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认识多音字“难”,重点指导“尊、善”的写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积累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3. 通过想象画面、比较句子等方法,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4. 抓住语言描写中的标点变化及否定词的运用,进一步体会年轻人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态度。

5.体会年轻人哈默自尊自强的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杰克逊大叔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镇长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不算长的人生历程中,磨难何其多!单是近几年,我们就经历了洪水、SARS、雪灾、地震,现在“甲型H1N1流感”又欲席卷全球。人类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着折磨……

(二)解题

逆境折磨我们,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厄运》和周国平的《直面苦难》都有非常精彩的阐述。本课时的学习,我们要达成以下目标。

(三)展示目标

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深沉的哲理,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四)阅读讨论

1、集体朗读《论厄运》,然后思考:作者主张如何面对厄运?

明确:“征服”、“无所畏惧”、“战胜”、“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浏览全文,讨论:作者主张如何面对苦难?

明确:“咬牙挺住”、“不倒下”、“承受”——以最真实的勇气维护人的尊严。(板书)

(朗读第3——8段)

(五)比较辨析

两文都肯定了逆境对磨练人的意志所具有的价值,都表明了面对逆境不屈服的态度。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就板书展开分析,提示学生:具有“最美好品质”的是什么样的人?以“最真实的勇气”维护尊严的是什么样的人?

两文表述的逆境观有不同,《论厄运》认为厄运中存在希望,要坚忍,在战胜厄运中创造奇迹、实现价值、体现美德。《直面苦难》认为苦难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不应美化和炫耀苦难,而应勇敢地承担苦难,以维护人类的尊严。

(六)各抒己见

评价两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点拨:英雄可以激励我们,但身处逆境,我们能做什么更为重要。“平民化的逆境观”距离我们更近,更具有启迪作用,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

(七)总结全文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对逆境,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两位智者对我们的告诫。这里还有一些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我介绍给大家,以此共勉。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霍蒂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

(八)反馈练习

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逆境,把你的思考写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不劳而获得 (尊重别人的尊严,

到的是施舍, 慧眼识才。)

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2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图片: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图片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养,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沙漠再次感受它的恶劣。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在这片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城市迪拜看一看!文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迪拜的美?“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出示课件)

(二)自学感悟,完成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重点词或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3、假如、有一天你见到了阿联酋人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内展示交流。

(四)点拨引导

正如同学们所说,摆在阿联酋人民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但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动摇,他们用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改变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们创造了奇迹!他们多么了不起啊!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好好读读这一段文字。

生读:“他们从……树木花草的根部。”

同学们,我们一般给花草树木浇水是为了让它们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不要枯死,而阿联酋人民给花草浇水是为了让他们更干净、更漂亮,真是“精心侍弄”啊!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活得更加美好。

请同学们把书中的这两句话再大声地读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生活在沙漠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正盲目无知地把绿洲毁坏成沙漠. 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牢牢地记住阿联酋人民的这句话“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四、教学结束:

作业:收集有关环保的一些标语。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覆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刚刚升入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水平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更要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重视字词、语段等语言文字的训练。教授本课一方面应重视字、词、句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根据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着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认识一位巨人吧!

(通过回顾阅读过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汇报自学情况。

(1)说说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2)词语的理解。(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总结。)

3.朗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自学的能力。)

三、分段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

绿树成阴狂风大作

鲜果飘香北风呼啸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了解了巨人的花园里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化,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走进巨人的花园里,再看个明白吧!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很好地与本课时衔接。)

二、品读课文,感知体验

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课件:

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来以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在读中感悟: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

3.请你把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1)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巨人在叱责孩子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导朗读。

(2)说一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自私、冷酷、任性)

出示巨人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发生巨变的课件。

(3)他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4)巨人独自在花园里生活,他过得快乐吗?(荒凉、寒冷、孤独)

4.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孩子)

5.师:同学们一定对这个小男孩特别感兴趣吧,让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第八自然段吧。

(1)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猜一猜这个小男孩儿是个什么人?(春天的使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逃跑?他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想教育巨人:快乐与人分享)他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什么?(是你的冷酷赶走了春天,你要学会与人分享快乐!)

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小男孩儿和巨人的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与人分享的&39;快乐。

(2)有了小男孩的提醒,巨人才醒悟过来,指名朗读巨人的话。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

(3)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想象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

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课件。

(4)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呢?

