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什么样的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天气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以及因它而划分的温度带。
(板书)第二节气候
(观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冬季不仅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同时也有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的南国景致。
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在“我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样的结论呢?
看《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秦岭-淮河一线一月平均气温大约多少度?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气候》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的国家。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媒体
挂图、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读书,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叙了欧洲东部和北亚的范围和国家,今天我们介绍这个地区最主要的国家俄罗斯。请同学看附表“欧洲东部和北亚国家概况”,从面积和人口上可见俄罗斯是该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是该区也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面积的国家
①在此可从经度跨170°,是世界跨经度最多,东西长1万多千米,与中国5000千米相比是世界东西最长的国家等方面让学生体会俄罗斯面积广大,世界第一的特征。
②找14位同学让每人代表俄罗斯的一个邻国,然后按方位顺序向其他学生报告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得出结论:俄罗斯是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
③教师最后总结概括。
【板书】1.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l.5亿人。
3.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占总人口81%。
【板书】二、俄罗斯自然及经济特征
该部分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上给予的文字和图自己进行概括总结。在总结中要注意进行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对比。教师也可列下表带领同学边总结边填表。
俄罗斯总体特征欧洲部分亚洲部分
面积世界第一,17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1/4占全国3/4
人口世界第六,1.5亿占总人口3/4占总人口1/4
地形较为平坦,平原、高原面积广大,乌拉尔山、高加索山为欧亚界线东欧平原
自西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东西差异较大受大西洋影响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典
型的大陆性气候,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
河湖河湖众多河湖少,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俄罗斯人称为“母亲伏尔加”多大河湖泊,流向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资源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有色金属储量产量在世
界上名列前茅占全国20%占全国80%
工业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核工业、宇航业
(工业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机械、化工、多种轻工业中心和以乌拉尔
为中心的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工业较落后)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
农业不稳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主要农作物小麦、马铃薯、向日葵、亚麻伏尔加河与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农业发达)世界针叶林带南部有部分农耕区(农业不发达)
交通欧洲东部发达,西伯利亚大铁路贯穿东西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铁路网,伏尔加河航运(交通发达)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单一)城市多而集中,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少而稀疏,伊尔库茨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对自然及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中国东西差异及经济发展的战略有关知识,让学生根据俄罗斯东西差异的国情为其设计发展规划,最后教师再介绍东部开发的状况及开发的条件和前景。
【板书】三、东部地区的开发
最后可设置以下反馈题:
1.经过欧洲东部和北亚各方面的对比,你说说为什么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2.对俄罗斯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发展条件及主要工业部门进行列表分析。
3.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1.1700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二、俄罗斯自然、经济特征及东西差异
(教师提供对比以下方面)
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工业农业城市
三、东部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当今社会状况:
(1)路线、方针、政策;
(2)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和平问题;
2)人口问题;
3)粮食问题;
4)资源问题;
5)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四)方法:P.3(3点)
1.认真读书。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
社会课课堂规范:
1.课前准备好《社会》课本、地图册、作业本、填图册与笔记本。(讲述用途)
2.认真记好笔记。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测验。
4.作业要求,(作业本、填图册为必做)作业本评分每错一题扣除10分,最低分为20分。交作业要及时。填图册填图要求。评优、良、及格、差。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本章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2、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在整个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
2、记住世界人口超亿的前十个国家
3、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及经济划分类别
4、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6、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7、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图片和材料,深入了解课本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体验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理解改革开放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解析
这一章是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章,前四章介绍了地理基础知识,了解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特征,居民与聚落的情况,但世界各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最后一章首先介绍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差异,最终是要寻求更好的合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章也是为学好世界地理打好基础。
本课由国家与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三部分组成。
第一框题“国家和地区”,首先教材通过对不同国家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各国家,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框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是本课中让学生认识了解的重点,象边界与领土间问题一样这样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予盾与冲突的根源。
第三框题“国际合作”,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学生了解到和平发展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家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懂得国际的价值。
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本课的重点。
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作用是协调成员间的活动,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国际组织在国际中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学生掌握本课内容的难点,了解中国具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重点:
领土的概念;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四、学习难点:
国界线的划定及国界纠纷;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__㎜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6—25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6—24,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7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教师引导:同学想一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如果把“经”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平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平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形状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圆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东西
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始终在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教师承转: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基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始排列的,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纬线呢?
