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初中教案范文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好的教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提供优秀的初中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写初中教案范文参考。

初中教案范文

初中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

1、“囚”是什么意思?

2、“绿”是指什么?

明确: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

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况,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4)填写句子:

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

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2、交流写作情况。

3、师根据情况作好总结。

写在后面的话: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来说,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教给学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么样地整体地把握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词一词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见旨,把文章的整体美破坏无形。到最后学生:听文不清,说文不畅,读文无情,写文无意,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教者的悲哀!

初中教案范文篇2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学习掌握下列词汇:copy, return

2)进行一步复习巩固学习Section A 部分所学的生词和词组。

3)对询问困难及提出的建议的句型,掌握其规则。

4) 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询问及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幸,我们多去向那些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多表示自己的爱心,多去理解和帮助他们,多向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而不是去嘲笑他们。

二、教学重难点言

1. 教学重点:

1) 复习巩固Section A 部分所学的生词和词组,达到熟练运用的目标。

2) 熟练掌握和运用询问困难和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

1) 总结询问问题和提出建议的句型,掌握规则。

2) 练习运用所学的句型。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learned in the last class.

make sth. clear (同义词) ___________

talk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_

not allow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

worried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

get along with (同义词) ____________

communicate (名词)_____________

old (比较级) _______________

2. Check the homework.

3. Let some Ss read the article in 3a. Then finish the short passage about Sad and Thirteen. (见课件)

1. Sad and Thirteen has some _________. He can’t __________his family. His parents _____ a lot. It’s the only _____________ they have. When they _____, it’s like a big black cloud ____________their home. He doesn’t like it.

His brother always watches whatever he wants until midnight. He _______ to let him watch his favorite TV show. So He always feels ______ and ________ at home.

2. Robert Hunt thinks Sad and Thirteen should _________ these feelings to his family. He should ____ to help. Maybe he _________ _____ jobs around the house so that they have mor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ond, he could sit down and ____________ ____ his brother. He could ________ that he _________ him watching TV all the time, however, he should let him watch his _____________.

初中教案范文篇3

■课标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39;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初中教案范文篇4

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实践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121页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归纳: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习。

初中教案范文篇5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课前预习】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

8、重要大臣:

9、夏朝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看P18图:桀把人当坐骑)

三、西周的分封制

10、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合作探究】

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P17动脑筋)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P20动脑筋)

3、看P21地图:周初形势图,找出各诸侯国分布的地点。

4、看P21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分封制),标出各级的身份(P22活动与探究2)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二、阅读判断(见本页末)

?【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请回答:

?(1)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像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能推翻他们的统治。他们的话对吗?假如不对,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不对。事实上夏桀和商纣很快就被推翻了。)

(2)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

?(答: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他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失去了民心;商纣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使社会矛盾尖锐。)

(3)请你谈一谈两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

(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言之有理即可,表述可不拘泥于上述文字)

2、填写下表,说明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历史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西周

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3、制表: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参照P126的大事年表)(P22活动与探究2)

初中教案范文篇6

长期以来,英语听力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听听录音——做做练习——对对答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努力优化听力教学的课堂设计,以此来提高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听力是一个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听力课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通过由浅入深的活动来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将以几个主题为例,讨论如何在听力教学活动中合理设计听前、听时、听后与读、说、写技能相结合的活动。

一、精心设计听前活动,引入听力情境,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听前活动是听力教学的暖身活动,在听前学生先阅读听力材料,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集中听的注意力,同时扫除即将听到的语言材料中的难点,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精心设计听力课的导入是上好听力课的前提。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以听力材料

的内容着手,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

(1)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导入。

在学生正式听录音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听的状态,初步感受听力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他们对由画面内容引起的猜测、联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通过教师层层有启发性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表达。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画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可以得到互补。如教师要求学生听一个主题为“Rulesaroundus”时,听前活动就可设计为:

TaskOne:Talkaboutthesigns:

教师出示各种在不同场合可以见到的标志如“禁止吸烟”、“不准入内”、“严禁跳水”、“不准停车”等标志,提问学生:

1.Wherecanyouseethesesigns?

2.Doyouknowwhatthesesignsmean?

3.Whatmustwedoormustn’tdowhenweseethesesigns?

