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实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吗?这里为大家分享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快来学习吧!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
1、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39;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导入
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
生甲: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又变成一束白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师: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如果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到彩虹的?
生:夏天雨后的天空中看到过彩虹。
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的废白炽灯泡或小电珠,去掉灯脚与灯丝等,在里面装满清水。再取一个不透光的硬纸板,在板上开一个与灯泡直径相仿的孔,用较强的光通过板上的孔照射到灯泡上。在板上灯泡一面可以看到孔的周围有一圈彩色的光环,从内圈到外依次是紫、靛……等色,最外圈
是红色。如图4、4—24所示。
也可利用浇花或美发用的小喷雾器产生喷雾的效果,调整喷水雾方向,使观察者能够在背对太阳的方位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彩虹?人造彩虹中有几种颜色的光?如何排列?
2、色光的混合。
学生探究实验:4个人一组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出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如课本P6图4—35。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生乙: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种颜色的光。
生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
生:看到了彩色扇面。
师:可能有的同学课前没有做以上两个实验,请课后留下来补做。
演示实验:取两个三棱镜,一个带狭缝的挡光板和一个白色光屏,按图4—32,4—33所示操作。
在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时,理想的光源是太阳光,可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实验室内,通过有窄缝的挡光板后入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注意入射光线要从底边方向斜向上射入三棱镜,将光屏放在棱镜的另一侧面,使三棱镜
绕自身的轴线微微转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彩色的光谱带。光屏与棱镜的距离调节在0.5m左右为宜,这样得到的彩色光谱带清晰。
做七色光的混合实验时,两块棱镜的相对的边要平行。光屏距棱镜的距离约1m,这样才能观察到混合后的白光。
实验光源也可以是日光灯、功率较大的白炽灯等。
也可利用投影仪来做以上实验。
如图4、4—2所示,用一块开有窄缝的硬纸板放在投影仪面板上,调节投影仪的镜头,从平面镜中反射的光束与水平面夹角约60度左右为宜,在竖直屏幕上得到一条清晰的狭窄的白光带。把三棱镜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三棱镜可绕轴转动。
实验时,开启投影仪,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现象。
将另一个三棱镜也安装到铁架台上,位置如图4、4—3所示,适当调节后,可观察到七色光带又汇合成一条狭窄的白色光带。
师: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板书:2、光的三基色
学生探究实验:学生4个人分一组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
生:探究、交流。
师:各种颜色的颜料的混合能否调出红、黄、蓝?
生:调不出。
师: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板书:3、颜料三原色
师:你们将这三种颜色调在一起,试试会调出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调在一起会变成黑色。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看到黄、橙、红的暖色,你会联想到什么?看到绿、蓝、紫等冷色,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看到暖色我会联想到太阳、火等,看到冷色我会联想到草地、水等。
师: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三、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叫光的色散。自然界中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又会变为白色,这叫光的复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师简要地对本节课全班同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63,作业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光的三基点: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六、课后反思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3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例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和(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图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定义用“”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ABCD,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回顾: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_____。矩形的对角线___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四条边都__,它的两条对角线__每条对角线平…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归纳
【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性质有:①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四条边都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菱形是对称轴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为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2)菱形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即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综上可知,判定菱形时常用的思路:
四条边都相等菱形
菱形四边形
平行
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菱形
【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四个角都相等。
4.矩形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判定(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综上可知,判定矩形时常用的思路:
【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条边相等,邻边垂直且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
1(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
(1)根据定义判定;(2)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矩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5.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变形;
(2)依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依次连接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依次连接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4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青蛙是什么动物?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青蛙的受精是在 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 。
2、青蛙的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 辅助呼吸。
3、青蛙幼体与鱼相似,通过 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成体 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三)合作探究
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有哪些特点?
(四)达标训练
1、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 ( )
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叫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如果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不久,如果你再来,会在水中看到小蝌蚪。继续观察下去,你还会看到青蛙那魔术般的外形变化过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试分析回答:
(1)雄蛙的鸣叫是为了 ;
(2)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
(3)小蝌蚪长得不像“妈妈”,而像一条小鱼。猜猜看,小蝌蚪在水中用什么进行呼吸? 。
(4)小蝌蚪经过魔术般的变化,最后成得和“妈妈”一样了。你能写出青蛙的发育全过程吗?(请用箭头和发育阶段名称表示) 。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5
1、什么是诚实?诚实有什么重要性?
