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教学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1.碰球游戏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四.总结评价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3以内的数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让幼儿知道2添上1是3,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3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画有3个茄子的课件图,3个苹果图等。学生准备3支铅笔,3个圆形个粉笔,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教学教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2。

2)1.2的组成。

二、   新课1.数数量是3的物体。、

(1    出示3个茄子课件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2只添上1只是3只。2添上1是3,这是茄子个数3。带领幼儿读。

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

板书:“3”。 领读数字3。

说明:“3”字像耳朵会听话,两笔写成,第一笔写半圆,第二笔半圆。

(2)拿出3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体问多少?

(3)出示茄子,让幼儿上台数出3茄子。

(4)出示小朋友,让幼儿上台数出3小朋友。

(5)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3的物体?

(启发幼儿说出:三个橙子,三个文具盒, 三个橡皮)三、教学3的组成。

(1)学生拿出3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2和1组成3,1和2也组成3,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2和1组成3,就能想到1和2组成3。

师生活动:请3个小朋友上台练习(3)练习3的组成。

a、齐说3的组成。(2和1组成3,1和2组成3。)

b、教师提问:“2和1组成3,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3的分成。

四、师生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的小凳的有几条腿?

2、数数教室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是几个字?

3、用手拍桌子3下。

4、找朋友,在贴好的数卡下面摆学具。(出示课件)、

5、小结:一只小羊四条腿,小猫小狗四条腿,都可以用4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指导书写。

1、讲书写3的方法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3,交流后小结。

3、交流。

4、幼儿练习写。

六、活动拓展练习,编游戏巩固对3的认识。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6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4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1322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能简单区别10个和第10,会写10。

2.使学生在活动中、操作中,归纳并掌握10的组成。

3.通过学具的拼摆,使学生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

4.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关于10的故事──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

1.数字娃娃排排坐: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找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吧……

(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跟着拍手唱。歌曲结束时,画面切入0~9十个数字娃娃的动画。)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呀。还认识吗?

教师指,学生认读。

师:数字娃娃来到直尺上,要找自己的位子。谁能帮帮他们?

学生口答,电脑将数字在直尺上正确排列。

师:为什么0在直尺上排最前面?

(因为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10的故事:

师:数字娃娃坐得可直整齐。0排最前面,在直尺上表示什么呢?

(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0还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所以,在这十个数字中,谁最小?

(0)。

师:的呢?

(9)。

师:9一听自己,可得意了。它神气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谁都比不过我,我是的。尤其是你,0!还有1。0和1听了,可伤心了。其他数字也很不服气。于是,0和1凑到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猜一猜,他们怎样打败9,变得比9还大呢?

(1和0联合起来,站一起变成10,10比9大。)

(演示1和0变成10。)

师:1和0团结起来,变成──10。同学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田”字格中,10该怎么写呢?

(先写1,再写0)

师:对,10要占两个格,一个格写1,一个格写0。

以前学习的0-9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10在直尺上该排哪里呢?

(9的后面)。

(将10归位,排在直尺上9的后面。)

师:最小的0和1,站在一起变成比9还大的10。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0,1,……9,10。)

3.比大小

师:9看见10站在自己后面,比自己还大,就不服气了。它拿出九个点子说,我有这么多,你比我多吗?同学们说说看。

(教师板书9的点子图)

(当然是10比9大,因为9个点子再加一个才是10,10比9要多一个。)

师:请你上来画出10个点子。

(学生在黑板上合适位置画出10个点子。)

师:现在,10>()

(9)。

(10还大于8、7、6、5、4、3、2、1、0。)

(10。)

师: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认识神奇的新朋友──10。

板书课题:认识10

二、创设关于10的情景──感受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区别10个和第10

1.主题图中的10。(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图上有10只鸽子。)

(图上有9个小朋友,还有1个老师,一共有10个人。)

2.拿小棒表示10。

师:动动小手,拿出10根小棒,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学生一边拿一边数。)

3.寻找生活中的10。(说一句话或动作表演)

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用10表示的?

(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有10支铅笔。我们有10个手指。还有脚趾也是10个。我们组有10个人。)

(间奏:唱儿歌。)

师:对呀,我们的双手正好是十个手指。两棵小树十个杈……

(学生拍手打节奏唱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猜它是谁?手。)

4.写10。

师:是啊,数一数咱们的手指吧,刚好十个。能写会算还会画呢。10该怎么写呢?

(演示10的书写过程,教师示范。)

师:10是两位数,写的时候要占两格,一格写1,一格写0,1和0要不能隔太远。

学生书写,并在田字格中描红写10,用水彩笔完成10的卡片。

5.——认识序数第十

师:咱们的新朋友10说,从左起,只要排第十的,就和它是一家人。谁是10的一家人?这样好了,先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开始自我介绍:我坐在第N组,第N个,同时举起卡片N。)

师:排第10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

师:数一数,共有几个?

(8个。)

师:怎样才能变成10个呢?