学生:发言等。
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课
(一)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_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①最北:北纬81度;最南:南纬11度
②最东:西经170度;最西:东经26度。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点拨练习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
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
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
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
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
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
格上:
邻国名称:①②
③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首都名称:⑦海、湾、洋名称:
⑧⑨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南部是
12.读图7—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国家是。该国人口居世界第位。
(2)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应该是图中城(填数字),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中城(填数字)。
(3)该国的主要矿产有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中的阴影区为该国的主要工业区,试分析该国工业区的分别与原料、燃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5)图中④是该国的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基地
13.读南亚地区风向图7—10”,回答问题:
(1)图A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2)图B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3)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5)在图A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人季,该季节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在图B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季,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A旱灾B水灾
①来得早②来得晚③退得早④退得晚⑤风力不足⑥
风力强盛
1.A2.A3.D4.A5.D6.D7.A8.D
9.C10.B
11.(1)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恒河德干高原新德里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喜马拉雅山地南麓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12.(1)印度(2)①③(3)煤铁锰德干高原(4)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地(5)班加罗尔
13.(1)东北大陆海洋冬季(2)西南海洋大陆夏季
(3)西南季风(或夏季风)(4)热带季风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5)旱105雨季69(6)A:②③⑤B:①④⑥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中,准确说出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以及相应的气候特征。
2.通过判读不同区域气温、降水统计图,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认识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从而树立区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带三种气候的特征。
难点:温带三种气候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地图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欧洲西部至中国东北地区的航拍视频,并提出提问:视频中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温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海陆位置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在温带沿海和内部,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活动】那么各种气候又有怎么样的特征呢?
2.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的特征
【教师活动】以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中各种气候的统计资料图,总结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展示】分组分别展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降水比较均匀。
【教师讲解】强调读图方法,总结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教师活动】同桌合作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的差异。
【师生总结】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通常,随着降水量由多到少的变化,依次呈现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和温带荒漠景观。又因为该气候区南北纬度跨度大,在北半球大陆靠近寒带的温带范围内,形成了典型的针叶林景观。
环节三:巩固
【教师活动】询问同学们:从我国新疆一路向东到东北地区,景观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从我国新疆到东北地区景观的变化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
【教师总结】从我国新疆到东北地区由于水分条件逐渐改善,所以景观呈现出由荒漠、草原到森林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比较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承接,我们知道了东南亚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先看地形
二、多山的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示: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东南亚有什么吸引人的旅游资源?请举例说明。
分小组进行展示:
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
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风土人情: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图片,学生做小导游,展示自己搜集的东南亚资料,解说各景点。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东南亚,感受到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将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在东南亚降水丰富着呢,大家觉得这里可以种植什么农作物呢?
(提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教师)对!由于这里水热充足,人们在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同时,也能培育生长于热带的经济作物。请同学们看书,找出东南亚的更多的世界之最。
学生阅读图9.12“东南亚的物产分布”,找出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
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学生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
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件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
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
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
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
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
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
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
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
1.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
A.山地、丘陵B.平原、丘陵
C.平原、盆地D.高原、山地
2.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
A.法国B.俄罗斯C.德国D.英国
3.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水电B.火电C.核电D.地热发电
4.读法国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
里属于气候。葡萄主要产区是,
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海峡B是
C是域D是流E是
城市F是
(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板书设计】
第四节法国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
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讲述法国经济时,重点突出了其工农业都很发达这一特点,并强调了农业与自然条件关系、工业发展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讲述首都巴黎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讲对巴黎有哪些认识,然后再通过图片和影片的展示,来全面了解它在法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创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也激发了对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真正的“学有所用”。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4
学习目标:
1.激发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3.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
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
自主学习
(一)、结合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你知道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之谜?
2.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吗?
3.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建设的关系吗?
4.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关系吗?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二)、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你知道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别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吗?
畅所欲言:
1、你喜欢学地理吗?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2、地理课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现?
