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下载科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自信心。如何下载科学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如何下载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3
温州新桥艳洁幼儿园:张慧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对颜色特别感兴趣,经常问老师是否要上美术绘画课。因此我选用这个主题《多彩的颜色》,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并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看图谱,完整的念儿歌。
3、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数个
3、红、黄、蓝色、桔子、茄子、叶子、车子的图片
4、图谱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画画的时候,用什么东西给画涂上颜色的?
幼:用蜡笔。颜料
师:小朋友真聪明,其实颜料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为什么说颜料很神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一>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1、红色、黄色的混合
师:小张老师这有两杯有颜色的水,看看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黄色的。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红色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来猜)
师: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橙色。
师:真棒!原来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的。那我们用橙色可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小张老师觉得用橙色画桔子最漂亮。
师:现在小张老师要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教师边讲边出示红色、黄色、橙色、桔子的图片) 2、红色、蓝色混合
师:这杯水又是什么颜色呢?
幼:红色、蓝色。
师:猜猜红色蓝色手拉手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紫色。
师:原来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那我们可以用紫色来画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紫色可以画那么多东西吖,小张老师觉得用紫色画茄子最漂亮。
师:老师也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教师边讲边出示红色、蓝色、紫色、茄子的图片) 3、黄色、蓝色混合
师:这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黄色、蓝色。
师:猜猜黄色蓝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师:真神奇,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教师动手操作,幼儿观察)
幼:绿色。
师:那我们可以用绿色画什么呢?
师:张老师用绿色画了叶子。
师:哪位小朋友来帮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
师: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教师出示黄色蓝色,绿色、叶子的图片) 4、红黄蓝色混合
师:夷,那我们用这三种颜色的水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师:我们也来试试看。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教师操作)
幼:黑色。
师:可以用黑色画什么?
师:张老师用黑色画了一辆车子。
师:哪位小朋友来帮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
师:真厉害,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车子。(边讲边出示) 三、出示图谱,幼儿跟念儿歌
师:颜料可真神奇它可以变出那么多的颜色。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怎么变出来的,给它取个好听的题目叫《颜色宝宝变魔术》(出示图谱)跟着老师一起念。 四、幼儿完整的念儿歌
五、创编儿歌
师:儿歌中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橙色除了画桔子还可以画什么呢? 师:那紫色除了画茄子还可以画什么呢?
师:绿色我们还可以画什么呢?......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会自己编儿歌了,其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这些颜色画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可以用这些颜色画什么? 儿歌:《颜色宝宝变魔术》
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车子。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保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4、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二、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刚刚我们升国旗时,你是用什么看国旗的呢?(幼儿回答:眼睛)
2、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对眼睛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深入地了解和思考眼睛的重要性。(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3、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爱护眼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三、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教师: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少看电脑和电视,注意休息,让眼部的肌肉有机会放松;二是不用脏手揉眼睛;三是平衡膳食,多吃对保护视力有保护的食物,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5
活动背景:
在我们生活中,绳子到处可见,跳绳的绳,捆东西的绳,编网的绳……在幼儿的游戏玩具中,也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如跳绳的塑料绳、棉线绳;“抓尾巴”游戏的纸绳、布绳;攀登架上的尼龙绳……仔细观察一下,绳子的变化也无处不在,一根绳摆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圆形;可以用绳子拼成门和窗;可以用绳子编中国结……那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我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这次关于绳子的活动,让孩子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绳”的用处。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子,了解绳子的不同用途。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相关经验能与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及绳制品;收集有关绳子用途的图片、照片若干;已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亲子单《各种各样的绳子》。
环境准备:布置“绳子展示台”,展示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棉绳、塑料绳、布绳、纸绳、中国结、彩色毛线;各种串珠(塑料大珠子)、没穿鞋带的鞋子、礼物盒、衣服、裤子、衣架、纽扣绳等;师生共同收集的跳绳、棉纱绳、毛线绳、纸绳等各种绳子。
多媒体准备:
PPT《各种各样的绳子》、PPT《绳子的用途》。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亲子单,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各种各样的绳子及用途。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和父母完成的亲子单。
“你和爸爸妈妈找到了哪些绳子?这些绳子有什么用处啊?”
