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1)
教学内容
1、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钢琴独奏《节日舞曲》。
3、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再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恰当的反应。
4、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基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请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动作设计方案。
3、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4、教师可选择几个即恰当由简单的动作教给全班学生。
5、全体学生进行歌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6、欣赏《节日舞曲》要求安静的听,展开想象的翅膀,随音乐感情的起伏进行联想。
7、如听出乐曲中敲鼓的声音清举起手表示你听到了。
8、复听,感受乐曲所表现得天真活泼、兴高采烈的儿童情趣。
9、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1)初听后出示歌词,要求随着录音唱“多快乐多幸福”这一句,如学生能把前两句也唱出来就更好。
(2)指导学生喇叭和唢呐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乐器,喇叭不是小号,是类似唢呐和管子的乐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长。
(3)学生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3)
课题:《跳绳》 课时:3——1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跳绳》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跳绳》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4)
教学内容:《狮王进行曲》、《大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的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旋律、节奏等要素的感受与理解。
2、用律动来模仿动物,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
3、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创编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听觉训练,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游戏“猜猜我是谁”,各组选一位同学学生用动作模仿动物,组员猜猜模仿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2、 音乐片段欣赏: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动物的节日,这个聚会来了好多的动物。小朋友们注意听,有动物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
(1)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小鸟”主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音色、速度等方面谈感受和模仿。
(2) 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选曲“大象”。
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及模仿大象跳舞的律动。
二、欣赏《狮王进行曲》
1、 聆听乐曲:下面老师请大家再欣赏一首曲子,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2、学生谈感受——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观看动画片《狮子王》
师: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片段。
4、 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的吼叫。
师: 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5、用线条表示狮子的吼叫声和发抖的小动物。
师:狮子的吼叫声把动物们吓得瑟瑟发抖,请同学们用线条表示狮子的吼叫和发抖的动物。
6、 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四个乐句。
(1)边听边用手或脚模仿狮子走路的样子。
(2)用“la”哼唱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念歌词並拍念节奏:狮王来了,雄壮威武,大家一起向 前走!
7、 模仿狮王吼叫四次,并喊“狮王万岁!”
8、 欣赏全曲。
9、学生创编歌词,演唱狮王全曲。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10、 全班围成圆圈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的样子。
11、全班分成四组,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12、各组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三、作者与作品介绍。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首《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里的第一首,《动物狂欢节》共由14首组曲组成,作者是法国的圣桑(课件简介作者)。
四、小结。师生在音乐声中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离开音乐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5)
一、教材分析
《两只小象》是一首3/4拍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X X X X|X X X O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树立从小保护动物、珍惜友情的道理,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声势律动等活动中,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运用《两只小象》的旋律编创歌词,编创舞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听辨音的高低,能用活泼可爱、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积极,但是在音准和节奏方面个别学生还是存在问题。因此在让孩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同时对音准、节奏方面要加强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用活泼可爱、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难点:准确把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铝板琴、音砖、双响筒、三角铁、小象头饰,脚印音符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声势律动(拍手拍腿)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动物朋友要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做客,让我们用不同的掌声来迎接它们吧。请像老师这样做。(学生模仿老师做声势律动)
练习后,让我们随着伴奏音乐试一试。
设计意图:根据奥尔夫教育体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动力。声势律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渗透基本节奏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在愉快、轻松的音乐声中步入音乐的世界。
2.练习基本节奏型
小鸟、青蛙、小猴也来向这位神秘的朋友打招呼,听,小鸟:叽叽喳喳(教师边读边用双响筒打击节奏),青蛙:呱呱呱(用双响筒刮奏),小猴也想跟同学们打招呼,可是它最近嗓子不舒服,只能张开嘴(出示0),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请同学们做这样的动作(握拳)来安慰小猴吧。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它们的叫声,以欢迎这三位动物朋友的到来。“叽叽喳喳|呱呱呱 0”(教师用双响筒敲奏、刮奏,学生有节奏地读出)。
配上音乐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练习本课的的基本节奏型“X X X X|X X X O |”, 充满趣味性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为读词,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听辨训练,铝板琴辅助强化音准。
