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政治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写怎么写政治教案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怎么写政治教案下载,供大家参考。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__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__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__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__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____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2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课堂探究:
(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
(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39;&39;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
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
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
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
(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
(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探究提示: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3
教学过程:
播放《稍息、立正、站好》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师:为什么?
师:说的很好。这首歌非常轻快,使人心情愉悦,产生美感。有人说:“生活处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追寻。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情趣小屋(点击,出现多媒体画面:一座带着四个窗户的小白屋),接下来,让大家跟着我去寻访陶冶高雅情趣的秘诀,第一个我们要拜访的人物是我们浙江的体育名人——桑兰(点击第一个窗户,出现桑兰的图象)
师:你们知道桑兰吗?
师:你知道桑兰的有关事迹吗?
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桑兰的事迹):桑兰,浙江宁波人,国家体操队队员。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面临这从颠峰跌落谷底的人生磨难,桑兰这个活力四溢的美丽女孩,用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用灿烂的微笑和无私的奉献回报社会。正如她自己说的“跌倒了再爬起来是我的人生信念,我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我想拿的是人生的金牌。”
师:从桑兰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总结:桑兰的微笑告诉我们:追寻高雅生活的第一个秘诀是———(生答教师总结)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情趣,从而不断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一个窗口跳出: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
师:那么,陶冶高雅情趣的第二个秘诀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打开第二个窗户,放飞我们的秘诀。(点击第二个窗户,出现一幅漫画:爱迪生孵鸡蛋)
师:你们知道这幅漫画说的是谁的趣事吗?
师: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的电灯,被各国采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师:你认为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生:好奇
师:对,正是强烈的好奇心使爱迪生不断的探究,最终取得成功。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陶冶高雅情趣的又一秘诀,那就是:(生答教师总结)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二个窗口弹出: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是有益的?你们能否举个例子说说对哪些事物我们感到好奇但不能去做?
生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好奇心,把好奇心发展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哎呀,只顾着和大家聊天了,我忘了向大家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她就是来自日本的小朋友——樱桃小丸子。咦,樱桃小丸子怎么哭丧着脸,原来她是遇上烦心事了。
(点击,播放动画:小丸子的烦心事)录音解说:近一段时间,小丸子班里流行一种很时尚的语言,小丸子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很有趣,也觉得别人都在说,自己不说跟不上潮流。结果,小丸子说着时尚语言,不仅惹得爸爸非常生气,而且国文越学越糟。你知道这些时尚语言是什么吗?它就是:天才,天才,天生的蠢材;偶像,偶像,呕吐的对象。小丸子觉得这样子下去自己连话都不能说了,为此,她很苦恼。
师:小丸子一开始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师:时尚语言尽管有趣,但也良莠不齐,象小丸子学的时尚语言,不仅曲解了原意,而且隐含讽刺意味,对人不文明、不礼貌,难怪小丸子的爸爸要生气。同学们,你能从小丸子的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吸取小丸子的教训,不盲目从众,要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雅生活情趣,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回复到情趣小屋,继续点击第二个窗户,弹出: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不盲目从众——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另一重要条件)
师:小丸子的烦心事解决了,让我们大家来轻松一下,下面请跟我进入今天的第三站——幽默一刻。(点击第三个窗户,多媒体播放《超生游击队》精彩片段)
师:宋丹丹和黄宏的精彩表演着实让我们开心了一回。你能说说幽默的好处吗?
师:形象的说,幽默就是一枚“趣味丹”,一管“润滑剂”,既给大家带来欢乐,又能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自然,从而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情趣。其实,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幽默。那么,在座的各位愿意亲身体验幽默的感觉吗?(生答略)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动物模仿秀(点击,多媒体画面出现“动物模仿秀”的字样及比赛内容和规则:比赛内容:学动物的叫声;比赛规则:根据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确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A——F老虎G——L猫M——R山羊S——Z老母鸡;然后选择一位最好你不太熟悉的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师:采访做游戏的同学,你的感觉如何?
师: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但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而且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不过,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假如你有足够的幽默感,则你扮演的角色就更成功,更能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能更多的享受生活情趣。由此,我们得出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三个秘诀——保持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三个窗户跳出:保持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秘诀)
师:轻松了一回,幽默了一回,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最后一个秘诀的探访
(点击第四个窗口——闪出人物头像“袁隆平”)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他是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__年,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多媒体字幕:“我现在体质很好,记忆力也不错,这都得益于游泳等体育活动的常年锻炼。练就了顽强的意志,练出了健康的体魄,才可能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袁老有哪些有益的影响?)
师:由此可见,要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参加一些文化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有的同学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堂知识,没必要花时间去陶冶情操,这样会分散精力。大家赞同他的观点吗?
师:7+1>8,也就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娱乐所获得的效果大于8个小时连续学习的效果。只有劳逸结合,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的情操才能得到陶冶,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培养高雅情趣的最后一个秘诀——丰富的文化生活。
(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四个窗口,弹出: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新课小结:
著名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四个智囊去追寻我们的快乐和宝藏,去追寻我们的高雅生活。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多媒体同时播放小虎队的〈一路顺风〉结束教学)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4
一、活动准备:
1、课外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俗语。
2、安排唐豪、田元、于忠善、刘海波、盛小英、付娜等六位同学准备历史剧《赵氏孤儿》的表演。
3、课前在黑板上板书诚实守信,做人之本八个艺术大字,其下配一副标题2012级八班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让全体同明确诚信的具体涵义。
2、使同学们对诚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诚实守信,做人之本。
3、教育全班同学要诚实为本,守信做人。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20__年12月8日,20__级八班教室。
四、活动方式:
表演历史剧、讨论、讲故事等。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安排:
主持人(蒋玉梅)莎士比亚曾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它能赢得所有人的心。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是弘一大师的教诲。泰戈尔也曾这样描述:虚伪的真诚,比恶魔更可怕。
主持人(贺苇)大家还记得那些美丽的传说吗?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坐上了王位;美丽的公主拒绝了父王那美丽却没有香味的鲜花;伴随着我们童年的狼来了的故事……请唐豪等同学为大家表演:历史剧《赵氏孤儿》前一部分内容。
(多媒体展示)故事梗概: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
主持人(贺苇)故事进行到此,程婴应该何去何从?如果是你,你会做何选择呢?是牺牲自己和儿子,保全赵氏遗孤还是交出赵氏遗孤,保全自己及家人?或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写下了,然后交流。
同学(邓中廷):我认为剧中的主人翁应该选择第一种牺牲自己一家,保全孤儿。因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答应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自己的承诺,即使是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再说如果按照第二种选择,屠岸贾也不见得会轻易放过程婴,有可能不但没有保住赵氏遗孤,自己也身首异处,会落得个既不守信又不保命的下场。
同学(陈佳乐):我同意他的看法,既然给了别人自己的承诺,就应该一诺千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不应失信于人,而且程婴是赵朔忠实的部下,如果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而牺牲赵朔的孩子的话,那是不忠;赵朔对程婴有知遇之恩,连恩人的遗孤尚不能保护,那便是不义。不忠不义之人,我想他也不会有脸面再活在这个世上了。(掌声)
同学(李红英):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走了极端。若大一个京城,难道还找不出个婴儿来代替赵氏孤儿和自己的孩子吗?如果程婴能找个孤儿来替代,就能保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最重要的是保全了赵氏遗孤,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又何乐而不为之呢?这就是本人的看法。(掌声)
同学(李小娅):这位同学的想法倒是不错,可太过于理想化,不太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程婴能想出这样办法的几率实在太小了,我不是说他不够聪明,而是他身为侠义之士,不会为了保全自己,而加害于他人,就算他找了个婴儿代替,仇家会轻易相信吗?他会轻易放过程婴一家吗?答案是未知的。程婴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舍身取义,牺牲自己一家,保全赵氏孤儿,我相信他会这样做的。(掌声)
同学张春莲: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许多想法都是与古人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再做出选择。古人的思想主要是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取义则重于舍身,帝王之尊,万民之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与现代的人的想法相差甚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最为突出的,所以,如果是我选的话,则一定会选择取身而舍义,但程婴一定会选择取义而舍身。(掌声)
同学周港:我们这里要讲的是诚信,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和出发点也应是诚信。诚信乃诚实守信,守信则就是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一言九鼎,程婴已经答应了抚养赵氏孤儿长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他是个讲诚信的人,他就定会牺牲自己,来保全赵氏孤儿的。
主持人(蒋玉梅)非常精彩的讨论。虽然只是讨论,但大家积极的发言却像是一场辩论。无论如何,先让我们把心静下来,欣赏一首来自贺苇、曾甜蜜、__为我们带来的英文歌曲《TakeaLookatMeNow》。
多媒体伴奏:英文歌《TakeaLookatMeNow》欣赏。
主持人(贺苇)谢谢,谢谢他们,非常动听的《TakeaLookatMeNow》把我们带入了充满欧美风情的世界。接下来,女生寝室__要告诉你,其实中文歌才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你我的《主打歌》。
多媒体伴奏:中文歌《主打歌》欣赏。
主持人(蒋玉梅)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俗语。
(多媒体展示)
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
3、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4、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5、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7、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8、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
9、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美)马克。?吐温
9、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11、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
12、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13、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效益;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学会应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热点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规范性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典型例题解析
三、研究目的: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型:
复习课
五、教具:
投影仪、投影胶片
六、教学过程:
1、旧知回顾:
由学生回顾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的&39;基本特征,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等知识。
(让学生储备必要的知识,为解决问题作准备。也让学生在回顾中,体会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重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整体。)
2、典型例题分析:
例:某地农民柑橘生产获得大丰收,但当场农民收并未因此而提高,农民为此很苦恼,因而影响了生产积极性。请为农民想办法。(投影)
让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重点是该从何处思考,即答题的思路。
学生答(略)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提示作为铺垫,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方法。
[提示](投影,逐步展示)
(1)为什么增产不增收?