(1)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2)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谎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么?
(1)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言并不鲜见。各种谎言背后总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缘由。有的人认为,撒谎是人难以避免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其实,谎言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
(2)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3、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
(1)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俗话说,一诺千金,形容承诺的道德分量之重。无论对大事还是对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2)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4、怎样区分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诚实的要求,而只能被视为愚蠢。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5、怎样才能坚守诚信的绿洲?
(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不讲诚信的人,见利忘义的行为只是社会前进大潮中的逆流漩涡。大多数公民和企业的诚实守信的行为才是市场繁荣、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2)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6、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人与人的天赋有着千差万别,但差别不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7、为什么说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味的表现。人类社会经历过各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存在过各种各样的歧视,发生过残酷的迫害甚至杀戮。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样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社会的进步不能一蹴而就,陈旧的观念也不会一扫而光。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别,在社会生活中的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某种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差异: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熟悉的人与新来者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等。
(3)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么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要摒除对金钱、权力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10、为什么说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怀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会容忍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无辜者的伤害。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而会在救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和错误作斗争。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会充满爱心。
(5)善良要见诸行动。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为别人的需要作出奉献。
11、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发挥。
(2)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生命的爱,就仿佛给他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12、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
(4)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5)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6
感受大自然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
能力目标:
①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②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
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树立正确的自然馆,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
2、板书课题: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1、 美丽的大自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
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严重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里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了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无不显现着生物世界的美;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不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
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名片欣赏:见教材P33——34页
海 上 日 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穿上只有及其德响声。……
2、访谈:怎样欣赏大自然之美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4页
图1:北国千里冰封 图2:南国秀色
说一说:
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
教师讲述:
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绚丽、月光的皎洁、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险峻、原始森林的苍茫、花草虫鱼的可爱,大自然给我们提共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相关链接:见教材P35页链接材料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教师讲述:
人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自然美变化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作为我们中学生关于大自然之美,还有好多问题搞不清楚。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的分类P35页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35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讨论 议一议:自然美分为哪两类?
自然美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种巧夺天工的林园。
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辽阔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
2怎样鉴赏自然美P35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P35—36页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P36页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P36页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36页
按教材简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7页审美交流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雄伟壮丽的泰山,中国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故称“岱宗”。它象顶天立地的巨人,巍巍峨峨雄峙zhi在海滨的山东省中部。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延绵二百多公里,其极顶——玉皇顶,称天柱峰,海拔1545米,泰山的余脉起伏于齐鲁天地之间,青山连绵。莽莽苍苍,气势蓬勃。
泰山的自然景致有其独到之处,它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审视过、命名过、加工过。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观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了泰山后说: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了,它使国际自然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泰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要重新评介自然与人的关系。这就是泰山,它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它记录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历程。泰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四、课后作业
1、预习第十二课第二框内容
2、完成《学海导航》P21——22页,十二课第一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7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另外,抽时间学习,并作学习笔记,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业务水平。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4、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另外还要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能够主动学习。
5、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
6、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的辅导不够,由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也知道,有的学生只是做表面文章,“出工不出力”
5、教学反思不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12.3.1.1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作业:课本P56习题12.3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2.3.1.1等腰三角形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
12.3.1.1等腰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______(根据什么?).
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据什么?).
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
④若已知AD=4cm,则BC______cm.
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______.
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______.
例: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
练习:5.(1)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练习:P53练习1、2、3。
IV、课堂小结
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有何关系?
4.现在证明线段相等问题,一般应从几方面考虑?