“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及时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声音宏亮。)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逐组和幼儿共同认识老师提供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动脑筋玩。
①“请小朋友来看一下,这些是什么啊?”(塑料珠子)
“你打算怎么来玩绳子啊?”(用绳子把珠子穿起来)
②“这里有什么啊?”(鞋子)
“请小朋友来想想怎么玩?”
③“老师为小朋友提供了许多的礼物还有包装彩带,请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注意将撕下的双面胶纸屑放在盆子里。”引导幼儿利用绳子进行挂衣服、穿珠子、系鞋带、扎礼盒、转纽扣等活动。
④“这绳子上穿的什么”(大纽扣)
“请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来试着玩一玩!”(转纽扣)
⑤“这里有什么啊?”(晾衣绳、衣服、裤子、袜子、衣架)
“猜猜该怎么玩?”(晾衣服)
注:因为考虑到幼儿不会系晾衣绳(会系不够),所以我事先在活动室后面的两端窗户上就系好了。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请小朋友玩的时候先看看想想你玩的绳子是什么绳,是怎么玩的?”
三、说一说玩过的绳子及玩法
提问个别幼儿,师:刚才你玩的哪一组?你玩得是什么绳子?你是怎么玩的?
四、利用PPT来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绳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1、展示PPT《各种各样的绳子》。
“这是什么绳子,你知道吗?”
“这是棉线绳!”
和幼儿一起认识棉线绳、尼龙绳、毛线绳、麻绳、布绳、麻绳、钢丝绳、包装绳。
当遇到幼儿不熟悉的绳子名称时,则让幼儿跟念。
2、展示PPT《绳子的用途》,引导幼儿说出以上绳子的相应用途。
逐个出示各种绳子的图片,逐个提问幼儿绳子的用途。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顾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每种绳子的多种用途。
(1)棉线绳可以用来缝衣服、穿珠子。
(2)尼龙绳可以用来做球网、蹦蹦床四周围得网、吊床、做钓鱼线等。
(3)毛线绳可以用来织毛衣、织包包、织帽子、织围巾。
(4)纸绳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制作小拖鞋、遮阳帽、时尚包包。
(5)布绳可以用来做漂亮的手机链、手机绳等。
(6)麻绳可以用来做草鞋、保护树木过冬、包扎粽子和螃蟹。
(7)钢丝绳可以让电工叔叔更安全的进行维修工作。
(8)包装绳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做成中国结。
五、教师小结绳子的种类和用处。
绳子的种类很多,有着各自的用处。棉线绳可以用来缝衣服、缝货物袋口;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吊货物;尼龙绳可以编安全网、尼龙袋,拉起来可以晾衣物、晒被子;纸绳可以做手工、做工艺品;草绳可以捆绑各种易碎品……还有一种特殊的绳子钢索绳,可以拉住桥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绳子,绳子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我们和绳子是紧密不可分离的了。
活动反思:
绳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玩起来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通过对绳子不同用途的认识、探索,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绳子的多变性,并能将绳子的变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符合大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玩耍、探索,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和绳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绳的乐趣。在活动准备方面,不管是幼儿的知识准备,课前的操作材料准备,我觉得都挺充分的,特别是我为了这次活动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绳子的图片,制作了两个PPT,分别是《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绳子的用途》,帮助幼儿认识几种最常见的绳子以及相应的用途。
在活动中我自己觉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长方面。虽然是我请父母帮助其完成亲子单,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独立完成的,幼儿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所以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案设计得不够科学,我在活动前虽然让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绳子及用绳子做成的东西,并在活动中还布置了展览台,但是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组提供每种绳子一份,那么让幼儿通过触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绳子的不同材质。
三、活动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玩的绳子这一环节,假如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别是扎礼物)呈现在集体面前,并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那么能更好的加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但是要将活动设计的既严谨又生动有趣,却是是很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电闪雷鸣
2、课件:图片—雷电,下雨。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电闪雷鸣
1、教师游戏口吻: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听,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幼儿听声音后,知道听到的是—风声,雨声,雷声
二、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1、出示图片:雷电,下雨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讨论:
(1)下雨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打雷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三、教师引导幼儿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
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与关键经验:
幼儿进入大班,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动作更趋灵活,但对身体关节的作用及保护方法了解很少,容易造成运动中关节拉伤、摔伤和碰伤。由此,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的作用,学会在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方法。
1、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2、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创设:
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大型积木一套。
图书区投放与人体关节骨骼有关的书。《幼儿用书》中画有人体关节图人手一张。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摇绳时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时靠腿的什么部位)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2、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再次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3、游戏“会表演的关节”。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的关节。大胆地在关节部位上用水彩笔画一样东西。如:小昆虫、小人脸等。然后动一动这些关节,发现关节上图形会一弯一伸的动起来。(加深幼儿对关节弯曲作用的认识)。
4、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教师请幼儿观看他们的生活游戏录像,画面出现推、拉、拽的现象。
与幼儿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
容易发生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
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
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再次观看正确的游戏活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录像。
相关经验:
绘画:各种昆虫的绘画方法。
卫生常识:人体骨骼关节的保健常识。
活动评价:
在幼儿活动或运动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无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延伸与扩展:
1、创设“我喜欢的运动”墙饰,将制成的活动“小人”由幼儿意愿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运动状态,并相应写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与家长沟通和宣传,注意在家庭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关节。提醒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拍球活动、知道有气的球跳得高、没气的球跳不起来。
2、观察手动充气工具充气的过程,感知皮球的外表变化。
3、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有气的球,尝试拍、滚过球。
2、物质准备:瘪球三个,手动充气工具一个。
活动过程:
1、玩球活动。
(1)教师(出示瘪皮球):这是什么?(皮球)你以前玩过吗?
