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
乌鸦喝水(空间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蚕豆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大的,这就要我们多动脑筋,用聪明的方法来比较。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8的组成
2、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小朋友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学校种植园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学生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再做课本练习时,应范例一题做一题,因为学生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3、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重点)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比较多少的多种方法比较6.7两数。(难点)情感目标:在故事、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与幼儿复习巩固1-6的形成物质准备:
1、7只小兔7只小猴子7根胡萝卜7根香蕉实物图片2、点数卡12张(点数1-6)、数字卡(1-6)12张、3、实物卡片每位幼儿7张(数量为7的卡片4张)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观看小动物的演唱会,你们想去吗?请仔细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圆点,静悄悄的去找相应数字的的座位,尽快坐好。
(小朋友找座位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轻松的复习了1-6的数物对应。)
师: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
(二)正确感知7的数量及形成
1、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6只小兔子变成7只小兔子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6添上1是7”
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
师:哟!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怎样从6只小白兔变成了7只小白兔呢?(6添上1是7)用数字几表示?
小结:本来有6只小兔子,又来了1只小兔子,变成7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6添上1是7”(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6与数字7之间的关系,理解6与7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表演太精彩了,我们送给它最喜欢的胡萝卜好不好?(请6名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师:我们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几只小兔子?
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6比7少1,7比6多1)
怎样才能将胡萝卜与小白兔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不一样的萝卜)((6添上1是7)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7的形成的认识。
接下来出场的小动物是谁呢?原来是调皮的小猴子呢。
有几只小猴子为我们表演呢?又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6添上1是7)
幼儿为小猴送香蕉(6与7多一少一的关系)
(三)巩固7的形成
(1)师:小动物们的演唱太精彩了,森林之王——老虎对老师说,小朋友在观看演唱会的时候表现的都非常棒,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4份礼物,礼物就藏在桌子上的百宝箱里,
只有找到礼物数量为7的卡片,你就可以得到上面的小礼物。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找到小礼物。
幼儿互相进行交流,将找到的礼物摆在桌子上。
师:你找到了哪些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并用语言表达(我收到的礼物是7个……)
(2)认读数字"7",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我们看看无论这些礼物怎样排列,它们的数量都是几?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数字7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7除了可以表示7只小兔子,7只小猴子,7根胡萝卜,7根香蕉,还可以表示7个什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7来表示?
小结:原来数字7可以表示数量为7的任何物体。
四、活动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到幼儿园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数量为7的物体。
课后反思:
《纲要》指出:活动内容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这节数学活动中我为避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宗旨,我以游戏“找座位“”和情景故事“动物狂欢节”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活动一开始通过创设“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巧妙地复习了1-6的数物对应。以“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基本环节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6只小兔子变成7只小兔子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6添上1是7”;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6与数字7之间的关系,理解6与7之间多1少1的规律。《指南》中要求“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活动以“小动物表演”与“为小动物送礼物”为游戏主线,通过此游戏,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知识迁移的理论,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7的形成的认识。
本次教育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难度不断升级,活动的最后让幼儿再次巩固了7的形成,加深了印象。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游戏与有
趣的情境,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各种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4、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通过游戏"猜猜看"导入,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①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请来了很多图形宝宝客人,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呢?我先不请它们出来,我来说它的样子,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它是谁。
这个图形宝宝和太阳公公的形状一样。(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圆形。如果不能,老师再说出第二个条件。)
②师:对,是圆形宝宝,我们和圆形宝宝打个招呼吧。(幼儿打招呼)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它有三个尖尖的脚,三条直直的边。(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三角形。如果不能,教师再说第二个条件。)