1.看,这位神秘的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是谁?(小象)一路上,小象留下了串串脚印,就让我们根据音的高低来寻找小象脚印的位置。听,(敲击前两组音砖),这两组音高相同吗?(不同)哪次音低?(第二次)那我们就把第二组脚印往下放。再听,(敲击第三组),与第二次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低)那我们把第三组脚印放在哪?(学生说,老师摆放脚印)小象继续往前走,注意听,与第三次相比是?(高)与第二次相比呢?(低),这次的音高比第三次高,比第二次低,谁愿意到前面来把小象的脚印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的高低,加强学生对音的高低意识,为学生唱准歌曲做好铺垫。
2.同学们,你们看小象脚印的后面藏着什么?(翻到背面,出示音符)大家快用手指到铝板琴中找一找这些音符。好,请同学们持锤,注意:小锤呈八字,敲奏时要轻轻的弹起。(出示PPT)根据屏幕上的演示(PPT演示),我们轻轻地敲一敲,听一听。(教师敲黑板上面的音砖)
3..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接龙游戏,老师先用铝板琴敲出旋律你们分别用这四组音来接龙。先来试一试。
4.下面我们随着伴奏音乐来合作表演,你们能不能边敲奏边把你敲奏的音符唱出来呢。
设计意图:铝板琴和课堂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采用师生配合共同演奏的方式,提高了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学唱歌曲
1.看视频,初听范唱,揭示课题
小象听着我们美妙的琴声很开心,它把它的好朋友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这两只小象要给我们演唱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两只小象》。(粘贴课题)看,表演开始了。
设计意图:用孩子喜爱的动画形式把歌曲呈现出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画图形谱
小象太高兴了,它一边甩着长长的鼻子一边哼唱着,看,(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在黑板上完善图形谱(画旋律线)。伸出手指,我们随着音乐一边模唱,一边用手指划一划。
设计意图: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面前”,利用图形谱是抽象的歌曲旋律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易懂。
3.模唱
(1)小象用哪个字音来哼唱的?(lu)听,(老师示范发声),身体坐直,把嘴巴拢得圆圆的,你们也来试一试。
(2)就用这样的声音我们再来用LU轻声模唱一次。边唱边用手指随黑板上的图形谱划一划。(随琴模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进行了发声的指导,为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4.师范唱
两只小象合作演唱的歌曲很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注意听,歌曲都唱了什么内容呢?(指名)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有意识的聆听,培养孩子专注听音乐的能力。教师表演唱,使学生从中感受歌曲的情绪。
5.按节奏读词
(1)你们说的这些都在歌词当中,让我们来读一读歌词吧。小象和小鸟,青蛙,小猴是好朋友,看,这就是它们互相学习的结果。(节拍器打三拍子节奏)
(2)这首歌中出现的最多的歌词是什么?(呦啰啰)呦啰啰是表达小象欢快的情绪的。听一听(呦啰啰,呦啰啰—)哪一种更欢快
(3)那我们就用欢快的方式再来读一读歌词。
6.学生演唱
(1)歌词大家熟悉了,我们就跟着一群小象来试着轻声的唱一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吧。 注意要轻声呦。(PPT)
(2)(出示歌谱),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呦啰啰对应的音符我们熟悉吗?那么我们一定要唱准哟。 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注意一定要用耳朵仔细听琴和你的声音。(PPT)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全面、清晰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在歌唱中感受、体验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打击乐伴奏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三角铁,双响筒)请凳箱旁边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把打击乐器拿起来,请你们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八)编创舞蹈
同学们回想一下,两只小象见面是如何打招呼的?(勾鼻子,握手)同桌合作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
下面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扮演两只小象,为这首歌曲编创舞蹈。(播放音乐,学生创编)
可爱的小象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和动物朋友们来一场森林音乐会,快带上小象头饰让我们一边唱一边跳起来吧。有打击乐器的同学请你轻轻的奏响打击乐器来伴奏。请最后一排同学敲奏铝板琴。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来。用可爱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 ,用多种方式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九)拓展编创歌词
1.来参加森林音乐会的动物有很多,它们也想让同学们唱一唱,你想把谁唱到歌曲了呢 想怎么唱?谁来试一试。(指名)
2.放学后,老师希望同学们不单单把《两只小象》这首歌唱歌家长听,还能再选择其它的动物,自己编创歌词,唱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十)情感升华
两只小象和我们一起上了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小象想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它们,看(PPT介绍象),(ppt)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爱。
板书设计
两只小象
教学反思
《两只小象》是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活泼、亲切的旋律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相互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仿佛告诉同学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采用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感受、主动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想学、乐学、爱学。以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到审美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声势律动模仿动物叫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练习本课基本节奏,在愉快、轻松的音乐声中步入音乐的世界。第二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辨音的高低,铝板琴敲奏等使学生进行简单基础的听辨及识谱学习并为学习本课歌曲做铺垫。第三环节感知音乐寓教于乐: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观看视频、初听范唱、模唱旋律、教师范唱、朗读歌词、填词轻唱、完整演唱等环节,逐层深入教授新课,使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第四环节拓展思维综合提高:通过为歌曲伴奏、编创舞蹈动作以及合作表演,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第四环节情感升华音乐延续: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自主说出歌曲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声势律动、图形谱、柯尔文手势、铝板琴与课堂的有机结合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引发学生唱歌的欲望,让孩子们好象真得走进了情境中,快乐的渡过40分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标。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唱山歌》。
2·知道《唱山歌》是壮族民歌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3·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人《唱山歌》教学(可从谈话开始,以桐学们到过广西桂林吗?知道壮族人民心申最喜爱的民间歌手是谁吗?"等话题引人)。