(再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共10人。)

三、解决关于10的问题——理解10的组成

师:把10个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分,并说出10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1.实践操作,分小棒: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大家用10根小棒表示,自己分一分,说一说10的组成,并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写。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情况。)

4.2.汇报板书:

5.学生汇报各自发现的10的组成,在投影仪下用小棒演示,说一说,并写在黑板上,并领导大家读一读。

6.3.归纳发现:

7.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黑板上板书的10的组成,按一定顺序读一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0的组成有5组,共9个。

8.——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知道10可以分成9和1,交换位置。

9.——10的组成中,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后面的数就越来越小。

4.理解中记忆:

10.拍手打节奏,诵读10的组成——按不同规律和顺序诵读后,尝试闭眼诵读10的组成。

11.四、享受关于10的游戏——巩固10的组成

12.1.教师和学生互动,伸手指:

13.我出1,我出9,1和9组成10。

14.……

15.2.引导学生创造新的游戏:拍手对歌——

16.你说1,我说9,我们都是好朋友;

17.你说2,我说8,团结起来力量大;

18.你说3,我说7,我们从小爱学习;

19.你说4,我说6,说话诚实不吹牛;

20.你说5,我说5,两数凑十不马虎。

21.五、总结关于10的知识——关于10的知识的回顾总结

22.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了解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23.六、完成关于10的练习——应用有关10的知识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1—2;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

写1和2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阿拉伯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习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0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习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习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习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习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2

设计意图:

小毛巾是小班幼儿入园后每天都必用的生活用品,比较熟悉。但在日常活动中还有有很多孩子不会正确使用小毛巾,通过这节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毛巾的用处,在游戏中学习正确使用小毛巾,爱护小毛巾。在科学方面,运用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更深切地对一些图形的认知和常见颜色的分辨。也是小班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感官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基本形状和颜色。

2、了解毛巾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3、愿意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彩色正方形小毛巾若干(等同幼儿数量)小盆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律动《我爱洗澡》、《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毛巾律动《我爱洗澡》进活动室

二、初步感知毛巾的颜色形状

1、师:我们刚才拿什么跳舞的啊?毛巾老师介绍自己的毛巾,我的小毛巾漂亮吗?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幼儿集体回答)

2、师: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悄悄话,告诉他你的小毛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幼儿与同伴交流)

3、师:请你让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他的`小毛巾呢?(请个别幼儿介绍毛巾的形状和颜色)

4、师: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真漂亮5、颜色对对碰小游戏三、教师引导幼儿“变魔术”,探索方法,巩固基本形状。

1、师:小毛巾还想请小朋友来变魔术呢,想不想变?看!小毛巾什么形状的呀?能不能变出长方形呢?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快快开动小脑筋,想想怎样把正方形的小毛巾变成长方形?(幼儿探索正方形折长方形)

2、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变出长方形的?(教师用语言:用这2边的角对折过去,让2个小角做了好朋友,长方形就变出来了,幼儿演示)

3、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变出三角形吗?变变变,变成三角形。

4、请一个幼儿演示变三角形。教师讲解:拎住一个小角去找对面的那个小角做好朋友了,瞧,一个三角形变出来了,你是这样变的吗?

四、了解毛巾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1、师:我们能用小毛巾来干什么呢?(每回答出一个用处,与幼儿共同用小毛巾来做一做动作)

2、师:对呀,可以用小毛巾来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来,让我们一起拿起小毛巾,试一试:小小毛巾,四方方,软软身体,本领大,擦擦头发,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时候用处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五:变脸小游戏

师:小毛巾本领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变脸的游戏!准备好了吗?(用小毛巾把脸遮起来)变变变,变笑脸,变变变,变哭脸,变变变,变生气。

六、延伸活动

师: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们的好朋友,用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一起爱护它,这样小毛巾就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们刚才用小毛巾来擦手擦嘴巴,还用小毛巾来变魔术、做游戏,小毛巾都有些脏了,那我们一起来洗洗小毛巾。

跟着音乐律动《洗手帕》:(模仿动作)挽起袖子,拿小盆,准备开始洗,最后晾毛巾退出活动室。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2、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

(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

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__和__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__和__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6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和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学习按物品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慨括能力,理解类别的慨念3、记录并正确表达分类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鞋的图卡,9双鞋,数字教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胡老师,今天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和我们沙寨学前班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让老师听听你们的热情掌声。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做一做手指游戏吗?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风车转一转;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星星闪一闪;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小狗汪汪汪;变成小猫喵喵喵,我有一双小小手;乖乖放在我身后。

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同时出示鞋的图片)幼儿答。(皮鞋、运动鞋、拖鞋)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双鞋二、活动展开:

1、出示9双鞋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双?

2、提问:看看这9双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

3、请幼儿观察鞋子图片的不同,并由老师在黑板上记录鞋子分类过程。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们都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鞋子)让几个小朋友拿着鞋子,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准备找朋友,看看谁能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特征的朋友,并告诉大家他和你哪里一样呢?师和幼儿一起唱《找朋友》,歌声停后让各组学生说为什么找到他。

我们再继续找看看除了他之外你还能和谁成为朋友?

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好啦,现在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二、分组探究,老师给予支持性帮助教师指出具体要求。

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同学们可听话了,而且还特别的.聪明能干,于是,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打开教材第13页的《整理鞋柜》,用涂色的方式记录每种鞋子有几双,有几双就涂几双,并将数量填在相应的()里。

指明幼儿示范,给予鼓励。

小朋友真棒,师指导示范,订正。活动结束,每组选一人说说你是怎样涂色的。

三、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展示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

2、每组选一人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幼儿根据统计回答问题:

小朋友,现在你知道那种鞋最多?

(运动鞋)那种鞋最少吗?(拖鞋)大人的鞋有几双?(3)小朋友的鞋有几双?(6)指明幼儿回答,给予鼓励。

四、安全教育小朋友,你们来上学的时候要穿皮鞋或运动鞋,随时要把鞋带系好,千万不能穿拖鞋上学或穿拖鞋运动,以免把我们的小脚崴伤。

五、活动结束小朋友,我们农村很多家里没有鞋柜,我们可以想出一些更好的办法来整理鞋,老师希望你们回家以后把自己家的鞋整理一下,不要弄得乱糟糟的,好不好?老师有空会到你们家里,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做了。

学前班的的数学教案篇18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7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