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小学教案的模板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好小学教案的模板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小学教案的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教案的模板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

认识新朋友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本书的主线人物:Lily、Bill、Angel、Andy、JoyandLucky.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常规standup,sitdown,situpstraight.

3.早上问好等语言goodmorning!

4.认识书籍每页有两部分。A部分和B部分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书的重点人物。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常规。

四、课前准备:师备: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和六位主线人物图片。生备:英语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T:Hello!boysandgirls.I’myourenglishteacher.Mynameiswulei.以后大家叫我misswu.写板书

1.介绍英语的重要性。

2.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3.小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新授: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1.教师出示小女孩Lily的图片T:ThisisLily。HernameisLily。教师领读“Lily”T:Whoisshe?Whatishername?

以同样的方法教授:Bill、Joy、Andy、AngelandLucky。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跟学说出人物的名字。巩固:用快速闪现的方法帮孩子进一步认识人物。

2.T:这两个小朋友非常有礼貌,听,他们在向你们打招呼T;Hello,__。

S:Hello,Lily/Bill„

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所学内容。

方法:1、师自问自答2、师领读hello3、师问生答(对于说得好的学生可以摸一摸老师手里的小朋友图片以示奖励。)4、生问生答

(三)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主要是口令的听和做。

A启发学生上课要认真听什么?

听老师讲话,为什么,要让学生说出原因。

听同学讲话,什么时候听同学讲话,为什么要认真听。

听录音讲话,为什么。(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可以通过实例表演,根据刚才上课时的学生表现,教师要提前纪录,来说说为什么。)

同时,要教育孩子在英语课上,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听口令练习:stop,go)

随后老师教孩子听稍息,立正,起立,问好的语言。standup,sitdown,goodmorning!练习在老师问好后,学生一起说:standup

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提醒纪律问题,动静,及时给与表扬。在黑板上画笑脸。

六、作业:带有关文具的卡片。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听懂所学的玩具的单词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toys,plane,ball,car,boat,doll,train,bus,teddybear,pinwheel,box。

2.能听懂所学的玩具的单词。

3.通过说说画画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单词toys,plane,ball,car,boat,doll,train,bus,teddybear,pinwheel,box.

三、教学难点:

学会单词:toys,plane,pinwheel的发音;Let’schant部分的说唱。

四、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ball,train,bus,pinwheel,car,plane,boat,doll的图片和实物。

2.教师准备B部分的彩色的图卡。

3.教师准备一首英语歌曲的磁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个单元的单词。

2、全班分两大组来唱第上一单元的Let’schant。

3、呈现新知: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家里都有哪些玩具,看看谁能说到老师要讲的其中的一个。学生说到的玩具熊,教师就出示teddybear的图片或实物教teddybear,带读,并将图片和词卡贴在黑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教:ball,plane,boat,doll,car等等。

(2)让学生看这些玩具组成的动画,一边听看,一边指着书上相应的图,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让学生站起来,一边看动画,一边做动作。随后教师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猜是哪个单词。

4、趣味练习:

(l)选词竞赛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新词中的一个,选手快步到讲台上找到所说词的图片(注意活动的安全性),并举起图片大声读出单词,谁先完成即为胜利者,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2)猜猜看每次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种刚学到的玩具,他每画一笔,就请班上的同学用英语猜他画的是什么。如猜得正确,就请下一位同学再重新开始画另一种物品。

(3)Let’srhyme.将所学的单词替换上一单元的Let’schant中的生活物品。教师将全班分为两大组,教师举图片提示,如第一组说:Ilikeaball.第二组一起说:Metoo.拍手,举第二幅图时两组交换。以此类推。

(4)教师将单词的图片先面朝上贴在黑板上。

六、教学结束:

布置回去熟记单词,明天课上进行抽查。

篇3: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格式

教学内容:

Unit12IcanswimLessonTwo

教学目标:

1.Reviewthewords:can,walk,jump,swim,run,dance.

2、Listenandact.Jump/Dance/Run/Swim,please.

教学目标的检测途径1.老师读看学生做动作。2.学生做动作,学生读单词。3.练习

重点难点:

Understandsayingthewordsinthevocabulary.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1、Singthesong活跃课堂气氛.2、2.Touchandsay.Listenandact,动手动脑结合.

教具准备:

recorder,tape,pictures,slideshow,computer,poster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Greetings.

T:Hello.Goodmorning,boysandgirls.

Ss:Hello.Goodmorning,MissLiu.