(2)请几个幼儿上来玩一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玩的皮球和我们以前玩的皮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皮球拍不起来)
2、感受空气。
(1)今天我们玩的皮球为什么拍不起来呢?(因为它没气了)
(2)认识充气工具,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体。
教师出示手动充气工具,让幼儿认识这是给皮球充气的。用手动充气工具,在幼儿的表面皮肤(脸上、手上)打气,让幼儿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
3、给皮球充气,感受球逐渐变鼓的过程,知道手动充气的方法。
(1)教师:我们来给皮球充气吧,气要从哪里才能进去呢?我们来一起找找看皮球的充气孔在哪里。
(2)教师和个别幼儿用手动充气工具给2只皮球充气,让幼儿幼儿双手捧着皮球,感知皮球渐渐鼓起来的过程。
4、幼儿玩球,感受充足气体的皮球跳得高。
(1)教师:现在充满气的皮球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呀?(现在的有气,能跳起来;刚才的没气球跳不起来。)
(2)教师:现在皮球有气了,可是皮球宝宝跳得很低,谁有办法能让皮球宝宝跳得高一点?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气的多少与球的弹跳高度有关,气越足,皮球跳得越高。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5、游戏: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高?
教师把皮球都放掉气,幼儿来给它充气,然后拍皮球。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最高?
游戏可进行3—4遍。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
3.音乐磁带和cd。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
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
二、进一步实验。
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
--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
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
1.观察雨衣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
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
2.请幼儿装水试一试。
活动延伸:
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闪电等明显的气候特征,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打雷下雨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和能力。
3、学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学唱切分音,增强节奏感。
活动准备
1、课件:雷雨闪电
2、声音:打雷
3、图片-人们避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弹琴,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谈话引出课题。
二、展开
1、播放声音:闪电雷鸣,暴雨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闪电雷鸣下大雨时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夏天雷雨的情景。
2、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2)听音乐,为歌曲拍打节奏。
(3)学说歌词。
(4)整体教唱歌曲。
(5)分段教唱歌曲。
(6)幼儿跟着老师琴练习唱。
(7)集体一起跟着琴唱。
(8)分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歌练习。
让幼儿在优美的歌声中,对夏季奇妙的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夏天的美丽。
3、观察图片:人们避雨
使幼儿正确了解打雷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添画:夏天的雷雨
告诉幼儿由夏天的雷雨而引申出的新事物,如,彩虹、太阳雨、避雷针等。
让孩子们大胆讲述你添画的是什么?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
1、与孩子们一起对作品进行展评并张贴在互动墙壁上。
2、听音乐表演《夏天的雷雨》
歌曲:夏天的雷雨(歌词)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小朋友请你快快想一想。
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轰隆隆轰隆隆,打雷声音响。
哗啦啦哗啦啦,大雨落下来,
告诉你这是夏天的雷雨。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1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学目的: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1)小组交流(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三、拓展: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板书设计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后记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激发幼儿对电脑等科技产品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电脑幼儿、学习软件若干。
2、教学挂图《电脑》。
3、《科学》下P.18~19。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脑。
1、带领幼儿到电脑室,请幼儿说出电脑主要部件的`名称。
2、讨论:电脑能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介绍电脑的用途。
3、用教学挂图,教师结合幼儿知道的电脑的用途,丰富他们对电脑的认识。
二、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
1、带幼儿上网浏览,在操作中发现电脑传递信息速度快、内容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2、观看画册《信息的使者-电脑》,进一步认识电脑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电脑。
教师带幼儿用电脑进行绘画、玩游戏,体验使用电脑的乐趣。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抬、推、拉、转……)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受!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嘿,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错,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师你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虞老师老师帮忙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
老师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滑板有轮子,如果没有轮子就不会跑,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
难点: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一份沙和食盐的混合物、筛子、滤纸、烧杯、放大镜、玻璃棒、清水、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实物投影:一份沙和食盐混合物。(也可使用课件中的食盐与沙混合物图片)
谈话:昨天老师在整理实验物品的时候,不小心将沙子和食盐混在了一起,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把它们分离开来吗?
