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教案小学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怎么写出优秀的电子版教案小学?这里给大家分享电子版教案小学,方便大家学习。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在课间不能玩的危险游戏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
2.了解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规则。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之情,树立良好的安全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规则。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之情,树立良好的安全活动意识。
一、导入:
1.过渡:同学们,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又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你是怎样度过的呢?
2.学生汇报
3.你觉得你们过的快乐吗?过的安全吗?(交流)
4.看来,快乐是一定的,但安全就得打个问号了。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安全又快乐地过课间。(板书:安全快乐过课间)
二、室内安全
1.过渡:你瞧,下课铃声一响,三(2)班的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们的课间活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五幅图片,说说他们的`课间活动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容易导致怎样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2.学生交流。(强调:听音乐时,声音要小,防止损伤听力。还要注意雷雨天气不可戴耳机。防止雷击。)
3.小品表演:
(1)同学们,从大家刚才的汇报中,老师也深切地感受到安全过课间的重要性。可是刚刚我路过三(3)班时,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2)小演员上台表演小品。
(3)提问:小品中的同学有那些不安全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你会怎样劝阻他们?
(4)交流汇报。
4.质疑:室内活动,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5.交流。
三、室外安全
1.过渡:同学们,不仅室内的课间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室外的课间活动也同样危险重重。让我们一起到操场去走一走,看一看。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讨论在以下地点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小心提防?
3.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质疑:室内活动,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5.交流。
四、楼梯安全
1.过渡:同学们,楼梯作为连接室内和室外的桥梁,也存在这安全隐患。楼梯间踩踏已成为继交通、溺水外的又一大杀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2.播放短片。
3.交流。
五、学习安全儿歌
1.过渡:同学们,安全重于泰山,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间安全拍手歌》。
2.齐读《课间安全拍手歌》
3.同桌拍手朗读《课间安全拍手歌》
六、总结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决定一个个小家庭幸福的命脉。希望你们珍爱生命,文明玩耍,远离伤害,安全快乐过课间。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2
《对韵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在对对子过程中,产生识字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部关于儿童的电视剧《少年大钦差》,不知道你们看没看,我特别喜欢陈文杰这个人物,他非常聪明。他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大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草)。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儿歌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对子,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先读一读?遇到困难怎么办?
(拼音老师来帮忙,认真读,仔细看,在帮宝宝找伙伴。)
学生轻声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字词
1、精读
师:刚才老师感觉有一些同学读的有些吃力,可能是一些生字宝宝在捣乱,现在我们再把第一小节读一遍,边读边划出字宝宝,再用喜欢的方式学一学,同桌互相考一考。
2、汇报:
师: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字宝宝。
生读生字
师:老师在文中也找到了字宝宝。(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演示。(或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
师:谁能试着读一读,这里出现了2个生字,一起读一下。谁愿意把“雾”(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字介绍给大家。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谁再介绍介绍“夏”(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字,书写时哪部分需要注意呢?
(2)课件出示山水画(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这幅画的景美不美?你能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形容一下呢?(青山伴绿水)读一读这句话并介绍“伴”。
(3)第一小节的生字小朋友们学的真棒,那是不是能把第一小节读的更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课件出示图画)(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看的出来这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多蔬菜瓜果都丰收了,想不想亲自去采摘品尝一下。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快乐的采摘节吧!