3、畅谈自己的未来。
考考你
①下列比赛适合在海南三亚开展的是()
A冲浪B滑雪C溜冰D赛马
②阿拉法特经常以白色的长袍和头巾出现在荧屏上,其衣着的目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A美观大方B反射阳光C遵守教规D抵挡风沙
③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喜欢吃鱼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
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
④家具厂接近市区,主要考虑的是()
A市场B能源C原料D交通
⑤牛奶厂的布局首要考虑的条件应该是()
A消费的人口是否够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电能是否充足
⑥郁金香与风车是下面哪个国家的象征()
A中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斗牛C波兰---风车D阿拉伯---驼队
⑧公司派你去销售一种保暖性能极强的羊绒大衣,你可能会前往哪个城市()
A哈尔滨B昆明C广州D海口
⑨蒙牛乳业的总公司可能在哪个省区()
A黑龙江B新疆C西藏D内蒙古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当今社会状况:
(1)路线、方针、政策;
(2)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和平问题;
2)人口问题;
3)粮食问题;
4)资源问题;
5)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四)方法:P.3(3点)
1.认真读书。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
社会课课堂规范:
1.课前准备好《社会》课本、地图册、作业本、填图册与笔记本。(讲述用途)
2.认真记好笔记。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测验。
4.作业要求,(作业本、填图册为必做)作业本评分每错一题扣除10分,最低分为20分。交作业要及时。填图册填图要求。评优、良、及格、差。
第一章地图
第1~1节地图的语言
教材分析
地图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具有阅读、填绘地图的技能,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学会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和获取社会知识,是中学社会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是学生了解、掌握和使用地图的基础。教材安排了实地方向辩认和地图上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等到内容,目的使学生区分实地和地图方向的判别,并能根据一般、指向标、经纬网三种地图,弄清“方向”问题,由于经纬网的概念对初一学生来讲尚未建立,因此,教材从经线、纬线等到基础着手,阐述了经纬网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经纬网定向法”这一难点问题。教材通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和比例尺的换算,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关键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的实地范围的“大小问题”;教材通过常见图例的列举,目的让学生读懂地图上各种符号表示“什么”问题。如果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话,那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则是“工具”的工具。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问题探究法。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思考实地方向辩别的种种方法,引入地图上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学生装在小学时已经学过,地图上添加了指向标以后,或者在南极点上建造一座房屋其四面朝向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归纳指向标、经纬度网定向法。
2.实物演示法。由学生自学实地定向法的四幅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上讲台演示时钟表盘图确定实地方向;指向标定向法,可让学生在参照点上画指向标的方法,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经纬网定向法,需要演示经纬网地球仪,从中明确经线、纬线的指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
3.读图法.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量杭州到北京的图上距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换算和比例尺的三种不同表示方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中三幅没比例尺地图反映出来和北京市区图,说明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范围有大有小,反映的内容有详有略。最后了解图示的常见图例。
4.讲述法。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地图的最大特点是把广阔的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就是反映图中所画的地理事物较实地缩小的程度,其表示方法有三种。比例尺有大有小,采用大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反映地理事物有详有略,包容的范围有大有小。图例、注记内容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学,教师板画巩固。
二、课时安排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地定向的方法;
2.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3.区分经线与纬线的不同特点,并了解经纬网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网、东西半球、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2.教学难点:经纬网定向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球仪、经纬仪、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地图的概念
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在纸上成了地图。
(二)地图的作用
勘察、筑路、航空、航海、旅游探险、科学研究、国际交往、行军打仗。
(三)地图的三大要素(称地图的“语言”)
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1.方向N
(1)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WNEN
1)一般定向法:W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WSES
2)指向标定向法:用箭头标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2)实地测方向:
1)太阳测方向(太阳自东向西)
住房坐北朝南;
独立大树:叶:南茂北疏;树轮:北密南疏;
山坡:南面:繁茂、北潮湿背阳(多青苔)。
2)北极星定方向:指正北;
3)钟表定方向:太阳:6时在E;12时在S;18时在W;
①手表当时的时间数的1/2的数对准太阳,其12点处向北(24小时的表用正点计)
②对准太阳,时针与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3)经纬线:
1)经线:
①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③呈半圆,长度相等。
2)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自成圆圈,称纬线圈;
④赤道最大,极点为“0”,长度不等。
3)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东经度:(E)O0经线以东的1800为东经;
5)西经度:(W)O0经线以西的1800为西经。
6)东西半球:国际上习惯于用于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4)南北两半球:
1)赤道:O0纬线,长40075KM,把地球平分南北两半球;
2)北纬:赤道以北至900N,也称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3)南纬:赤道以南至900S,也称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O0~300300~600600~900
(6)经纬网:
1)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地图上常用的三种方法中,普遍采用和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定向法。巩固00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中国所在半球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公式进行换算;理解大、小比例尺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2.掌握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3.掌握读图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常见图例记忆。
2.教学难点: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及地理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差异。
三、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市(县)图或镇(街道)图。
四、教学过程
(一)比例尺(缩尺)图上距离
1.表示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
2.三种表示形式:
(1)线段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
0102030KM
(2)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十千米
(3)数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1百万分之一)。
3.比例尺的分类:
(1)大比例尺:大于1:200000(二十万分之一);范围小,图详细;(学校图)
(2)中比例尺:1:20万~100万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市、县图)
(3)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范围大、图简单(国家图、世界图)。
(二)总结:比例尺越大,图中范围越小,图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中范围越小,图简单。
(三)图例、注记;
1.图例:为了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画在地图上,人们设计的一系列的符号叫图例。
2.注记: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四)小结
1.让学生归纳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归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最基本的语言,也称地图的三要素。但地图的语言十分丰富,除所讲的以外,还有地形图中的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等等,我们今后在学习中逐步加以了解。
2.随堂练习:
《填图册》第一页1~2,第二页2。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6
欧洲西部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和特征。
3、了解欧洲西部发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畜产品。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破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43--------46
导入新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欧洲西部)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地理位置)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气候状况)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本区主要国家是英、法、德、意等。还有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气候和农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LU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这里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阴雨,热量少,以畜牧业为主,荷兰和丹麦都是世界著名的乳蓄大国。很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本国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里盛产柑橘和葡萄,是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学生:阅读46页,了解欧洲西部农业的特点。
总结应用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本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主要国家,还有发达的农业生产。
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7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8
教学目的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教学提纲: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学习新教材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2.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4.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
[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19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最新教案篇2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陕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一课《竞争与合作》,它分为“竞争合作谋发展”和“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合作品质”两目。第一目主要说明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第二目主要说明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作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竞争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现在我来说的是第一目“竞争合作谋发展”的第一、二环节内容。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我是怎样设计这一课时教学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
2、能力方面:培养辨证地认识竞争的能力。
3、知识方面:知道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懂得竞争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教材资源:陕版教材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基础,列举的例子也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学中是很有效的。
2、学生资源:学生的日常活动、游戏、兴趣、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性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3、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阅读多浏览相关知识,并以故事或新闻播报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活”起来,同时也能营造了师生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教法学法
1、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过程以教师创新情景、设置问题、师生共同探究作为基本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营造民主、开放、活儿不乱、严而有度的教学空间。
2、角色体验法:
通过教材提供的图片等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使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去体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它是谁也回避不了,谁也不能回避。
3、课内合作探究法
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当遇到竞争时,要学会合作知道竞争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亲近社会、明辨是非、做正值的人方能适应社会。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女排的夺冠是竞争的结果还是合作的结果?还是其它的原因?(学生回答)通过师生讨论得出:中国女排的夺冠是竞争和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她们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同时在合作中展开与他国的竞争,因此她们的胜利正是竞争与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竞争与合作,请学生朗读教材28页的导语,师板书第十一课课题。
其实,竞争与合作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忙碌在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既离不开竞争,也离不开合作,这就是本堂课将要学习探讨的内容。学生朗读引言师板书第一目的课题:竞争合作谋发展(上)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自学本目的第一环节并填写教材的相关内容。
(师板书)①为什么说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
②竞争与合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我们可以看到:竞争与合作都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个人、团体和国家之间。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呢?
2、下面我们共同学习本目第二环节内容
师板书问题:怎样正确认识竞争?
先看一篇《鲇鱼效应》的故事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不能活着上岸,因而价钱较低,后来人们发现,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于是在鱼槽里同时放进鲇鱼,捕捞的沙丁鱼在鲇鱼觅食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这就激发了其体内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沙丁鱼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拼命地游动激发了体内的活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从而活着上岸。这就说明竞争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师板书第一点知识
a、竞争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3、生自学教材第二环节第二个问题得出(师板书)
b、竞争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4、共同学习第二环节第三个问题竞争既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生自学教材上胆小的琳琳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癔症的例子中得出:面对学习压力,我们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学习中的`每次考试既不能过渡紧张,也不能放弃,而要正确客观的看待竞争。
5、填写教材32页上你的建议栏目。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谁也不能回避,谁也回避不了。同时,我们还懂得了竞争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树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客观的对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竞争。
(四)作业:
1、为什么说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
2、竞争与合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正确地对待竞争?
五、板书设计
(一)竞争与合作是①不同个人间的竞争与合作如学习中、招聘中
1竞争社会生活中必然②不同集体间的竞争与合作如班级间企业间、
第十一课合作存在的现象③不同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如各国间的经济文竞争与合作谋发化等
展①竞争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如同学间的学习体育项目的比赛等
(二)正确认识竞争②竞争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企业间、国家间
③竞争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又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学
习压力过大P31
六、【】:
本节课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活动过程、引导思考、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过程,切身体验到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现象,谁也不能回避,谁也回避不了。同时,我们还懂得了竞争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树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客观的对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