaseriesofregulatorypolicies.
a.evenif b.asif
c.sothat d.providedthat
解析:选d。本题考查连词。“如果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调控政策的话,可以控制住太高的房价。”providedthat“假如;倘若”。
3 convenientadj.方便的,便利的,近而方便的
(回归课本p12)trainsarefastandconvenient,butrushhourscanbeterrible.
地铁快捷方便,但是,交通高峰时段情况就可能非常糟糕。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willitbeconvenientforyoutocomeinthemorning?
你上午来方便吗?
②(牛津p436)thehouseisveryconvenientforseveralschools.
这座房子离几所学校很近。
③(牛津p436)canyoutelephonemeatyourconveniencetoarrangeameeting?
你能不能在你方便的时候给我来个电话,安排见一次面?
④itismoreconvenientforthepeopletocommunicatewitheachotherthroughtheinternetnowthaninthepast.
现在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比起以前来更方便快捷了。
即境活用
5.ifitisquite________________toyou,iwillvisityounettuesday.
a.convenientb.fair c.easy d.comfortable
解析:选a。句意为“如果你很方便的话,我下周二来拜访你”。convenient“方便的”。而fair“公平的”;easy“容易的”;comfortable“舒适的”,都与句意不符。
6.完成句子
i’dliketosee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在你方便的时候看看你。
答案:wheneverit’sconvenient
4 be/getstuckin被困在……之中
(回归课本p18)thismeansthatbusesgetstuckinthetrafficjams,too.
这意味着公共汽车也老是陷入交通堵塞中。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wedon’twanttobestuckinthemarketalltheafternoon.
我们不想整个下午被困在商场里。
②youshouldgetupearly,sothatyouwon’tgetstuckinthetrafficjam.
你应该早起,这样才不会赶上交通阻塞。
③(牛津p2151)theyweretrappedintheburningbuilding.
他们被困在燃烧的楼房里。
④myfriendandigotseparatedinthecrowd.
我的朋友和我在人群中走散了。
即境活用
7.________inthetrafficjam,theywerelatefortheweddingparty.
a.stickingb.stuck c.beingstuck d.havingstuck
解析:选b。过去分词表示被动的动作或状态,此处相当于astheygotstuckinthetrafficjam。
8.thecargot________inthesnowandwehadtowalktherestoftheway.
a.tobestuck b.stick c.stuck d.sticking
解析:选c。get/bestuckin“被困在……中”。“get+过去分词”表示突然或偶然发生的情况。
5getaround到处旅行;四处走动;(消息等)传开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mygrandfatherisveryoldnowandhedoesn’tgetaroundmuchanymore.
我的祖父年事已高,不再各处走动了。
②ifthisnewsgetsaround,we’llhavereporterscallingusallday.
如果这个消息传开了,记者们会整天给我们打电话的。
即境活用
9.ihavegotaholidayoftwomonthsandiwill________ineurope.
a.getaroundb.getalong c.getthrough d.getover
解析:选a。句意为“我有两个月的假期,我要去欧洲到处旅行”。getaround的意思是“到处旅行,四处走动”。而getalong“相处,进展”;getthrough“顺利通过,打通电话”;getover“克服,恢复过来”,都与句意不符。
10.介副词填空
(1)i’vebeenabroadthreetimesthisyear.iget________quitealot.
(2)ispokeslowly,butmymeaningdidn’tget________.
(3)it’stimethatyougot________somereading,ortheotherstudentswillleaveyoubehind.
(4)hegot________hisbusinessasquicklyashecould.
(5)ican’tget________thehabitofwakingatsiinthemorning.
答案:(1)around(2)across(3)downto(4)through(5)outof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tricyclesareworthusingifyouwanttoeplorethenarrowalleys(hutong)ofoldbeijing.(p12)
如果你想探究一下老北京狭窄的胡同,乘坐三轮车是值得的。
【句法分析】beworthdoing“值得做”,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注意以下相同意思的表达法。
beworth+money/theprice值……
beworthyofbeingdone值得做……
beworthytobedone值得做……
itisworthwhiletodo/doingsth.值得做……
①thebikeisworth500yuan.