T:Nicetomeetyou.Ss:Nicetomeetyou,too.

2.T:Play,Please!ItisaSimonsays-stylegame.Explaintothechildrenthattheyareonlytofollowyourdirectionsifyoufirstsay.“please.”

Simonsays,“Pleasejump/walk/run/dance/swim.Simonsays,“Pleasestandup.”

二、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

1、Lookatmymouth.Guessandsaythewords.Repeatthestepabovefordance,walk,run,swimandjump.Repeatdance,walk,run,swimandjumpSaythesesentences

Icandance/jump/walk/run/swim.

2、Touchandsay.Explaintothechildrenthattheyaregoingtolookatsomephotographsofwhatanimalscando.Saythesesentences.

3、Singthesong.Singafterthetapeanddotheactions.PairWork.Dividetheclassintofivegroups.Giveeachgroupaverbflashcard.Haveeachgroup“perform”aversefortherestoftheclass.

4、Listenandact.Jump/Dance/Run/Swim,please.

三、Summary.

1.Understandthewords,thesentencesandsong.Checkuponeverygroup.

2.完成练习。评讲。

四、作业布置

1Singthesongtoyourfamilies

板书设计:

Ican??.can,walk,jump,swim,run,dance.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跳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

二 学生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掌握了7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学生会看图说算式。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相关的减法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交流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看到一幅图写出四个不同算式的过程,体验和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上体育课了,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跳绳。(课件出示)

1、同学们从图中可以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说说看。

4个男生和4个女生;1个戴帽子的、7个没戴的;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

然后完成有关算式: □+□=□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你还能说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同桌合作,边说边写,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说、写,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二:画一画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

1.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画画。今天,我们就和小象一起当一名小画家。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画家”卡),先看小象怎样涂方格,并帮它把算式填完整;再想还可以有哪几种不同的涂法和算式,请完成在卡片上。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并及时作出评价)

3.小结:

小朋友们真是又聪明又能干,不但方格涂得漂亮,而且列出了很多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课本35页的练一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先涂方格,再列算式,然后小组再交流。不仅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还要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活动三:练一练

(通过练一练,进一步巩固新知。)

1.说一说,填一填。(1题是开放型习题,只要学生的解释、想象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2.算一算(综合练习)

3.数学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找朋友的游戏情境中,轻松的练习并巩固了9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四:试一试(34页的内容)

(通过“试一试”这一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1.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棒。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大家愿意吗?

2.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如8+□=□或□-4=5(教师可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活动五:数学故事

课件出示第35页八戒吃瓜图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看图编故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所学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3

“父爱如山”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父爱,感恩父亲。让父亲们充分展现出他们力量、温柔、细腻的一面,满足父亲与孩子充分嬉戏的愿望。

活动主题:

感恩父爱共享欢乐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们知道6月的第3个星期天是父亲节,

2、理解爸爸的辛苦,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亲、尊敬父亲、体谅关心父亲,与父亲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亲。

3、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学生与父亲间的感情,让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活动时间:

__年6月14日下午5点——6点

活动地点:

艺术小学小舞台

活动策划:

李媛、王晶

活动主持:

王晶、李媛

活动准备:

做游戏“5把蓝椅子、5把红椅子、草帽、眼镜框、小方巾,梳子5把,视频,伴奏乐、风车、吹泡泡”

活动流程:

“爸爸我想对你说…”—小班节目—游戏“爸爸为我梳辫子”—中班节目—游戏“我给爸爸换造型”—大班节目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

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

生:(急切的)“想!”

(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谁能得第一呢?

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生3:不对,田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分比贾老师的高,所以田老师能得第一

生4:我不明白“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用哪个成绩决定她们的表现呢?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从电视上见过,专业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就是音乐理论知识得分,把每个人的两项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谁是冠军。

师: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说的人们一般是将两项得分加起来判断谁的成绩好一些,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她们谁表现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师:谁能估计一下她们的总分大约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们的成绩差不多,都超过9分了。

生2:她俩的成绩很相接近,我们必须具体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师: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欢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

师:谁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5号选手的总分已经知道了,我要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和5号选手的得分进行比较。我的列式是:8.65+0.40=9.05(分)9.43-9.05=0.38(分),田老师是冠军,比贾老师高0.38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但是我是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9.43-(8.65+0.40)

师:为什么要有小括号呢?