2·组织简短的交流(针对上述有关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教师引导归纳。如有条件,教师还可播放《刘三姐》影片有关片段)。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组织简短的交流(引导学生就歌曲的情绪、风格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5·初步学唱歌曲(针对学生的实际,可让学生随教师的琴声试着轻声哼唱歌词或歌谱,也可由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6·深入学唱歌曲(针对一字多音的唱词、跨小节的切分音及两个句尾旋律的变化等,进行指导和练习;针对吐字、发声等技能表现的要求进行指导和练习)。
7·表现与鉴赏(在学生基本唱准曲调,能较流畅、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演唱,并由演唱者本人及全体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可分别从 "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吐宇咬字与发声风格的把握与感情"等方面,分别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8·复听范唱、体验音乐(在归纳同学们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审美与表现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玲听范唱,归纳点评)。
9,创设情景,引导创编(教师可用谈话方式创设"对歌"的情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歌曲演唱形式进行不同的设计。如:领唱与齐唱、独唱与
哼唱的伴唱。男女声接唱等等)。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能基本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人《小山羊》的听赏(教师应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及音乐常识的积累,设计导人方式。如:联系以往听赏有关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景,设计"话题"来导人)。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教师可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对侗族大歌的有关常识作介绍)。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音哼唱。
5·组织学生简短讨论(让学生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并着重谈馆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拍己感到最好听的部分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教师不失时机地参与交流和引导,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教师在小结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引人新的话题。如:同学们对《小山羊》的感受都很有意思,有的同学对歌曲的演唱也有很好的评价。的确,不同的旋律往往会给人以不同的联想,有的音乐一
下能把我们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呢!下边,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天山之春》,看看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7·板书或张贴曲名及旋律主题曲谱后,播放录音《天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进行交流。随后,可就演奏乐器 琵琶以及作品背景情况作介绍,然后作二次欣赏。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可组织学生演唱旋律主题。
10·第三次播放《天山之春》,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玲听音乐,其参与程度如何。
2·本课预定的三项目标完成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先组织演唱《唱山歌》,结合学生情绪,从而导人本课歌曲的听赏)。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短的讨论(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自己的感受)。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如有条件,教师
可用图片、vcd等方式,介绍上述内容)。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中衬词对情绪表现的作用和唱法特点。
6·再次听赏录音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7·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该衬词是歌曲情趣表达的重要手段,要切实指导学生读准、唱清,可将四处衬词单独练读、练唱)。
8·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见 "教材分析"中的建议)。
9·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在学生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歌曲的前提下,调动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绪变成新词,即兴创编)。
10.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在学生经过三、四分钟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序 地表现自己的创编,教师可结合伴奏支持或播放伴奏带。并随机组织学生欣赏和评价学生 的即兴表演,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11·对学生们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教学评价
1.学生对歌曲内容及情趣的理解与表现程度。
2.学生主动参与创编,欣赏别人的创编的程度。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7)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教学难点:
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跳绳》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跳绳》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8)
教学内容:
1. 学唱《月儿弯弯》
2. 欣赏神秘的太空,并开展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3. 绘画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月儿弯弯》,并能以优美、舒缓的声音演唱
2. 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提高学生对表现星空、宇宙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感受歌曲中少年儿童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听音乐表现神秘的天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二、猜谜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三、学唱《月儿弯弯》
1. 初步感受,师播放歌曲,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小船摇曳的动作
2. 出示课题再次欣赏,要求说说与《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的不同(前者优美抒情后者轻快活泼)
3. 朗读歌词,老师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
4. 分句学唱第一段,着重教唱附点节奏与十六音符的乐句
5. 朗读第二段歌词,学生拍打节奏
6. 听唱法学唱第三段
7. 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内涵
8. 有表情的演唱
四、欣赏VCD:神奇的宇宙
太空中除了有星星月亮太阳,还有什么呢?
五、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1. 指导创编动作
提问:你想扮演太空中的哪个角色?怎样表现?
2. 分组合作:以《太空探秘》作背景音乐,部分同学扮演各种角色,驾驶飞船,自由翱翔,部分同学表演星星、月亮、太阳、云彩等。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__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认真,速度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