1.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2.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生甲: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

生乙: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把他的手臂当成绳子来拔。

生丙:老师,我来说个更有趣的游戏。

师: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你来说说看!

生丙:老师,巨人可慈爱了!他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

师:情感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演一演。

(在阅读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重新修改的猜游戏环节使孩子们兴味盎然,说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中间,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

(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三、感悟道理,初识童话的特点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地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生甲: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天,我们家的苹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红红的苹果,送给了

我的同桌,他还夸我们家的苹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买的故事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可开心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内心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总结: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合作交流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2.通过学习本课,你对童话题材有什么认识?

语言生动浅显,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运用拟人的写法??

(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的道理,锻炼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童话故事怎么样?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总结:王尔德是英国的童话作家,《王尔德童话》里还有《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星孩》等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的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完美世界的化身。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这些童话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课下,同学们可去图书室去阅读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向学生推荐王尔德的作品,让学生走进王尔德的童话世界,激发学生阅读王尔德童话的兴趣。)

五、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带感情复述课文,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善良、宽容

↓↓

寒冬———————→春天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你们想看一看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现在有一些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为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请看下面问题。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60元。两种票各买来了多少张?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起探知这类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根据提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温馨提示:

①用列举法怎样解决问题?

②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吗?

③如果把这些票都看成学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④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怎样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教师巡视,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同时参与小组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请把你的好办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举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这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学生票数(张)成人票数(张)钱数(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成人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列方程为:6x+4(50-x)=260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6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千克

淘气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 “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他俩相差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而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来解决像同学们提出的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谁的分高一些呢?   生1:李明的分高。

生2:我也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

生3:对!和我的看法一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谈论)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先判断一下,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交流。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认为是9.90大一些,我们可以先看9.87和9.90的整数部分,都是“9”,没法比,我们又比下一位“9”和“8”9比8大,所以我们就认为9.90比9.87大一些。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想法,我们能说的更明白,在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比较大小时,都是从位比起,所以我们认为小数也是从位比起,假如位同样大,那么我们就再比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往下比。

生3:我们小组认为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同样大就再比较小数部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像大家所说的,通常我们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那你们认为小数与整数比较大小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我们认为都是从位比起。

生2:整数要先数一数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有小数部分,不能比位数的多少。……

师:大家说得棒极了!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是从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师:张华的得分是9.96分,同学们能将郑强、李明、张华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

( )>( )>( )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也就是(9.96 )>(9.90 )>( 9.87 )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2.找朋友。

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

师: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

3.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

生1:比7.20元少吗?

师:对!

生2:比7.10元少吗?

师:不对!

生3:是7.15元吗?

师:对了!

师: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齐):想!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

(四)总结、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9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挂图

自主预习:

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练主线:

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术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提取关键词语: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

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此时,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荷兰吗?

和作者对话,体会写法

作者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课文中的这句话像一钉清新的线索,将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素养训练

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有兴趣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探究

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成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

2、引导不家务事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想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意图:结合对比喻句的学习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出示语段:最后一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的出现由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2、同声赞美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课后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39;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

(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

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

(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体回归,学习写法

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的比较,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1

这学期的教研活动快要结束了,也就意味着这学期也即将结束。今天上午数学组没有课的老师都听了我讲的一节数学课,也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现对教学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

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发现规律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忙学习,让部分优生能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

2、简单验证,总结规律。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

3、例题学习,例题拓展,让学生明确两端和两边的概念区别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里我一共借用了课本练习的一道题:一个求车站的个数,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所学植树问题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棵数”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求路长时一个个都感动困难重重。到后来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很难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我的设计有关,如果再上这种课,我一定要再认真设计教案,已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再好的设计在实践中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自我。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2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重、难点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完全飞行,首先得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2、小组合作,了解试验的过程。

⑴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目的

次序

方法

结果证明123

⑵小组派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

3、学习7、8自然段。

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师板书:

⑶看着教师的示意图说一说。

⑷自学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⑸指名一生演板,说一说。

⑹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⑺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⑻小结:

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请大家想想,平时,我们看到的哪些仪器、机械和动物的特有本领有密切的联系?(如乌贼鱼──汽垫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鱼──潜水艇……)

4、读写结合,仿写课文1、2、7、8自然段。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写得好的就投稿到我们的校刊上,好吗?(学生练写)