生3:因为要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生: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在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在加减。

(三)拓展应用

教师展示购物清单。

新世纪超市购物清单

.09.1515:41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小计

面包22.70元5.40元

酱油14.85元4.85元

应收:10.25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9.75元

师: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核对一下2个面包和一瓶酱油的总价对不对?

生2:我想给阿姨验算一下,看钱是否找对?

……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第一个问题:2.70+2.70+4.85=10.25(元),和购物小票上一样。

生2:第二个问题:20-10.25=10.75(元)

生3:第二题不对,结果应该是9.75元,他忘记退位了!因为被减数是整数,小数点在个位的后面,所以我用竖式时,在20的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补上两个0再计算。

生4: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退位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生5:老师,我们没补写0,但我们心里是这样记着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在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列竖式时,要给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

2.自编自算

出示数据4.1212.35.08

师:用这些数能写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学生编算式、交流)

生1:4.12+12.3+5.08

生2:4.12-12.3-5.08

生3:他编的题我们现在没法算,应改成12.3-4.12-5.08

生4:12.3-(4.12+5.08)

师:现在我们就来计算自己编的三道题,在计算时要注意同学们提醒的几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与之联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__,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田老师是我班的任课教师,学生十分关心田老师能否得冠军,这种心理促使学生急切的想知道贾老师的总分,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练习的设计我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组织自己编题自己算,使枯燥的计算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实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从课题的引入到教学过程都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中挖掘教学素材。例如:为学生创设了本校教师参赛的实况,学生关心自己教师的成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并且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不管是新知识的探究还是知识的应用。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计算,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从创设情境——探究算法——提高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特别是练习的设计,“购物”和“自编自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专用名称:本金、利率、利息。

2.会计算利息和税后利息。

3.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怎样求利息和税后利息。

教学难点:怎样求税后利息。

教学过程:

老师:现在已经是12月下旬了,一转眼,我们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高兴不高兴?干嘛高兴?

学生自由说。

老师:有压岁钱的同学举手?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存入银行。

老师:干嘛存进银行?

学生自由讨论。

1、存入银行安全。

2、合理支配财产。

3、支援国家建设。

4、增加一些收入。

老师:大家对存款知道得还真不少!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说。

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

在储蓄时,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板书)

老师: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用数量关系式表示?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师:利息等于什么呢?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师:书上是这样说得吗?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老师:为什么乘以时间?为什么乘以(1-20%)?

小伟在20__年12月15日存入银行100元,今年12月15日他拿到了101.58元

本金、利息分别是什么?

本金是100元,利息是101.58元还是1.58元?到底是多少元?为什么?1.58元,太少了吧?怎么不多一些呢?

利息由利率和本金决定。(利率是由银行统一规定可以按年计算,也可以按月计算)

年利率表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表

20__年2月21日起执行

项目

存期

年利率%

整存整取

一年

1.98%

二年

2.25%

三年

2.52%

五年

2.79%

看得懂吗?

三年期年利率2.52%,三年中每年的利率是2.52%,算算看?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利息清单(客户留存)

20__年3月12日单位:(元)

户名

王小强

帐号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__/3/12

取款日期

20__/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利息

实付本息合计

出现存款一年的年利率为1.98%,

学生:利息为4001.98%=7.92元

本息合计为407.92元。

师:出示正确答案实付本息合计406.34元。

学生交流后回答:还要计算税后利息。400+7.92(1-20%)=400+6.336元406.34元

取款日期为20__/3/12呢?

出示: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利息清单(客户留存)

20__年3月12日单位:(元)

户名

王小强

帐号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__/3/12

取款日期

20__/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税后利息

实付本息合计

老师:4001.98%2,是吗?

学生:两年的年利率是2.25%,利息就是4002.25%2。

老师:为什么乘以2?

学生:4002.25%求的是两年中一年可以得到的`利息。

唐老师20__年9月1日把__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后唐老师能得到利息多少元?

20002.79%5=279元

279(1-20%)=223.2元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息应用题(板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帮助班主任赵老师解决实际问

练习:李老师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二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二年期的,年利率是2.43%;另一种先存一年,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后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银行一年,选择哪一种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乘以算好利息后乘以(1-20%),不直接将利率下降?

2、为什么没有存定期四年的年利率?