通过对这些图片的讨论,学生对与主题有关的重要语言结构和内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TaskTwo:Talkabouttheplaces:

画面出现学生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的场景。如学校食堂、图书馆、马路车站、居住小区等,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讨论。

whatarethethingsyoumustdooryoumustn’tdointheseplaces?

听前活动的设计既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在Thinkandshare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听前活动的开展为听时环节的顺利开展无论在学生的心理上,还是语言知识上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又如在为学生引入“famouspersons”这一主题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或画面显示学生非常熟悉和崇拜的人物如歌星、影星、运动明星等。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基础上,聚焦某一人物。比如要让学生听一段介绍有关篮球明星姚明的文章。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篮球比赛的画面。然后教师可提问“Doyoulikewatching/playingbasketball?”“Whodoyouthinkofwhenyouwatchbasketballmatch?”“DoyouknowsomethingaboutYaoMing?”“Doyouwant

toknowmoreabouthim?”在画面的帮助下,教师设计有启发、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渐渐进入听力的主题。

(2)利用学生背景知识导入。

学生进入课堂时,都是有备而来的。他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都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新的知识,更多的经验。还是以“Rulesaroundus”为例,听前教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班级公约说起,要求学生讨论已有的班规。或调整或修改或补充。使学生明白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遵守各项班级制度。继而由此话题展开讨论Arethereanyrulesaroundyou?Whatarethey?此时学生会把自己所知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同时他们更渴望从课堂中获得更多。学生的背景知识被激活,学习的欲望也就因此而被点燃。教师要趁机组织好下面的新授环节,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

(3)通过表演导入

初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如在让学生听“seeingadoctor”这一主题时,听前活动就可以设计让学生表演各种不同的病状,如头痛,牙疼,胃痛等。当表演的学生通过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表现出各种病症时,其他同学会被表演学生的滑稽像所逗乐,同时教师通过提问“What’swrongwithhim?”学生就复习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表示病症的词汇,如toothache,sorethroat,headache等。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生病了要去看医生,需要打针、吃药。或者同学病了,我们要多关心他,要给他一些建议,或者他生病了,我也要多加注意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所以,这一活动的设计为下面听力活动的开展作好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准备。学生在进入听时活动环节中就会少遇一些障碍,多一份自信。

(4)通过游戏引入

英语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数字表示不同意思的情况。如数字表示日期、表示数量、表示价格、表示时间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反应不过来。如果平时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听到数字时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听力任务时出现较多用数字表达意思的情况,教师就应在听前活动中设计热身练习。这里可以通过做不同的游戏来刺激学生对数字的反应。如训练学生对数字表示时间的反应时,教师就可准备一个钟面,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也可在黑板上画几个钟面,教师报出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教师还组织类似智力抢答的游戏。如教师说“It’shalfpasteight,butTom’swatchisfiveminutesfast/slow.WhattimeisitbyTom’swatch?或“It’shalfpasteight.Theclasswillbeoverintenminutes.Whattimeisitnow?”教师设计多种情况让学生积极操练有关时间的加减换算,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反应的灵活性。从而缓解了学生在听到数字时紧张、焦虑的心理。

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听力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听时活动。

听中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不同形式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获取事实、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听的习惯,积累听的方法,锻炼听的心理,完善听的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听的能力。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循序渐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份成功的体验。

在听“Rulesaroundus”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几种活动让学生在听时完成任务。

TaskOne:Listentotwostudentstalkingaboutsigns.Numberthesignsthataretalkingabout。(磁带录音)(图片插入)

A:Lookatthesesignswhatdoyouthinktheymean?

B:Well,thisonemeansdon’tthrowrubbishontheground.Ithinktheyuseitinparks.A:Whatdoyouthinkthisonemeans?

B:Ithinkthat’stostoppeoplethrowingthingsoutofwindows.Yousometimesseeitonhousingestates.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边为表示该标志的图片编上序号。当这一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利用现有的图片向学生提问“whatdoesthissignmean?”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快速反应练习。即教师说出某一标志的意思,要学生快速指出是哪一图片。如“whichsignmeansnopassing?Whichsignmeansyoudon’tthrowtherubbishontheground.等。在对话材料中还出现哪里能见到这些标志,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当然在听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令,以便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关键的内容。如第一遍学生有意注意每一标志的具体意思,而第二遍则更注意这些标志出现的地方。在第二遍听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口头提问“Wherecanyoufindthissign?”.总之,教师要事先对学生所要听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材料中的难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还能设计什么活动?使得每一份材料都能得到充分的使用。

TaskTwo:Twostudentsaretalkingaboutsomeplaces.Listentotheirdialogueandfillintheblanks..(磁带录音)

A:Whataresomeoftheregulationsontheunderground?