①在柑橘有销路的前提下,造成不增收的原因。
A、投入多,成本高,效益差。
B、产品价格低,产品供过于求或质量较差。
②在柑橘销路有困难的前提下,造成不增收的原因。
A、质量差、品种单一
B、价格高,难以刺激消费
C、供过于求,产品难以销售,
D、市场信息闭塞,销售不畅。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第二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建议。——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①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经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②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品种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③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以便于销售和提高经济效益。
④多渠道了解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信息,理顺流通渠道,进行多种经营以及高调整产业结构。
到此为止,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均可以回答。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下列答案,有的超出了我的意料,也超出了听课老师的意料,的确是思维的发散。——课后评估。
学生补充: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扶持农业、提供信息、集团经营、绿色农业、网上销售等。
3。时政热点分析
20__年国企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企改革继续引向深入的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其次,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继续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第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如“PT”水仙退市、ST郑百文事件、银广厦事件。)
“PT水仙”的退市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建立,这将用于中国证券市场整体质量的提高,用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PT水仙”这一“去”,实当有功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有了死亡的危机才懂得去珍惜生存的机会,股市才有实现自身的筹资、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
由学生结合这一段材料,分析此材料所体现的经济学理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结合银广厦事件和郑百文事件综合分析,进一步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四、归纳总结——方法指导上升为理论。
热点问题切入点回归
理论材料区域典型案例教材
情境创设题干设问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x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积极参加民主选举。
三、教学难点
客观看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情景导入:选举面面观)
活动一:观看视频资料一《西王平村村委会选举》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一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一是西平王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通过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
活动二:观看视频资料二《国家领导人选举》
在观看视频二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二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视频二和视频一的选举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二说的是20__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过程,视频中涉及了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便于组织,选举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而且由于代表素质一般会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会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但是,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不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甚至会出现对公民意志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选举的热情受到影响的不足。
追问: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你能对“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方式,都进行投票选举,表达了选民意愿。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利弊,不能简单说哪种方式更民主。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实行间接选举,便于组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哪些范围是直接选举,哪些是间接选举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目前,在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以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我国公民间接选举的范围有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
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如果从被选举人,即候选人的角度看,还可以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在一般选举中,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选举中一般会事先确定候选人,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如果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问题二:“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还是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分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特点,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填表回答:
教师总结:等额选举在选举前有一个实现确定候选人的过程,在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等额选举较好把握选举的规模和候选者结构,相对来说方法简单,耗费时间较少,并且选举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等额选举的局限性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会影响选民选举的积极性。而和等额选举相比,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能让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了选择余地。
但是,差额选举过程中,被选举人间的竞争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等不良现象。另外还会存在选票不利于集中,效率较低的不足。
了解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和局限后,我们再一起来分析“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的观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对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任何选举方式都有利有弊。实行等额选举可以使得选票相对集中,优化当选者的结构,使之更加合理。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容易给选民造成当选者已经内定的误会,事实上,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差额选举尽管能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间形成竞争,但也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贿选等情况的发生。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各有利弊。因此,“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我国哪些范围是等额选举,哪些是差额选举呢?
学生回答:
资料展示:《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深入探究: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
观看视频:一起感受《选举法》修订后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新变化,感受我国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民主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影响民主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播放视频《人大代表城乡同比例选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民主选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选民文化水平提高。另外,我国的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还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概括起来,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目前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针对这种状况,我国该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呢?
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观看视频:《十六张选民证》,请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谈谈视频给你哪些启示?(播放视频《十六张选民证》)
小明的观点“老人的责任感强,他积极行使自己民主选举的权利!要向他学习!”小丽认为“选谁都一样,没必要太认真,随便投就行。”你认同谁的观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认为选谁都一样,没必要太认真,随便投就行。”的观点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意味着我们不能选出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无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无法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小明的观点“老人的责任感强,他积极行使自己民主选举的权利!”是正确的。认真参加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更好的选举出符合自己利益的代表,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同时,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是否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回归生活:行使好我们的权利)
问:小明所在的村子正在进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小明应该怎样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公民平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尤其是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的权利。在进行选举时,要不谋私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选举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审慎的投票。
此次选举,一共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小张,他社会关系广、办事能力强、学历水平高、和我关系好、曾经有承诺……
另一位是小李,他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不谋私利、踏实认真、热心服务……
追问:面对两位候选人,我们该选举谁来做“村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在民主选举时,不同选举岗位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无论什么岗位,对候选人应该有一些起码的品德和能力要求,比如:求真务实,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办事公道,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谋私利、坚持原则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选出负责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8
政治教案-《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精选2篇)
-《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篇1《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第2课时)
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阅读《童区寄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小英雄区寄的形象,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的重要性,并明确现代的“谋”还包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从虚拟的故事再回到身边的问题。通过“自救宝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吸取古人智慧,提高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而案例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间影片——《小鬼当家》片段
1、 放松学生的心情,达到愉悦的目的
2、 引人入胜,让学生从小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中去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
(二)故事引人——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建议用白话文),说一说从小英雄区寄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三)“模拟情境”——假如你是现代的“区寄”(可以以人生AB剧的形式参与)
话说有一位初中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勇敢的好孩子。大家都叫他小区寄,其实,他的本名不叫区寄。那这一美誉因何而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武术迷,爱舞棍弄棒,也会一点花拳绣腿。他特喜欢看武打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的那种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地行走江湖的生活,他特别向往。有一天,他上网看到一则广告:
“令狐冲学校”招生启事
为了给国家培养、发现武术苗子,使中华武术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本校招收富有天资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若干名,聘请少林寺武术高僧领衔执教。
报名条件:年龄14岁以下,身体健康,发育健全。
报名时间:本日起即可报名。
联系电话:78 联系人:任先生 方先生
为了潜心练武,防止世俗干扰,建议独自一人前来报名。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你的家长。
情境问题一:你觉得这广告可信吗?(信还是不信)
故事续一: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武术的痴迷和对令狐冲的崇拜,使小区寄昏了头脑,盲目代替了理智。虽然他也有点狐疑,但他还是想去试一试。他拨通了电话,来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这是位于郊区的一间小平房。透过房门,他看到一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正在练功,他不禁轻轻地叫出声:哇!真是个练武家子!(此处以漫画来表现情境)于是,他原来尚有的一点警惕心就荡然无存啦。他,踏进了门槛……
情境问题二: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
故事续说二:小区寄一进门,即被人用橡皮膏封住了嘴巴,另一个人还想用绳子将其捆住。他本能地挣扎了一下,得到的是狠狠的一巴掌。他感觉嘴角已流血。他摸了摸下巴,还好,牙齿还在!这一巴掌可把他清醒了。他明白这个广告是骗人的陷阱……
情境问题三:此时的小区寄最忌的是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心理?怎样才能做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故事续说三:聪明的小区寄知道,这时的反抗是以卵击石,弄不好生命也有危险。他很后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明白害怕已于事无补。他不断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想:寻找机会出逃,机会总会有的。他发现自己的情绪逐趋平静。
他被塞进一辆车,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去。过了好久好久,天色已暗,汽车上了一条山间公路,旁边是茂密的森林,(这里以漫画形式表现情境)小区寄突然灵机一动……
情境问题四: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早这样想?