3、我们国家的利率为什么要下调?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6

教学目的:

针对学生中常见的拖延的情况,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借此增强同学们战胜拖延的信心,掌握战胜拖延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使同学们告别拖延这个生活中的老朋友,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

活动准备:

提前发动,布置有关事项,确定主题及节目,拍摄视频,排练小品。

班会课地点:

教室

教学形式:

通过视频,小品,访谈、讨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学生正视拖延,培养良好习惯,告别拖延这个坏习惯,健康积极的生活、成长。

教学过程:

一、辅导员开场

在进入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之前,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是我们班级的同学自己拍摄的。(放视频)

我观察到刚才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心的笑了,应该是从视频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我们生活中老朋友:拖延。

拖延是现代人一个普遍的心理状态,它的取意是“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拖拉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到了考试前一天才去背题目,到了期限前

几个小时才开始写论文,到了女朋友生日前一天才去买礼物,刷了信用卡过期被罚了才去还,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其实意味着我们的心理上有了一些小问题,长此以往,严重的甚至会患上一种心理疾病拖延症。

既然拖延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就要对症治疗。下面这个环节就请心理委员主持,请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再请心理委员为大家做一个小测试,看看你有没有拖延症。

二、访谈及测试环节

心理委员主持:访谈“说出你的拖延故事”

拖延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个问题。早在明代诗人钱鹤弹就有这样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描写的就是拖延给人生带来的危害。网上也有一个非常的视频“拖延症之歌”唱出了拖延症患者的心声。今天我们就要在班里进行一个访谈,“说出你的拖延故事”,并请谈谈你觉得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访谈过程:请三到四名同学上台访谈。

谢谢刚才几位发言的同学,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对拖延的看法及拖延的原因。说的很有代表性,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拖延是现代生活中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下面我就要用科学的方法为大家做一个测试,看看你有没有拖延症,如果有,你的拖延程度有多深?

放映测试题目。

测试结束了,统计结果。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为什么拖延

辅导员主持:谢谢心理委员。通过科学的测试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5-11分,也就是中度拖延这个层次上。说明拖延确实是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拖延其实有很多危害,总结一下:1、外在后果: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2、内在后果:内心的矛盾和煎熬。

那么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拖延的原因是懒惰,或者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正确方法。

这种认知看似非常有道理,但实际上并不正确。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你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比如逛街、比如上网、比如游戏,你会拖延么?一般都不会。所以,拖延其实不是智力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不是时间管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我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拖延的四大原因,大家思考一下是否有道理。

1、对取得成功信心不足

2、讨厌被人委派的任务

3、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

4、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四、怎么战胜拖延

辅导员: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心中肯定有一个的疑问还没有解决:究竟该怎么战胜拖延?

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1、制定一个靠谱的计划。靠谱计划四要素:一是可观察性。目标应该可以被观察,以某个行为来界定是否完成。举例。二是分成几个小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生活就会一帆风顺。举例。三是:给自己立下非常容易达成,但是会给你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最小目标。

2、正确的认识和利用时间

(1)练习判断时间提问: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2)学习利用零碎时间举例

(3)找出自己的时间

(4)享受你的自由时间

3、学会“拒绝”和“接受”

(1)拒绝没有意义的事

(2)接受自己,接受别人的监督

五、公开

给自己制定一个最小的目标,并确立完成时间,公开这个,请大家监督你是否能完成目标。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明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你们想看一看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现在有一些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为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请看下面问题。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60元。两种票各买来了多少张?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起探知这类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根据提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温馨提示:

①用列举法怎样解决问题?

②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吗?

③如果把这些票都看成学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④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怎样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教师巡视,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同时参与小组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请把你的好办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举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这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学生票数(张)成人票数(张)钱数(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成人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9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班会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 B比较紧张 C疏远和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 话粥”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__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五.从自身找原因

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五、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说,可以调换父母吗?

六、怎么与父母交流

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①主动承担家务;

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③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④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①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②多倾听父母的话;

③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七、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0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2

《列子两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设计理念】:

语文课上如何让感悟与训练水乳交融?

感性的人文内涵的把握与理性的表达方法体悟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时还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寓言的教学如何让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贴标签,而是水到渠成?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这是我始终思考的,也是想要努力实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3.师生同写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练眼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

极小的看成很大东西

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00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评:你听清了吗?师傅的要求是什么?)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③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①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②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要求: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

2.补充古文: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板书:扎实基本功)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方法;名师出高徒……)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岁月的磨砺,但它所蕴含的哲理直至今日仍旧熠熠闪光。当我将要合上书的时候,文章中经典的句子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启迪吗?人的一生,无论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牢牢地盯住,策马扬鞭,努力实现,这种决心和毅力不可动摇,要坚定,要坚决;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阶段来完成,但是每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把它看大,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我知道,这则寓言我还没有读完……

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2.作业: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去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 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 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 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 t=s÷v 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 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 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 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 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重点难点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39;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师:在阿拉伯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谁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

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师评:

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

出示: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

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

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

构成一道风景线,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

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

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

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1、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⑴刚才老师发现:无论只要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像这样的词还有,你找到了吗?