(1)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字宝宝
(2)课件出示带词的图片(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读一读,去掉图片再读词,再去掉拼音看谁读的准。
(3)课件出示(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菜”和“芽”,观察一下有什么共同点,说说怎么记住它们,再说个词语。
(4)课件出示(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葡萄穿紫袍”,读一读这句话,给“穿”“紫”找个伙伴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师:现在我们和所有的字宝宝都成了好朋友,再读课文一定感觉轻松多了,愿不愿意读一读?可以看屏幕也可以看书读。
中间休息:律动
(四)巩固练习
1.休息完了,想不想把刚才的词语再读一读。看屏幕(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这么多词语谁读的又准确又响亮,就会有一只漂亮的蝴蝶来为他喝彩,谁愿意读?(生读)
2.感情回读。
词语读的这么好,放到文中一定能读的更好!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3
识字7
综合课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识字、写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小组合作
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说“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
高—明—胖—美—新—忙—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1、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
4、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
5、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四、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4
为了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全面丰富当代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教职工以及学生的角度出发,准备举办全院的大型拔河比赛。旨在通过此项活动,让大家意识到一切的工作和学习都要以身体健康为重,增强健康意识。其次,更希望借此机会全面加深各系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的联系和合作。
活动主题:比赛中强身健体合作中加深友谊活动对象:部分教职工代表和全院学生
活动日程安排:由院学生会生活部主办,各系学生会协助,于四月末举办,为期两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A05宿舍楼西篮球场
活动流程:
★活动前一周由院学生会宣传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组织部分成员布置会场。
★宣传活动需要深入到老师中,各寝室,各系和班级。★同时,需要外联部和各系社联紧密合作,为此项活动筹集经费,切实保障活动办得精彩。
★此外,各系需要组织啦啦队,而且到比赛时需要真正发挥作用。
★每天中午12:00放学后开始比赛,裁判由各系学生会自行选出,但必须公平、公正。
★另外需要从学生会和各系各抽调两名学生代表,全程监督比赛,确保比赛在阳光下进行。
★为了加强和各系的联系,适当可以将更多准备工作交给各系学生会来完成。
★由院学生会和系学生会共同组成一个临时工作组,统筹协调院系学生会的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最大限度减少工作当中的障碍,确保活动及时顺利进行。
★奖项设置:一等奖院级证书羽毛球拍一副二等奖院级证书笔记本一个三等奖院级证书精神文明奖院级证书经费预算:100元左右
附注:◆最后考虑到系学生会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够,需要将此项活动的表现纳入十佳系的评选标准之一,因为如果连活动都不够重视,怎么会是一个优秀的系呢?
◆整个活动需要组建一个预备小组,用来处理活动过程中的紧急突发情况。
也希望以此项活动为契机,真正打开院系学生会工作的新局面,合作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9月__号下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宫;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三、了解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
1、师: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好多庆祝的方式。
①说说全国各民族人民是怎么来庆祝中秋节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嫦娥奔月
(2)朱元璋起义
(4)月饼典故
(5)传统习俗
灯谜吃月饼燃灯祭月赏月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远在台湾岛的小朋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尽管我们现在各在一方,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团聚的,我们在这团圆佳节里给他们写一封信吧!遥祝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39;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天蓬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天蓬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天蓬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天蓬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天蓬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则消息向大家叙述的呢?请学生轻声读2-6小节,想想火箭把卫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
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
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
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
6时30分准备起飞
7时正点火、起飞
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
11分钟后星箭分离
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
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火箭发射的速度极快)
这句话中的“冲出、直刺、飞向”能换吗?为什么?
感情朗读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准确无误,威力巨大)
3)20分钟后,传来澳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喜讯。其的“准确”能换成“正确”吗?
准确比正确更为精确。突出火箭发射很准确无误,安全可靠,我国的航天技术比较发达。
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4-6小节,共同归纳出火箭的特点。(威力巨大,准确无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四、五题。
2、从近日的报纸上抄录一则国内外的重大消息。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2.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导读: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7)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这儿尽情地游玩。他们在游玩之时都谈论了些什么呢?
(1)了解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读他的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凭借着孔子的话,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3)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4)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5)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6)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7)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8)什么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0)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1)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孔子还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2)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附板书:
孔子游春
泗水春景
有德行
观水悟道:有情义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教化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8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当好值日生。
活动要点:
1、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
2、要认真负责地当好值日生。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红花、小奖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1、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2、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
(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
3、同学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板书:“热爱劳动,当好值日生”)
二、情感教育
1、(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2、提问: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三、怎样当好值日生
1、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
2、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
①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
②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四、谈体会明道理
1、为什么要每天值日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
2、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当好值日生。)
五、明辨是非,升华认识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
1、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
2、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
3、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4、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
5、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
六、夸夸这些值日生
1、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并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2、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班会小结: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应该做的,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整洁,使同学们能在干净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提议人人争当值日生,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好吗?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9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_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逶迤(wēiyí) 磅礴(pángbó) 岷山(mín) 泥丸(wá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
“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
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释词。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释词。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6.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
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
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总结课文,感悟写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
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布置作业。
抄写《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
“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
“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
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
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4.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0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3:看看她的剪纸。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出示图画——老牛与小兔子的那一幅:“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开阔的草地。”能给它加个题目吗?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1:姥姥,我回来了,你的最疼爱的孙子回来了,我们分开也有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一直牵挂着您啊,您给我剪的老牛与兔子我一直带在身边。。。。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幼年时,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长大后,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田螺的课文——奇妙的田螺。
我们读完课题,就会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田螺的?