V、布置作业:P56页习题12.3第5、6题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8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x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x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举例:(大屏幕显示)
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x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x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9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F浮>GF浮=G
ρ液<ρ物>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师展示我国各地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板书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4)如何缓解我国的缺水状况?(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明确: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兴修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总体上我国缺水情况日益加剧。然而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费的状况也很严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状况?(学生回答)引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话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明确:
A、我国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规;?有偿使用;?制定“中国水周”;?制定“节水标志”。
B、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C、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D、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E、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F、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6)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1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__。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3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目标由原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的重点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由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方式也应随不一样年级的学生而变化。
在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刚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但是,我发现自从小学读了两年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牛津教材词汇量增加,资料难度加大,学生怕苦而不能及时巩固。课文的配套练习也不能自觉的去独立完成。
三、教师应对一些整体学生进行教学的态度误区。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理解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四、教师在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有些教师就责怪学生,并因此加强反复训练。于是在教师的责怪声中,在枯燥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针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分析,了解基础
小学阶段英语只注重听说读,而写的练习相对较少,英语考试也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问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也受到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仅限于会朗读26个字母,而不能准确地读准、写出26个字母;兴致高时,能朗读几个带有chilish的英文单词及几句日常用语。
因此,接手初一新的教学班时,要对学生进行难易适当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字母测试、词汇测试等。透过测试,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精心备课、上课。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避免有必须的基础的学生对重炒旧菜,索然无味;同时对于毫无基础的学生精心施教,夯实基础。
二、主动学习,音标先行
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预习―上课―复习。牛津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一样在于它增加了超多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而词汇和知识点渗透其中,这就要求学生务必做好预习工作,在质疑中自主学习知识,从而体验到上英语课的“成就感”。但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的预习具有必须的难度,那么音标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在学完字母及若干基本词汇之后,要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系统讲授音标知识。可采用“分散归纳”的教法,及时利用字母以及必须量的词汇归纳出音标,教授读音规则,如:字母组合的发音、辅音连缀、多音节的划分等,读音规则与音标结合起来,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拐杖。也能够在音标教学中,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绕口令及小短文,让学生在搞笑的活动中巩固枯燥的音标读音规则,为将来成功记忆单词打好基础。
当然,音标的教学不能孤立的进行,应结合单词来认识其读音,这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音标,学生可自行拼读和记忆单词,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潜力。
三、课堂设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用心性,才能持之以恒地学好英语。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单词教学中,能够采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取见性,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句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表演法、竞赛法和游戏法。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能够让学生利用每课前五分钟的表演来巩固已学句子,如购物、就医等。同桌表演对话,会什么,说什么,不搞每错必纠,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巩固单词和词组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以小组为单位,拼写单词或翻译词组,评出“thebestteam”,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我教第六单元Fashion时,要求学生穿上自我最喜爱的衣服,用Showme______句型,让学生展示所说的实物,并用英语简单介绍并走秀,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掌握了一系列和服饰有关的词汇,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要注重授学生以“渔”,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潜力和思维潜力。英语教学中,动词的时态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记住时态的构成及与哪些时光状语连用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其方法:找时光,看主语,对规则。如Shealways___toschoolearly。A。goBgoesCwentDisgoing。此题中有副词always,学生确定用一般此刻时,主语是she,再看动词是否是规则动词,go的第三人称单数加上“es”,所以选B。再如,Hismother____(cook)inthekitchennow。根据now确定是此刻进行时,Mymother是单数,填iscooking。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不一样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到达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共同提高
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能够利用空余时光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交流,根据不一样班级、不一样层次进行组织,加强课外辅导和个别辅导。如,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光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听、说、读、写训练皆可。再如,培养“小助手”,把班级分为十个小组,每组一名组长,要求他们主动帮忙基础差的学生,不要嘲笑他们的错误,耐心地教他们读和说,以此带动班上落后学生。成绩进步者及时奖励,在班级内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抓好课堂质量的同时,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亦不容忽视。作业的选取很重要,我们要注重练习的典型性,我多以考试中常出现的基础及易错题为主,一天几题,积少成多,及时巩固,做到精讲精练。作业的批改中,我不忘给学生评价,及时赞赏进步较大的学生,激发和保护他们的信心,对于退步的同学不忘写上几句鼓励或提醒的话。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原因;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台湾行省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大连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限度在获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问题、炼达观点的能力。
(3)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6)通过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原因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献身精神。
(2)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3)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联想思维方法,加深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与理解。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关于中法战争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4)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教材中《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和《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回答相关问题,训练学生从表格中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及《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3)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2.难点
(1)中法战争,中国以胜求和的原因;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甲午中日战争
导入:观看影片剪辑,说出这是哪场战争的场景,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观看一组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生:讨论。
师:进行一些提示,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解题方向。
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多媒体演示。主要从日本、中国、欧美和朝鲜四个方面来分析。
师:(辩论)
有人说:没有朝鲜东学党起义就不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分析辩论。
师:总结战争的背景。
二、战争经过
师:演示战争的经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生:分析战争的经过并完成表格。
师:播放一段影像资料,让学生谈谈想法。
生:观看后,谈谈感想。
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三、战争结果及影响
生:说出战争结果及影响。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师:在这里大家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战败的原因?