③师:对,是三角形宝宝,我们和三角形宝宝打个招呼吧。有一个宝宝和我们用的手帕是一样的形状,猜猜看。(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正方形。如果不能,教师再说第二个条件。)最后一个宝宝呀,和我们这个大门是一样的形状。(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长方形。如果不能,教师再说第二个条件。)
2、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师:这些图形宝宝小朋友都认识。那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和他们的形状一样呢?(分别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如桌子的桌面是长方形,饼干是圆形的等等。)
3、教师示范拼摆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间的组合关系。
①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所有的图形宝宝一起来到了草地上,它们手拉手,在做游戏。(老师可自由组合拼摆出不同的图案。如圆形和三角形组成雪娃娃,再用几个圆形和三角形可以组成毛毛虫,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小树,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房子,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小船。)
②师:小朋友看,圆形宝宝和三角形宝宝在一起手拉手,变成了什么呢?(雪娃娃)
③师:那现在我们来一起说说,雪娃娃是由几个三角形宝宝组成的,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那三角形宝宝和长方形宝宝手拉手会是什么样子呢?(拼成圣诞树的形状,幼儿回答)
4、幼儿操作。
①师:看了这么多图形宝宝手拉手在做游戏,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一起做游戏啊?(想)
②幼儿自主拼图,教师引导幼儿拼图。
③教师选出好的作品讲评。
5、立体图形拼图游戏,活动结束。
①师:我们小朋友跟图形宝宝玩得很开心,下面请小朋友每人抱起一个图形宝宝,跟自己的好朋友做一做游戏,跟他(她)手里的图形宝宝搭一个漂亮的图形出来吧。
②师: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原来啊,这些图形宝宝手拉手可以变成这么多好看的图形呢,回家之后小朋友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拼一拼哦。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数学课,我选择这节课是因为图形的认识,我班幼儿已较为熟悉,对于拼图游戏幼儿颇为感兴趣。在活动开始时,我用"猜一猜"引起幼儿的注意。在出示图形之后,又请幼儿说一说像这个图形一样形状的东西,幼儿的观察能力很强,都能说出。最后示范拼图,引发幼儿更大的兴趣,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整节课上,由于经验原因,我使用的语言词汇缺乏丰富,缺少互动的环节,由于考虑时间问题,没有使用多媒体,在说出什么图形时,如果出示实物效果也许会更好!下次如果再有需要设计课程,我一定会吸取经验。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相邻数。
2、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纸制小猪卡片5个、小猫卡片6个、小猴卡片7个,1-10的长条点卡
2、数字卡1-10,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认识6的相邻数
(1)教师将三种动物卡片散贴在黑板上。
提问:黑板上三种动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2)谁能把一样动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们排队。
(3)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请小朋友在每种动物下面用数字卡表示它们得数目。
(4)动物卡片是怎么样排队的?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5)为什么5个小猪卡片排在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6个小猫卡片排在7个小猴卡片后面?
(6)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6比5怎样?6比7怎样?
2、感知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卡。
(2)教师指着8的长条点卡,提问:图上几个圆点?
3、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1)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2)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4、游戏:找朋友
(1)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个数的两个朋友举起来。
(2)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3)提问:
a.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b.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c.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
5、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拼、说说、做做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有一定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拼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宝宝,拼图板。
2、人手一列火车拼图及有一定难度的火车拼图。
3、教师示范图三套及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给图形宝宝找家”引起幼儿拼图的兴趣。
1、瞧!这些都是图形宝宝,他们郊游回来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这些都是图形宝宝的家,都有哪些形状的家呀?(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让我们一起来给图形宝宝找个正方形的家吧!不过图形宝宝住到正方形的家里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满。(把正方形放到家中,引导幼儿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满。)看!桌上还有好多图形宝宝没有找到他们的家呢?让我们一起动手,赶快帮图形宝宝找到他们的家吧!要让他们不大不小正好住满这个家。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让图形宝宝住进家中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满。(对于先完成的幼儿可以帮助动作慢的孩子。)
(2)操作完成后,“请小朋友端好板轻轻的回到位置上看看你是怎样帮图形宝宝找到家的呀?”
等幼儿都回到位置上时,“好,现在让我们把图形宝宝躺在小脚前休息一下吧!”(找找幼儿的眼睛,让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
(3)你是怎样给图形宝宝找家的呀?这个三角形的家里住了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那我也来把图形宝宝住到三角形的家里去吧!(教师重点讲一下翻一翻。)这几个小图形应该住到哪个家里?(圆形)谁会来帮他住一住的?(重点讲一下转一转。)
(4)请小朋友再次尝试。刚才我还发现有的小朋友没能让图形宝宝不大不小住满他们的家,让我们重新来摆一下吧。(摆好了,请小朋友放到前面让图形宝宝休息一会。)
三、出示火车,激发幼儿能让图形宝宝坐满车厢。
(1)图形宝宝看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他们想坐着火车去旅游呢?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车厢呀?图形宝宝坐进车厢要跟刚才一样不大不小,正好坐满车厢。会吗?那让我们拿起椅子下的小篮子到后面找个空一点的地方,帮图形宝宝送上火车吧!(提醒幼儿不大不小,正好坐满车厢。)
(2)呜!火车要出发了,让我们快来检查一下图形宝宝有没有坐满火车了?(没坐满的请小朋友帮忙。)
(3)呜!火车要开到江阴了(放音乐)。呜!江阴到了,小朋友们把图形娃娃送下车吧!送到他的篮子里去。
(4)c
开往北京去的火车马上要出发了,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图形宝宝有没有都坐满火车了?