B:Well,Iknowyou’renotallowedtoeatordrinkontheunderground.

A:Yes.That’sright.Theyhavethatsignwhichsaysyoumustn’teatordrink.

B:Oh,andIknowanotherone.Youshouldletpeoplegetoffthetrainbeforeyougeton.A:Letpeoplegetoffthetrainbeforeyougeton.That’sagoodidea.

听完对话以后,教师等待学生完成练习。

Youmustn’t____________or_______________.Youshouldletpeople_____________beforeyougeton.校对完学生的练习之后,教师更应启发学生谈论更多乘地铁需要遵守的规则。教师可以说“wemustn’tearordrink.Andweshouldletpeoplegetoffbeforewegetonwhenwetakeanundergroundtrain.Thenwhatelsemustormustn’tbedoneonunderground?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更多乘地铁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关注生活。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场所供学生在课余讨论。为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还可组织猜一猜活动。如这里教师可把活动设计为:onesayspeoplemustormustnotdoinacertainplaceandtheothersguesswhatplacehe/sheistalkingabout.

TaskThree:Eightstudentsinthepicturearebreakinglibraryrules.Listentothe

librariantalkingabouttherulesandnumberthestudentswhoarebreakingrules..(磁带录音)(图片插入)

(1)Oh,Icanseestudentscuttingsomethingoutofoneofthebooks.That’sverybad.Wehavearuleagainstthat.

(2)what’sthatstudentsdoingwithabaginthelibrary?Bagsaren’tallowed.

(3)Isthatstudentplayingcardsoverthere?That’sagainsttherules.Thelibraryisaplaceforreadingandstudying---notforplayingcards.

这一练习因为有图片的辅助,因而不难完成任务。重要的还是如何运用现成的材料继续开展积极的活动。如根据图片教师可以提问“whatishe/shedoing?Whatshouldhe/shedoornotdo?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也有、可以播放一段事先拍摄的关于人们违规现象的录象,要求学生指出Whoisbreakingtherule?Whatshouldhe/hedo?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操练运用了语言,又让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语言实际、认知能力、年龄特点设计由易及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活动,在一环扣一环的环节设计中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其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决不是录音设备的操纵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教师要通过提问、观察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焦虑?信息接受是否困难?任务安排难易是否得当?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某一单词或句子结构、某一语法现象、某一文化差异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教师要调整策略。是应该停下来讲解,还是放慢听的速度或增加听的次数。听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听的过程更流畅,任务的完成更有效。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学生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听能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时先抓住关键,即主要大意。再听细节。让学生每听一遍都有新的任务,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初中教案范文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2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课后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霓虹灯的有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气氛。另外,在介绍认识氧气的课外知识中加入1802年德国汉学家克拉普罗特所著《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一书引起的世界化学界的争论,从而得出在1100多年前的“至德元年”(中国在南北朝583-586和唐朝756-758出现两个同样年号)中国人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深入研究。

初中教案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依据二期课改中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初三体育中考中的选测项目篮球,教会学生基本的行进间运球上篮动作,体会起步点与连贯动作协调一致。通过体育课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突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

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建立基本的动作表象。主要做到四句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抬腿举球高,四要手指手腕用力巧。不仅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加以灌输,达到要求。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中发现女生对于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掌握与男生相比相对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原地运球与原地投篮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本次课是学习课,要求学生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基本要领,50%的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使运球起球上篮一气呵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50%能够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技术动作。

2、运用篮球进行双手头上投掷的动作复习,学会腿腰臂三部位同时发力。

3、提高学生掌握上篮技术的稳定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上篮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的动作概念。

六、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上篮稳定性,使50%的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技术。

七、课的流程与设计:

在准备部分选用了原地准备操和原地跑步接喊数数脚的游戏开始,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前准备,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又创建了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本部分的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投掷练习。本课对于初中的学生基本要求掌握篮球中的运球与上篮技术动作的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的形式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连贯动作,更好地完成上篮动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