故事续说四:人有三急,小区寄以此为借口,下了车,撒腿就跑,七拐八拐,他躲到了一棵树后,并顺手操起一块石头,以防万一。不久,强盗也追了过来,背正朝着小区寄……
情境问题五:怎么办?要不要用石头砸他?
故事续说五:小区寄操起石头,使尽全身力气,砸向强盗的后脑勺,强盗应声倒地。他马上用绳子把强盗捆了起来,并从强盗身上拿走了小刀和手机。猛地,他觉得脚趾头一疼,只听得树丛中一阵娑娑响声。他想:遭了,肯定是被蛇咬伤了……
情境问题六:这时他应该怎么做?
故事续说六:小区寄马上拿起小刀,从自己的衣服上割了,绑住了自己的脚趾头,并拨通了手机……
有一天,我碰到了小区寄,我问他,这次历险有什么感受?
问题:同学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说?
他说:“唉……哈哈哈……还好,还好,赚了5000元!”(以漫画形式来表现)
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启示我们:当我们面对险情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而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自救宝典”——小组合作完成(课后延伸)
用语言、漫画或小品等形式反映我们周围可能遇到的险情(可以是教师提供的险情,学生自己认识到的问题,也可以对拒绝诱惑方面事情)
政治教案-《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篇2《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第2课时)
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阅读《童区寄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小英雄区寄的形象,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的重要性,并明确现代的“谋”还包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从虚拟的故事再回到身边的问题。通过“自救宝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吸取古人智慧,提高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而案例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间影片——《小鬼当家》片段
1、 放松学生的心情,达到愉悦的目的
2、 引人入胜,让学生从小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中去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
(二)故事引人——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建议用白话文),说一说从小英雄区寄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三)“模拟情境”——假如你是现代的“区寄”(可以以人生AB剧的形式参与)
话说有一位初中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勇敢的好孩子。大家都叫他小区寄,其实,他的本名不叫区寄。那这一美誉因何而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武术迷,爱舞棍弄棒,也会一点花拳绣腿。他特喜欢看武打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的那种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地行走江湖的生活,他特别向往。有一天,他上网看到一则广告:
“令狐冲学校”招生启事
为了给国家培养、发现武术苗子,使中华武术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本校招收富有天资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若干名,聘请少林寺武术高僧领衔执教。
报名条件:年龄14岁以下,身体健康,发育健全。
报名时间:本日起即可报名。
联系电话:78 联系人:任先生 方先生
为了潜心练武,防止世俗干扰,建议独自一人前来报名。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你的家长。
情境问题一:你觉得这广告可信吗?(信还是不信)
故事续一: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武术的痴迷和对令狐冲的崇拜,使小区寄昏了头脑,盲目代替了理智。虽然他也有点狐疑,但他还是想去试一试。他拨通了电话,来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这是位于郊区的一间小平房。透过房门,他看到一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正在练功,他不禁轻轻地叫出声:哇!真是个练武家子!(此处以漫画来表现情境)于是,他原来尚有的一点警惕心就荡然无存啦。他,踏进了门槛……
情境问题二: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
故事续说二:小区寄一进门,即被人用橡皮膏封住了嘴巴,另一个人还想用绳子将其捆住。他本能地挣扎了一下,得到的是狠狠的一巴掌。他感觉嘴角已流血。他摸了摸下巴,还好,牙齿还在!这一巴掌可把他清醒了。他明白这个广告是骗人的陷阱……
情境问题三:此时的小区寄最忌的是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心理?怎样才能做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故事续说三:聪明的小区寄知道,这时的反抗是以卵击石,弄不好生命也有危险。他很后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明白害怕已于事无补。他不断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想:寻找机会出逃,机会总会有的。他发现自己的情绪逐趋平静。
他被塞进一辆车,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去。过了好久好久,天色已暗,汽车上了一条山间公路,旁边是茂密的森林,(这里以漫画形式表现情境)小区寄突然灵机一动……
情境问题四: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早这样想?
故事续说四:人有三急,小区寄以此为借口,下了车,撒腿就跑,七拐八拐,他躲到了一棵树后,并顺手操起一块石头,以防万一。不久,强盗也追了过来,背正朝着小区寄……
情境问题五:怎么办?要不要用石头砸他?
故事续说五:小区寄操起石头,使尽全身力气,砸向强盗的后脑勺,强盗应声倒地。他马上用绳子把强盗捆了起来,并从强盗身上拿走了小刀和手机。猛地,他觉得脚趾头一疼,只听得树丛中一阵娑娑响声。他想:遭了,肯定是被蛇咬伤了……
情境问题六:这时他应该怎么做?
故事续说六:小区寄马上拿起小刀,从自己的衣服上割了,绑住了自己的脚趾头,并拨通了手机……
有一天,我碰到了小区寄,我问他,这次历险有什么感受?
问题:同学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说?