四、检查并结束活动。
呜!火车出发了,小朋友,让我们跟着图形宝宝坐着火车一块去上海旅游吧!(放音乐)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9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园围绕“数学”领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一课多研”、“好课多磨”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使她们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有了长足的更新和优化。
她们在一次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一次次组织实施的经验总结中,形成了组织数学活动特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较稳定的策略。以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为例,思考数学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提出切实的要求、适宜的操作来实现各环节目标的落实,将目标达成情况作比较。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2、掌握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发展观察力与比较判断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有序操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高矮不同的三个动物卡片、高矮不同的小牛卡片分两次投放)
2、教学ppt。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欣赏ppt相关内容)师:这是谁啊?猜猜小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能帮忙将气球取下来吗?(请高矮不同的两名小朋友)
小结:原来他们两人一个高,一个矮。
二、观察ppt图片,了解比较高矮应站在同一高度。
师:小熊谢谢小朋友帮他拿到了气球,现在小熊准备回家了,他看见了两个娃娃在比高矮。你们看得出来他们谁高谁矮吗?(露出两个娃娃的头部)猜对了吗?(再露出图片的下半部分)。他们一个站在地上,一个站在椅子上能比得出高矮吗?应该怎样比?
小结:原来比高矮应该站在同一水平线高度。
三、比较三个动物卡片的高矮,并将其按高矮排序。
师:小熊也想跟他的朋友比高矮,他找来了猴子和老虎。请小朋友一起帮帮忙,将他们三只小动物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同时出示从矮到高的标记图)一定要让小动物站在同一高度哦!(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排列的,谁个子最高,谁个子最矮,谁排中间。
四、幼儿比较四张动物卡片的高矮,再次操作。
师:小牛们听说小动物在比高矮,也被吸引过来了。(ppt出示四头高矮不同的小牛)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头小牛,再跟原来的小熊、猴子、老虎比一比,看看小牛应该排哪个位置合适?(幼儿再次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操作纸。
五、音乐游戏“找朋友”比较高、矮、一样高,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学小熊来玩一玩比高矮的游戏呢?那我们一边唱找朋友,一边和同伴比一比,并说一说:我和__一样高,我比__高,我比__矮。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5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大的盘子,水果若干,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份,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5个苹果,我们要把它们分在两个盘子里,小朋友想想可以怎么分?(
幼儿个别说)
二、小组活动,了解5的分解组合。
1、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5个水果、两个盘子,请你分一分、分好后用画圆圈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把这5个水果重新分成两份,再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分法。(出示记录纸)
2、幼儿操作,师指导。请先分好的幼儿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集体纠正出现的错误)。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三、集体观察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5。
3、幼儿操作练习
要求: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做记录。(分一次,记录一次。先画圈、再记数字。
4、集体检查、讲评。
四、活动延伸
其他的数量为5的物品分成两份能有几种分法呢?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有12个月,能找出年历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寻找日子的快乐活动准备:
课件,月份、天数等字卡,幼儿操作纸、笔。
教学过程:
1、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PPT)故事内容: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她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12个房间,房间的名字都叫“月”。为了防止孩子们走错房间,妈妈在房间上编上了门牌号码,分别是1月,2月……等到房间装修好了,妈妈在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的`房间里都住了31个孩子,在4月、6月、9月、11月的房间里住了30个孩子,只有2月的房间住28个孩子。大家在一起真开心呀!
提问:妈妈叫什么名字?(年)她为孩子准备的房间叫什么?(月)孩子们的名字都叫什么?(日)
(2)年妈妈家的房间就像一张年历,里面有一年内所有的日期,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呢?(20__)
(3)20__年一共有几个月?(12)怎样很快地找到这些月份?(根据上面的数字找),那我们来找找看。
(4)12个月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呀?谁来排一排?