本次课通过球性练习,徒手练习,两人一组跨步练习与行进间上篮等练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能力。最后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上篮成功的乐趣,为了提高女生的稳定性,让女生使用小一号的篮球,明显提高了女生控制球与掌握球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主要体会双手投掷的正确动作要领,双手持球直臂后引,将身体拉成反弓型,体会后脚蹬地,腰背和手臂同时发力的顺序,注意出手后球运行的路线,尽量保持抛物线,提高运动成绩。选用标志桶接篮球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创建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八、放松与评价

结束部分选用了瑜伽练习的个别动作,使学生在整堂课后又一次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在教师的示范学生跟做下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气氛中逐步恢复心率,调节呼吸,放松身心。

初中教案范文篇9

一,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初中教案范文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放成龙从小到大照片,请学生发现照片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教师小结:你们想了解成龙小时候到现在这期间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服饰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特点,并进行对比。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颜色非常单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而且服装不但成为人们穿着、用的东西,还是显示人们个性、风格的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2、饮食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粮票、油票和厨房的图片,教师讲解粮票、油票的用途:油票和粮票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间的钱,只有用这个才能买到吃的、喝的,实行着统分统配的政策,规定了你一个人一个月能有多少规定量,油有多少斤,粮食有多少斤。学生总结改革开放前物资非常紧缺。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谈现在饮食的特点。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之前匮乏单调,甚至温饱都困难,之后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粗细搭配。

3、居住条件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和现在的居住条件图片,学生观察居住条件循序渐进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并引入“四大件”的知识。

教师总结:外部:改革开放前就是看看哪边的风水好就在哪边建,现在要整齐规划,粉刷漂亮。内部:从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到新“四大件”(汽车、手机、电脑、数码相机)。

4、出行方式的变化

询问学生的出行方式,引入改革开放前,人们是怎样出行的。幻灯片放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蒸汽火车使学生联系已学过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和现在的出行图片,学生总结变化趋势。教师总结:道路设施逐渐完善,出行方式多样化。

教师提问:从这些图片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有哪些原因?给学生2分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改革开放后是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极大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5.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学生自主探究,看教材、互相讨论,完成改革开放前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比的表格。

教师最后总结。

教师提问:就业制度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自主择业带来个问题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弱势群体呢?

学生思考,互相讨论回答。

(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深理解。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教师引导小结,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学生完成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化

服饰;饮食;居住条件;出行方式。

2.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反思

初中教案范文篇11

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初中教案范文篇12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39;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Soft/Index.html>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

1.地壳变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初中教案范文篇13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_、十八届_精神,忠诚实践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道德与法治,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有梦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难。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心扉“开锁”,伴随学生平稳度过心理生理的“突变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筑起防波堤,在法治社会里懂得有为和有所不为。学生刚开始中学阶段的学习,要经过由不适应、较被动到适应而且主动的时期。教学中要增加趣味性强、启发性大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认识做人处事的原则,遵纪守法。要采取措施来活跃课堂,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该教材是今年起开始使用的新教材。它落实中共_和十八届_精神,突出法治,引导学生在法治社会里生活和成长。教材关注学生生活状况,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生活范围、深度的拓展,要求学生把自我逐步融入开阔的社会生活之中。教材图文并茂,叙述简明,论证扼要,故事贴近生活。教材符合新课

程标准的理念,足见组编的功力。

四、教学任务

本期教学任务:

1.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

2.第二单元跨越代沟:

3.第三单元友谊的天空:

4.第四单元走自己的路:

5.第五单元无序与有序: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内容

本期约为18周,思想品德课每周2节,总课时为36节。

六、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规律。

2.精心备课,考虑人、事、物、时、空等诸方面要素,记录教案的临时更改及偶发事件的处置情况等。

3.总结经验,反思教法。从课程论和教学论、考试论等方面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写出一两篇相关论文。

4.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结构。做好备、教、批、辅、考等环节,步步落实,追求高效。

5.加强教学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初步分层教学,体现差别性的要求。督促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保证备课组的工作效果。虚心学习同行的经验,开展制度化的听课、评课工作。