他说:“唉……哈哈哈……还好,还好,赚了5000元!”(以漫画形式来表现)
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启示我们:当我们面对险情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而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自救宝典”——小组合作完成(课后延伸)
用语言、漫画或小品等形式反映我们周围可能遇到的险情(可以是教师提供的险情,学生自己认识到的问题,也可以对拒绝诱惑方面事情)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9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的基本类型及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好两个内容:(1)情绪的个别差异。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如果站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情绪。另一方面,同样的情绪其感受和表现也可能不同。(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首先会随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其次,“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是重要知识点之一。
2. 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要锻炼他们与人交流,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觉悟方面:确立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认识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
1.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
2. 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 难点:情绪的含义。
(四) 课型:综合课。
(五)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六) 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软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及互相交流心得,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喜怒哀乐”情绪的生活照片。
(七) 授课过程:
讲授课文内容:
1. 引入新课:
(1) 在前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办好事情,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请大家回忆一下,良好心理品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学生回答:健康情绪、坚强意志、和谐人际关系)。对!从这里可以看出,健康的情绪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情绪不好,往往容易产生不好后果。下面将介绍关于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德的故事。他就是曾经由于情绪不好,差点儿误了一件大事。下面请听事情的经过:(投影故事情节,并同时放录音。)
(2) 听完奥斯特瓦德的故事,问:“听了故事,你们觉得情绪重要吗?”(学生答:重要),确实,情绪对我们学习、工件、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人的情绪是怎么回事?现在学习新课《情绪——奇妙的“窗口”》。
2. 讲解课文的内容:
(1)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课文提纲,(提示:重点看情绪的含义,个别差异和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与志向。)归纳要点,对不理解的地方用笔作好记号。新闻记者后让学生自由发问,老师再给予解答。
(2) 学生看完书后,自由发问(老师作好记录)
(3) 老师按课文结构对课文进行讲解,并着重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结合讲件智慧泉中的图片、表格、练习来进行分析。)
① 情绪的含义:
A. 展示学生生活照片,让大家判断,他的情绪如何?(学生答)问照片里的主人:“大家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学生回答)这些同学所讲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其实这些原因中有没有共同的东西?这又是什么呢?我们通过铃声看情绪的产生。(屏幕显示表格)
B. 分析表格“从铃声看情绪的产生”得出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有是来自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② 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A. 设问:最基本情绪是什么?中国文字关于情绪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分别归入喜怒哀惧四类型中。即使有些较复杂的组合而成的情绪,也是由这四种基本类型组合而成的,就如同六种基本颜色调和成许多色调一样,比如,喜忧参半,百感交集等。)
B. 做练习“写一写”:下面的词语分别表达了哪种情绪?(说明许多有关情绪的词汇可以归入四个基本类型。)
③情绪的表现(略讲),用一张漫画说明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明显的表达方式是面部表情。
④情绪的个别差异。
A. 以台风为例,让学生讲出碰到同一件事,人们的情绪表现可能不同,(有人喜,有人怒,有人哀,有人惧),从而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
B. 简单举例,说明同一种情绪,每个人的感受和表现可能不同。例如,足球运动员进球后,有的手舞足蹈,绕场奔跑,而有的则只是面露笑容与队员拍拍手表示而已。
⑤情绪变化的特点。
A. 以李白两次经过长江沿岸写下的两首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为例,说明情绪会随着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B.让学生说一说,做什么事的时候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接着归纳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可以用学生的练习跑步、弹琴、练歌的照片来说明。)
C.用张海迪的事例说明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志向。
张海迪五岁瘫痪,但她坚强面对困难,自强不息,通过自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中医针灸术,热情地关心、帮助别人,她写了一百多万学的著作,其中《轮椅上的梦》,获中宣部“五一个工程奖”,是唯一获此奖的散文集。连高傲的日本人在给她拍完《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系列片后,都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自己有一句:“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为什么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保持如此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呢?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事,为社会尽了一分力。”可见,树立了崇高远大的志向,是张海迪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的力量源泉。
3. 组织学生活动。
(1) 情景表演:《喜怒哀乐》(学生现场表演),表演之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请2—____回答交流。(实际上运用课文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学习、生活现象。)
(2) 填写一周情绪分类表(有几种就填几种),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讲出为什么会出现消极情绪,并请其他同学想办法去帮助他处理。(可以问:假如你是他的话,会怎样处理。)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人或同人个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情况可能不相同,所以,当遇到不顺利的事,假如换个角度看,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3) 播放故事《乞丐与露珠》,然后指出:“怎么样,凡事只要换个角度就不会总是那么糟吧?你想做那颗小露珠吗?那就请我们从不同视角去看一些事情吧。”再引出训练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组做一题)。最后交流,从而进一步深化观点:不同人或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情绪。
肯定学生:同学们换了个角度看问题后,结果都把原来的坏事变成了好事,苦事变成了甜事,气事变成了乐事,阴影变成了阳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就应当多一些从好的、甜的、乐的、阳光的一面去看问题,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4. 小结(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做情绪的主人。
(1) 情绪有个别差异,是可以调节的,因而要学会调节情绪。
(2) 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兴趣和志向,因此,要保持和培养良好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拓展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志向也是重要的条件。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0
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
2、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感受教育创新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一个历史传统,也涌现了许多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孔子被誉为世界教青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四大书院更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古国教育的生机。今天,我们正踏着教育创新的脚步,奏响科教兴国的凯歌。(展示:教育法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为发展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活动一: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教育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大发展。明确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体系是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为后面设计自己的学习规划做铺垫。
活动过程:(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
(1)我们初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
(2)我们本地有哪些大、中专学校?我们高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
(3)你知道哪些网校,请写出它们的网址?
①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事例,促成学生讨论。
②请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其他学生加以补充,使答案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请提供答案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简评,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体系的多层次、多形式。
④学生看书,然后把黑板上的答案归类(比如:基础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必强调分类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是感受教育创新。教师协助,适当点拨。⑤教师总结。
我国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耒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
活动二:我的选择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人生不是独木桥,人生的道路是多元化的;人才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所谓“行行出状元”;选择受教育的途径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更要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才能充分行使受教育的权力,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
问题探究:初中毕业我们可以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但有的家长认为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是的出路,你认为呢?
活动过程
①向学生出示一些资料,介绍我国当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才,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设计。
③引导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要根据国家的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自身的实际,不能盲目效仿别人或者一味受家长的左右。教师要对各种理由给予鼓励性评价,对说理不够充分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讨论,并对学生阐述的理由进行分析。
活动三:从数据中认识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清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权力。出示以下数据资料
材料一:据新华网消息,近期公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显示,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异1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教育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城乡差距中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材料二:
材料三:我国首次公布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报告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与美国1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中国25—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8%,而美国和韩国分别占87%和66%。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6%。
活动过程:
①学生阅读上面三组材料。
②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三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③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④教师引导和总结: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一些贫困和落后地区,还有大量失学儿童。为了使每个公民都有机会享受最基本的教育。我国政府正在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一系列助学项目,不断完善奖、贷、助学金制度,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
接受学校教育。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活动四:不做未来社会的文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懂得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①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图表,讨论以下问题:
·这个图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7
·你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的定义吗?
·如何理解“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刁;会学习的人”。
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③教师总结: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耙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活动五:学习新规划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学习和充电,要将规划付清行动。此项活动属于行为训练,鼓励学生为自己的今后学习制定长远的规划,实践终身学习的思想。
活动过程:
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②布置任务: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父母、亲戚或朋友,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学习的;当地社会上有哪些可以提供的教育资源,自己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
③学生交流,选出部分典型的规划,在班内展出。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型社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实践、网络学习、函授学习、自学等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当地的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规划。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1
政治教案-《走进青春》评课稿(精选2篇)
-《走进青春》篇1《走进青春》评课稿
本节课,庄老师课前认真的分析、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 有条理,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
一、 评教学目标 :
庄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了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实情。
二、 评教学重、难点:
庄老师制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成长不烦恼,这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学生遇见的实际的问题做重点的讲解,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是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学生的回答来完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是:1、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身体的微妙的变化,笑迎青春的到来。2、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三、 评教学方法:
庄老师的课,主要采用了讲述法,知道自主学习法,引导质疑等,相对多样,而且能交叉进行。课堂上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能利用新课程的理念知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 评教学过程 :
1、引入新课:首先是复习提问:①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②如何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承上启下自然的引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中思路清晰,知识表现清楚,板书工整,大致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对于实际的课堂应用教学能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而富有成效的调整。体现了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3、巩固新课的时候,展示了小黑板的判断改错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评教师素质:
庄老师上课时,教态自然,速度适中,语音清晰。即威严又亲切。
六、 评教学效果:
庄老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课,学生基本都学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 教学建议:
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否多予以走动,更加贴近学生,和学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即兴思维和答案,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
2、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不够充分。如成长不烦恼的表格中找出自己的影子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动静结合,先讨论大家,再想想自身属于哪种或哪几种,学生回答时不必寻求所谓的统一答案。
3、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七年级的孩子很爱回答问题,应多注意角落不时发出的另类答案。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不够,教师在介绍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得出了老师要讲述的结论。
4、对个别的知识点解释的比较模糊,甚至有意回避,如性意识,性机能等,那样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好奇和疑惑。其实该介绍的基本的生理知识还是要说明的,说比不说好。
5、个人认为,《小小少年》的歌曲可以作为课引,学生从歌词中就知道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政治教案-《走进青春》评课稿篇2《走进青春》评课稿
时间:2004年10月26日授课人:庄家治评课人:俞永强
本节课,庄老师课前认真的分析、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 有条理,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
一、 评教学目标 :
庄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了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实情。
二、 评教学重、难点:
庄老师制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成长不烦恼,这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学生遇见的实际的问题做重点的讲解,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是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学生的回答来完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是:1、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身体的微妙的变化,笑迎青春的到来。2、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三、 评教学方法:
庄老师的课,主要采用了讲述法,知道自主学习法,引导质疑等,相对多样,而且能交叉进行。课堂上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能利用新课程的理念知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 评教学过程 :
1、引入新课:首先是复习提问:①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②如何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承上启下自然的引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中思路清晰,知识表现清楚,板书工整,大致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对于实际的课堂应用教学能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而富有成效的调整。体现了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3、巩固新课的时候,展示了小黑板的判断改错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评教师素质:
庄老师上课时,教态自然,速度适中,语音清晰。即威严又亲切。
六、 评教学效果:
庄老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课,学生基本都学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 教学建议:
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否多予以走动,更加贴近学生,和学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即兴思维和答案,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
2、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不够充分。如成长不烦恼的表格中找出自己的影子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动静结合,先讨论大家,再想想自身属于哪种或哪几种,学生回答时不必寻求所谓的统一答案。
3、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七年级的孩子很爱回答问题,应多注意角落不时发出的另类答案。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不够,教师在介绍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得出了老师要讲述的结论。
4、对个别的知识点解释的比较模糊,甚至有意回避,如性意识,性机能等,那样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好奇和疑惑。其实该介绍的基本的生理知识还是要说明的,说比不说好。
5、个人认为,《小小少年》的歌曲可以作为课引,学生从歌词中就知道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2
一、故事导入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道:“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极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小结: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P41)无论贵为总统或是贱如乞丐,贵为皇帝还是贱如鞋匠,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导入课题——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平等待人(板书2.2平等待人)
二、讲授新课
(一)尊重平等的人格
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板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但这差异并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天生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平等的含义)
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板书)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3.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承转)那我们的社会一直是平等的吗?