2、交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田螺
捡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这三个部分里分别介绍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处?
外形
生活习性
下崽
三、感受观察和表达:
1、那田螺的这三个方面到底怎么个奇妙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这三个特点的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重点指导:
(一)外形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朗读
(2)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硬片比作门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硬片的作用。
(3)从颜色、样子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二)生活习性:
(1)过渡:在我将它捡回来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动弹,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觉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怀疑——接读
(2)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呀,田螺不但活着,而且还是那样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处在于:从"已、牢牢、即使、再、也会" 感受到这么小的动物生命力还挺强的,从中可以知道它胆小、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3)读一读,田螺是怎么爬上来的呢?
(4)它正在进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呢?(注意指导“一收、一缩、早、严严实实”)
(5)通过作者的描述,谁能说一说,这田螺的生活习性的奇妙之处?
这是这样可爱这样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个子很小,只有绿豆粒那样大。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球球比作飞机投下的炮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话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应。前文这一句话照应了第一段的内容,使文章开头部分设置的悬念得到了解释,这样写才使文章结构完整。
3、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深入读书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习性、下崽的奇妙之处。这些奇妙的特点是如何发现的呢?
(是我仔细地观察、坚持不懈地观察)
四、小结全文:
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2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3、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4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六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
教学目标
1、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4课时,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问:50朵的1/10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初步了解多义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合作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一是识字,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6个生字;二是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日积月累这里包含三个内容:“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花园果园》。“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知识较好,所以学习语文园地一时较容易,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
学生:生字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识字。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再加以归纳。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3、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本处列出的字中,发现其它的识字方法,还可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课外看见的字。
4、生字条中的7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巩固、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用生字卡片巩固,通过读词语巩固。如: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等。
这个教学安排中出现的识字方法,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学会了应用,发现规律不会很难,可以联系口语交际把意思表述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识字的两种方法,并练习运用。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什么词语(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等)。“万、颜、百、欢”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
2、“我会写”要求看拼音写两个句子:①春天来了。②小朋友们长高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拼音,比一比谁先知道要写的是什么句子。然后想想要写的字是由哪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应该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示范写一两个字,再让学生自己练写。写完一句后,评一评,再写第二句。句子末尾的句号可提醒学生注意。
充分注意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三、“读读背背”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回忆,让他们向别人请教。“村”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最后,用竞争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背诵时,注意不要用唱读的方式,而要用正常朗读的方式。
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7
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认单词及短语:how,old,look,too.
2.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单词和短语:howold,look.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用Howoldareyou?询问他人的年龄,用I’m…说明自己的年龄;
2.能够在图片的提示下识别数字1-10的英文表达及与年龄有关的表达;
3.能够演唱课文歌曲。
学习策略: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配合完成课堂任务。
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文化中过生日的习俗。知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问对方的年龄,尤其是对于年长的女性。
情感态度:
参加同学生日聚会,体验交往的快乐,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感受同学间的友爱。
教学用具:
CD-ROM、单词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Greetings.
2.Singasong.
3.复习数学1-12
二、Presentation
1.带领学生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HowoldisSam?”引导学生给出答案:“Samisnine.”
2.教学Howoldareyou?I’m……
三、Practice
1.Pairwork:同桌之间用句型Howoldareyou?I’m…进行关于年龄的问答,请学生展示。
2.Playagame:Simonsays游戏:首先请全班学生逐个报数,当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数字后,老师开始发出口令,例如:“Simonsays‘2,4,5and7,standup,please.’”
四、Learnthetext
1.T:大家知道Daming的年龄吗?今天的手工课上,大家都在制作年龄牌,Daming闹了一个小笑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录音前,请学生仔细看书上的图,并试着猜测故事的情节,请学生带着疑问看CD-ROM中的动画。
2.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指着相应的对话泡。
3.Now,let’slistentothetapeandfollowtoreadit.