2.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接导入,使研究的问题直观、清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
(一)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一份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观察混合物,讨论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并填写活动手册。
(2)给每个小组一个筛子,试试使用筛子分离沙和食盐。
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食盐和沙的特点,和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的结果。
3.提问:用筛子无法将沙和食盐分离开来,原因是什么?
4.小结:由于两者的颗粒大小太接近,无法用筛子分离它们。我们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并尝试用筛子分离它们,实验之后却发现无法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因为两者的颗粒大小非常接近。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将食盐变成更小的微粒,再进行分离。
(二)活动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1.讨论: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后,我们可以怎样操作?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沙分离出来。
2.介绍过滤方法和过滤装置(滤纸和烧杯)。
3.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加入清水并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将杯中的混合物,慢慢分次倒入滤纸过滤,将沙分离出来。
4.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研讨:
(1)在滤纸上观察到了什么?杯子中的液体是什么?
(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
(3)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增加水量的角度,思考溶液的变化,通过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并学会使用这个方法来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三)活动三:分离食盐和水
1.谈话: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沙分离出来,过滤后的这一杯液体是食盐水,如果把这一杯盐水放在阳台上,让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你们觉得在水蒸发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提问: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原先溶解在杯中的食盐会怎样呢?
3.谈话: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出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5.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时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溶液,让水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
6.课件出示:
(1)介绍蒸发装置: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
(2)学习酒精灯的构造、火焰的组成和安全使用方法。
7.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1)将10mL左右的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2)边加热,边搅拌。
(3)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注意事项: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
②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很烫,不要触摸。
8.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研讨:
(1)蒸发得到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有什么方法证明?
(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比较,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
(4)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蒸发的方法,发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从而学习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三、拓展
出示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图片。
工匠在制造产品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木屑和铁屑,而且它们混在了一起,工匠想回收铁屑加工成其他的铁制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出铁屑呢?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质,也学会了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中的物质重新分离出来。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5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
2.使学生掌握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原因、发展过程及预防措施。
3.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四、教学用具:
眼球结构挂图;眼球结构模型;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挂图;正常眼、近视眼的挂图。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眼的结构
1.眼球:
眼球眼球壁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占1/6
巩膜:白色坚固,占5/6保护眼球内部〖JB)〗中膜
虹膜:棕黑色中央是瞳孔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脉络膜:占中膜的2/3,①有丰富的血管(营养眼球)②有丰富的色素细胞(“暗室”作用)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的刺激产生物象)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
2.眼球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二)视觉的形成
(出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的挂图或投影片)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时,经过了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当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后,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立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39;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总结如下:
折射神经冲动传导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神经冲动→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过渡:人在看外界的各种物体时,为什么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看得清楚呢?这主要是通过睫状体中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调节晶状体曲度的结果。
演示实验:按课本中双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的要求进行演示。
从实验可知,眼睛通过活动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我们的眼球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形成近视或远视。下面我们主要学习我们的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三)近视
1.什么是近视眼?