请看P40材料透视。教师结合教参P121适当举例
提问:这些制度是正确的吗?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历史上这些不平等的`制度极大体现了社会的落后和愚昧,他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人们为争取平等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今天的世界上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那么我们应该头脑中平等意识,认识到每个人生来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看到民工子女:恶心,看到乞丐犯贱! 一位姓李的门卫告诉记者,外务人员就是指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指民工,因为民工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李称挂这牌子是5月份,因为景区丢了两辆好的摩托车和自行车,景区办的宾馆(指九龙山庄)的仓库也被盗过,领导认为是民工和捡破烂作的案子,就让挂出来了这个牌子。
农民工=小偷,盗窃,犯罪(不准农名工住小区)——对人群评价以偏盖全的现象
3、要摒除崇拜金钱、权力的陈腐观念
(说一说我们现在有没有以衣貌取人、以地位取人的态度?
10月18日下午,山城重庆万州区,50周岁
出头的“棒棒”余继奎走在狭窄的人行道上,他的扁提不小心碰到了39周岁的妇女曾庆容,争吵之中,曾打了余一耳光,而曾的丈夫胡权宗说了一句激起众怒而导致整个事件升级的话:“我是国家公务员,出了什么事我花钱就可以摆平。”
问:胡权宗的话是否正确?为什么?---------不对,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问:胡宗权的话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以金钱多、地位高来鄙视他人的社会现象。
(干部家庭因老师高考阻止其女儿拖考,而遭到殴打)
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三、学以致用
1.阅读P39 心声热线,并思考这反映了什么现象?
①城市学生看不起来自农村的学生 ②同学成绩不好被老师排斥在一些活动之外
③不尊重体力劳动者④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嘲笑他人容貌
2.阅读与感悟《不坐人力车》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3
政治教案-《延伸生命的价值》教案(精选2篇)
-《延伸生命的价值》教案篇1《延伸生命的价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难点: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法:
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角色扮演
教师 老师刚才捡到300元,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假如这300元是在座所有同学丢的,那么我打算把捡到的钱还给你们,(1)想要回的请举手,(2)在我把钱还给你们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情(把钱揉成一团)问:想要回的请举手?(3)接着老师把钱扔在地上踩。再问:想要回的请举手?
学生 这时仍有许多同学举手。
教师 这300元钱已被我弄脏,并且很不尊敬的还给你,你为什么要回这钱?
学生 自由回答(说明这300元价值没变)。
教师 其实人的生命价值就象这300元一样,不管你怎样对待他,价值是不变,关键是看你如何发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延伸生命的价值》
讲授新课
一、小组讨论:(多媒体)你认为你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说你以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追求物质利益(2)追求名誉(3)贡献社会
让学生体会出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多媒体:不断的超越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生命最有价值。
二、举例说明(让学生回答哪几位人物的生命最有价值?并说明理由。)多媒体
图一:初一学生小明在星期一上午8点上网
图二:残疾人杨云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图三:成克杰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
图四: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正在为藏族群众看病
三、七嘴八舍谈感悟(分组讨论进行)
四、生命讨论区;你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最有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奋发进取、锻炼意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证明自我(多媒体)
(1)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你将……
(2)在家里头,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你通常……
(3)你觉得一个人要成功,更多的是靠……
(4)目前你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5)目前你学习成绩中等,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6)目前你学习成绩较差,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六、全体学生朗读生命誓言(多媒体)
我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里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或喜或悲,我都愿意为它奋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政治教案-《延伸生命的价值》教案篇2《延伸生命的价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难点: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法:
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角色扮演
教师 老师刚才捡到300元,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假如这300元是在座所有同学丢的,那么我打算把捡到的钱还给你们,(1)想要回的请举手,(2)在我把钱还给你们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情(把钱揉成一团)问:想要回的请举手?(3)接着老师把钱扔在地上踩。再问:想要回的请举手?
学生 这时仍有许多同学举手。
教师 这300元钱已被我弄脏,并且很不尊敬的还给你,你为什么要回这钱?
学生 自由回答(说明这300元价值没变)。
教师 其实人的生命价值就象这300元一样,不管你怎样对待他,价值是不变,关键是看你如何发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延伸生命的价值》
讲授新课
一、小组讨论:(多媒体)你认为你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说你以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追求物质利益(2)追求名誉(3)贡献社会
让学生体会出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多媒体:不断的超越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生命最有价值。
二、举例说明(让学生回答哪几位人物的生命最有价值?并说明理由。)多媒体
图一:初一学生小明在星期一上午8点上网
图二:残疾人杨云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图三:成克杰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
图四: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正在为藏族群众看病
三、七嘴八舍谈感悟(分组讨论进行)
四、生命讨论区;你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最有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奋发进取、锻炼意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证明自我(多媒体)
(1)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你将……
(2)在家里头,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你通常……
(3)你觉得一个人要成功,更多的是靠……
(4)目前你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5)目前你学习成绩中等,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6)目前你学习成绩较差,那么你认为自己今后在学习上将
六、全体学生朗读生命誓言(多媒体)
我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里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或喜或悲,我都愿意为它奋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案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4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
(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思维发展两条线。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课本剧(师生共同创作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断案上钦差大臣说了算?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而为引入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古代的“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所谓的“人治”(“君王即为法”)。
思考:是否有比“人治”更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归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法治是最为安全、代价最小,最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首先我引导学生要想了解依法治国问题,(教案)让我们先来看看法治的内涵。
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
(PPT出示:法治——“法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法律制度,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法治的内涵导出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由谁来“依法治国”?依据什么法?怎样理解“治”?
由怎样理解“治”,引导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等三个问题的讨论,得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及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头脑风暴、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课本剧中的案情发生在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又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对比课本剧中说到的“人治”进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和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要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践平台:透过发改委关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视频),看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
教师归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实践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依法治国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当然,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二者相互联系、补充,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巧妙地渗透了辩证思维方法。
(六)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教材讨论题。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5
政治教案-生活需要友谊(精选2篇)
-生活需要友谊篇1生活需要友谊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有位伟人这样评价友谊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们赞美友谊,寻求友谊,因为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
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人生活在世界是,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爱的需要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包括被爱和爱别人这两方面。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在爱的需要中,同学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长大了”、“我不是个小孩子了”这种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他人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这种渴望爱重视、被尊重的心理,在关系平等的同龄人中间,是最能得到满足的。因此,同学友谊成为我们特别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一个缺少友谊、长期得不到这方面心理满足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异常。
友谊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真正的友谊是不含忌妒之心和狭隘之意的。真诚地为朋友的成功而祝福,真心地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这难道不是我们从那些真挚的友谊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吗?友谊能使一个人的欢乐变成了几俱共有的欢乐,一个人的幸福成为几个人共同的幸福。不仅如此,它在使人能更多分享欢乐和幸福的同时,无形中还培养了我们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友谊有助于排角烦恼和忧愁。人生道路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幸福,也有烦恼忧愁。当遭遇烦恼和忧愁时,友谊会成为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小陈因为母亲不幸病逝,内心受到极大打击。她变得性格孤僻,面容消瘦,成绩下降。班里的几个同学见了心里非常着急主动接近她,为她补课,并悄悄打听到了她的生日,决定一起搞一次“秘密”行动。在小陈生日那天,当黑板上出现“生日快乐”这几个字时,她的心一下子温暖了,她感激地和大家一起唱起《祝你生日快乐》歌。纯洁友爱的气氛,帮助小陈从悲伤消沉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出来,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以真挚的友谊去帮助他们排除烦恼、化角郁闷、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这是友谊的最珍贵之处。而且,在学着去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能干和优秀起来。
友谊促进我们进步。首先,友谊能使我们学习得更好。真正的好朋友,会把学习上互相帮助看成是责任,是乐事,而决不会搞“封锁”、“保密”,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这种学习上的互相启发、共同钻研、“彼此交换”,能弥补个人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使大家的学习成绩都得到提高。
一位著名的英国作家作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其实,友谊能使我们思想进步得更快。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俱都难免会有缺点和不足,有时甚至会犯错误。这时,来自好朋友的忠告、劝诫就成了一剂良药,它能使人清醒、觉悟,并产生翻然改进的决心和力量。而当思想上出现某种疑惑,或者关键时刻拿不定主意、踌躇不前的时候,听听好朋友的分析和意见,常常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最后,友谊能使集体更有力量。在一个充满友谊的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汇集起来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它是集体进步最可靠的保证。看看我们周围,凡良好的集体一定是富有友谊这种感情凝聚力的。
人人都向往真挚的友谊,那么,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挚的呢?