这辆自行车值500元。
②idon’tthinkit’sworththetrouble.
我觉得它不值得费那么大劲。
③hissuggestionisworthconsidering.
=hissuggestionisworthyofbeingconsidered/consideration.
=hissuggestionisworthytobeconsidered.
=itisworthwhiletoconsider/consideringhissuggestion.
他的建议值得考虑。
即境活用
11.itisworthconsideringwhatmakes“convenience”foodssopopular,and________betteronesofyourown.
a.introducesb.tointroduce c.introducing d.introduced
解析:选c。句意:考虑什么使“方便”食品如此受欢迎并介绍自己更喜欢的食品都是值得的。根据句意可知设空处与considering为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12.themanrescuedachildfromthebigfire.hisdeedisworthy________.
a.praising b.ofpraising c.praise d.tobepraised
解析:选d。worthy后跟ofbeingdone或tobedone,可知d项正确。
2【教材原句】it’sagoodideatohave yourdestinationwritteninchinese.(p13)
把你的目的地用汉语写出来是个好主意。
【句法分析】本句中含有havesth.done结构,结构中的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是动宾关系,即writeyourdestination。
1)havesth.done结构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1)请/让/叫别人(为自己)做某事。强调主语的意志。
(2)遭遇到某种(不幸的)事情。宾语往往是无意识的受损害者。
(3)使完成某事。此事可以是别人完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参与完成的。
①ihadmycomputerrepaired.=iaskedsb.torepairthecomputerforme.
我请人修好了电脑。
②myneighbourhadbothhislegsbrokeninthetrafficaccident.=myneighbour’slegswerebrokeninthetrafficaccident.
在这起交通事故中,我邻居的双腿断了。
③they’regoingtohavetheirhousepainted.=theirhousewillbepainted.
他们打算把房子粉刷一下。(“他们”可能参与粉刷工作,也可能没有)
2)havesb.dosth.让某人做某事
havesb.doingsth.让某人不停地做某事
④ihadhimarrangeforacar.
我叫他(为我)安排一辆车。
⑤hehaduslaughing allthroughlunch.
他让我们在整个午餐过程中笑个不停。
即境活用
13.—didjennycleanthewholehouseyesterday?
—she________becauseshewas notquiteherself.
a.hadn’tcleanedit
b.haditcleaned
c.hadcleanedit
d.cleanedit
解析:选b。答句句意“她是让别人打扫的,因为她自己感到不舒服。”
14.theinternetgivespeoplethechancetohavetheinformationtheyneed________tothemquicklyandcheaply.
a.todeliver b.deliver
c.delivering d.delivered
解析:选d。本句句意为“互联网为给人们快捷而便宜地传递所需信息提供了可能性”。information与deliver之间是被动关系,应用delivered,即havesth.done结构。theyneed为定语从句修饰information,做题时可以先把theyneed划去,这样句子结构就简单了。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4
总复习(二)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是。
5、括号里能填几?
()×4<30×5<32×7<46×9<42
6、数学书第92页1、2、3题。先独立完成,汇报评讲。
(三)拓展练习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平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习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5、筐里有27个苹果,最少拿出多少个就能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
6、还有其他的方法,使得筐里的苹果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吗?