(5)1月排在最前面,说明20__年的第一个月是1月。1月过完过几月?12月过完再过几月?有见过13月的吗?什么时候的1月呀?(20__年)
2、认识年历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数字,一起来看一看。(31,30,28,365)
(1)出示数字31,哪几个月里住着31个孩子(1、3、5、7、8、10、12)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几个月都有31天)我们称它为“大月”(字卡)
(2)出示数字30,哪几个月里住着30个孩子?表示什么?(这四个月都有30天呢)(4月、6月、9月、11月)。我们称它为“小月”(字卡)
(3)剩下一个2月,它有多少天呀?(28天)我们叫它“平”(字卡)
(4)我们的拳头也会帮我们记牢大月、小月、平,看PPT。
教师:拳头握紧,拳心向下,发现拳头最上面有凹进去和突出来的关节,我们把突出来的称为大月、凹进去的称为小月,二月最小是平。数的时候从食指突出来的关节开始。1月大,2月平……教师:你们想用自己的拳头来数一数吗?(幼儿练习)
(5)出示365,这个数字表示什么?(20__年有365天)
4、找节日
(1)你们知道今天是20__年的几月几日?它在年历的哪个位置,我们怎样把它找出来呢?
(2)幼儿尝试找。(先看月份,10月在哪里呢?)(19日在房间的哪里呀)(这边也有19,对吗?为什么?
(3)再试3个。
(3)年历还要请小朋友来寻找20__年的一些节日,你们愿意吗?
(元旦、儿童节、重阳节、圣诞节)5、幼儿操作。
(1)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一张年历,一会4个小朋友一组,来寻找20__年的一些日子,找到了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好吗?
(2)找到了到前面来,跟旁边小朋友比一比找的一样吗?
(3)集体验证活动。
6、教室里还有好多的日子要请小朋友寻找呢,我们一起回去吧。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__”或“一对__”。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帮什么忙呢?你们看看,老师这有张图卡涂卡上有很多鞋子、手套、袜子,但它们都不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我要请你们把它们一双一双整整齐齐的用固体胶粘到这三个篮子里,你们仔细看看,鞋子、手套、袜子分别应放进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老师有一个要求:这次一组的小朋友共用一张作业纸,整组的小朋友都把你们手上的鞋子一双一双粘到紫色的篮子里,把……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没有?
3、好!宝宝们轻轻地搬椅子坐过去,我看看哪组的宝宝完成得又快又好。
4、简单讲解每组作业。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__”或“一对__”。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__(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2.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二、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__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三、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四、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6
活动目标
1、熟悉左右,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个"物"代表1个数字。
活动准备
1、大田字格纸、小动物贴绒教具。
2、音乐《圆圈舞》、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熟悉左右。
(1)小朋友好!我是马老师,我们打个招呼吧!刚才你们是用哪个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们平常都用右手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分左和右的?
2、游戏"我说你做"右手摸耳朵左手摸头发右手写字左手指眼睛右手拿筷子吃饭左手捏鼻子右手拍拍左腿左手摸摸右耳朵左手和右手握握手。
3、出示大田字格,引导幼儿说出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问:看看这张大纸上有几个格子?这是一张田字格的纸,其中两个格子在右边,两个格子在左边。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左边,哪两个格子在右边?
(2)这张田字格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有两个格子在上边,有两个格子在下边。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上边?哪两个格子在下边?
(3)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动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1)现在有4只小动物它们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贴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
(2)你们真聪明!把小动物们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动物和开心。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开心一下吧!
(3)播放课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图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4)这个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们看看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5)你们观察一下这4只小兔子分别住在哪个格子里呢?
(6)现在小兔子要到邻居家做客,看看红兔子从……到……白兔子呢?
5、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红、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
(1)兔子们去拔萝卜,看看红兔子拔了几个萝卜?(2个)黄兔子拔了几个萝卜?(3个)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教师出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是必要的,因为数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应该要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加数学活动。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游戏中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加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理财意识。
3、体验游戏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用纸、笔人手各一;每人十个1元硬币.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去旅游过吗?旅游的时候是坐什么车去的?
今天,明明也想去旅游,他很想去新造好的兰墅公园玩,到兰墅公园有三种车可以坐,坐什么车用钱最少呢?请你们帮他算一算,好吗?