真诚平等。真诚,就是真实诚恳,不虚伪;平等,就是不因对方学习成绩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条件的好坏等看高或看低对方,而是完全把对方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依赖,双方才会互相敞开心扉;只有平等,才会有双方在人格上的互相尊重,友谊才能建立起来并保持下去。
互帮互谅。友谊有很丰富的内容,其中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是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而建立友谊,就象没有播种就能收获一样是不可能的,友谊还有一个内容叫“谅解”。面对朋友间难免会产生的一些小小的磨擦,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之心,善于理解和原谅对方,小小的不愉快就会在谅解中烟消云散,友谊经过考验后会更加牢固。
共同追求。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用来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互相呼应,结合在一起。共同追求是精神的纽带,把人与人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你听说过“刘邓大军”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支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部队,南征北战,威震天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正职赫赫战功。两位老一辈革命家之间至学深至厚的友情,也被传为美谈。抗日战争期间,一次,邓小平率领部队冒险通过敌人封锁线去执行任务,留守的刘伯承十分担心他们的安全。在邓小平通过封锁线的那天晚上,刘伯承亲自到师部作战科值班室等候电话。夜深了,同志们一次次劝他回去休息,他坚决不肯,说不见消息不睡觉。等呀等,还不见电话来,刘伯承不安地在室内来回走动……一直到天快亮时,报告邓小平已安全通过封锁线的电话打来了,刘伯承这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另一次部队过黄泛区,头上是敌机在轰炸,脚下是没膝深的烂泥地,又湿又滑,每走一步都很困难。邓小平搀扶着比他年长十几岁的刘伯承,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几十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难怪人们会说“刘邓不可分”、“刘邓之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正是对共同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共同事业的深情挚爱,使这两位老一辈共产党人结下了终生的友情。
政治教案-生活需要友谊篇2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有位伟人这样评价友谊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们赞美友谊,寻求友谊,因为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
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人生活在世界是,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爱的需要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包括被爱和爱别人这两方面。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在爱的需要中,同学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长大了”、“我不是个小孩子了”这种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他人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这种渴望爱重视、被尊重的心理,在关系平等的同龄人中间,是最能得到满足的。因此,同学友谊成为我们特别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一个缺少友谊、长期得不到这方面心理满足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异常。
友谊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真正的友谊是不含忌妒之心和狭隘之意的。真诚地为朋友的成功而祝福,真心地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这难道不是我们从那些真挚的友谊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吗?友谊能使一个人的欢乐变成了几俱共有的欢乐,一个人的幸福成为几个人共同的幸福。不仅如此,它在使人能更多分享欢乐和幸福的同时,无形中还培养了我们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友谊有助于排角烦恼和忧愁。人生道路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幸福,也有烦恼忧愁。当遭遇烦恼和忧愁时,友谊会成为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小陈因为母亲不幸病逝,内心受到极大打击。她变得性格孤僻,面容消瘦,成绩下降。班里的几个同学见了心里非常着急主动接近她,为她补课,并悄悄打听到了她的生日,决定一起搞一次“秘密”行动。在小陈生日那天,当黑板上出现“生日快乐”这几个字时,她的心一下子温暖了,她感激地和大家一起唱起《祝你生日快乐》歌。纯洁友爱的气氛,帮助小陈从悲伤消沉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出来,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以真挚的友谊去帮助他们排除烦恼、化角郁闷、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这是友谊的最珍贵之处。而且,在学着去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能干和优秀起来。
友谊促进我们进步。首先,友谊能使我们学习得更好。真正的好朋友,会把学习上互相帮助看成是责任,是乐事,而决不会搞“封锁”、“保密”,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这种学习上的互相启发、共同钻研、“彼此交换”,能弥补个人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使大家的学习成绩都得到提高。
一位著名的英国作家作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其实,友谊能使我们思想进步得更快。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俱都难免会有缺点和不足,有时甚至会犯错误。这时,来自好朋友的忠告、劝诫就成了一剂良药,它能使人清醒、觉悟,并产生翻然改进的决心和力量。而当思想上出现某种疑惑,或者关键时刻拿不定主意、踌躇不前的时候,听听好朋友的分析和意见,常常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最后,友谊能使集体更有力量。在一个充满友谊的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汇集起来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它是集体进步最可靠的保证。看看我们周围,凡良好的集体一定是富有友谊这种感情凝聚力的。
人人都向往真挚的友谊,那么,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挚的呢?
真诚平等。真诚,就是真实诚恳,不虚伪;平等,就是不因对方学习成绩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条件的好坏等看高或看低对方,而是完全把对方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依赖,双方才会互相敞开心扉;只有平等,才会有双方在人格上的互相尊重,友谊才能建立起来并保持下去。
互帮互谅。友谊有很丰富的内容,其中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是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而建立友谊,就象没有播种就能收获一样是不可能的,友谊还有一个内容叫“谅解”。面对朋友间难免会产生的一些小小的磨擦,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之心,善于理解和原谅对方,小小的不愉快就会在谅解中烟消云散,友谊经过考验后会更加牢固。
共同追求。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用来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互相呼应,结合在一起。共同追求是精神的纽带,把人与人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你听说过“刘邓大军”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支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部队,南征北战,威震天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正职赫赫战功。两位老一辈革命家之间至学深至厚的友情,也被传为美谈。抗日战争期间,一次,邓小平率领部队冒险通过敌人封锁线去执行任务,留守的刘伯承十分担心他们的安全。在邓小平通过封锁线的那天晚上,刘伯承亲自到师部作战科值班室等候电话。夜深了,同志们一次次劝他回去休息,他坚决不肯,说不见消息不睡觉。等呀等,还不见电话来,刘伯承不安地在室内来回走动……一直到天快亮时,报告邓小平已安全通过封锁线的电话打来了,刘伯承这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另一次部队过黄泛区,头上是敌机在轰炸,脚下是没膝深的烂泥地,又湿又滑,每走一步都很困难。邓小平搀扶着比他年长十几岁的刘伯承,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几十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难怪人们会说“刘邓不可分”、“刘邓之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正是对共同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共同事业的深情挚爱,使这两位老一辈共产党人结下了终生的友情。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所以落脚点应该是自觉守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
(1)倘若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变得形同虚设;
(2)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个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
(3)自己可以从他人的守法中获得利益,且自身的守法行为也有益于他人。只有学生意识到了有法可依的意义和有法不依的危害才会在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监督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是本课课标的要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公民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对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的依据:有关监督的知识,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中学生对监督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往往认为“权”大于“法”,所谓的监督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还会遭到打击、报复;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实现目标。
知识要点:
(1)怎样做一个合格护法小使者?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①、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
③、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使用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通过面谈、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有效方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组材料:1、近三年,陕西全省共起诉刑事案件32899件50174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9433件18161人,分别占起诉案件总数和涉案总人数的59%和36%。
2、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总数在不断上升,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
让学生分析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反映了什麽问题?