出示近视眼与正常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对比总结出近视眼的概念: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会使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
2.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疾病。其实纯属先天性的近视眼较少,多数是后天造成的。
(2)作业负担过重或采光照明不足。
说明:假性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内肌肉不能放松造成的。假性近视可以恢复正常。
(3)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读写姿势不正确,走路、乘车时看书,连续长时间看书等。
(4)营养因素。好吃零食、甜食,龋齿及近视的发生率高。因为食品配搭不当,导致体质异常而引起眼的屈光异常。
3.近视眼的预防: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力开展体育活动。
(2)注意阅读书写卫生。
(3)做好眼保健操,做到穴位准确,力度适当,并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早期发现视力下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5)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座位与电视机的距离,最好是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
4.近视眼的纠正方法:
(1)药物疗法。滴双星明眼药水或遵医嘱用其他药物治疗。
(2)物理疗法:眼保健操、按摩远眺疗法等等。
(3)配镜矫正。
通过眼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健康、视力正常。
六、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近视眼形成的原理、原因及发展过程,从而自觉地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从而达到预防措施,提高了保护视力的积极性。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6
“火山喷发”,大家必须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你也能够投稿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立刻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样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此刻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我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超多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构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潜力,真是两全其美。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8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3、教师准备弹簧秤。【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课堂小结: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19
班级分析:本次上课的班级是一个混龄班级(混龄不是按照年龄来分,而是按照学习情况,适应状态以及接受情况来分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了解,我对混龄教学中的20名幼儿中的13名跟班学生比较了解,也比较清楚和熟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余7名幼儿是这个学期才转来的新生,在两个月的相处里我也逐步掌握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了这个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认识水》的第一课时,它是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况来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但是因幼儿的年龄特征,常常感觉不准确,幼儿特别重视证据,证据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科学问题并对提出的解释予以评价。
材料从2方面进行:
首先从水的基本特征“水的颜色、水的味道、水是否透明、水是否流动”。用实验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幼儿经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案,收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然后引出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中心
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堂课中主要安排4个活动“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实验探究的开放性
材料的开放性:课前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在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领取材料。
实验方法的开放性:引导幼儿参与实验,然后幼儿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活动。
交流的开放性:幼儿充分的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
对与幼儿,注意教、扶、放的适当安排,放——“用在水的颜色,味道的实验”时,充分发动幼儿的头脑,让幼儿进行开放性思维;教、扶——在“水是否透明、流动”时,教师进行必要性的规范指导。
四、设计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引导幼儿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猜测——制定方案(包括试验方法,材料准备,小组分工合作等)——实验——记录——交流
2、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实验(方法)明确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幼儿节约用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重难点
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
1、情境创设
2、手偶、标签、号牌。
3、动画、音乐、节约用水标志。
4、盆(大的2个、小的8个)、清水一桶、杯子若干、矿泉水瓶、白醋、白酒。
5、石子、颜料、调色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水声进入教学环境。
2、动画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水是什么颜色)
师:(出示3杯水,一杯清水、一杯又红颜色的水、一杯又蓝颜色的水。)小朋友们,我们的水有一个秘密?看!这3杯水,你觉得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猜想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下面老师来做个示范,请小朋友们仔细看。
实验:分别给3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2杯加入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什么颜色。
幼儿分组实验
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水是无味的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通过实验得出水是无色的。
提问:既然水没有颜色,那它会不会有味道呢?谁是什么味道呀?
幼:猜想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有,有的小朋友说没有,有的说是甜的,有的又说是苦的,还有的说是酸的,到底是什么味的呀?
师:瞧!老师这里有3杯都像水一样的液体,到底这3杯是不是水,我们要先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各有什么问道。
幼儿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师:水既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瞧!老师这里有2块小石子,我把一块石子放入带颜色的水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
提问:小朋友们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师:通过这么多实验,老师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老师要和水做一个小游戏“抓水”。
师:咦?我怎么抓不着呀?怎么办呀?哪个小朋友帮帮老师呀?
幼儿:······
师:小朋友也抓不到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诶!这里有个小杯子,我用小杯子来运水,请小朋友们观察水是怎么进入盆子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渗透游戏:运水游戏。
教师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
三、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师:水能用来干什么了?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脚、洗头、洗澡······
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水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的时候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正真做到节约用水。
师: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吗?
幼:回答(教师出示节约用水色标志,引出该怎样节约用水)。
师:“那以后应该怎样就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渗透环保意识:观看节约用水宣传片。
四、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
看了节约用水的宣传片以后,我们知道节约用水对我们的重要性,请给身边的人说一声:“不要让水龙头哭了”。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检查幼儿园的水龙头哭没有。
如何下载科学教案篇20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
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