初中教案范文篇14

一、总体目标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2、做好中考总复习工作,抓好尖子生,提高临界生,盯住所有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漏掉,鼓励学生向目标迈进,中考争取稳中有升。

二、遵循原则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着重把握中考要求及考试 范围,对《课标》和《考纲》要反复研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提高;注重双基,夯实基础,强化学生能力。练习过程中注重精讲精练,精雕细刻,决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句法应用到实际中,提高日常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具体工作措施

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专研七、八、九年级五本教材,形成固定的知识体系,研究2013和2014年的考试说明,精选13和14年的中考题。

继续大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学生的心理资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教师,又是家长和朋友。

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做作业、小结和讨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体复习思路

1、按单元复习。通览初中教材,进行单元知识点扫描。目的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的复习,把好“基础关”;任务是掌握各单元知识结构,全面地复习知识点,完成理解记忆;重点是重视课标要求与教材的基础作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面向基础。

2、语法专项复习。钻研考试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语法、词法、句子、时态和话题专项复习。统揽初中教材中的重点语法项目,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初中教材内容。

3、题型专练,模拟演练。按照中考题型(单项选择、补全对话、句子翻译、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进行题型专练,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抓住中考题型变化,确定训练方式,进行查缺补漏。最后进行几次中考模拟演练,演练之后教师要精讲精炼,在讲题上下功夫。

五、具体复习内容

第一轮:

时间安排:3月1日----4月24日

主要内容:初中教材课文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常用句型;熟记对话和课文,理解所学语法内容。

阶段目标:完成理解性记忆内容,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常用句型;熟练掌握对话和课文内容,所学语法能达到一定的应用程度。

具体思路:第一轮复习应以大纲为依据,教材内容为根本,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单元复习。每复习一单元之前,教师布置学生认真记忆书后单词和短语;课上检验,然后让大家找出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用法,教师再做以适当的补充;这一阶 段的复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注重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指导应注意事项。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同时教师要根据每单元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复习的知识点。最后,再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赋予下一单元书后的单词和短语中,进行再一次检测。

具体时间安排:

3.2————3.20 结束新课(Unit13-15)

3.23————4.24 第一轮复习(全部课本1-5册)

4.27————5.31 第二轮复习 (专项复习)

6.1———6.13 第三轮复习 (模拟训练)

初中教案范文篇15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建议

1、本课题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2、关于图4-11化学式H2O的教学,最好是从实物水以及水分子模型出发,来认识水的化学式H2O的宏观和微观意义。看整体还是看局部?突出数字还是强调符号?并引申出符号前面加数字的含义。然后来一个节目表演:超级模仿秀,我行你行他也行!完成课本P79讨论题。最后由学生概括总结出符号周围数学的含义。

3、记忆化合价或编写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在第一节课上布置,第二节课前5分钟交流,检查,选取其中琅琅上口的“作品”予以“推广应用”。课后将所有交上来的口诀都张贴在教室里,以肯定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讲练结合。对于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其活动与探究应在课堂上完成,最好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启导学生自学讨论互纠概括小结应用实践形式组织教学。

5、创设问题情景,创新迁移应用。可以改编或自编联系实际的题,培养学生的临场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猜想假设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6、关于药品标签的教学说明。收集一些化学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课后布置学生探究:按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分别收集食品包装、饮料标签、洗涤用品标签、涂改液标签等,从中你了解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将学生们的作品予以展示。此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赛一赛,看谁填得快。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

含几个原子

水银

氢气

二氧化硫

初中化学化合价与化学式

硝酸铵

NH4N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初中化学化合价与化学式

初中教案范文篇16

教学过程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__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__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__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__,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__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__及严谨__。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__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__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__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__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初中教案范文篇1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集体的温暖;(2)增强集体荣誉感;(3)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能力目标

(1)学习过集体生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得荣誉的能力;

(2)培育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集体的内涵;(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

(3)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2)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教学难点

集体的力量,不是简单个体力量的相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板书)

第六课“我”和“我们”(板书)

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板书)

1.集体的温暖(板书)

(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

作用: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来源: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集体的力量(板书)

(1)正确认识集体(板书)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集体力量的来源(板书)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板书)或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板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我们对生活的集体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的成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人集体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与

一起成长。

四、巩固练习

1.集体的含义?