生:略。(基本能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师:(适时点评并给于肯定)是的,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庆幸的是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成为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言,从国家的发展需要来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要学会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入课题: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展开
一、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漫画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它往往能针砭时弊,警示你我。仔细观察下列漫画,看有何寓意?
教师展示漫画情景:
(一)晨练之趣(二)一步跨栏(三)盗猎?到处猎!
进入活动一:
活动一:漫画内外你找我找
(活动要求:各组成员互相合作,给出漫画最准确的寓意。再联系现实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生:略。
(好的答案给于肯定)教师归纳:以上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违法的,自然要受到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这些行为与法制建设背道而驰,既不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无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
针对漫画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怎样才是守法的表现?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违法行为。
生1:不翻越隔离栏杆,走过街天桥或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生2: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等。
生3:不攀折花卉树木,不践踏草坪,爱护公共设施等。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违法现象的发生?
生:略。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应当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是的,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自觉的遵守,那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形同虚设。社会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处处要遵守规则,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自觉守法是一种境界,更应成为现实,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应对现实。请看情景材料:
我校门前马路两侧经常有卖油炸串、盗版书、小玩具等占道经营,再加之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上下学期间,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这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师:再光华的议论都是不够的,徘徊在议论的漩涡里也是完全不够的,我们怎样才能改善甚或解决这一“烦扰”?
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分条析理你说我说
二、要学会行使监督权。(板书)
学生讨论,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生1:对学生加强教育,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不购买小摊上的食品,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
师:不错。这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如何更好的行使监督权?有些市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怎么回事?
生:每个公民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生:要有维权的意识,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
师:那些方法是有效的?
生:略。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提到打电话、写信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提请人大监督,向新闻媒体举报等方面,各方积极努力,在我们面前呈现政府监管,市民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究:1)、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都可以行使监督权?
生:略。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故事——江涛出的是什么“招”。
生:略。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二个下的故事——她给市长伯伯写了封信。
江涛和王雅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给相关领导写信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行使监督权?下面是一组人们行使监督权时可能采用的方法,请你判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学生回答:略。
师: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面谈、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块、通过媒体转达等合法的方式行使监督权,但不能使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等非法方式表达意愿。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
生:(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是的,往往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方力量,当然包括我们自己,不要仅以为是政府部门的事。
自觉守法是我们的义务,行使监督权是我们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不自觉守法之人,肆意侵权之事,我们还要学会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板书)
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合作探究你行我行
请学生看一段录像《智斗劫匪》:了解情节,再作大胆的假设与猜想。
师:如果是你会怎麽做?
生:略。(可能会涉及到的答案:沉着冷静面对、设法用周旋顺从等方法稳住歹徒、记住相貌、了解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全的话,可以再去引导。)
那么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还有哪些好方法?
生:略。
师归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上同学们提到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与之硬拼又会有什么后果?
生:略。
师:对违法犯罪行为忍气吞声、听之任之的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中学生不仅要学法、守法,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师:这位中学生如果不动脑筋,简单蛮干,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略。
师:如果简单蛮干,可能不但制止不了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行为,而且还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丢掉性命。
师: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赵明母子俩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
生:略。
师:请新闻媒体曝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都是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的有效方法。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应该加以维护。因为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勇于护法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抑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师:新课知识业已结束,再进一步探究:在讲完依法治国的知识以后,陕教版教材为何要把三个独立的板块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何联系?
生:略。
师:是的,三个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在法制建设的今天,作为我们中学生,自觉守法某种意义上就是做好预防,从我做起,监督是维护自己、他人、社会利益的关爱形式,而学法守法还不够,维护法律的尊严是更高的境界。所以我要说:预防是最好的建设,监督是最好的关爱,护法是最有力的音符。
小结: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保障。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合格的护法小使者。让我们自觉守法护法,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依法治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面临的人口国情。
3、 生育的必要性。
4、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
5、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形势。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9、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作用。
10、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能力目标
1、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关系的能力。
2、具有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实行 生育、保护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能力。
3、具有结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4、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开放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
2、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的志向。
3、具有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02。(重点和难点)
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难点)
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重点)
4、科学发展 02。(重点和难点)
三、教时安排:
4课时
四、教学设想:
以探究活动为基础,教师分析和讲解,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幻灯片、录音设备、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02。
3、懂得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02(重点)。
2、对外开放的内容和重要性(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与此同时,大批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么,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呢?
(二、)新课:
预习:学生用8分钟时间自读课本,解决练习册P30“课前预习题”。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
让学生自己举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开放的世界的表现,并以加入世贸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受阻状况来总结。说明:
(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
(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的&39;发展离不开世界
总结: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02(板书)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0202(副板书)
提出问题: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结合课本表格。
让学生举例:
经济:进出口贸易;中国的纺织品、电器产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场;中国重新“入世”。
政治:__互访;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活动;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
文化中国在法国文化年;中国在美国文化年;中国在俄罗斯文化年。
教育: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高校联合办学。
体育:积极参加世界各种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强调:a、对所有国家开放;b、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讨论: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①既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又必须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5分钟演讲赛)
(结合课本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事例组织讨论,再次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借鉴和利用外国有益经验的关系。)
【活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速度名列世界首位。但在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答:题中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因为:A、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中国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B、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3、小组交流: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四、课堂小结:
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愿我们的国家能够发展的更加繁荣美好。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8
政治教案-《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通用2篇)
-《人贵有自尊自信》篇1<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任玉梅
一、教材说明
这是人教版初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上册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本课内容为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青少年自尊自信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重点说明了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品质的重要性。本课是第五课的认知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品格修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一课。可见,讲好本堂明理课是为下一节践行课做好成功理论铺垫地关键。
三、学生分析
自尊自信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有过体验,但如何正确理解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升华。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设计地教学情境中去发现、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结合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设计本堂课的主要教学情境——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紧密结合学生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创设情境,以擂台赛的形式贯穿始终,力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以及自尊自信对于个人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全面看待自己、分析和处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合作与探究,在体验中感受自尊自信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对个人成长、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结意识,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2)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难点
自尊自信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推选出四位能熟练操作鼠标的同学分别作1、2、3、4号裁判。
2推选出三位学生配音。
3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自尊自信的故事资料。
4两组座位里分别提前藏好红、栏两色绸带。
六、教学流程
㈠创设导入 情境,开启探求知识的大门。
首先,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课件——一座大厦,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最先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接着用商量的口气问学生:“今天,让我们把这座大楼看成是一座屹立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大厦,这堂课让我们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的擂台赛,好吗?我们全班将分成红、蓝两队,想知道你是那个队吗?迷底就在你的桌子里。”(需课前教师将红、蓝两种绸带分别藏在所有学生的桌子里)然后在教师的示范下,将彩带系在脖子上,并告诉学生红队代表自尊和成功,蓝队代表自信和希望。今天凡是参加本次课堂活动的同学,无论回答的对与否、好与坏,都可以为本队赢得一块构筑成功大厦的方砖。
在本堂课的导入 环节中,我是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本堂课创设的主要教学情境,即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可以说,成功大厦是本堂课的灵魂,也是贯穿本堂课始终的主线,这样构思的灵感来自于“自尊自信是成功大厦的基石”这句话。这样以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入探求知识的情境,不仅使整堂课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而且使评价及时,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刻。此外,以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以悬念的游戏方式揭示迷底,制定宽松的比赛规则,这些益趣横生的教学方式的设计,既尊重了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举手,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疑,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
㈡创设过程情境,让学生与自尊自信牵手。