4.学习歌曲。
五、Consolidation
1.课堂活动用书练习1。
2.课堂活动用书练习2。
3.Bingo游戏:请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行三列的表格,并在其中随意填入数字1-9,其后,老师使用“Howoldareyou?”向单个学生提问,请学生使用1-9的数字了随意作答。每当一个学生使用“I’m…。”做出回答时,其他学生就要在自己的表格中把相应的数字圈出来。最先连续圈出一横行、一竖行或是一斜行三个数字的学生大喊“Bingo”,该学生即是胜者。
六、Homework
用Howoldareyou?询问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年龄,完成一份有关年龄的问卷调查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8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感受国庆节热烈的场面,学习体会拟人法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开国大典时的盛况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60岁的生日,说说人们都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对学生回答进行适时鼓励)
师:在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为《欢庆》的小诗。
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解题,学写“欢庆”
师:结合你过节时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师:对,欢庆就是很高兴(很快乐)地庆祝(庆贺),所以我们读课题时要读得喜庆一些。高兴一些。来,笑起来,读——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呢?
师:真聪明!来,我们一起来写好“欢庆”这两个生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欢庆”,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
师:想一想,你能用巧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三、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学懂这首小诗吗?
那就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吧。要求:把每一句读正确流利,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检查自读情况
1、现在谁能读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2、诗句会读了,诗句中的生字朋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认识了,下面让我们去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生词,加深对生字朋友的印象。
五、品读感悟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
1、师范读,生闭眼认真听。
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帜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帜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帜。)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生对读第一句)
:(出示“火红的枫林”图)当一阵阵风吹来,这漫山遍野的枫林随风而动,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像不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你们看,枫林也举起火红的旗帜来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课文前四句每行就是一幅描绘欢庆景象的图画。我们看大屏幕,来个小组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学生看屏幕接读课文)
师:同桌再研究研究,怎么读能把这四句读得更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一练。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
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
C、成功举办奥运会!
D、神五神六飞天
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带着这种自豪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句:
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点拨、小结:
“美好的日子”指哪一天?
“十三亿孩子”都是谁?
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有你,有我,是我们大家。只要你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就是华夏的儿女,你就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六、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
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让我们再一次朗诵这首小诗。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19
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本课中,蒋老师用他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诠释出的语文具有典型的个性。
一、人性的语文——心理相容
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堂应浸润人性的色彩,负载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动感。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这堂课中说的是瑞恩为了能够让非洲的孩子喝上洁净的水,并去努力实现梦想的事,说的是瑞恩的梦想和执着。这些,无一不是美好情感在文本中的体现。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蒋老师动情地说: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并且百读不厌,几次热泪盈眶。蒋老师做的,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二、对话的语文——情趣彰显
对话的语文,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对话的语文,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
对话的语文,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本课中,蒋老师让孩子们仔细地读课文,看看段落是文章的灵魂,不能省去,并让孩子们边读边划,读完后有所权衡,第二次才划。这就读书的方法。最后进行交流。由此体会了瑞恩的信心、决心、同情心和爱心。在老师的引读下全班齐读,读出了文中小主人翁梦想的力量。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用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
三、生活的语文——灵性涌动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带着自己生活的知识经验、兴致灵感、思考需求参与语文课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生活的语文,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生成语文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的语文就是儿童的语文,就是基于儿童体验的语文。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本课中,蒋老师让孩子们用“假如是我”、“换作别人”来说,来体验瑞恩额外做家务攒钱的艰辛。有的说,假如是我,哥哥弟弟都去玩了,我也会去玩,换作别人也跟我一样;有的说,在暴风雪这样的天气里去捡树枝,如果是我,我一定冷死了,而且会生冻疮;有的说,全家都看电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少少的两块钱,我早就放弃了。这就是换位思考后,让孩子们体会瑞恩首先是个孩子,然后再是一个杰出的孩子。
生活的语文,就是能用之于学生生活的语文。蒋老师问:你们怎么理解爱心?有的说,爱心不是可怜的`同情;有的说是关心。蒋老师趁机联系在生活中你是怎样来做体现爱心的事。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主动建构语文;又将语文拓展到生活、拓展到课外,将语文的外延扩展到整个生活。语文课程的意义在学生的建构中得到了重新发掘,这一发掘,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智慧、悟性和灵性,使学生的积累和潜能得到了喷发和涌动。
电子版教案小学篇2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