2.集体带给我们哪些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4.集体力量的来源于哪儿?

5.为什么说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6.集体的力量对个人有何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初中教案范文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多边形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转化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

教学关键:应用化归的数学方法,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并配以真的情境来引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1:判断下列图形,从多边形上任取一点c,作对角线,判断分成三角形的个数。

活动2: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他们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②总结多边形内角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多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

内角和计算规律

三角形31180°(3-2)·180°

四边形4

五边形5

六边形6

七边形7

。。。。。。

n边形n

活动3: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一般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巩固练习:看谁求得又快又准!(抢答)

例1:已知四边形ABCD,∠A+∠C=180°,求∠B+∠D=?

(点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二)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

活动4:例2如图,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分析:(1)任何一个外角同于他相邻的内角有什系?

(2)五边形的五个外角加上与他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是多少?

(3)上述总和与五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有什么关系?

解:五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___-五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5:探究如果将例2中五边形换成n边(n≥3),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也可以理解为: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点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点之后回到点A.最后再转回出发时的方向。由于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身体共转动了一周,也就是说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______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__。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

练习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

练习2: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练习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它是几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课本P84:习题7.3的2、6题

附知识拓展—平面镶嵌

(五)随堂练习(练一练)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

2、一个多边形当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

A:360°B:540°C:720°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初中教案范文篇19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初中教案范文篇20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安排和教学工作安排,回顾上学期的体育表现,以及新的体育成绩评价方法,使学生作好思想准备,增强组织纪律性,积极参与,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本学期学校的体育活动有队列操的比赛,期中考试后开展班际的篮球联赛h“大王”杯的毽子、跳绳等等体育活动。同学们要认真练习,积极准备,主动踊跃地参加每一项活动,体现集体主义的观念,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本学期体育教学课的内容主要以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为主。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锻炼中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刻停止练习,不要逞强。如果有不适宜作耐力练习的同学应提早做好免修手续。练习时,要求积极主动,特别是耐力练习,更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永不气馁的精神。

三、体育成绩与体育课上的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积极锻炼,但还有极少一部分同学,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持续讲话,屡教不改,而且不尊重师长,更不能配合教师完成内容,希望这些同学从这学期开始树立良好的形象,努力地、认真地学好每一项知识技能,确保课堂内容能顺利地完成。

四、体育课教学常规:

⑴两分钟预备铃响后,到指定地点由体育委员整队集合,等待教师。

⑵上室外课前换好服装、鞋子,除了运动服、校服外不准穿其它服装。

⑶上课不准无故缺席、迟到早退,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或剧烈运动的学生,上课前必须办好请假证明。

⑷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指挥,思想集中,精神饱满。

⑸爱护公物,不准脚踢球。

⑹不准擅自离开场地,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开场地。

五、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

1、考核标准:课堂表现+出勤率+考核成绩

2、本学期《体育与保健》评分评价内容的构成、比重与方法:

㈠基本内容

Ⅰ:体能(40%)和健身技能(30%)

体能(40%)包括:

⑴力量素质:实心球

⑵速度素质:4_10往返跑

⑶耐力素质:3分钟25M往返跑

⑷灵敏素质:立定跳远

⑸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健身技能(30%)包括:

⑴垫上运动

⑵杠上运动

⑶武术

⑷篮球

㈡基本内容Ⅱ:自我健身能力(20%)

⑴非常规性学习内容(特长、专长、运动员等级证)

⑵教材的使用、自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体育资料的收集、体育专题报告和文章、裁判、棋类等(探究性学习或探究型课程部分)

㈢健身参与(10%)

⑴出勤率

⑵运动表现

3、评价方法:

⑴根据全年级的全体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划分成绩区间:前20%的学生成绩为优秀,分值5分;其次40%的学生成绩为良好,分值为4分;再次30%的学生成绩为及格,分值为3分;

最后1%的学生为有待提高,(前5%分值为2分,后5%分值为1分)

⑵计算公式:学期成绩=体能(1+2+3)÷3×40%+技能(1+2)÷2×30%+自我健身能力×20%+运动参与(1+2)÷2×10%

⑶成绩与等第的换算标准:

优秀4.30分≤成绩≤5分良好3.80分≤成绩<4.30分合格3.00分≤成绩<3.80分有待提高成绩<3.00分

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