1、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各队领队开始成功大厦的探索。由学生结合课件现场参与配音,讲述一个发生在美国的关于黑气球的真实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故事听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此时请一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加砖)学生可能会问这几方面的问题:⑴黑人小孩为什么不敢与白人小孩一起买气球?⑵老人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⑶这位黑人小孩后来会怎样?这些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怎样看待你自己?你希望别人怎样看待你?从而归纳出自尊自信的含义,使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设计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设疑过渡:“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自尊自信心呢?”然后以多媒体展示《一个中学生的网上真情告白》,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所学知识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的?乐乐的烦恼反映了我们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哪些心理特点?(此时请二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这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不仅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心理特点,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3、教师引言过渡:“渴望成功与成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学生的梦想,那么自尊自信对一个人成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你能讲一个你所知道的令你难忘的自尊自信小故事吗?让我们继续今天成功大厦的探索……”(此时请三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我仍以课件为载体,创设“说你说我”的氛围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讲的故事可能会有三种层次——古今中外的、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期间教师可适当插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会使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进而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条件。
㈢创设高潮情境,达到情理交融
教师先介绍日本的“鼓气学校”后过渡:“同学们,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你能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吗?”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4号裁判到前面来操纵鼠标加砖)之后,师生共同评看多媒体显示的构筑成功大厦的结果。然后教师与学生交流:“
老师也有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你们想听吗?……你们喜欢吗?……愿意与老师一起承诺吗?……请全体同学起立,把手放在心上,与老师一起大声承诺(多媒体同时播放《超越梦想》激情振奋的声画):相信自己,决不怀疑,路越难走我越坚强,我将用行动证明——我能行!”设计师生面向未来共同承诺这种别具一格的新颖方式,是为了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震撼人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渴望,已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七、教师总结(在《超越梦想》的音乐背景下):”同学们,让我们彼此铭记今天的承诺,用我们的一生去证实,用我们的行动以自尊为红砖,以自信为水泥,以自强自立为钢筋去构筑我们未来的成功大厦,去实现我们的成功梦想!”这样,在激昂振奋的音乐和画面中,把本课推向高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起到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信,带着希望,带着豪情,离开教师,离开课堂,可谓终身收益。
八、课后反馈
本课成功之处:
1、科学、合理、有效地借助多媒体现代化辅助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景,学生带着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生动活泼的发展。
2、从学生的需要、情感出发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师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很容易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
4、宽松的评价方式、擂台赛的组织形式,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5、师生最后的共同承诺,确实把学生要树立自尊自信的渴望激发出来,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不足之处:
1、过于注重情感的激发,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调。
3、学生对自尊自信方面的小故事了解得不够丰富。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政治教案-《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篇2<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任玉梅
一、教材说明
这是人教版初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上册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本课内容为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青少年自尊自信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重点说明了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品质的重要性。本课是第五课的认知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品格修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一课。可见,讲好本堂明理课是为下一节践行课做好成功理论铺垫地关键。
三、学生分析
自尊自信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有过体验,但如何正确理解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升华。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设计地教学情境中去发现、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结合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设计本堂课的主要教学情境——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紧密结合学生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创设情境,以擂台赛的形式贯穿始终,力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以及自尊自信对于个人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全面看待自己、分析和处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合作与探究,在体验中感受自尊自信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对个人成长、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结意识,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2)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难点
自尊自信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推选出四位能熟练操作鼠标的同学分别作1、2、3、4号裁判。
2推选出三位学生配音。
3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自尊自信的故事资料。
4两组座位里分别提前藏好红、栏两色绸带。
六、教学流程
㈠创设导入 情境,开启探求知识的大门。
首先,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课件——一座大厦,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最先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接着用商量的口气问学生:“今天,让我们把这座大楼看成是一座屹立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大厦,这堂课让我们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的擂台赛,好吗?我们全班将分成红、蓝两队,想知道你是那个队吗?迷底就在你的桌子里。”(需课前教师将红、蓝两种绸带分别藏在所有学生的桌子里)然后在教师的示范下,将彩带系在脖子上,并告诉学生红队代表自尊和成功,蓝队代表自信和希望。今天凡是参加本次课堂活动的同学,无论回答的对与否、好与坏,都可以为本队赢得一块构筑成功大厦的方砖。
在本堂课的导入 环节中,我是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本堂课创设的主要教学情境,即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可以说,成功大厦是本堂课的灵魂,也是贯穿本堂课始终的主线,这样构思的灵感来自于“自尊自信是成功大厦的基石”这句话。这样以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入探求知识的情境,不仅使整堂课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而且使评价及时,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刻。此外,以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以悬念的游戏方式揭示迷底,制定宽松的比赛规则,这些益趣横生的教学方式的设计,既尊重了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举手,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疑,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
㈡创设过程情境,让学生与自尊自信牵手。
1、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各队领队开始成功大厦的探索。由学生结合课件现场参与配音,讲述一个发生在美国的关于黑气球的真实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故事听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此时请一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加砖)学生可能会问这几方面的问题:⑴黑人小孩为什么不敢与白人小孩一起买气球?⑵老人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⑶这位黑人小孩后来会怎样?这些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怎样看待你自己?你希望别人怎样看待你?从而归纳出自尊自信的含义,使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设计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设疑过渡:“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自尊自信心呢?”然后以多媒体展示《一个中学生的网上真情告白》,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所学知识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的?乐乐的烦恼反映了我们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哪些心理特点?(此时请二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这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不仅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心理特点,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3、教师引言过渡:“渴望成功与成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学生的梦想,那么自尊自信对一个人成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你能讲一个你所知道的令你难忘的自尊自信小故事吗?让我们继续今天成功大厦的探索……”(此时请三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我仍以课件为载体,创设“说你说我”的氛围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讲的故事可能会有三种层次——古今中外的、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期间教师可适当插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会使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进而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条件。
㈢创设高潮情境,达到情理交融
教师先介绍日本的“鼓气学校”后过渡:“同学们,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你能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吗?”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4号裁判到前面来操纵鼠标加砖)之后,师生共同评看多媒体显示的构筑成功大厦的结果。然后教师与学生交流:“
老师也有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你们想听吗?……你们喜欢吗?……愿意与老师一起承诺吗?……请全体同学起立,把手放在心上,与老师一起大声承诺(多媒体同时播放《超越梦想》激情振奋的声画):相信自己,决不怀疑,路越难走我越坚强,我将用行动证明——我能行!”设计师生面向未来共同承诺这种别具一格的新颖方式,是为了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震撼人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渴望,已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七、教师总结(在《超越梦想》的音乐背景下):”同学们,让我们彼此铭记今天的承诺,用我们的一生去证实,用我们的行动以自尊为红砖,以自信为水泥,以自强自立为钢筋去构筑我们未来的成功大厦,去实现我们的成功梦想!”这样,在激昂振奋的音乐和画面中,把本课推向高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起到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信,带着希望,带着豪情,离开教师,离开课堂,可谓终身收益。
八、课后反馈
本课成功之处:
1、科学、合理、有效地借助多媒体现代化辅助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景,学生带着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生动活泼的发展。
2、从学生的需要、情感出发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师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很容易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
4、宽松的评价方式、擂台赛的组织形式,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5、师生最后的共同承诺,确实把学生要树立自尊自信的渴望激发出来,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不足之处:
1、过于注重情感的激发,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调。
3、学生对自尊自信方面的小故事了解得不够丰富。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19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理解,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中三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创新与科技发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难点:
1、搭起创新的桥梁。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公平、正义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增强公平意识,勇于承担自已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增强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2、增强区别科学与迷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参加各种迷信活动。
3、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已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怎么写政治教案篇20
教材分析:“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这一单元意在使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
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对应的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蘅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们的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把握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资料,及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事迹
板书设计: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2、我们的理想
3、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4、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同绘小康蓝图
1、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对未来的憧憬。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完全一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模块一:前人梦想
展示资料: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社会
(讨论)这些都是前人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归纳: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恩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
2、我们的理想
模块二:畅想未来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过渡语:现在一些人认为,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信念?历史是这样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遭受无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如何救人民于水火?李大钊、陈潭秋等革命先烈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
展示李大钊、陈潭秋的照片请同学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中】
师总结:无数先烈与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的武器,探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过程。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就是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我们又有为实现理想的具体理想。
模块三:立足今天
3、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展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图片和开国大典的图片
提问: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是什么?
师概括: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展示三张贫困人民生活的图片
提问: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师概括: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一想: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否完成?
师概括: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4、、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生讨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