5、课外延伸: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示下将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课后,大家可以阅读12课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文,相信将会带给你更多的启发。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7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话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令人遐想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巨人的花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景象,请你再轻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巨人花园景象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划句子)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师:请大家来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用小黑板写出来了(出示小黑板)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每句话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A、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B、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C、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的游戏。

D、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指名同学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回答)

生: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美,可一会是春天,一会是冬天……

师:是的,巨人的花园就像小孩儿的脸一样,一会儿一变,一会儿花红柳绿,一会儿冰雪覆盖,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与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有关)

师:是的,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划)

师:请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师小黑板出示: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我们来看一看,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

师:这时巨人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很生气。

师:谁能读出巨人的生气!(再指名学生读)

师:巨人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有一天早晨巨人发现孩子们又在花园里玩耍,于是他又发脾气了……(指名读第二句话),这时巨人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他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生想象回答)

师: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什么反映?课文中有一个词。

生:纷纷逃窜。

师:“纷纷逃窜”是什么样子?说明什么?(生回答)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巨人的这句话。(指名读)

师:其他的孩子都逃跑了,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于是巨人大声叱责到……,请一个同学来学一学巨人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巨人此时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象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都想象的不错,请你试着再读一读这三句话。(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又什么感受?

生:巨人很无情/很自私/很霸道……

师:是的,那么巨人这么无情这么自私,他会改变吗?请读读巨人的第四句话:“噢!是这么回事呀!”(小黑板出示)

师:我们联系上文看看是怎么回事,齐读: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说些什么?(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一读第9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时巨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有点后悔,醒悟了。

师:体会巨人的这种心情,再读读的9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巨人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例谈一谈)

师:从此,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他生活再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巨人把花园的围墙拆掉之后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读完后,学生想象回答)

三、师小结:是啊,同学们,任性、冷酷唤来是寒冬;善良、宽容才会带来春天。让我们把快乐与他人分享吧,这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5

一、教材分析: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重点单词和词组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听懂每个单元的幽默小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教学措施:

小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体现,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 大的份量。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对话。根据这些对话稍稍用心设计一下,便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意想 不到的效果。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每单元的知识点进行重组编排,以降低难度。

4、注重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6、及时、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得失,使教学常新。

7、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教师求教,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Unit1 第三周:Unit2 第五周:Unit3-4 第七周:Unit5 第九周:Unit6 第十一周:Unit 7 第十三周:Unit8 第十五周:Unit9-10 第十七周:Unit12

第二周:Unit1-2 第四周:Unit3 第六周:Unit4 第八周:Unit5-6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Unit 7-8 第十四周:Unit9 第十六周:Unit11 第十八、十九周:复习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6

一、教材分析

《Myschool》中partC.Storytime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楼层和学校设施的单词和词组,并了解它们的功能,本课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设施名称和相关楼层以及如何询问设施位置的.句型:Thisisthemusicroom.Thatisthegym.Isthatthelunchroom?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利用头饰、播放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无味,但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的,避免出现教学活动的无效性。

三、教学建议

鉴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通过听、看达到有所思、有所得。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能力上均有所提高。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地分析,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在组长的带领下,能自然的表演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知识的活脱、自然;在展示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单词和词组以及询问学校设施的句型:Thisisthemusicroom.Isthatthelunchroom?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stroytime部分的内容并能够大胆创编和表演相关对话。

六、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境教学法:给学生不断创设各种真实的场景,促使学生说英语。

3、小组活动学习法: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

4、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7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竹篙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

四年级活动下册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4、选择阅读相关的文章,并选择一篇体会较深的,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掌握自主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难点:抓有感受的句子,能联系课文、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的警示,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原意识。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遭殃 扫帚 灾难 腐烂 土壤 栖息 营巢 逞凶 繁殖 腐殖质

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二、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汇报时用“因为……所以……”进行语言训练。

全班交流后,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画“生态平衡”图。

增强 增多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4、咬文嚼字,培养语感。

读第6自然段,画出第23句中的动词“吃、咬、钻、毁”等后,师问: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先试着把调换位置以后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原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试读,比较,说感受。)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课件出示: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资料。体会军事设备与响尾蛇有什么关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

官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教师介绍:仿生学

四、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鹿与狼的故事》。

7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