生:讨论。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归纳。证明清政府的腐败。
师: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分析其影响。
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
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师:演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师: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思考并作答。
师:(探讨) 《马关条约》对日本、 对远东是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生:课下探究。
小结:四张图片一段音乐。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5
通过八年级数学一个多学期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我们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该做适当的评价和提示,以弥补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化难为易、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诚信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激励。我们教师都喜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真诚的赞美学生数学做题或学习的成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不断被自己“聪明”的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中进行学习,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合作、交流,并积极的相互反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八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如:分式、平行四边形等内容,我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作出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思考问题,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我们八(4)班的刘欣欣、赵良超等同学,一学期多下来,数学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经常在预习新课时就已经把课后的练习完成了。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八年级是一个特别的年级,容易产生两级分化,数学学科也是如此,这就更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课下也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建议,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与您心连心!
总之,要想教好八年级数学、让学生学好八年级数学需要我们八年级数学教师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付出自己的爱心,才能桃李满天下!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四>、教学过程:
1、: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7
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 点: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 点: 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 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 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 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 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 总结法则
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
2. 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精练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 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 教科书 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体验点: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
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
疑点:在设计的图案中清晰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具学具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的图案及其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种图案标志的对象。(展示课本图3—23)
明确在欣赏了图案后,简单地复习:平移、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而图(2)可以通过平移形成。
2、课本
1欣赏课本75页图3—24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过程。
评注:图案是密铺图案的代表,旨在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同时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图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图案”,然后再运用平移、旋转关系加以说明,注意旋转中心可以为图形上某一特征的点。
评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基本图案,然后通过变换得到。而且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左上图和右下图。
(二)课内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展示该组搜集得到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
(2)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图形,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那些图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转?分析其中的一个,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课时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图案的设计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延伸拓展
进一步搜集身边的各种标志性图案,尝试着重新设计它,并结合实际背景分析它的设计意图。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19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
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示意图从哪5个方面说明了欧盟的作用。
(2)作用、影响、意义
好,我们下一堂课继续来学习西欧的其他知识。
第二课时:
师:屏幕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课件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
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第三课时:(练习和学生讲述为主)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课堂练习:
位置、地形和气候姓名__________
点击“欧洲西部”进入,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鼠标箭头变成“手”形,可点击进入)
一、位置(whereis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_______(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洋,北临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___________洲相望。
3、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至________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a北回归线、b北极圈)。
?
推断:a.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________(a海洋、b陆地)影响较大。大部分为_____(a陆地性、b海洋性)气候。
b.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________带。
二、地形(whatisit?)
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_______(a比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吗?
推断:多优良_________,海运发达。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主要有北部的______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__________走向。
推断: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随着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冬冷夏热,气候逐渐过渡为____________气候。
3、根据本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本区“河湖”特征与形成条件连接起来。
(1)河湖水量充沛,河网密集a.受冰川影响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两侧多湖泊
(3)无长河c中欧西欧多平原,降水较多
推断:这些平原、山地、半岛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峡湾,成为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本区___________业发达。
二:气候、农业和工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欧盟
(3)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4)作用、影响、意义
三、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工业部门和产品
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比重小,尖端工业占优势
(2)工业区分布
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四、传统畜牧业
1、地理位置因素
2、地形因素---平原为主
3、气候因素
五、繁荣的旅游业
八年级主题活动教案篇20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这节课上我们师生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不足之处字词基础梳理中,部分同学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记忆不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有点跟不上,这个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争取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吸收。
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
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g)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②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体验观察社会,说说自己对“大同”社会的见解和感受。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会的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因材施教,简化教学环节。已有注释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没有再讲;一看就明白的句子不用译成现代汉语。
不足之处拓展讨论后没有及时予以肯定和评价,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下次课堂上的拓展延伸会格外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