⑵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

为人着想

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过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摆搭石的感人场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随机板书:

协调有序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

现在让我们感受着这幅画面的意境,配着音乐再一起读好这段话。

(配乐。)

师:1、让我们像轻快的音乐一般来读。

2、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出节奏的美。

3、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听。

(三遍齐读。)

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直接出示句子。

师: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又会怎样招手示意让谁先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站在两岸的是谁?你们想会让谁先走。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随机板书:谦让引出“理所当然”,理所应该的事。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尊老)

4、三段内容连起来读。(教师过渡语连接)师述: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上了点年岁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协调有序。每当上工、下工──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再读: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生读),因为──(生读),又因为──(生读)。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

也联结着。

构成了家乡一道的&39;风景。

让我们来写写这首小诗。等会请你把整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

搭石

摆搭石为人着想

走搭石协调有序

让搭石谦让尊老

【教学反思】

我在预设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摆搭石这块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块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性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设想,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是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6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如何预防溺水时间的发生。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近几年来儿童溺水伤亡统计图。让学生起来发表感想。教师加以引导。引入课题并板书:预防溺水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整个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组织学生分析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四、教育学生掌握遇险后基本的自救处理常识

1、及时呼救:遇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争取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五、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六、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3、全班齐读巩固:

《防溺水儿歌》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泳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脚弯弯腰,预防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喝杯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幻灯片:

4月14日(星期日)下午,晋江市磁灶镇碧湖小学5名学生在九十九溪磁灶苏垵段河边玩耍,其中4名女学生(一、三、五年级)手拉手趟水到河对岸摘杨桃不慎溺水死亡。

据统计,1991年我国1—4岁儿童因溺水死亡的就占34.2/10万,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于游泳溺水,更多的是由于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约有40多人因溺水

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总数的68.2%。

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岁至14岁的占56.58%,是这个年龄段的第一死因,特别是农村地区更为突出。溺水在发达国家多见于游泳池,而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则以江、河、湖、塘及水井中淹死为多。

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事故总数的50.89%,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从地域上来看,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27.68%发生在城市,72.32%发生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市。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39;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huóhuhú

喷pēnpèn

供ɡōnɡɡ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9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86—3447+33

23+6962—18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20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形成学习、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

日本大地震以及20__年4月14日7时49分,同20__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样,成为世界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也是我们华夏儿女亘古无法抚平的伤疤。玉树县机古镇,伴随着大地剧烈的颤动,又有多少颗渴望生命的心停止了跳动?而曾经那个依山傍水的人间天堂,无情的离开了热爱它的亲人们,狼狈的一幕幕纠结着亿万民众的心,隐隐作痛。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

说一说地震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人员伤。

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

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

三、了解地震前的征兆

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的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6、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四、如何做好地震预防

1、及时清理家中(如床下、桌下等)及楼道内的杂物,保持逃生通道的通畅。

2、将家中易燃、易爆、易碎和有毒物品放到安全的地方。

3、将放在高处大而重的物品拿下。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习,熟悉躲避地点和逃生路线。

4、家中应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包内应有手电、食品、矿泉水、应急药品、简单工具等。

5、如已收到权威部门发出的地震警告,应立即关掉家中的液化气和电源总阀。

五、学会自护看地震常识,进行总结。

1、室内:应躲在室内结构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床下、桌子下、墙角、厕所、贮藏室等。用手护住头,并远离窗户,避免玻璃被震碎划伤人。

2、室外:应选择开阔的安全地带蹲下或趴下。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地带。注意不要在立交桥、过街桥上停留。

3、山区: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六、学会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1、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只有12秒左右的时间。造成不要惊慌失措,应迅速寻找安全地方躲避,不要贪恋财物。

2、如被压在倒塌物下,不要随意搬动周围物品,防止引起更大的塌方。

3、不要长时间大声喊叫,保存体力,当附近有人通过时,立刻呼喊或有节奏地敲击物体发出声音,向外界求救。

4、不要轻易跳楼,尤其是高层建筑。自救逃生或等待救援还有生存的希望,贸然跳楼会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安全,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家庭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财富,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7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