二、介绍三种交通工具及价格。
三轮车:需要3元;
公交车:每人每次1元,由路转乘101路。
出租车:需要5元。
三、幼儿操作,教师验证。
1、第一次操作:明明一个人去,坐什么车花的钱最少?
师:请你用硬币在纸上摆一摆:如坐公交车在上要投几元,转
101时又要投几元,然后给明明算一算,一共花了几元?
(1)、幼儿自由在操作用纸上用摆放硬币的方式进行计算,然后将得数写在格子里。
(2)、教师操作课件,进行验证:坐公交车花的钱最少,并在公交车旁边打“”。
2、第二次操作:一家三口去,坐什么车花钱最少?
(1)、每辆三轮车只能坐两个人,三个人需要几辆三轮车?(老师举
例说明第一种交通工具)
(2)、幼儿自由操作、计算。
(3)、教师操作课件验证:三个人去坐出租车花的钱最少,并在出租车旁边打“”。
3、第三次操作:现在五个人去,坐什么车花钱最少?
(1)、5个人需要几辆三轮车?几辆出租车?
(2)、幼儿自由操作、计算。
(3)、教师操作课件进行验证:5个人去坐三轮车去花的钱最少,并在三轮车旁边打上“”。
四、教师:
明明一个人去坐公交车需要2元,一家三口去坐出租车需要5元,一家五口去做三轮车需要9元,每次去的人数不一样,那么坐车花的钱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每次坐车只前都要先想好几个人去,动脑筋算一算,坐什么车最省钱。
五、深入引导幼儿讨论更省钱的办法。
1、出示五个人去的画面,提问:有没有更省钱的办法?
2、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课件,如:三个人坐公交车,两个人坐三轮车,等于9元;两个人坐三轮车,三个人坐出租车,等于8元。
3、出示三个人去的画面,提问:三个人去有没有更省钱的办法?请幼儿算一算,说一说。
4、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两个人坐三轮车,一个人坐公交车等于5元,原来这样比一起坐三轮车、公交车少花了1元呢。但是,坐出租车也是5元,你们觉得坐哪种车更合适呢?为什么?
六、随老师“开车”出活动室。
幼儿园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8
活动名称:
看朋友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排序的规律,并尝试按AB、ABC、ABB的规律排序。
2、让幼儿数活动中学着仔细观察和倾听。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红、绿、蓝雪花片若干)、四种不同排列的小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听过《小老鼠奇奇的》的故事吗?他是谁?
2、今天小兔又要到小老鼠奇奇家做客了,他请小朋友跟他一起去,因为小兔忘了小老鼠奇奇家该走那条路了,请小朋友帮帮他。
二、找路——感知ABC的排序规律。
1、小兔来到了树林里,看见前面有好多条小路,看这里一共有几条路?(四条)
2、应该走那条路才能到小老鼠奇奇的家呢?每条路都有颜色的,记得小
老鼠奇奇说:“走一条颜色有规律的路才能找到他的家,到底哪一条路有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红色、蓝色、白色)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规律。(第二条路对的)(ABCABC)
3、蘑菇排队——感知AAB的排序规律。
小兔继续往前走,它来到草地上看见什么?蘑菇是怎样排队?他们有规
律吗?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呢?小兔请你们猜猜两个蘑菇后面是什么颜色的蘑菇,接着应该是缺了那只颜色的蘑菇?(AABAAB)小兔踩了一只蘑菇把它当礼物送给小老鼠奇奇。
4、走过小桥——感知ABB的排序规律。
小兔子走呀走,过了桥就要到奇奇家可是这座桥能过吗,为什么?小兔仔细一看,地上放着两块木板,只要把两块木板放到有规律的桥上就能通过啦,我们帮小兔找找这两块板应该放那里?(ABCABC、ABBABB)
三、尝试排序规律
1、尝试按AB、ABC、ABB的规律排序
小老鼠奇奇家到了,奇奇说:“春天到了,我要请朋友们来我家做客,要在门前铺一条特别的小路别人才能找到我家。今天请小兔和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忙。
小老鼠奇奇为你们准备了不同的小路的图片,但每条小路都是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路怎么铺,有的小朋友是选两种颜色的路面,有的是选三种颜色的路面,然后一定要按规律来排列,朋友们才能找到奇奇的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有规律排序的情况
四、分享交流
看看谁的小路最特别,它有什么规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