7、有27本书,最少再添()本就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最少拿掉()本就能平均分给5个人?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的三位数是多少?和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的四位数是多少?和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位比起,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2)二百八十三(3)九千(4)五百(5)一千零一十(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
(2)550比150多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四)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7□23〉7667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的四位数是()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是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第三课时多位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笔算,能够熟练运用口算、竖式笔算进行计算,会估计物体数目。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竖式笔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加减法
1、口算加减法
把整百整十数看成整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和,然后相加减。
1、计算的方法
(1)竖式计算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
(2)加法:减法验算,或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减法: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础练习
填空题
1、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
2、甲数是700,乙数是125,这两个数的和是(),差是()。
3、的三位数与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数学书93页第9题(6道计时计算)
数学书第93页第10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拓展练习
1、罐头:每盒5元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袋6元
(1)买6包饼干和1盒鱼罐头,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带了20元钱,买了2袋面包,还剩多少钱?
2、水果店原来有123千克苹果,又运来589千克,现在有多少千克苹果?
3、火车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车320人,上车412人,火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4、图书馆有故事书345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1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练习
1、红红的奶奶今年的岁数是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一个的一位数,你知道红红奶奶今年多少岁吗?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错看成9,结果和是75,那么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
3、儿子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再过5年,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
第四课时“时分秒”复习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时40分=()分1分30秒=()秒3分=()秒
4时=()分120分=()时60秒=()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手势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数学日记
我的一天
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
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教室。
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我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
放学后,我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20秒钟就能做完。
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
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师少量补充说明。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方向与位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8个方向,告诉一个方向,能准确辨别其他7个方向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
2、8个方位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千米=()米
(二)方向与位置
独立完成数学书94页第1题
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长度单位练习
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用()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
3、10厘米就是()分米,分米用()表示。
4、1000米就是1(),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表示。
5、数学书94页第2题(独立完成,汇报点评)
三、比一比
80千米()8000米9分米()3米
5厘米()50毫米28毫米()6厘米
500毫米()50厘米6米()58分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80厘米()700毫米
90分米○9米300分米()300厘米
四、合适的单位
1、数学书95页第4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排列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0米800分米800厘米()
2、80米790分米78米()
五、量一量,数学书95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第六课时角、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情感目标:认识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
1、用电子图(格子图)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图形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角
1、特点:1个顶点。2条边
2、分类
锐角:比直角小。
直角: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
钝角:比直角大。
3、判断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四边形
1、长方形特点
①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正方形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特点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基础练习
1、一个角有个顶点,红领巾有个角。
2、所有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
3、和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边都相等,长方形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5、把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6、数学书95页第5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7、数学书第95页第6,7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四)变式练习
判断
1、用放大镜看直角,直角变大。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只有两个角是直角。
5、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
问答题
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操作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
3、在给定的边上画一个钝角。
(五)提高练习
1、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角?
第七课时统计与概率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篇15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一练”,练习十四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比一个数的2倍多5是70。
(2)一个数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20乘以4的积,减去一个数得11。
(4)一个数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2、做“练一练”。
请同学们弄清“练一练”里三道题的题意,想一想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把它填完整。指名口答等量关系,要求说说根据哪些条件确定每一题的等量关系的。指出: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一般顺着题意就可以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对照什么关系式列方程的(注意第2题不同的方程)。提问: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根据什么列方程?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题里的等量关系,方法是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接“找等量关系”板书:→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综合练习
l、做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要求说明根据什么找出等量关系的。说明:我们一般是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比较方便。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列出的方程,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前两题方程右边是6.5,第(3)题的方程右边是33.5?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顺着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做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方程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追问:这两题的等量关系是怎样找到的?
4、讨论第9题。
请大家默读第9题里每一道题,讨论各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合适,然后告诉大家。提问;这三道题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客车路程+货车路程=铁路全长 (客车速度+货车速度)×时间=铁路全长】谁来说一说各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合适?为什么第(1)题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第(2)、(3)题适合列方程解答?指出: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列出每题的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各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为什么等量关系不一样?指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意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10题。
家庭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的解方程。
(十一)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填在课奉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6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追问:分数单位是言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3.做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讨论,再填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4.做练习十五第l0题。
让学生找规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学生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你知道这样填下去,会越来越接近哪个数?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复习的这些概念含义?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7、9题。
总复习怎么写教案(最新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