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设计教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规范教学过程,既然这样,那么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移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羽毛、纸团、皮球、积木、汽车、沙包、铁块若干。
2、室外准备器械:滑板车、大型积木、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出问题。指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玩吗?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怎样让这些不动的东西动起来呢?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二、幼儿操作、探索
1、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教师指导,重点启发幼儿想办法让桌子上的物体动起来。
2、提问:请你们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动起来?(幼儿用动作讲述表演)
3、教师小结:原来,要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脚踢,还可以用嘴吹。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教师提出新问题,让幼儿试着用不同的力移动物体。
2、教师小结:用力大,这些东西移动得就快,而且远;反过来,用力小,这些东西移动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问,操作尝试,巩固教学内容
1、指导语:刚刚我们是让桌子上的东西动了起来,现在请你们想办法让周围的东西动起来,看看轻的东西用力怎么样?重的东西用力怎么样?
2、今天,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东西移动起来,我们知道轻的东西用力小,重的东西用力大;反过来,用力大,东西动得又快又远,用力小,东西动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动:幼儿到室外操作巩固和感受物体移动的秘密。
教学反思:
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学会给与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果珍粉做果汁的方法。
2、能仔细的观察果珍粉在水中的变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体验自制果汁饮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温开水、幼儿人手一把小勺、一份果珍粉。
2、布小熊一只,创设环境“小熊的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做果汁的兴趣。
1、出示小熊,以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听音乐幼儿开汽车去小熊家)
2、来到小熊家,与小熊问好。
3、师:今天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出示一杯果汁饮料)是什么果汁饮料?小熊只准备了一杯饮料,但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多,怎么办呢?
(幼儿想办法)
那我们一起来每人做一杯果汁饮料吧!怎么做呢?需要用到什么呢?
(杯子、勺子、果珍粉、温水)
(评:以去小熊家作客的形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更易于幼儿接受。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制作果汁的愿望。)
二、幼儿做果汁。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提出操作规则。
先看看你们面前的杯子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喝一口尝尝有没有味道?(无色、无味)
再看一看小碗里有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黄色的果珍粉)
师:有了这么多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幼儿回答)
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已制作果汁。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果汁,你是怎么做的?果珍粉放到水里后就怎样?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3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知道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的道理以及简单的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
现成的多米诺骨牌或由木板锯成的长木条若干、排列示意图三张(如图)、录像带。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我们已玩过“击棋子”的游戏,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新的材料,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来玩“击木块”的游戏。
2.出示排列示意图(如图),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本组准备按哪种方式排列木块。
〔评: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排列形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1.三组幼儿分别协商排列木块的方式,并尝试推击木块,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2.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快,有的组搭得慢?为什么有的组搭的木块倒得慢,有的倒得快?(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各组幼儿在吸取其他小组经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排得快慢与小组合作情况有关,木块倒得快慢与排列线路有关。
〔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三、探索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1.将木块排列好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倒其中一块,就会使它后面的木块也连续倒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阻止木块继续倒下呢?
2.各组幼儿分别通过操作,探索阻隔的方法。
3.请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阻隔方法,教师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小结:排木块时大家应努力协作,尽量放稳木块。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只要将手掌插入其中或赶紧抽掉后面的一块,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木块倒下。
4.每组幼儿分别运用其他小组的阻隔方法进行尝试。
〔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交流
1.各小组分别交换排列示意图,幼儿继续合作排列木块并推击,看看排列线路与力的传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懂得:力的传递速度与其排列线路有关,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路线越弯曲,速度就越慢。
3.看录像了解生活中力传递现象的应用情况,如打桌球、打保龄球、打玻璃弹珠等。
4.力的传递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4
活动目标:
1、透过观察、讨论、尝试,探索车轮滚画的基本印制方法,感受印迹和色彩的丰富性。
2、在群众印画的过程中,学习与同伴共享空间和操作材料。
3、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想法,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群众作画的经验。
2、将三张铅画纸(整开)铺在地上,拼成长条。
3、在铅画纸的两边放上装有颜料的盘子(两个幼儿共用一个盘子),抹布,小汽车玩具若干(放在篓子里)。
活动过程:
1、观察绘画工具、材料,猜测、思考车轮滚画的方法。
(l)教师:看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什么(让幼儿认识绘画工具、材料)
(2)教师:仔细观察你的小汽车,车轮上有什么是什么样貌的猜猜,怎样用小汽车来画画。
2、探索车轮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怎样才能让车轮上好看的花纹留在纸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自己动手试一试(幼儿尝试操作)
(2)教师:谁的小汽车留下的花纹最好看你是怎样印的(按住、往前推)
(3)教师鼓励幼儿进行二次尝试。
教师:你们的画上有了哪些颜色你想换一种颜色或者换一个你喜欢的小汽车怎样办
(4)幼儿进行第三次尝试。
教师:小汽车怎样才能开得远
3、评价。
教师:看看画上有什么样的车轮印,说说你是怎样印的。
活动推荐:
☆活动延伸将幼儿的车轮滚画作品位置在活动区,引导幼儿自由欣赏和想象。也可在印好的画面上进行第二次创作,如添加大大小小的、怪异的图形。
☆区角活动将玩具小汽车和颜料放置在活动区角,幼儿自己探索,继续印制各种好看的花纹。
☆家园共育共同搜集生活中能够用来作画的工具,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评析】
车轮留下的痕迹与弹珠Ⅲ相比,虽然都是线条,但痕迹粗犷,而且是群众作面,画面的气势宏大。教师用“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想一想,像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尽情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潜力的提高。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 第一组:幼儿收集整理的资料、图书
2. 第三组:实验 (强调安全)
3. 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一)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来帮助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2、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二)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3、播放课件:《水的循环》(四)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8
活动目标:
1、在吸吸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铁和内装各种制品的封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着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
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着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钢笔、铁钉、针……
2、归类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
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贴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五)延伸活动
1、在科技操作区提供磁铁及各种制品,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寻找铁制品。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9
活动目标:
1、透过欣赏各种弹珠滚画作品,感受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交织在一齐的美。
2、尝试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蘸上各种颜色进行滚画,探索弹珠滚画的墓本方法。
3、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想象和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对偶然的形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的经验。
2、弹珠滚画作品若干。
3、每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若干个,四个盘子(里面装有四种不同的颜料),四把小勺,A4大小的作业纸人手一张,成人鞋盒盖人手一个(将作业纸放人鞋盒中,弹珠滚动时不会滚出去)。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弹珠滚画,感受各种彩色的线条交织在一齐的美。
教师:看看这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线条在一齐像什么呢
2、探索弹珠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2)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这些弹珠一样吗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除了弹珠还有什么有哪些颜色还有什么
(3)教师:猜猜看,用这些东西怎样才能印出漂亮的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换一种颜色怎样办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先将作业纸放人盒盖内,再用小勺舀出颜料盘中的弹珠放入盒盖内,上下左右摇晃盒盖。想换另一种颜色时,将弹珠倒回颜色盘,用小勺在其他颜色的盘中舀弹珠。
3、尝试进行弹珠滚画活动。
教师:怎样让线条变得更长怎样才能让画面变得好看
4、作品评价。
教师:你的画像什么你是怎样印画的印画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
该活动中,教师给每组都带给了比较性很强的色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不断感受色彩碰撞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取丰富的色彩经验。同时,纵横交织的彩色线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0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培养上。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很好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因此,我设计了小火山爆发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感受和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
2、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以及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小苏打和醋若干,勺子,盘子,抹布,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要和老师一起走近科学的王国,一起探索神奇的科学奥秘。在开始之前呢,老师啊要给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小朋友们可要仔细的听好了。有一种山,他要是生气了或者发怒了会很危险,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山吗?
二、出示PPT,幼儿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
1、观看视频,感受火山爆发。
2、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了解火山的种类。
3、危害及好处
三、认识实验材料
1、认识醋
通过摇一摇、看一看、闻一闻等方法了解醋的颜色、气味、作用等。
2、认识小苏打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等方法了解小苏打的颜色,味道,作用等。
四、实验猜想
1、教师提问:如果把醋和小苏打一起放到量杯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会不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呢?
2、幼儿进行猜想。
五、实验操作
1、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操作的过程中,要边操作边实验,边口述过程。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提醒操作过程。
3、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
5、收拾实验材料。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可以用橙汁、咖啡和可乐这三种饮料一起来做这个小实验,会不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X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X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X老师和现在的X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X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X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X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X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X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X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X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X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X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2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6.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较。
【活动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解决问题。
2.学习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活动过程】
一、辨别哪杯是清水首先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其次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二、交流分享首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请幼儿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请幼儿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活动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固体可以转换成液体,并为我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设计思路】
活动之前幼儿已经积累了各种感官的经验,但是,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猜猜哪杯是清水”,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5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极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了解它们的一些主要特征。
2、乐意将自己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仪。
2、幼儿用书《南极和北极》。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活动难点:
认识南极和北极的人、动物和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了解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1)简单说说地球仪的用途。
(2)介绍在地球仪上自己知道的国家和地区区域:
“我们居住的城市(大约)是在哪个位置?”
(3)寻找南极和北极的位置:
“你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最低的温度是多少?”
“从地球上看一看,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南极近还是离北极近?”
2、交流信息,引导幼儿对有关南极和北极的问题进行讨论:
(1)你知道南极和北极的哪些事情?那里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介绍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
(2)南极和北极有些什么动物?(阅读图书,认识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
(3)南极和北极的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认识狗拉雪橇。)
3、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继续探索有关南极和北极奥秘的兴趣:
(1) “南极和北极有白天和黑夜吗?为什们企鹅不怕寒冷?”
(2)“你还想知道哪些南极和北极的事情?”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精选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